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不同程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症医学科实施俯卧位通气的42例ARDS患者,按照ARDS柏林标准分为轻中度ARDS组20例和重度ARDS组22例。记录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年龄、性别、APACHEⅡ、SOFA评分、基础疾病数量),及第0、1、3、7天氧合指数情况,预后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总的住院时间,第28天和90天的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第0、1、3、7天氧合指数之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重度ARDS组比轻中度ARDS组住院时间更长,P=0.031。轻中度ARDS组28 d和90 d的病死率分别为40%和65%,重度ARDS组28 d和90 d的病死率分别为18.2%和27%,P值分别是0.175和0.006,第90天病死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与轻中度ARDS患者相比,重度ARDS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俯卧位通气更能够降低重度ARDS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联合俯卧位通气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及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中重度ARDS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均采用APRV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24、48、72h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ydn)、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2DO2)的改变;统计患者的28d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PaCO2、Pmean、Ppeak、P2-aDO2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而PaO2、Cydn、PaO2/FiO2水平呈升高趋势(P均<0.05);治疗72h后,患者PaO2、Ppeak、Cydn、PA-aDO2、PaO2/FiO2水平趋于稳定状态。患者28d病死率为25.00%,机械通气时间(9.87±2.01)d,重症肺炎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较高;入住ICU时间(11.36±3.65)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3%。结论:APRV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度ARDS效果较明显,可改善患者通气状态及氧合指数,有效避免肺损伤,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RM)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01月~2015年01月收治的62例重度ARDS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RM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后CI、CV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CV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5 d的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治疗28 d病死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RM治疗可显著改善ARDS患者氧合能力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Huang YZ  Qiu HB  Liu L  Yang Y  Yan YL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2):883-887
目的 通过观察俯卧位通气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氧合、肺力学的影响 ,探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间的选择。方法 对 9例早期肺内源性ARDS(A组 )、7例早期肺外源性ARDS(B组 )患者俯卧位通气 2h ,分别监测俯卧位通气前、通气 0 5h、2h时的氧合、肺力学的变化。观察俯卧位通气前及通气后 10min两组患者胸部CT影像学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俯卧位通气 0 5h时 ,氧合指数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 /吸入氧浓度 (FiO2 ) ]较通气前无明显升高 ,通气 2h时PaO2 /FiO2 明显升高 (P <0 0 5 ) ;B组患者俯卧位通气 0 5h时PaO2 /FiO2 较通气前明显升高 (P<0 0 5 ) ,且 2h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俯卧位通气 0 5h ,A组患者中仅有 1例对通气氧合反应良好 ,B组有 7例对通气氧合反应良好 (P =0 0 0 0 7) ;俯卧位通气 2h ,A组有 6例患者对通气氧合反应良好 ,B组有 6例对通气氧合反应良好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392 )。A组患者俯卧位通气 2h后气道阻力明显下降 (P <0 0 5 )。俯卧位通气 10min后A组患者胸部CT显示肺实变区部分消失 ,B组则显示两肺原重力依赖区的肺实变迅速改善及新重力依赖区形成。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早期ARDS患者的氧合 ,肺外源性ARDS患者氧合改善迅速 ,但维持通气时间短 ,不宜  相似文献   

5.
李寅  毛越  张武臣 《山东医药》2012,52(37):73-75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肺源性ARD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HP+HVHF治疗、单纯HVH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7天氧合指标和炎症介质的变化,呼吸机支持时间和ICU住院时间,HVHF次数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治疗第4、7天A-aDO2和PO2/FiO2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均<0.05);第4天TNF-α、IL-6、IL-8有所降低,第7天明显降低(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4天时各因子水平即下降,第7天较第4天下降水平亦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对照组细胞因子于第7天下降明显,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及HVHF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HP联合HVHF清除炎性介质效果明显,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俯卧位通气作为 ARDS 的治疗手段之一,已被证明可以改善氧合、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提高患者生存率,其中的机制包括俯卧位时呼吸力学的改善。通过对俯卧位通气时呼吸系统的顺应性、胸腹腔压力、肺应力应变、流速、阻力、呼吸功等呼吸力学方面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对于重度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能获得对患者有益的呼吸力学变化,但俯卧位通气的时机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 CCO)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本院ICU住院的最终纳入本研究的71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n=36)和对照组(n=35),干预组在Pi CCO监测下指导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监测传统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在一定时间(7 d)内血乳酸(LA)、氧合指数(PO2/Fi O2)、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28天死亡率差异,并分析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在病程中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监测时点的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均改善呈上升趋势,两组患者第2、3、5天的氧合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7天的氧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28天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Pi CCO监测指标中EVLW与PVPI呈正相关(r=0.827,P=0.007),EVLW与PO2/Fi O2呈负相关(r=-0.622,P=0.001)。EVLW是ARDS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用Pi CCO监测可指导临床ARDS液体管理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诊断明确的79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37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肝素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于确诊脓毒症当日开始应用小剂量肝素40~50 mg/d,持续24 h泵控静脉滴注,疗程5~7 d.观察2组患者7 d及28 d病死率,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期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肾衰竭(ARt)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治疗前后氧合指数、APTT、PT和血小板的变化以及出血倾向.结果 肝素治疗组DIC(15.4%)、ARF(25.0%)、MODS(26.3%)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38.7%、51.9%、50.0%;P<0.05).肝素治疗组28 d病死率(15.4%)较常规治疗组(32.4%)明显降低(P=0.03).2组在7 d病死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ARD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APTT、PT、血小板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症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临床应用相对安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治疗的明确诊断为ARDS的患者66人,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5~10 U/kg/h)持续泵入,测定两组间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率(R)、血小板计数(PL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及28天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3、5、7天实验组PaO2/FiO2明显升高,R、TFPI含量明显下降,PLT、APTT、FIB含量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 d病死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结论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7月海南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ARDS患者69例,采用自制表格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史、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情况、肌酐、p H值、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情况,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9例患者病死率为59.4%,ICU住院时间为(14.02±4.92)d。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1)和存活组(n=28)。两组患者性别、肌酐水平及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史阳性率、APACHEⅡ评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氧合指数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OR=1.928,95%CI(1.019,3.104)〕、有既往史〔OR=2.831,95%CI(1.943,5.021)〕、APACHEⅡ评分较高〔OR=1.103,95%CI(1.022,1.769)〕、合并MODS〔OR=3.002,95%CI(2.104,4.382)〕及机械通气时间较长〔OR=1.842,95%CI(1.635,5.291)〕是ICU 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中年龄较大、有既往史、APACHEⅡ评分较高、合并MODS及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的ARDS患者预后多不良,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俯卧位通气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并重度神经源性肺水肿(NP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重度NPE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平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采取间断俯卧位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1 h、12 h、24 h、3 d、5 d时氧合状况〔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p O2)、氧合指数〕,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1 h、12 h、24 h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及颅内压;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时间和治疗方法在Pa O2、Sp O2、氧合指数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Pa O2、Sp O2、氧合指数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Pa O2、Sp O2、氧合指数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12 h、24 h、3 d、5 d时Pa O2、Sp O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和治疗方法在MAP、HR、CVP及颅内压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MAP、HR、CVP及颅内压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MAP、HR、CVP及颅内压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1 h、12 h、24 h时MAP、HR、CVP及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05,P=0.108)。治疗组有4例患者出现颜面部皮肤受压红肿,转为仰卧位后症状逐渐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胸、明显肝肾功能损伤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结论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并重度NPS患者的氧合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且对血流动力学、颅内压及预后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俯卧位通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俯卧位通气不但可在大部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有效地改善氧合,而且可以减少机械通气自身引起的肺损伤。本文简述了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俯卧位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临床上俯卧位通气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下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36例ARDS患者按不同发病原因分为肺内源性组及肺外源性组。两组均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均为4 h。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通气前及通气后1 h、2 h、4 h时的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静态肺顺应性(Cst)、气道阻力(Raw)、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指数(CI)等指标,并进行血气分析检查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结果肺内源性组患者俯卧位通气1 h、2 h后Pa O2/Fi O2、Pa CO2、Pa O2较通气前无明显改善(P0.05),4 h较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肺外源性组1 h即开始改善(P0.05),2 h较1 h改善更显著(P0.05),4 h较2 h上述指标改善有所下降。肺外源性组患者各项氧合指标在2 h改善优于肺内源性组患者(P0.05),在4 h与肺内源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俯卧位通气后较前在Pip、Pplat、Cst、Raw、HR、MAP、CI等参数上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外源性组与肺内源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肺内/外源性ARDS患者的氧合状况。肺外源性ARDS俯卧位通气早期氧合改善效果优于肺内源性组,且较肺内源性组氧合改善迅速,但维持时间短。肺内源性组ARDS氧合改善较肺外源性所需时间长。俯卧位通气治疗对其呼吸力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收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的76例ARDS患者纳入观察。ARDS确诊当天(第1天)及确诊后第7天抽取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HLA-DR表达以及淋巴细胞凋亡。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导致ARDS的原因,及ARDS确诊当天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动脉血pH、动脉血乳酸、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以及器官功能衰竭个数。以住院28d病死率为预后判定标准。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在ARDS第1天和第7天的单核细胞HLA-DR表达均无明显差异。死亡组患者ARDS第7天的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明显低于ARDS第1天。ARDS第1天HLA-DR≤30%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HLA-DR〉30%患者。ARDS第1天HLA-DR≤30%的患者的28d病死率为67%,有高于HLA-DR〉30%患者(42%)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ARDS第1天HLA-DR≤30%作为判断患者死亡指标,其灵敏度为97%,但特异度仅为17%。以ARDS第1天单核细胞HLA-DR表达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53(P=0.618),以患者第1天和第7天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变化判断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P〈0.01)。患者ARDS第1天及第7天HLA-DR表达与APACHEⅡ评分和器官功能衰竭数均无相关性。严重感染导致的ARDS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其他原因导致的ARDS患者。结论单核细胞HLA-DR≤30%可提示ARDS患者预后不良,HLA-DR表达动态下降对预后判断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在评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并其对ARDS患者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ICU收治的22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ARDS 2012柏林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8例、中度组6例、重度组8例。采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测量并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72 h的EVLWI、PVPI、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以EVLWI=13 ml/Kg和PVPI=3为界限,分析并比较不同EVLWI水平和PVPI水平患者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72 h,中度组、重度组EVLWI、PVPI水平均高于轻度组,重度组EVLWI、PVPI水平均高于中度组,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EVLWI组患者ICU住院时间(23.6±6.6)d、ICU病死率69.2%、28 d病死率76.9%均高于低PVPI组(15.3±5.2)d,33.3%,44.4%,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VPI组患者ICU住院时间(24.3±6.5)d、ICU病死率57.1%、28 d病死率78.6%均高于低PVPI组(16.4±4.2)d,25.0%,37.5%,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LWI和PVPI水平是评估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且高水平EVLWI和PVPI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复张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7年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RDS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期间行肺复张。比较两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呼吸频率(RR)、呼吸力学指标[包括气道峰压(PIP)、肺静态顺应性(Cstat)及气道平台压(Pplat)],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28 d病死率。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PaCO_2、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RR、PIP、Cstat、Pplat及治疗24 h后RR、Ppl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4 h后PIP低于对照组,Cstat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治疗后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能有效缩短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改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降低VAP发生率及短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沈利汉  蔡立华 《国际呼吸杂志》2013,33(17):1305-1307
目的 研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28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5)和对照组(n=13),干预组在PiCCO监测下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液体管理,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一周内的血乳酸变化、氧合指数变化、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患者的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一周内的血乳酸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而干预组的氧合指数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140.0±26.4 vs 99.4±32.9,P=0.31),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1.8±3.5 vs 26.8±2.8,P=0.04),而ICU住院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降低(60.0% vs 6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指导ARDS患者液体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但还不能显著降低患者的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机械通气方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9例SAP合并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选择相同的控制模式、肺保护通气策略、肺复张、最低PEEP策略、俯卧位通气。3组患者分别选择有创正压通气、无创正压通气、有创和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案辅助治疗,C组患者于ARDS得到控制后撤机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2 h后呼吸系统顺应性、气道峰压、呼吸频率、氧分压(Pa O_2)、氧合指数(Pa O_2/Fi O_2)、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统计并比较3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无辅助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率、气压伤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气道峰压、呼吸频率、Pa O_2、Pa O_2/Fi O_2、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2 h 3组患者的呼吸系统顺应性均获改善、Pa O_2、Pa O_2/Fi O_2均显著升高,气道峰压和APACHEⅡ评分均降低(均P0.05),且B、C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A组患者(P0.05)。C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无辅助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率、28 d病死率均低于A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气压伤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均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方案可降低SPA合并ARDS患者的气压伤发生率,对SAP合并ARDS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LI/ARDS)高风险患者,应用小潮气量通气对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56例ALI/ARDS高风险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研究组采用小潮气量(VT6~8ml/kg)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潮气量(VT10~12ml/kg)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变化及预后差异。结果通气48h、通气96h后两组患者的Pa O2、Pa CO2、氧饱和度、p H值、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均较通气即刻显著好转(P0.05)。通气48h、通气96h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ɑ、CRP水平均较通气即刻显著的降低(P0.05),研究组在通气48h、通气96h后血清IL-6、TNF-ɑ、CRP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ALI/ARDS发病率(14.29%)、ICU治疗时间(9.5±2.6)d、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4±1.3)d、住院时间(13.7±3.2)d、死亡率(10.71%),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ALI/ARDS高风险患者应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较常规潮气量通气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预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对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氧合指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06月到2016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ARDS患者6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垂体后叶素治疗组33例,均在我科接受ARDS常规治疗和液体复苏治疗。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疾病危重度评分,入科时、治疗24h、72h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相应的去甲肾上腺素(NE)用量及液体平衡,并记录上述三个时间点的血肌酐(Scr)、血乳酸(Lac)和氧合指数(Pa O_2/Fi O_2)。主要研究终点为28d病死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垂体后叶素组治疗24h时HR减慢,NE用量减少,P0.05;治疗72h时,垂体后叶素组HR减慢,氧合改善,NE用量减少,液体负平衡增多,P0.05。垂体后叶素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为28d,病死率均小于常规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脓毒性休克的ARDS患者,与单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相比,联合使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可以减慢心率,减少NE的用量,减轻液体过负荷,改善氧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