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对于高危新生儿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53例在康复科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分别在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12月龄(纠正年龄)后根据临床诊断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其应用价值。 【结果】 扭动运动阶段的单调性运动的评估应用价值不高,只有痉挛-同步性运动有预测价值。痉挛-同步性运动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72%,特异度99%,阳性预测值95%,阴性预测值92%。不安运动阶段异常运动中不安运动缺乏的预测价值高。不安运动缺乏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100%,特异度96%,阳性预测值86%,阴性预测值100%。 【结论】 扭动运动阶段痉挛-同步性运动对于脑瘫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不安运动阶段不安运动缺乏对于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特别是脑瘫具有较好预测价值,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高危儿随访中应作为评估工具,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直接法和录像法的信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的直接法和录像法的信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本院进行神经发育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和小婴儿,采用GMs录像评估法(简称录像法)和GMs直接评估法(简称直接法)进行GMs质量评估,分析录像法和直接法的信度。【结果】录像法评估者间信度ICC值为0.78~0.83,录像法重测信度为0.68~0.90,直接法评估者间信度为0.78~0.85,直接法和录像法的重测信度为0.87~0.90(P<0.05)。【结论】GMs质量评估的录像法和直接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临床上引入直接法,并和录像法有机结合,将进一步发挥GMs质量评估的简便快速的优势,适于在我国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颅脑MRI和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对于极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68例在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和康复科就诊和随访的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纠正胎龄足月时进行颅脑MRI检查以评估大脑白质发育情况,纠正月龄1月和3月时进行两次GMs质量评估,纠正月龄12月时通过临床诊断及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明确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3次评估与运动发育结局的相关性,并分析颅脑MRI和GMs质量评估对预测不良发育结局和脑瘫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颅脑MRI和GMs质量评估与运动发育结局具有相关性,其中颅脑MRI对运动发育结局预测的准确性最高,其特异性为98.1%,但是其敏感性很低(43.8%)。另一方面,GMs质量评估预测运动发育结局的敏感性很高,而其特异性相对较低。此外两种方法对脑瘫的预测敏感性较高。结论 神经影像学(MRI)和功能性评估在对于预测极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上有很强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4.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是目前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已被国内外康复和研究机构广泛用于脑瘫患儿的评估、治疗和研究,本文就GMFCS在儿童康复医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便于GMFCS在脑瘫的评估和干预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全身运动(GMs)是婴儿最常见和最复杂的自发性运动模式,基于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A)能对婴儿后期的神经发育结局尤其是运动结局进行很好的预测。GMA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高。根据最优化概念,在整体评估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细化评估方式,细化评估是对整体评估的补充和解释,特别是对于整体评估结果处于边缘状态,结果判断困难时,细化评估更利于对运动预后的判断。本文就有关GMA整体评估以及细化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全身振动训练结合束腹带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6月-2019年5月诊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振动训练组、常规-束腹带-振动训练组各30例,评估三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三组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每组儿童的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踝关节活动度、MMT、MAS、PBS、GMFM-C区、D区及E区、PEDI、6MW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278、26.886、14.149、25.883、3.769、4.254、6.512、5.194、6.982,P<0.05),且常规-束腹带-振动训练组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结合束腹带更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痉挛程度,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全身振动训练结合束腹带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6月-2019年5月诊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振动训练组、常规-束腹带-振动训练组各30例,评估三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三组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每组儿童的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踝关节活动度、MMT、MAS、PBS、GMFM-C区、D区及E区、PEDI、6MW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278、26.886、14.149、25.883、3.769、4.254、6.512、5.194、6.982,P<0.05),且常规-束腹带-振动训练组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结合束腹带更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痉挛程度,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评估对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2007年7月-2011年6月66例在康复科随访的极低体重早产儿进行全身运动评估,在纠正月龄12月龄以后根据临床诊断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计算全身运动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 全身运动评估对于异常运动发育结局(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的预测效度为敏感性100%、特异性98.3%,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100%。全身运动评估对于脑瘫的预测效度为敏感性100%、特异性92.1%,阳性预测值37.5%,阴性预测值100%。 【结论】 GMs评估对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运动发育结局具有很好的预测效度,作为新型神经运动评估手段, 对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随访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我国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研究高危儿童早期全身运动评估(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GMs)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表现,分析GMs在脑瘫预测中的运用价值以及脑电图在高危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2011年12月31日满1周岁、且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进行随访的高危儿童,回顾性查找其出生后0~6月内GMs和EEG检查结果,同时具备两项检查的儿童纳入本研究。统计分析GMs对脑瘫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特异性和敏感性,不同发育结局儿童中EEG的比较。结果 共纳入62例患儿,28例运动结局为脑瘫,11例为运动发育迟缓,23例为正常。GMs预测脑瘫敏感度96.4%,特异度73.9%,阳性预测值81.8%,阴性预测值94.4%;脑瘫儿童GMs异常率为96.4%,与运动发育迟缓儿童GMs异常率(63.6%)和运动发育正常儿童中GMs异常率(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瘫及运动发育迟缓儿童EEG异常率分别为78.6%、81.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运动发育正常儿童中EEG异常率(53.3%)(P<0.05);EEG异常主要表现为尖波、尖慢波发放,高电压及基本活动慢。 结论 GMs能有效地早期预测脑瘫,综合运用GMs、EEG能较全面反应患儿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0.
全身运动评估和听觉诱发电位在脑瘫儿童预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 GMs)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在脑瘫预测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出院后在新生儿科和康复中心进行随访的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每例记录GMs,并行BAEP检查,根据2005年发布的国际脑瘫诊断定义至少在1周岁以上时在临床上进行脑瘫的诊断,作为严重异常的神经学发育结局。统计分析各方法对脑瘫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特异性和敏感性。 【结果】 共随访27名高危新生儿,其中8例运动结局为脑瘫。GMs预测脑瘫敏感度87.5%,特异度84.2%,阳性预测值70.0%,阴性预测值94.1%;BAEP预测脑瘫敏感度75.0%,特异度36.8%,阳性预测值33.3%,阴性预测值77.7%,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听阈增高及潜伏期延长。 【结论】 GMs对后期神经发育结局能作出准确有效的预测,尤其对于脑瘫的预测价值相当高,综合运用GMs、BAEP能较全面反应患儿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 (CP)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 1个月内发育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 ,肌张力异常及姿势异常。其发病率在 1‰~ 5‰[1] ,是当今儿童肢体运动主要致残疾病之一。我科应用丽珠赛乐、高压氧、经络导平、功能训练、手法穴位按摩对 81例CP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康复综合治疗研究 ,并设病情相似的 84例CP做对照观察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1月我科住院病例共 16 5例 ,均符合《中华儿科杂志》1999年第 1期登载的诊断标准及《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2 ,3] 。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危儿得以存活,通过全身运动(G M s)质量评估可以早期预测高危儿神经发育情况,以便早期进行干预或康复治疗。G M s是一种自发性运动模式,通过婴儿早产阶段、扭动运动、不安运动,能够有效地评估年幼儿神经系统的功能。正常G M s是复杂、多变、流畅的。当出现单调性G M s、痉挛-同步性G M s、混乱性G M s、异常性不安运动、不安运动缺乏,则为异常质量。近年来,国内多家机构将其与多种评估方法进行预测效度的比较,就G M s质量评估对高危儿的效度进行探索,G M s是一种敏感性、特异性很高的评估方法,尤其对半岁以内的婴儿的神经运动行为方面,可以超早期的预测高危儿的神经发育结局,特别是脑瘫儿。G M s作为新型神经运动评估工具,操作简便,经济投入少,适于在我国的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危儿得以存活,通过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可以早期预测高危儿神经发育情况,以便早期进行干预或康复治疗。GMs是一种自发性运动模式,通过婴儿早产阶段、扭动运动、不安运动,能够有效地评估年幼儿神经系统的功能。正常GMs是复杂、多变、流畅的。当出现单调性GMs、痉挛一同步性GMs、混乱性GMs、异常性不安运动、不安运动缺乏,则为异常质量。近年来,国内多家机构将其与多种评估方法进行预测效度的比较,就GMs质量评估对高危儿的效度进行探索,GMs是一种敏感性、特异性很高的评估方法,尤其对半岁以内的婴儿的神经运动行为方面,可以超早期的预测高危儿的神经发育结局,特别是脑瘫儿。GMs作为新型神经运动评估工具,操作简便,经济投入少,适于在我国的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表”在城市社区早期筛查儿童脑性瘫痪的有效性评价。方法 在安徽省两座城市通过社区妇幼保健专业人员对8137名婴儿,分别于3、6、9、12月龄时运用“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表”中的运动里程碑评价作为筛查第一步,有1项运动里程碑发育异常者运用该筛查表的原始反射和姿势反应检查,作为筛查的第二步,其中有1项异常者由临床医生进行脑瘫诊断。结果 在一般人群中对4个年龄组婴儿分两步筛查,其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99.8%,阳性预测值为48.5%,阳性似然比为449.3。结论 运用“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表”,通过分步筛查策略,可有效地在婴儿期筛查脑性瘫痪患儿,为早期诊断和早期康复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5.
蔡江云  王彩乔  彭力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623-4624
目的:探讨与评价运动疗法和针灸方法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223例脑瘫患儿分别采用针灸和运动疗法(82例)、针炙(73例)和运动疗法(68例)进行治疗;另选56例脑瘫患儿,一般治疗作为对照,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并应用不同的方法评价康复效果。结果:用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纪要标准评价疗效时,运动疗法+针炙疗法组82例中,显效25例,有效49例,总有效率为90.24%;运动疗法组、针炙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49%、57.35%和41.07%。运动疗法+针炙疗法组与其它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脑瘫的评定方法分析疗效时,稍好于上面的分析结果,但两者之间无差异性(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运动疗法+针炙疗法组疗效也明显优于其它3个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与针灸相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脑瘫对患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在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该所进行系统体格检查(体检)的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共74例进行GMs质量评估并随访至18月龄。结果参加GMs质量评估的高危儿共74例,其中完成第一阶段46例,正常12例,占26.09%,可疑和异常34例,占73.91%;完成第二阶段28例,正常24例,占85.71%,可疑和异常4例,占14.28%。随访至18月龄,发现1例大运动发育迟缓。结论在高危儿中应用GMs质量评估进行早期筛查,可以发现并早期预测动作发育迟缓,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残疾儿童的发生,提高儿童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7.
金珠  刘哲 《临床医学工程》2022,(9):1299-1300
目的 探讨中医膏方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在脑性瘫痪(CP)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P患儿,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采用中医膏方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 <0.05)。干预后,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及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韦氏智力量表(WISC-Ⅳ)、综合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中医膏方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可改善CP患儿的运动功能,促进智力发育,增强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 GMs)质量评估技术在高危新生儿随访中的应用。 【方法】 构建高危儿管理三级网络,对高危儿进行逐级转诊,记录GMs并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异常儿童及时转诊到专科医院接受家庭训练指导或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结果】 共评估高危儿童903例,其中扭动阶段评估629例,评估结果表现为 PR250例,表现为CS8人,正常(N)371人次,异常率40.02%;不安阶段评估569人次,评估结果表现为F-17人次,正常552人异常率2.99%;83例儿童在儿科医院康复中心接受早期干预,15 例在儿科医院接受康复训练指导。 【结论】 GMs质量评估作为新型神经运动评估手段,在高危儿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操作简便,经济投入少,适于在我国进行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一般儿童中进行脑性瘫痪筛查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12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常规进行儿童保健的婴儿1776例,应用安徽医科大学陶芳标教授编制的“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表”,在3、6、9、12月龄时分别检查运动发育里程碑,对筛查被发现有1项异常的婴儿,按该评定表的标准检查原始反射和姿势反应。对至少有1项运动里程碑发育落后和至少1项原始反射和(或)姿势反应异常的儿童,由小儿康复科专家进行小儿脑瘫的诊断。结果:通过运动发育里程碑检查,发现运动发育异常婴儿81例,筛查阳性率为4.56%,到12月龄时共确诊脑性瘫痪5例,诊断率为0.29%。结论:运用“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表”在一般儿童中进行脑性瘫痪筛查,可早期有效发现脑性瘫痪患儿,科学、实用、简便易行,适合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扁平足患病率及足部运动情况。 【方法】 采用足印法、目测法,对天津儿童医院康复科治疗的56例2~6岁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检查,对扁平足罹患率及程度、足跟骨内外翻及足拇趾内外翻、足踝及足趾能否跖屈和背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56名2~6岁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共获得106个患足足印、目测检查106只患足。扁平足发病率为100%,扁平足程度轻度0.00%、中度2.83%、重度97.17%,足跟骨内翻0%、正位0.94%、外翻99.06%,足踝能跖屈100%,足踝能背屈0.94%,足趾能跖屈100%,足趾能背屈16.98%,不同年龄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足拇趾内翻0.94%、正位5.66%、外翻93.40%,不同年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2~6岁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扁平足患病率高,足部运动差,足跖屈肌痉挛及挛缩是致痉挛性脑瘫患儿足部异常的主要因素。康复治疗中应重视足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