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给予视频长程脑电图监测,探讨视频长程脑电图对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意义。 【方法】 从小儿神经专科门诊中收集ADHD病例以及正常对照组,给予所有入组对象视频长程脑电图描记。 【结果】 ADHD组儿童脑电图异常率较正常对照组高,表现为θ波、δ波增多,异常放电增多。分6~7、7~8、9~14岁三个年龄段比较ADHD组与正常对照组清醒期脑电图α节律波幅以及频率,ADHD各年龄组α节律平均波幅、平均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视频长程脑电图检查,从脑电图异常率、α节律平均波幅、平均频率等神经电生理指标比较反映出ADHD组脑功能存在异常,神经元兴奋性较正常降低。 【结论】 视频长程脑电图检查可以真实反映ADHD患者脑功能,对临床诊疗ADHD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脑电图及神经心理特征情况,为儿童ADHD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2月北京安定医院收治的ADHD患儿1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ADHD分型分为多动/冲动为主型组31例,混合型组95例,注意缺陷为主型组51例。3组患儿入院后均采用日本光电EEG-4418K型脑电图进行测定,并对3组患儿进行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VMI)、联合型瑞文测验(CRT)、反应时测定,比较不同类型儿童ADHD的脑电图及神经心理特征情况。结果 177例ADHD患儿均行脑电图检查,其中79例脑电图正常,占44.63%,98例脑电图异常,占55.37%。异常脑电图患儿中56例轻度脑电图异常,42例中重度脑电图异常;多动/冲动为主型组VMI测定结果高于混合型组与注意缺陷为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意缺陷为主型组CRT测定结果高于多动/冲动为主型组与混合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混合型组平均反应时、最快反应时及最慢反应时长于多动/冲动为主型组与注意缺陷为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ADHD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异常,能显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改变,并且儿童的视觉-运动整合能力较差,VMI则能反应ADHD亚型中患儿注意力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脑电图的改变。方法对37例临床诊断为ADHD儿童及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进行定量脑电图分析。记录安静闭目状态下的脑电图,经傅里叶转换得到α1、α2、α3、β、θ频段绝对及相对功率,以及αL/αR、θ/α等。结果 ADHD组较对照组θ活动增加,α、β活动在不同的脑区结果不同,θ/α升高,αL/αR于额部降低。结论 ADHD患儿的脑电图与正常儿童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感染性脑膜炎患儿视频脑电监测诊断的应用效果,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脑膜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头颅CT检查,观察组患儿实施视频脑电图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诊断异常情况、视频脑电监测异常情况与患儿的临床分型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17.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视频脑电图异常率为96.67%、对照组为4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中度异常率为41.67%、对照组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重度异常率为13.33%、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的临床分型中,视频脑电图检测的异常程度与其呈正相关性(r=0.8673,P0.05);患儿治愈时间的长短与视频脑电图监测异常程度呈正相关性(r=0.5359,P0.05)。结论在感染性脑膜炎患儿的治疗中,视频脑电图监测有较高的异常率,且视频脑电图监测异常率与患儿的临床治疗和病情的诊断有关,加强对患儿实施视频脑电图监测,可为患儿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骨龄与生长发育成熟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在该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56例ADHD患儿为病例组;另根据性别与年龄,按1∶2匹配,选取同期来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常规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DSM-IV)排除ADHD等精神障碍性疾病。测量入选对象的身高与体重,同时采用数字化摄影仪拍摄儿童左手腕正位X线片,使用中国人手腕部骨发育评价标准评价两组儿童手腕骨龄片,观察两组实足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MI)与骨龄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病例组儿童身高低于对照组,体重、BMI及骨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HD患儿骨龄与其本身身高、体重、BMI及实足年龄存在高度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ADHD患儿的骨龄提前于实足年龄,BMI高于对照组,其生长发育滞后于正常健康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骨龄发育水平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ADHD开展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自愿原则选自本院保健科心理门诊6~11岁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DSM-Ⅳ)诊断标准的初诊ADHD儿童53例为观察组,生长发育门诊中选取正常健康儿童53例为对照组,采用数字化摄影仪拍摄左手腕骨正位X线片,用统一标准测量身高、体重,按CHN法(中国人手腕部骨发育评价标准)骨龄标准评价手腕骨龄片。结果观察组身高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均值(0.8±1.1)与对照组(-0.1±0.6)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龄与实际年龄差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遗传身高与预测终身高的差均值(1.1±1.0)与对照组(1.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观察组(18.1±3.5)与对照组(16.2±2.3)两组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D儿童的骨龄发育水平较早,体质指数偏高,不影响成年身高。  相似文献   

7.
孙秀勤  李星慧  唐菁华  黄越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33-4134,4137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儿科诊断的ADHD儿童共62例。随机分为治疗性沟通系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儿童均接受相同常规治疗及护理教育,治疗性沟通组每周进行治疗性沟通干预。在纳入研究治疗前及完成6个月治疗时分别填写儿童生存质量自评量表4.0(PedsQL4.0)评估儿童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儿童年龄、性别、治疗前两组儿童PedsQL4.0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6月后PedsQL4.0生存质量量表自评得分在生理、心理、情感、社交能力、学校表现和PedsQL总分较治疗前有改善,且治疗性沟通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能提高ADHD儿童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规脑电图(REEG)与动态脑电图(AEEG)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辅助价值,提高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医院神经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脑电图组(REEG)和动态脑电图组(AEEG),每组各35例,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病毒性脑炎组.结果 REEG组发现异常18例,异常率为51.4%,AEEG组发现异常30例,异常率为85.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EG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病毒性脑炎组中异常脑电图的检出率分别为30.0%、58.3%和61.5%,轻度与中、重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和重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EEG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病毒性脑炎组中异常脑电图的检出率分别为70.0%、83.3%和100.0%,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组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中的检出率又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 脑电图(EEG)可以用于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辅助诊断,其中AEEG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REEG,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ADHD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心理治疗,包括沙盘游戏、家长课堂、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患儿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评分、两组患儿父母简式育儿压力问卷(PSI-SF)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PS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PSQ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PSI-S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父母育儿压力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更明显,其PSI-SF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治疗对ADHD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ADHD症状,且有助于缓解ADHD患儿父母的育儿压力,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和不伴对立违抗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智力和反应抑制功能特点,为证明ODD是否会加重ADHD认知损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1月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ODD(ADHD+ODD)、单纯ADHD(ADHD)、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儿童各30例,采用韦氏儿童智力测试第四版(WSIC-Ⅳ)对其进行智力测试,Stroop效应测试对其反应抑制功能进行评估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病例组在智力测试方面,言语理解、工作记忆、加工速度、认知效率指数、总智商方面均落后于对照组(F=3.663、5.761、5.436、9.468、6.412,P均0.05);ADHD+ODD组的一般能力指数落后于正常对照组(F=2.751,P0.05);两病例组在反应抑制功能测试中的字义干扰时间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10,P0.05);两病例组之间智力及反应抑制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703、0.578,P均0.05)。结论 ADHD儿童智力及反应抑制功能均落后于正常儿童,共病ODD会加重ADHD的儿童一般能力损害,但不会加重反应抑制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就诊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86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DHD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儿童8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IVA-CPT),并让受试者父母填写Conners问卷,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儿童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观察两组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对比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正常组及异常组IVA-CPT各商数评分以及Conners问卷评分。结果 ADHD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25羟基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布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异常组IVA-CPT测试各商数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受试者Conners问卷评分除身心障碍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异常组在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焦虑评分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DHD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低,缺乏25羟基维生素D容易导致儿童ADHD,使儿童情绪、身心受影响,注意力、反应控制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意大利Amplaid MK-15诱发电位系统,采用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测定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P300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结果】病例组靶刺激P300潜伏期为(428.27±19.22)ms,对照组为(341.83±17.72)m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靶刺激P300波幅为(12.89±6.10)μV,对照组为(11.75±6.76)μ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综合反应控制商数和综合注意力商数分别为73.27±13.99和67.93±15.93,对照组分别为104.83±16.11和102.00±15.39,两组差异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与综合反应控制商数之间无显著性意义(r=-0.3677,P0.05),但与综合注意力商数之间呈负相关,且具有显著性意义(r=-0.4347,P0.05)。【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测定可协助儿童ADHD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病因和影响因素,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PSQ行为量表、ADHD诊断标准表对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儿童进行儿童多动症的筛查和诊断,将其作为ADHD组(30名),选取年龄、性别与ADHD组相近的正常学龄儿童作为对照组(30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同时进行绘人测验、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和多动症背景调查。结果:ADHD组与对照组两组儿童年龄范围是男6~11岁,女6~7岁,30例ADHD患儿中男27例占90%,女3例占10%,男女比例为9∶1。两组儿童智商(IQ)、体格发育等级和营养状况均在正常范围内并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母亲孕期环境污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儿童母亲围生期发生的铅中毒、有毒物接触、儿童偏食及母乳喂养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脑外伤、窒息、跟亲属类似情况、父母感情不和的发生率两组儿童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HD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围生期情况、家庭、心理因素、营养和饮食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HTTLPR,5-HTR2A的T102C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关联,为蒙古族儿童ADHD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选择包头市某蒙古族小学在校二至六年级学生499名,首先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简化版)进行筛查,再以美国现代精神病学诊疗手册(DSM-IV)确诊蒙古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同时选取同校、同年级、同性别、相互间无血缘关系的蒙古族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生物标本血样,采用试剂盒法提取DNA,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分析技术扩增目的 DNA片段。结果蒙古族男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检出率为6.11%,女生为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5);二至六年级检出率分别为0,0.97%,3.03%,6.06%,8.33%,年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6,P0.05)。5-HTTLPR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ADHD组与健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HTR2A的T102C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在ADHD组与健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未发现5-HTTLPR,5-HTR2A的T102C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之间有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亚临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其共存行为问题的分布,研究该群体临床干预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Vanderbilt ADHD评定量表,对130例ADHD儿童、101例亚临床ADHD儿童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DHD组平均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分别为93.40±14.74、92.70±13.93和92.46±14.21;亚临床ADHD组分别为97.03±12.28、95.44±11.97和95.97±10.7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ADHD组、亚临床ADHD组和正常组的注意缺陷因子平均得分分别为2.06±1.57、1.57±0.39和0.91±0.51,三组多动和冲动因子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75±0.59、1.23±0.51和0.68±0.48,均为ADHD组>亚临床ADHD组>正常组(P均<0.01)。三组功能评分均值分别为2.90±0.60、2.65±0.54和2.06±0.51,亦为ADHD组>亚临床组>正常组(P<0.01)。ADHD组和亚临床ADHD组常见内外化行为问题筛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儿童(P均<0.01)。结论 亚临床ADHD儿童虽未符合ADHD全部诊断标准,但仍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干预以及常规进行其它内外化行为问题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福建省四个地市学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家庭功能缺陷的特征。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省四市10所幼儿园,再从这些幼儿园中分层抽取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作为调查对象。由家长填写注意缺陷多动障碍SNAP-Ⅳ评定量表,评估阳性的幼儿作为研究组,再由家长填写家庭功能量表(FAD)。结果对1 076名幼儿进行了SNAP-Ⅳ评估,筛查出阳性的幼儿474名,阳性率为44%。对阳性的幼儿按照DSM-5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共有63例幼儿符合ADHD的诊断标准。与年龄相匹配的63名正常儿童比较,学前ADHD组患儿家庭功能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分量表和总的功能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问题解决分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学前ADHD组儿童家庭功能的各分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班、中班和大班ADHD儿童在家庭功能得分的比较中显示,沟通、行为控制和功能总分三个方面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福建省学前ADHD患病情况不容忽视,且家庭功能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叙事语言测试(TNL)等方法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言语工作记忆,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探讨其言语工作记忆的特征。方法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招募5~11岁11个月正常及按照DSM-V的ADHD诊断标准诊断的97例ADHD儿童,其中对照组儿童33名,ADHD行为干预组儿童19名,ADHD短期药物干预组儿童19名,ADHD长期药物干预组儿童26名。对所有儿童进行TNL、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WISC-R)及韦氏学前及初学儿童智力量表(WPPSI)、SNAP-Ⅳ筛查量表评估。结果年龄相当的各组儿童叙事语言能力、叙事表达力存在差异(人群百分位数水平P0. 05,等级情况P0. 05),叙事理解力组间无差异(人群百分位数水平P0. 05,等级情况P0. 05),且叙事语言能力表现为对照组优于ADHD长期药物干预组、ADHD短期药物干预组、ADHD行为干预组。ANOVA方差分析提示ADHD儿童叙事表达力缺陷较叙事理解力明显,叙事表达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叙事理解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DHD儿童的叙事语言能力受损,存在言语工作记忆上的缺陷,而常用的WISC-R和WPPSI则难以发现该缺陷,这种缺陷具有"叙事表达较叙事理解更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和脑电图检测结果,选取70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给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和脑电图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脑血流速减慢、血流速增快、同时存在增快和减慢、三峰波型频谱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正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脑电图正常率明显低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轻度、中度、重度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和脑电图检测,能了解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和脑功能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网络分析的方法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攻击性以及父母攻击性的相互影响。方法 2019年1—12月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108人为ADHD组,正常儿童110人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及其父母均完成攻击问卷。通过构建网络的方法对ADHD及对照组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其父母的攻击性行为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ADHD组儿童躯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易怒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2.94、5.92,P<0.001)。ADHD父母的攻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分量表显示ADHD组父母易怒(t=3.83、3.70)、父母敌意(t=2.69、3.0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父母的攻击性和ADHD儿童的攻击性有显著相关(P<0.01);网络分析显示ADHD儿童与正常对照组儿童存在不同的攻击性网络结构,其网络全局强度高于对照组(Z=2.06,P<0.05)。结论 ADHD儿童和其父母较正常儿童均具有较高水平的攻击行为,父母的攻击性和ADHD儿童的攻击性之间相互影响,ADHD儿童攻击性受到父母的影响显著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学龄期儿童在绘人测验中的表现特征。【方法】运用投射技术的绘人测验对77例ADHD学龄期儿童和77例对照组儿童进行测试,分析ADHD儿童在绘人测验当中Koppitz情绪指标以及自我意象指标的表现特点。【结果】ADHD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在绘人测验Koppitz情绪指标及自我意象指标出现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DHD组3个及以上情绪指标的出现率高于正常组(P0.01),ADHD组儿童在躯体组合不良、双臂太短、双臂太长、图像太大、牙齿、缺手、缺双足等7个情绪指标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DHD组在自我同性和微笑唇形指标的出现率低于正常组(P0.05);ADHD组在针尖样瞳孔、闭眼和人以外指标的出现率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绘人测验可以反映ADHD儿童的情绪特征,其结果可为ADHD的诊断和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