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癌超声造影边缘带增强特征及定量参数与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的乳腺癌女性患者76例(76个病灶),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且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治疗,观察超声造影后乳腺癌病灶边缘增强特征及定量参数,分析其与ER、PR、HER-2、Ki-67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病灶边缘放射状增强与ER、Ki67阳性表达相关;穿支增强与HER-2阳性表达相关;造影后范围扩大与ER、HER-2、Ki67阳性表达相关;边缘增强特征与Ki67阳性表达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边缘带定量参数PI、AUC以及Grad与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TTP与ER、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超声造影边缘增强特征及定量参数与ER、PR、HER-2、Ki-67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对乳腺癌患者术前精准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与血管生成拟态(vascular mimicry,VM)的相关性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5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术后病理标本行CD34/PAS 双染色。记录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和CEUS特征(均匀性、是否存在灌注缺损、增强强度、增强形态、边界等),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VM阳性与阴性乳腺肿瘤CEUS特征的差异。采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OC)分析各显著因素鉴别VM阳性的诊断效能。 结果 本组病例病理确诊VM阳性率为26.3%(40/152)。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显示病灶直径>2 cm、临床分期为Ⅲ期及Ⅳ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VM阳性相关(P<0.05)。CEUS结果显示病灶增强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晰、增强模式为快进快退和快进慢退与VM阳性相关(P<0.05)。其中病灶增强边界不清楚鉴别VM阳性的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64,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0%、66.7%、90.3%。 结论 CEUS特征与VM阳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EUS表现为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快进快出征象可作为鉴别乳腺癌VM阳性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及其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集的接受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检查的134例疑似单发病灶乳腺癌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组织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析各项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同时进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Ki-67检测,分析超声参数[达峰时间(timetopeak,TTP)、最大弹性(max imum enhancement,Ema x)值]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78.3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为72.39%,两项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4.03%。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两项联合预测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肿块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66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按乳腺癌肿块最大直径<10 mm、10~20mm、≥20 mm分为3组,分析不同大小乳腺癌肿块超声造影增强的均匀性、有无灌注缺损、增强顺序、增强强度及增强边界,并进行微血管成像分析病灶微血管构筑模式、病灶内部及周边微血管形态和分布特征,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乳腺癌不同大小分组的肿块均以不均匀、向心性、高增强为主,且增强边界多数欠清或不清,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块最大直径的增大,病灶内出现灌注缺损的几率增加,分别为21.4%、63.6%和8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乳腺癌肿块病灶内部微血管构筑模式均以根须状为主,微血管形态几乎均有增粗、扭曲,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周边放射状、毛刺状、增粗和扭曲微血管随肿块增大而出现几率增加,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肿块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病灶内的灌注缺损及病灶周边放射状、毛刺状、增粗、扭曲等微血管分布特征的出现几率随肿块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乳腺癌超声造影边缘带增强特征及定量参数与其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乳腺癌女性患者76例(76个病灶),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乳腺癌病灶边缘带增强特征,获取时间-强度曲线(TIC)的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基础强度、梯度、上升支斜率、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分析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与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病灶超声造影边缘带放射状增强与ER、Ki-67阳性表达相关,穿支增强与HER-2阳性表达相关,造影后范围扩大与ER、HER-2、Ki-67阳性表达相关,边缘增强特征与Ki-67阳性表达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超声造影边缘带定量参数峰值强度、TIC曲线下面积及梯度与Ki-67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达峰时间与ER、PR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造影边缘带增强特征及定量参数与ER、PR、HER-2、Ki-67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乳腺癌患者术前选择精准的治疗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未化疗乳腺癌三维超声像图特征与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异质性评价指标的内在关系。方法选取单侧单发的未经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31例,术前均行三维自动乳腺超声检查,术后获取异质性评价指标相关的生物学标记物结果,分析肿瘤三维超声特征(肿瘤部位、肿块最大径、形态、边缘、微钙化、冠状面汇聚征及跳跃征)与异质性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未经化疗乳腺癌三维超声特征:形态在PR、ER高低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最大径在ER、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Her-2高低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内微钙化在Her-2高低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面汇聚征在PR、eR、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高低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部位、边缘(是否光整)及冠状面跳跃征在PR、ER、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及Her-2的高低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恶性肿瘤三维超声特征(形态不规则、肿块最大径、肿块内微钙化及冠状面汇聚征)与异质性评价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及其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的132例乳腺癌病例,统计分析其超声造影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ER、PR、Her-2、Ki67、p53表达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放射状增强模式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ER、PR、Ki67表达相关(P0.05);与Her-2、p53无明显相关性(P0.05)。超声造影增强强度、是否有灌注缺损、增强方向、造影与二维图像最大径差值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ER、PR、Her-2、Ki67、p53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部分超声造影特征与预后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与血管生成拟态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相关性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52例,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术后标本行病理检查。记录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和超声造影特征(均匀性、是否存在灌注缺损、增强强度、增强形态、边界等),分析VM阳性与阴性的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鉴别VM阳性的诊断效能。结果152乳腺癌患者中,经病理确诊VM阳性率为26.3%。病灶直径>2 cm、临床分期为Ⅲ期及Ⅳ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VM阳性相关(均P<0.05)。超声造影结果显示病灶增强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晰、增强模式为快进快退和快进慢退与VM阳性相关(均P<0.05)。其中病灶增强边界不清晰鉴别VM阳性的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64,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0%、66.7%、90.3%。结论超声造影特征与VM阳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超声造影表现为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晰、快进快退征象可作为诊断乳腺癌VM阳性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特征与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71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肿块资料,记录肿块的超声特征:肿块最大径、位置、纵横比、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边界、边缘、形状、钙化、Alder血流分级、淋巴结转移分析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分析超声特征与免疫组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10例乳腺癌肿块中ER、PR、HER-2、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72.5%、64.1%、61.0%、80.3%,且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r=0.697,P < 0.001),ER、PR与Ki-67表达均呈负相关(r=-0.218,P < 0.001;r=-0.216,P < 0.001)。ER、PR在肿块最大径≤2 cm中的阳性率更高,Ki-67在肿块最大径 > 2 cm中的阳性率更高。ER阳性时,肿块纵横比 > 1占比较高,PR阳性时,乳腺癌肿块的超声特征多表现为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后方回声衰减或消失。HER-2、Ki-67阳性时肿块纵横比≤1多见且更容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癌的超声特征与ER、PR、HER-2、Ki-67表达存在相关性,超声表现可以反映肿块的生物学行为,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术后预后评估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与乳腺癌肿瘤微血管密度测定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乳腺癌超声造影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乳腺癌49例术前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测定定量参数,所得参数与术后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测得的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对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与MVD、VEGF表达显著正相关(P<0.01),始增时间、峰值时间与VEGF表达负相关(P<0.05),但与MVD无相关性(P>0.05),曲线上升支斜率、平台持续时间与MVD、VEGF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与MVD、VEGF表达显著相关,可以作为定量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超声造影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与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4例78个乳腺肿瘤行超声造影检查,利用时间-强度曲线进行评估,并结合CD34标记的MVD特征,研究二者相关关系及超声造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组MVD与峰值强度差值呈正相关(r=0.497,P<0.01),与峰值强度呈正相关(r=0.857,P<0.01),与上升及下降斜率、达峰时间无相关关系;乳腺良性肿瘤组MVD与上述时间-强度曲线定量指标参数间均未见明显相关。乳腺癌组MVD、峰值强度、峰值强度差值、上升斜率、下降斜率均高于良性组(P<0.05)。乳腺癌组与乳腺良性肿瘤组间起始强化时间、达峰时间、峰值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评估乳腺肿瘤MVD情况,可提高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超声造影各参数的敏感性.方法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0例,平均年龄(36.3±9.7)岁,健康对照组20例,平均年龄(30.5±10.4)岁.所有受检者进行双肾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获取时间-密度曲线(TIC)及相关灌注参数: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P)、峰值强度(DPI)、曲线上升支斜率(A)、曲线下降支斜率(α),每位受检者在接受超声检查前48 h内查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分析各灌注参数与实验室指标Scr、BUN、Ccr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例组TIC曲线上升缓慢,达峰时间延长,峰值强度降低,曲线形态圆钝.AUC、TP、A与Scr(r=0.808、0.708、0.727,P<0.05)、BUN(r=0.762、0.715、0.638,P<0.05)呈正相关,AUC、TTP、A与Ccr(r=-0.778、-0.709、-0.692,P<0.05)呈负相关,DPI与Scr(r=-0.752,P<0.05)、BUN(r=-0.705,P<0.05)呈负相关,DPI与Ccr(r=0.790,P<0.05)呈正相关,AUC与实验室指标Scr、Ccr、BUN相关性最高,α与Scr(r =0.041,P>0.05)、BUN(r=0.039,P>0.05)、Ccr(r=0.046,P>0.05)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肾脏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能准确、安全地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脏功能,超声造影灌注参数与实验室指标Scr、Ccr、BUN具有较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肝转移灶免疫组化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5例乳腺癌病史患者可疑肝内转移病灶行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比观察其乳腺原发病灶与肝内病灶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其穿刺成功率和定性诊断率均为100%;肝转移灶中免疫组化指标ER、PR及Her-2表达较乳腺原发病灶的变化率分别为28.6%、42.9%及9.5%。结论超声造影下对乳腺癌肝转移灶穿刺活检,有益于穿刺取材成功和定性诊断,乳腺癌肝转移灶免疫组化指标ER、PR及Her-2表达状态,较乳腺癌原发灶有明显变化,可为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腺癌超声造影指标与临床病理的关联性,探索与超声造影指标相关性较强的病理因子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相关性的数量分布特点。方法纳入119例乳腺癌患者,采用超声造影的手段,记录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将乳腺癌肿块的活跃边缘带及病灶旁正常带进行标记,采用免疫组化对靶细胞进行标记,以及形态学的特征来确认TAF细胞,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当乳腺癌肿块>2 cm、组织学分级高、临床分期早时,超声造影后肿块边界增大,呈高增强,呈现灌注缺损、出现穿支血流几率高(P < 0.05)。超声造影后呈现充盈缺损状态,癌旁正常带的TAF细胞数量较多(P < 0.05)。造影后出现高增强,在活跃边缘带的TAF细胞数量多(P < 0.05)。当病灶较大时,活跃边缘带TAF数量较多(P < 0.05)。当临床分期早、组织学分级高时,两个区域的TAF数量较多(P < 0.05)。而乳腺癌造影后病灶的增强范围与病灶活跃边缘带及癌旁正常带的TAF数量均无关联(P> 0.05)。超声造影后的充盈缺损状态与边缘活跃带的TAF的数量无关联(P>0.05),且病灶的造影增强程度与癌旁的正常带的TAF数量无关(P>0.05)。结论TAF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因素,TAF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的分化和转移力。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超声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术前应用超声检查的16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及CerbB-2蛋白表达。结果:在乳腺癌超声显示肿块≥2.5cm及肿块<2.5组中的ER、P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erbB-2阳性表达率,肿块≥2.5cm组高于肿块<2.5cm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刺征组ER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无毛刺征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毛刺征组与无毛刺征组PR、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超声显示富血供组、有淋巴结转移组ER、PR阳性率明显低于乏血供组、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erbB-2阳性率则高于对应病例(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特征与ER、PR、CerbB-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作为评价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判定的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肾挫裂伤和不同流速活动性出血,分析与肾创伤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方法 4只健康杂种犬和6只新西兰兔开腹建立34处Ⅰ~Ⅴ级模拟钝性肾挫裂伤,分别进行二维和三维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创伤范围、部位、累及血管级别等情况,对伤情进行综合分类评估.结果 二维和三维超声观察病灶的范围与大体标本具有一致性(长径F=0.4724,P=0.6252;横径F=1.6174,P=0.20490).三维超声造影能显示创伤累及的血管及相同范围的创伤灶,动物发生休克的时间不仅与创伤范围有关,还与创伤累及血管级别及伴发活动性出血的速度有关.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客观地反映肾创伤程度,为临床采取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特点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Ki-67、P53表达的关系。方法 98例浸润型乳腺癌患者,均完成超声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检测乳腺癌组织ER、PR、Ki-67、P53阳性表达率,分析超声表现特点与ER、PR、Ki-67、P53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 98例患者中ER阳性表达率为65.31%,PR阳性表达率为58.16%,Ki-67阳性表达率为67.35%,P53阳性表达率为52.04%;肿瘤边缘有毛刺者ER和PR阳性表达率(77.19%、68.42%)高于无毛刺者(48.78%、43.90%)(P0.05),肿瘤边界强回声晕者ER阳性表达率(75.47%)高于边界清晰者(53.33%)(P0.05),有微小钙化者Ki-67阳性表达率(79.25%)高于无微小钙化者(53.33%)(P0.05),血供分级2~3级者Ki-67、P53阳性表达率(75.44%、63.16%)高于0~1级者(56.10%、36.59%)(P0.05),后方回声衰减者Ki-67、P53阳性表达率(80.95%、66.67%)高于无衰减者(57.14%、41.07%)(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表达率(52.17%、43.49%)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6.92%、71.15%),Ki-67、P53阳性表达率(80.43%、67.3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5.77%、38.46%)(P0.05);ER、PR、Ki-67、P53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直径、肿瘤形态、纵横比、内部回声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特点与ER、PR、Ki-67、P53表达有关,有恶性超声征象者常提示ER、PR低表达,Ki-67、P53高表达,可为乳腺癌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膳食炎症指数(DII)与颈动脉斑块内增强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10月在我院行颈动脉斑块复查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问卷表调查患者的日常饮食数据,应用膳食营养软件计算食物的膳食成分/营养素的DII指数。根据患者DII指数分组,即DII指数为正数纳入促炎饮食组(n=35),DII指数为负数纳入抗炎饮食组(n=42);并根据患者DII指数划分5个等级,即≤-1.05、-1.05~-0.33、-0.33~0.38、0.38~1.22、≥1.22。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斑块,对其斑块厚度、回声类型、斑块造影剂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Kendall相关系数法检验。结果促炎饮食组35例患者共41枚斑块,抗炎饮食组42例患者共47枚斑块。促炎饮食组的斑块厚度较抗炎饮食组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促炎饮食组超声造影增强多于抗炎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II指数与颈动脉斑块内膜有无增强呈显著性正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为0.659,P < 0.001)。结论促炎饮食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较厚,DII指数越高,颈动脉斑块斑块内增强特征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肝穿刺病理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病理诊断明确的肝纤维化患者60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脱机定量分析,分别在肝动脉、肝实质、门静脉及肝静脉选取感兴趣区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获得定量参数到达时间、强度增量(ISI)、峰值强度(PI)和曲线下面积(AUC),计算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HVTT)、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V-HVTT)和肝实质-肝静脉渡越时间(PA-HVTT).将以上参数与病理肝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对相关性较好指标分别以肝纤维化程度S>S1及S>S3为不同研究终点分组进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病理肝纤维化分期显示轻度(S0、S1)25例,中度(S2、S3)17例,重度(S4)18例.反映造影剂在肝内渡越时间的HA-HVTT、PV-HVTT和PA-HVTT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反映造影剂灌注强度的门静脉ISI、PI和AUC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对HA-HVTT、PV-HVTT和PA-HVTT进行ROC分析,肝纤维化分期S>S1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848和0.823;S>S3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903和0.806.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可间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其中反映造影剂在肝内渡越时间的参数HA-HVTT、PV-HVTT和PA-HVTT为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