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骨髓抽吸、染色对58例MDS进行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检切片检查。结果骨髓活检中的细胞增生程度显著高于骨髓涂片的核细胞增生程度,骨髓涂片中原始细胞的发现比例显著优于骨髓活检,P<0.05;粒系病态造血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的发现比例分别为(46.6%与67.2%),红系病态造血发现比例分别为(79.3%与53.4%),巨核系病态造血发现比例分别为(39.7%与69.0%),两两比较,均P<0.05;58例MDS患者骨髓活检的结果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39例,占比67.2%,单圆核病态造血28例,占比48.3%,多圆核病态造血32例,占比55.2%,网状纤维染色阳性患者26例,占比44.8%,骨髓呈现纤维化15例,占比25.9%,铁染色呈现阳性患者34例,占比58.6%。结论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在诊断MDS中各有优缺点,通过两者的联合诊断可有效发现巨核系列的病态造血,对于提升诊断的准确性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何涛 《安徽医学》2013,34(6):810-811
目的探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的异同性。方法对22例MDS患者同步做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观察骨髓涂片和切片的形态学特征,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活检切片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明显优于涂片;涂片对红系病态造血的观察优于活检,而活检对原始细胞数量、网状纤维增生、粒系、巨核系病态造血观察优于涂片。结论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在MDS的诊断、分型中各有优点,结合应用可提高MD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同步观察对诊断MDS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对32例MDS病人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步观察其涂片和切片。结果活检切片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穿刺涂片。粒系、巨系病态造血检出率活检切片高于穿刺涂片,红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穿刺涂片高于活检切片。网状纤维增生的观察活检切片优于穿刺涂片。结论活检切片和穿刺涂片同步观察比常规穿刺涂片形态学观察更有利于提高MD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细胞学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28(3):265-266,F003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特征在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中的意义。方法:用形态学方法分析两类疾病患者骨髓粒系、红系和巨核系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MDS的粒系、红系和巨核系细胞病态变化阳性率、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PAS)阳性率较MA为高(P<0.005),外周血幼稚粒细胞和幼稚红细胞阳性率、骨髓粒系及红系细胞巨幼变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A的巨幼变幼红细胞体大于MDS相应阶段的幼红细胞胞体(P<0.05和P<0.01)。结论:MDS在骨髓粒系、红系和巨核系细胞病态改变、巨幼变幼红细胞胞体、PAS阳性上与MA差异有显著性,这些特点将有助于MDS与M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 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液对细胞进行染色,分析骨髓及其外周血细胞。结果粒系、红系和巨核系均能一定程度上病态造血。结论 MDS三系有不同程度的病态改变,患者多为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孙嘉峰  黄艳  杨佳  高芳  杨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11):912-914,942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诊断中的意义,以利于正确分型,指导治疗。方法观察64例MDS患者骨髓涂片及活检的形态学特征,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4例MDS患者中,骨髓涂片三系病态造血分别为:粒系57例(89.1%),红系40例(62.5%),巨核系23例(35.9%)。涂片中原始细胞比例:<5%者29例,5%-9%者18例,10%-19%者17例。活检切片中检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immature precursor,ALIP)55例(85.9%);巨核系病态造血39例(60.9%);Gomori网状纤维染色呈现阳性者23例(35.9%),伴骨髓纤维化13例(20.3%);铁染色呈现阳性者39例(60.9%)。结论骨髓涂片从细胞形态及细微结构观察病态改变。而活检既可以全面观察并显示骨髓内造血细胞之间,造血细胞与骨小梁及间质细胞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可以反映是否存在骨髓纤维化及其他改变,如铁代谢异常等。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在MDS诊断、分型中各有优点,两者结合,相互补充,可以全面反映MDS患者骨髓形态学改变,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学萍 《黑龙江医学》2019,43(12):1509-1511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在细胞形态学、生化以及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差异。方法分析60例MA和54例MDS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检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核型的特点。结果二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骨髓可见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MA组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a-HBD)、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值均高于MDS组,而铁蛋白(SF)、维生素B12(VitB12)和叶酸(FA)则低于MDS组,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骨髓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的巨幼变为主,而在MDS中红系除了中晚幼红的巨幼变外,还可见H-J氏小体、多核、核碎裂等;MA和MDS的粒系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表现为核浆发育失衡、巨晚幼粒、巨杆状核、多分叶核、环形核等。但是,MDS骨髓中原始细胞(61.11%)和淋巴样小巨核(53.70%)比例增高,与M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MDS可伴有染色体核型的异常,本研究中其异常率达42.61%,与M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和MA虽然在细胞形态学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细微的差别,MA组骨髓形态学的诊断重要强调幼红细胞的巨幼变,而MDS组则着重强调三系的病态造血,此外,MDS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增高。同时结合生化检验和染色体核型,可以有效的提高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外周血片和骨髓片瑞氏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分别观察了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细胞形态和性质,并做铁染色,结果发现红系、粒系、巨核系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现象。骨髓内外铁亦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无或偶见原始细胞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DS-RA、MDS-RCMD、MDS-U)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点,并与其他贫血性疾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不发作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进行比较.方法 抽取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并制成涂片,行瑞氏染色后,油镜下观察分析各种细胞形态及特征.结果 无或偶见原始细胞MDS的红系、粒系、巨核系病态细胞与其他贫血性疾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MDS的主要诊断方法,细胞形态学异常对于MDS与其他贫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取61例M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染色体核型异常分为核型正常组(n=34)和核型异常组(n=27);检测患者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核型异常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及中性粒细胞(PMN)低于核型正常组(P<0.05),且更易出现外周血三系减少(P<0.05);IPSS-R和IPSS预后分层显示,危险度越高,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越高(P<0.05);病态造血骨髓细胞形态显示,核型异常组红系巨幼样变、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核畸形幼红细胞改变较核型正常组明显(P<0.05);核型异常组患者生存期短于核型正常组(P<0.05),死亡率高于核型正常组(P<0.05).结论:骨髓染色体核型检测对MDS患者的病情评估、预后及转归等均有重要意义,复杂核型与红系病态造血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骨髓活检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53例因造血系统疾病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同步做骨髓涂片和活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在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中所占比例最大,共占66.7%;骨髓涂片增生度明显低于骨髓活检(P〈0.01);骨髓涂片对AA的误诊率明显高于活检(分别为30.8%和4.5%),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MDS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骨髓活检对AA和MDS的诊断准确性方面均明显优于涂片(P〈0.05和P〈0.01).结论骨髓活检更能真实反映骨髓组织造血的情况,对骨髓增生度的判断优于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有利于提高AA和MDS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骨髓活检和涂片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NHLBMI)及骨髓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1例(6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9例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骨髓活检切片及涂片进行组织学和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 (1) 6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骨髓活检有25例存在淋巴瘤浸润,阳性率为40.32%,骨髓涂片有11例检出淋巴瘤细胞,阳性率为17.74%,在非霍奇金淋巴瘤BMI的诊断中,骨髓活检阳性率高于涂片(P<0.01);(2) 39例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骨髓活检有32例阳性,阳性率为82.05%,涂片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35.89%,骨髓活检骨髓转移癌阳性率高于涂片(P<0.01).结论 骨髓活检可提高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骨髓转移癌的检出率,对非霍奇金淋巴瘤BMI和骨髓转移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表现及骨髓象改变在骨髓转移癌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41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骨髓象进行分析,观察主要临床改变。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髓片可找到多少不等的成团、成簇的转移癌细胞,且形态学可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对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常规骨髓穿刺涂片可早期发现骨髓转移,多部位或多次穿刺涂片可提高阳性发现率。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1994~1996年经临床、外周血象,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32例患者资料,进行了研究观察.外周血和骨髓涂片根据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标准,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半薄切片.结果:组织病理形态分类对以涂片为基础的FAB分型是很好的补充.两者相结合是诊断MDS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系QXMSC1在骨髓移植后早期能否加速造血重建。方法:用脾克隆形成单位(CFU-S)测定QXMSC1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计数每根股骨有核细胞数,用半固体琼脂克隆形成法测定粒单系祖细胞(CFU-GM),微量甲基纤维素法测定红系祖细胞(CFU-E及BFU-E)。结果:QXMSC1细胞可明显增加CFU-S克隆数。在骨髓移植后第10天,QXMSC1可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数,增加CFU-GM、CFUE克隆数。移植后第20天,这些作用更明显,且对BFU-E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系QXMSC1与骨髓细胞共移植可明显促进骨髓移植后早期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价值,以利于有效诊治。方法:对25例MDS患者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薄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骨髓涂片采用瑞氏染色。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发育异常的形态学表现。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增生程度相符者12例(48%),骨髓活检增生程度高于骨髓涂片者11(44%)例,骨髓涂片高于骨髓活检者2例(8%),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相结合有助于MDS的诊断与分型。结论:骨髓活检对MD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可作为MDS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在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在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2例霍奇金淋巴瘤(HL)和9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抽吸患者的骨髓液常规涂片作瑞特染色,用塑料包埋法制作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结果22例HL患者中6例(27.3%)骨髓活检显示存在骨髓浸润,1例(4.5%)骨髓涂片阳性;97例NHL患者中39例(40.2%)骨髓活检存在骨髓浸润,15例(15.5%)骨髓涂片阳性,骨髓活检阳性率高于骨髓涂片(P<0.05)。结论骨髓活检更能准确反映淋巴瘤骨髓浸润,将其与骨髓涂片相结合对淋巴瘤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对骨髓穿刺干抽及混血而不能确诊的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骨髓穿刺干抽及混血而致诊断困难的病例,在同一部位换方向行骨髓活检,取材行塑料包埋法,改良的Giemsa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镜下观察诊断。结果:在161例行骨髓穿刺的病例中涂片确诊率为92%。发现干抽及混血病例13例,占8%。对此13例行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使其中12例得以确诊,使合并确诊率达到99%(160/161)。并查明了骨穿失败的病理学原因。结论: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能克服骨髓穿刺干抽及混血的缺陷,二者相结合提高了血液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对多系造血细胞减少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名多系造血细胞减少的患者同时作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作常规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观察增生程度、细胞形态等指标。结果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反映骨髓增生程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骨髓活检比骨髓涂片能更准确地反映骨髓增生程度,以及发现骨髓浸润,而骨髓涂片能很好地反映细胞形态,二者联合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结论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各具优缺点,互为补充,联合检查可以提高对多系造血细胞减少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ɑ(PDGFR-ɑ)在继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组、对照组骨髓组织中PDGFR-α的表达情况。结果: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组骨髓组织中PDGFR-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R-α可能与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