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远会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19-119,121
目的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在该院儿科就诊的120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均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上述患儿确诊后接受阿奇霉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甲泼尼龙或强的松)治疗,并对其相关临床指标及征状进行观察。结果平均发热时间为(11.83±4.7)d;108例患儿病变累及单侧肺,12例累及双侧肺,占10%;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56例患儿的病变区域在右侧肺部,32例的病变位置在左侧肺,另12例患儿的病变位置在两下肺基底段和背段。96例患儿出现了肺以外的器官并发症。结论针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做到迅速诊断,有效治疗,防止疾病的蔓延造成的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原学检查确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45例住院婴幼儿。结果: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多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肺外并发症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为主,其他如神经、皮肤、泌尿系统亦多受累,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查可对其确诊。治疗首选阿奇霉素、红霉素,亦应注意综合治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重、并发症多,病原学对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有重要意义。对以呼吸道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要注意早发现、早诊断,及时给予足量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临床特点为顽固性咳嗽、肺部改变,一部分可出现肺外并发症,红霉素治疗有效.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时间长,经合理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4.
吴素莲  宋继宁 《现代保健》2009,(15):183-183
1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76例,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1~6个月15例,6个月至1岁20例,1~3岁41例。对病程小于1周的患儿待其病程超过1周后再抽静脉血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其他病例在门诊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时收住院治疗,于入院后第2天或第3天抽静脉血检测Mp—Ig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4例婴幼儿MP感染进行分析.结果34例婴幼儿MP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无规律性的咳嗽、发热,少数表现为喘憋.肺部体征不明显,胸部X线大部分以肺纹理增粗、增多为主.1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胸部X线主要以右下肺叶小斑片影为多.10例有并发症.结论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诊断与治疗的方法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0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上选择的治疗方式为低剂量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控制了病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O%。结论:支原体肺炎患者通常在住院的6-10d内出现症状,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等,初期时CT或X线检查结果不具有特异性,要确诊必须对血液内的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查,该病确诊后患者要及时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7.
王怡  姚欢银 《中国妇幼保健》2023,(22):4357-4360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皮疹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提高对其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8年12月—2021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皮疹的13例患儿临床资料。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皮疹的13例患儿作为皮疹组,普通支原体肺炎未合并皮疹的36例患儿作为无皮疹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皮疹组患儿的白细胞总数、血清乳酸脱氢酶、糖皮质激素使用率、吸氧治疗率、支气管镜介入率、住院费用及重症比例高于无皮疹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6、3.310;χ2=10.548、14.687;t=2.631,均P<0.05)。皮疹组患儿中皮疹形态呈多形性,其中以非特异性的斑疹和斑丘疹(76.9%)最常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LDH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皮疹组患儿吸氧率、支气管镜介入率、免疫球蛋白使用率及重症比例和糖皮质激素使用率较高,对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提示意义,但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6月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205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常年均有发病,以冬、春季节较多,患儿男女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多样化,可伴随有多系统损伤,主要为发热伴刺激性干咳,占92.68%;肺部体征阳性占41.46%;胸片检查阳性占87.80%;实验室检查阳性占57.07%;肺外脏器受累为33.66%,以消化、心血管系统多见。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部体征不明显,但早期胸片有异常;对高热不退,病程长且病因不明确的疾病应常规行肺炎支原体-IgM检查。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 34例婴幼儿 MP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34例婴幼儿 MP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主要表现为无规律性的咳嗽、发热 ,少数表现为喘憋。肺部体征不明显 ,胸部 X线大部分以肺纹理增粗、增多为主。 1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胸部 X线主要以右下肺叶小斑片影为多。 10例有并发症。结论 :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05-1606
目的探讨婴幼儿支原体肺炎与年长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分为两组:0~3岁的婴幼儿组及3~15岁的年长儿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确诊后均给予不同浓度阿奇霉素治疗。结果两组患儿的咳嗽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伴喘鸣音、湿啰音、体温有统计学差异(P<0.01)。胸部X线显示婴幼儿组间质浸润、小叶实质浸润、肺段实质浸润性病变与年长儿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支原体检测发现两组的血清MP-Ig M抗体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肺炎支原体DNA无统计学差异(P>0.05),婴幼儿胸片以小叶实质浸润性病变为主,年长儿以肺段实质浸润性病变为主。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两组患儿治愈87例,好转12例,1例患儿临床症状好转但胸部X线片仍有异常。所有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9.5 d。结论不同年龄儿童的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不同,胸部X线存在差异,临床医生要确定合理的诊断标准,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使患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细胞亚群分布,研究MPP的免疫损伤机制,为MPP免疫学治疗的可能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收治的MPP患儿共78例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经纤维支气管镜采集BALF样本,收集同期因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发育畸形以及慢性咳嗽入住本院儿科医学中心患儿BALF样本61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MPP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CD3+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和CD4+/CD8+检测结果MPP急性期和MPP恢复期均要低于对照组(P0.01),CD8+检测结果 MPP急性期和恢复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失调,本研究进一步为临床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MPP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方案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影响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平喘、止咳等常规化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方案,对照组患儿采用红霉素治疗方案,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G、IgM)水平、药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结果:除IgA外,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IgG、IgM水平均得到显著的下降,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IgG、Ig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药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方案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有效促进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改善,且提高了临床药疗效果,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静  辛丽红 《实用预防医学》2014,(11):1352-1354
目的提高对婴幼儿与年长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影像资料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婴幼儿(0~3岁)以咳嗽及喘息为著,肺部罗音多见,发热不明显,胸部影像学以小叶性肺炎多见,并发症少,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者较多;而年长儿(3岁)以发热及刺激性咳嗽为著,肺部体征不明显,易出现大叶性肺炎改变,易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并发症多,合并EB病毒感染者较多。结论婴幼儿与年长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有显著差异,根据其特点对诊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生肝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5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其有无合并肝损害分为单纯MPP组及MPP合并肝损害组.比较两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患儿发生肝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菌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对6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进行肺炎支原体DNA定量检测,并根据其基因拷贝数分为低菌量组(< 103/ml,21例),中等菌量组(103 ~ 106/ml,22例)和高菌量组(>106/ml,24例),比较不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主要实验室与影像学结果.结果 高菌量组总热程[(12.4±2.7)d]明显比低菌量组[(7.4±2.6)d]及中等菌量组[(10.0±2.4)d]更长,且高热患儿更多,使用大环内酯类后热程也更长[(10.8±4.4),(8.5±2.4),(4.2±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C反应蛋白分别为(34.0±10.1),(11.5±7.6),(3.0±1.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高菌量组患儿影像学表现为大片肺实变/不张影者58.3%(14/24),明显多于中等菌量组的22.7%(5/22)和低菌量组的14.3% (3/21)(P=0.002).低菌量组未见双侧胸腔积液或大量胸腔积液,中等菌量组和高菌量组分别为13.6%(3/22)和25.0%(6/24)(P=0.033).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肺泡灌洗液病菌量与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高菌量患儿病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闫文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25-592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小儿肺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并经过临床确诊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儿经过3~5天临床治疗后有99例患儿体温明显下降,咳嗽明显减轻。治疗7~9天后有18例患儿体温平稳,咳嗽明显减轻,其中有3例患儿合并军团菌感染高热持续11天后体温才恢复正常,临床对于合并其他的细菌感染18例患者给予头孢类或美洛西林治疗,对该组患儿临床经过12天治疗后经过复查X线胸片好转后出院进行随访,经1个月随访,所有患儿全部治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除呼吸道疾病外,常合并肺外多系统的损害,咽拭子支原体DNA检测阳性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采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体液免疫变化情况及匹多莫德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匹多莫德400 mg,每日2次。检测两组的免疫球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IgG及IgA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免疫球蛋白恢复正常。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匹多莫德有助于调节IgG及IgA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进咽试子采集方法,提高荧光定量肺炎支原体DNA检测阳性率。方法:对2008年-2011年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180例,直接用无菌咽试子留取标本,另一组为实验组170例,取标本前给患儿以α糜蛋白酶4000u加4.3%无菌盐水10 ml气雾咽喉部,5 min~10 min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留取咽拭子标本,进行荧光定量DNA检验。结果:实验组阳性率为72.35%,对照组阳性率为47.22%,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在采集咽拭子标本前行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提高了支原体肺炎患者DNA检测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2008~2009年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征,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天津地区4 037例住院肺炎患儿,对患儿的发病季节、年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4 037例中MP肺炎374例,发病率9.26%,5岁以上为主(67.38%),年长儿中,高热、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肺内炎性实变多见,且多合并病毒感染(39.57%)。1/4发生胸膜病变。肺外损害中,除皮疹、消化道症状,出现1例肾炎,最严重为3例噬血细胞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HLH)。神经系统损害少见。结论:MP感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原,除引起肺部病变,尚可引起肺外多脏器和组织的损害,应注意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