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布拉酵母菌散剂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意义.方法 19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未服布拉酵母菌散剂早产儿93例(对照组),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剂早产儿105例(观察组),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观察两组患儿大便频次或腹泻(伴中重度脱水)情况、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院内感染(败血症、肺部感染)发生率、真菌感染率、静脉营养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大便频次、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0.4)次/d比(3.4±0.5)次/d、(30.21 ±3.43)d比(40.47±4.35)d、(33.5±6.8)d比(45.4±9.3)d](P<0.05);两组新生儿腹泻、NEC、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3%(15/105)比25.8%(24/93)、11.4%(12/105)比19.4%(18/93)、19.0%(20/105)比29.0%(27/93)] (P< 0.05);两组肺炎发生率和真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剂可以减少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腹泻发生率,减少NEC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主要是败血症),可以促进胃肠喂养,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亦不会增加真菌感染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补充谷氨酰胺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36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肠外营养+静脉丙氨酰—谷氨酰胺,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外营养。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最终两组到达肠内营养时间无明显差异。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加用谷氨酰胺后,前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早期静脉补充谷氨酰胺有利于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但不能缩短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不能减少NEC发生率。添加谷氨酰胺可提高前白蛋白水平,其使用剂量及时间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实施不同喂养方法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出生体重≤1 500 g的66例早产儿根据其父母是否接受给孩子鼻胃管喂养母乳而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5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生后12 h内予鼻胃管喂养母乳,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生后2天给予滴管滴入母乳或用棉签蘸母乳让患儿吸吮。观察两组患儿的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指经口完成120 ml/kg.d)、达出生体重时间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人次数。结果:两组患儿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达出生体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而发生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人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P<0.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实施鼻胃管喂养母乳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较滴管滴入母乳或用棉签蘸母乳让患儿吸吮容易达足量肠内营养与恢复出生体重,且较少发生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的耐受性和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配对分为早期静脉营养组(早期组)和晚期静脉营养组(晚期组)。早期组于出生后24h内即给予静脉营养供给,晚期组于出生后3d开始静脉营养供给,两组均应用6%小儿氨基酸和20%脂肪乳,用量均从1.5g/(kg·d)开始,每日递增0.5g/(kg·d)直至3.0g/(kg·d)。同时,均根据病情尽早经口微量喂养。于入院后72h内和1周后检测肝功能、总胆红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尿素氮,每日监测体质量、微量血糖,比较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体质量下降幅度、第3天热量、第7天热量、静脉营养时间、住院天数、过渡到全肠道营养的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例数。将资料输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较晚期组短(P0.01),第3天热量、第7天热量较晚期组高(P0.01),体质量下降幅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积极、规范和足量的肠外静脉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刘燕 《中国校医》2011,25(5):369-37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护理及保健指导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方法 3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如早期保暖、及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血氧分压值持续或间断吸氧,早期微量母乳喂养,严格各种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开展婴儿抚触及保健指导。结果经早期干预护理,患儿平均住院日减少,治愈率增加;新生儿硬肿症、吸入综合征明显减少(P<0.05)。早期进行保健指导的患儿,新生儿肺炎、消化不良明显减少(P<0.005)。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各系统发育极不成熟,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下,死亡率高。保暖、早期小量母乳喂养、严格无菌操作可减少患儿的临床发病,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及出院保健指导,减少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体格生长迟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且存活出院、出院后定期于该院儿保门诊随访至纠正胎龄6月龄的6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基本资料、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Z评分法评价体格发育情况。同时将体格生长迟缓组和非生长迟缓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导致体格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6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纳入该研究,其中宫内生长迟缓(IUGR)24例(38.1%)、非IUGR 39例(61.9%);以体质量评价,6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时、出院时、纠正胎龄44周、3个月、6个月体格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分别为38.1%、50.8%、41.3%、30.2%和22.2%。以身长评价,发生率分别为34.9%、57.1%、34.9%、27.0%和17.5%;以头围进行评价,发生率分别为34.9%、47.6%、31.7%、25.4%和19.0%;IUGR患儿发生体格生长迟缓的比例明显高于非IUGR组(P0.05);以体质量评价,6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院时宫外生长迟缓率为50.8%,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胎龄、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纠正胎龄6个月时体格生长迟缓率为22.2%,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宫内生长迟缓、婴儿期反复患病、纯母乳喂养是纠正胎龄6月龄体格生长迟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体格生长迟缓率较高,尤其是已经存在宫内生长迟缓的早产儿;应加强孕期保健,减少小于胎龄儿的发生;出院后加强随访,制定合理营养方案,实现追赶性生长。  相似文献   

7.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母乳喂养对黄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芳  刘艳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418-3419
目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开展早期微量母乳喂养,能否降低其黄疸指数和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探讨。方法:分析两组在喂养方法、时间、奶量、乳液选择方面的不同结果,监测经皮黄疸指数。结果:接受早期母乳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在第2~6日皮测黄疸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极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极低出生体重儿黄疸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但早期母乳喂养有明显降低黄疸指数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高危因素,为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BPD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4月在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28d以上VLBWI329例临床资料,根据BPD发生与否及BPD严重程度进行分组,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BPD危险因素分析。结果BPD93例,BPD发生率28.3%,BPD的发生率随着出生体质量及胎龄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OR=1.532,95%CI:1.206~1.946)、肠道外营养时间(OR=1.113,95%CI:1.030~1.203)、胎龄(OR=0.416,95%CI:0.297~0.583)为BPD发生的高危因素;中轻度BPD61例,中重度BPD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OR=3.746,95%CI:1.116~12.576)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OR=6.563,95%CI:1.415~30.445)是影响BPD病情程度的高危因素。结论BPD的发生随着早产儿胎龄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胎龄越小,BPD发生率越高,机械通气时间、肠道外营养时间为BPD发生的高危因素,而NRDS、NEC是影响BPD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杜萍 《工企医刊》2009,22(4):10-11
目的: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耐受性及体重增长情况,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微量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出生体重〈1500g的70例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在常规静脉营养基础上治疗组(40例)于生后24h~72h内采用统一的早产儿配方奶粉经口或鼻饲喂养,对照组(30例)于生后1周内给予喂养。对照喂养中胃肠不耐受发生率及比较生后2周体重达到或超过出生体重(BW)的例数。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7.5%(7/40);对照组56.7%(17/3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体重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10.
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平  贾焕荣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2,9(4):216-217,220
目的 :了解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作用。 方法 :将 9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观察组 (46例 )和对照组 (44例 ) ,观察组均用外周静脉法微电脑输液泵 2 4h内均匀输入静脉营养液 ,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 结果 :观察组出生后 4~ 10天 (平均 7天 )起体重开始增加 ,每天增重 15~ 30 (平均 2 2 .91± 7.2 2 ) g ;对照组出生后 12~ 16 (平均 14 )天 ,体重开始增加 ,每天增重 10~ 19(平均 14 .2 4± 4 .6 8)g。两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9.6 % (9/ 4 6 ) ,对照组为 70 .5 % (31/ 4 4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非常重要 ,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生存质量 ,促进体重增长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而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胎龄≤32周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和普通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观察喂养后体格发育指标、喂养相关指标、合并疾病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喂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高于对照组;体重增长所需热量、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喂养耐受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感染、贫血和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由于可提供高热量,有效利用度高,肠道负荷小,且应用方便、能保证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良好的生长发育,同时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胃肠外营养在极低体重儿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的营养及能量供给是提高极低体重儿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总结16例极低体重儿应用胃肠外营养情况。结果:16例患儿在短时间内体重均有明显的增加,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存活率提高。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密切监测胃肠外营养的各项指标,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可提高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李禄全  余加林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388-2389
目的:探讨住院低出生体重儿(LBW I)、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I)的患病病种,以便更好地预防、诊治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住院LBW I、VLBW I病种。结果:LBW I、VLBW I患儿患病病种分别为肺炎(98.1%)、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69.7%)、酸碱失衡(47.1%)、病理性黄疸(43.8%)、新生儿硬肿症(43.1%)、血糖异常(26.6%)、电解质紊乱(22.3%)、颅内出血(21.5%)、呼吸暂停(14.2%)、败血症(12.8%)、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11.3%)、应激性溃疡(8.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6%)、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3%)。VLBW I组颅内出血、低体温、应激性溃疡、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镁血症、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肺出血、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分别为41.5%、48.8%、19.5%、17.1%、9.8%、7.3%、34.1%、12.2%、7.3%、4.9%,均高于LBW I组(P<0.05)。结论:LBW I、VLBW I患病病种繁多、病情危重,以肺炎、H IE为主,VLBW更易发生颅内出血、低体温、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疾病,是住院期间应密切诊治及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极低体重儿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极低体重婴儿存活率的增加,营养支持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有关的进展,简单提及孕母与胎儿葡萄糖、氨基酸及脂肪的关系,主要总结了极低体重儿肠道营养的重要性及方法,以及静脉营养的重要性和各成份在极低体重儿应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围产期临床特点和存活的相关因素,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VLBWI的一般情况、母孕期情况及新生儿临床特点。结果:妊高征、胎膜早破、多胎妊娠为发生VLBWI的主要因素,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为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呼吸暂停、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贫血为其常见并发症。结论:加强高危妊娠监测,预防早产,加强产科、儿科医生的合作,早发现与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改善VLBWI预后的根本措施,同时要注意改善病房环境,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肠外营养(PN)>14d的36例VLBWI临床资料,按PNAC的有无分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NAC发生率16.67%。对可能的12个危险因素按α=0.05的水准单因素分析获得有意义的相关因子9个进入多因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N氨基酸用量、PN脂肪乳用量、PN持续时间和开始喂养时间与PNAC等密切相关。向前逐步筛选法显示PN持续时间是PNAC的独立高危因素(OR值4.410,95%CI=0.026~5.031)。结论开始胃肠喂养日龄越长,PN热卡摄入量越大。PN持续时间越长,PN的成分用量越大,发生PNAC的危险性越大。尽早肠内喂养,缩短PN时间,是降低PNAC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Vaccine》2015,33(2):354-358
Objective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bout vaccine schedule compliance in very-low-birth-weight infan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compliance with the vaccine schedule among this population in Lima, Peru.Patients and methodsWe conducted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four hospitals in Lima in infants with a birth-weight of less than 1500 g, followed from birth up to 12 months of age every 2 weeks. The date and age at administration of each vaccine was recordedResults222 infants were enrolled. The median birth-weight was 1250 g (range 550–1499 g) and the median gestational age was 30.0 weeks (range 23–37 weeks). The mean age for the first pentavalent (DPT, Hib, HepB) and oral polio vaccine administration was 4.3 ± 1.4 months in infants with a birth-weight of <1000 g vs. 3.1 ± 1.0 in infants with a birth-weight 1000–1500 g (p < 0.001); 4.1 ± 0.9 vs. 3.3 ± 1.1 for rotavirus (p < 0.05); and 5.1 ± 2.1 vs. 4.3 ± 1.8 for the 7-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d vaccine. Only 35% had received the three doses of oral polio and pentavalent vaccine by seven months, although by nine months 81% had received these vaccines.ConclusionsVaccination of very-low-birth-weight infants in Peru is significantly delayed, especially in infants with a birth-weight of <1000 g and lower gestational age. Urgent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targeting physicians and nurs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improve vaccination rates and timing in these high risk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9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分析BPD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199例低出生体重儿中有48例发生BPD,发病率为24.1%。与非BPD患儿组相比,BPD组患儿在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吸氧浓度>40%时间、宫内感染、合并动脉导管未闭、院内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宫内感染、吸氧浓度>40%时间为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预防宫内感染可降低BPD的发生率,长时间机械通气及高浓度吸氧为BPD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