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绒毛膜癌SCID beige 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模型的病程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将3~5 周龄
SCID beige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只小鼠分为A(皮下移植瘤模型)/B(肺转移瘤模型)两组,分别皮下注
射或尾静脉注射JAR细胞5×106/只,应用形态学、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β-HCG、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IS)和组织学HE染色
方法明确JAR细胞皮下移植瘤及肺转移瘤形成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接种28 d后,A组小鼠皮下形成质硬肿瘤结节,HE染色符
合绒毛膜癌细胞形态学表现;B组小鼠应用IVIS检测显示体内出现单个或多个肿瘤实体包块,HE染色表明肺组织均有不同程
度的瘤细胞浸润。接种第14 天,实验组β-HC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B组β-HCG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
结论SCID beige小鼠皮下/尾静脉注射JAR细胞可成功构建人绒毛膜癌移植瘤病理模型,该模型能模拟临床绒毛膜癌上皮性
实体瘤特性及肺转移特点,是研究人类绒毛膜癌发病机理及实验治疗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BALB/c裸小鼠构建M1白血病模型。方法将12只5~6周龄的雌性BALB/c Nude小鼠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及空白组,每组3只,进行尾静脉注射。低、中、高三组分别接种对数生长期M1细胞悬液每只1×106个、每只5×106个及每只8×106个。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于造模后第0、10、20、30天采集外周血,检测血常规、进行白细胞分类,第30天或濒死时处死取材,流式检测外周血及骨髓CD33CD117阳性细胞比例,制备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模型组小鼠在接种后第10~15天出现萎靡少动、脊背弓起等状况。实验第30天时,与空白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各组小鼠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比例较空白组显著增高(P0.05);各组小鼠骨髓中CD33+CD117+比例增高,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5);高剂量组脾脏中可见少量白血病细胞浸润。结论 BALB/c Nude小鼠经尾静脉注射8×106个小鼠白血病细胞M1后可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动物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 - 60细胞系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探讨HL - 60细胞系在SCID小鼠体内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分别在SCID小鼠腹腔或静脉注入5×1 0 6个白血病细胞,应用病理组织学、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法监测SCID小鼠外周血、肝、脾、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结果 腹腔或静脉注射均可在SCID小鼠体内形成白血病移植瘤。腹腔注射瘤块生长快,生存周期比静脉注射短。结论 SCID小鼠中白血病增殖和浸润程度反映了白血病细胞基本生物学特征,提示HL - 60 SCID小鼠模型为良好的肿瘤体内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完善C57BL/6小鼠肺癌原位模型,并观察中药三仙丸对该模型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1在原有C57BL/6小鼠肺癌原位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造模原位接种C57BL/6小鼠肺腺癌细胞(Lewis lung cancer,LLC)和虫萤光素酶(luciferase)稳定结合的LLC-luciferase细胞株数量的不同,使用活体成像技术对模型小鼠活体成像曝光时间、肿瘤生长情况、肺癌的转移情况进行监测,并观察生存期,选出最优小鼠肺癌原位模型。2肺癌原位模型小鼠灌胃给服三仙丸,从造模第4天开始连续给药直至小鼠死亡,观察小鼠肿瘤大小和生存期。结果:活体成像时采用自动曝光效果最佳;造模接种细胞数≥1×10~5/只时小鼠肺癌原位模型稳定,且接种细胞数为1×10~5/只和5×10~5/只的模型小鼠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7.5 d和24.5 d(P0.05)。接种细胞数为1×10~5/只的小鼠,第39天时三仙丸组小鼠肿瘤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三仙丸组小鼠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 d和56 d(P0.05)。结论:构建小鼠肺癌原位模型时接种细胞数为1×10~5/只时造模效果佳;并用此模型证明了三仙丸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白血病HL60/VCR耐药细胞株移植动物模型方法。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耐药细胞株HL60/VCR1.0×107/0.2ml接种到BALB/c-nu/nu裸小鼠皮下,定期观察裸鼠生长状况,测量移植瘤大小,留取标本检测不同脏器肿瘤负荷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情况。结果 2.0×106HL60/VCR细胞皮下接种BALB/c-nu/nu裸小鼠,成瘤率为67.7%,免疫组化检测荷瘤裸鼠肝脏和脾脏均可见巢状分布白血病细胞,PCR检测成瘤组织表达MDR1基因。结论皮下移植可成功建立耐药细胞株荷瘤鼠模型,为研究多药耐药细胞株动物体内生物学行为及逆转多药耐药提供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人白血病细胞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建立和监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建立三种白血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模型 ,探讨人体白血病细胞在 SCID小鼠体内的不同的生物学行为。 方法 在 SCID小鼠腹腔或静脉分别接种 5× 10 6 ~ 1× 10 7个 HL - 6 0、CEM、K5 6 2三种白血病细胞 ,应用 PCR、RT- PCR、流式细胞术、组织病理监测和追踪 SCID小鼠的外周血、骨髓、肝脏、脾脏的三种白血病细胞。 结果 白血病细胞 HL - 6 0、CEM、K5 6 2经过静脉或腹腔途径均可植入 SICD小鼠体内 ,形成典型白血病模型 ;CEM白血病细胞增殖和浸润最广泛。腹腔注射常能展现瘤块生长 ,生存周期比静脉注射短。 结论  SCID小鼠中白血病增殖和浸润程度反映了白血病细胞生物特性 ,可以做为人体白血病及瘤块模型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运用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探求SCID-人白血病模型建立的适宜条件.方法 ①按接种方式和鼠龄的不同将SCID小鼠平均分为4组.Ⅰ、Ⅱ组鼠龄小于5周,Ⅲ、Ⅳ组鼠龄大于5周.分别以静脉接种、腹腔接种(6~10)×106 HL-60细胞/鼠建立SCID-人白血病模型.不能发生白血病者用予60Co外照射后再接种.②运用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形态学检查包括外周血、腹水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免疫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分析组织中CD33阳性率;分子遗传学检查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果 ①鼠龄小于5周的Ⅰ、Ⅱ组的SCID小鼠接种HL-60细胞后4周,外周血白细胞上升至(10.±2.2)×109/L;2周时小鼠外周血中开始出现HL-60细胞,4周时比例达到(8.7±3.0)%,全部发生白血病.而鼠龄大于5周的Ⅲ、Ⅳ组小鼠小部分发病,未发病者予60Co 200 cGy/鼠,再接种2×106 HL-60细胞/鼠,也能全部发病.②腹腔接种者实体瘤的发生更为多见,大量腹水,恶病质明显;病理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发现静脉接种者表现为脏器浸润较腹腔接种者广泛、明显,其全身弥漫性扩散的特点与人白血病的临床特点较为一致.③Ⅲ组小鼠经照射后再接种后发生的白血病在全身的广泛浸润程度较同样静脉接种的Ⅰ组更为明显.④鼠龄小于5周的静脉接种组(Ⅰ组)中一发病小鼠给予某不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治疗后,发生了中枢白血病.结论 在适当控制SCID小鼠剩余的免疫防御系统后,采用静脉接种,数量为(6~10)×106/鼠,能发生全身弥漫性扩散性白血病,且还能模拟出化疗后庇护所白血病的发生.SCID-人白血病模型是一个体内研究人类白血病治疗良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药含药血清对白血病HL60/ADR耐药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解毒化疼药含药血清处理后的各组HL60/ADR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解毒化瘀药中药复方能促进白血病耐药细胞HL60/ADR早期凋亡率,并呈浓度相关性.结论:解毒化瘀药含药血清能够促进HL60/ADR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比较相同放射性浓度下的131I-GMCSF和131I-anti-CD45对HL6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诱导凋亡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我们采用体外放射免疫导向治疗(RIT)模型,用MTT法比较131I-GMCSF和131I-anti-CD45对HL6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Annexin V/PI双染法测两处理组的早期凋亡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131I-GMCSF和131I-anti-CD45对HL6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非常接近,当放射性浓度≥18.5×108Bq/L时两处理组的HL60细胞存活率都显著下降,两组都能明显诱导HL60细胞凋亡,能显著引起HL60细胞周期发生G2/M期阻滞,两者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GM-CSF作为载体代替通常用的鼠型单克隆抗体用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放射免疫导向治疗是可行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观察人参多糖在体内对白血病细胞的药理学作用。方法在SCID小鼠尾静脉分别接种K562细胞建立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应用组织细胞化学、RT-PCR、流式细胞术、组织病理监测在给予人参多糖前后白血病模型SCID小鼠的外周血、骨髓、肝、脾中的白血病细胞。结果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外周血象在疾病早期无明显变化,第18天白细胞数略有升高,光镜下可检测到1%~4%人白血病细胞,病程后期,白细胞明显增高,血涂片检查人白血病细胞占10%;经GPS注射后,SCID小鼠一般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其肺、肾等脏器的炎症及病理变化减轻。结论人参多糖在体内能有效地治疗髓系白血病,且未发现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K562细胞NOD/SCID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建立小剂量(1×106)人急性红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NOD/SCID小鼠动物模型及通过流式细胞仪对NOD/SCID小鼠的肿瘤负荷情况进行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NOD/SCID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接种K562细胞1×106、5×106,比较不同剂量接种实验组小鼠的生存时间、组织病理改变及通过流式细胞术对NOD/SCID小鼠体内的肿瘤标记进行检测.[结果]1×106及5×106 K562细胞接种的NOD/SCID小鼠的生存时间分别为(30.3±4.3)d和(22.2±3.7)d;其外周血、骨髓及肝、肺组织匀浆中均可发现不同比例的肿瘤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5×106 K562细胞接种组NOD/SCID小鼠外周血、肝匀浆中人CD1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1×10s接种组,而肺匀浆的CD13表达水平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1×106)K562细胞NOD/SCID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完全可行的,这有助于降低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人乳腺癌MCF-7细胞SCID(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转移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5只经放射线处理的SCID小鼠腋背部皮下。记录肿瘤生长情况,处死荷瘤鼠并做病理切片,观察各脏器转移情况。结果接种SCID小鼠后6~10d成瘤,成瘤率为5/5只,潜伏期平均(7.4±1.3)d。接种后5只鼠分别于第60~68天拉颈处死,检测荷瘤,平均直径为(26.6±2.2)mm,平均重量为5.28g。病理学检查,转移脏器有3个部位,出现肺转移的为4/5只、骨转移的为3/5只和淋巴结转移的为1/5只。结论建立了人乳腺癌SCID小鼠转移动物模型,该模型可为肿瘤转移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13.
用国产抗肿瘤药物三尖杉酯碱处理HL60 和L12 10 细胞 ,探讨药物对两种不同的白血病细胞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培养的同种白血病细胞核DNA结构的影响。DNA凝胶电泳结果表明 :(1) 0 2 μg/mlHT作用 2h的HL60 细胞和HT作用 2~ 2 4h的L12 10 细胞有明显的DNAladder。 (2 )HT处理 6~ 2 4h的HL60 细胞、在DBA/ 2纯种小鼠体内培养的被HT处理不同时间的L12 10 细胞及所有对照细胞无DNAladder。 (3)HT处理 2 4h的HL60 细胞和HT处理 12h的白血病小鼠体内的L12 10 细胞核DNA断裂成碎片 ,在琼脂糖凝胶上呈弥散状分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扶正祛邪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及长春新碱诱导的耐药细胞株HL60/VCR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方法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选择白血病敏感细胞株HL60细胞以及长春新碱诱导的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HL60/VCR细胞为靶细胞,观察不同浓度(5%、10%、15%、20%、25%)扶正祛邪含药兔血清对其的生长抑制率。结果扶正祛邪含药兔血清对HL60/VCR及HL60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对HL60/VCR的细胞毒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扶正祛邪复方中药具有一定的抑制白血病细胞及耐药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鼠源CT-26细胞结肠癌模型评估移植物抗肿瘤(GVT)效应,通过检测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及T淋巴细胞的变化进行判断。方法:通过BALB/c小鼠构建的CT-26结肠癌模型分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在接种鼠源CT-26结肠癌细胞后不予处理;B组在构建模型后,于第7天输注数量0.5×107/只脾淋巴细胞、第14天输注数量0.5×107/只脾淋巴细胞、第21天输注数量1.0×107/只脾淋巴细胞;C组在小鼠CT-26结肠癌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20 mg/mL),同时分别在第7、14、21天输注细胞数量分别为0.5×107/只、0.5×107/只、1.0×107/只脾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和腹水中PS外翻表达阳性率。结果:C组CD3+T细胞较A、B组增多(P<0.05);第21天检测PS外翻结果发现,A组PS外翻表达阳性率高于B组(t=2.12,P<0...  相似文献   

16.
Chen GH  Wang Y  Qiao SM  Feng YF  Zhu ZL  Wu DP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0):2863-2867
目的 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在白血病小鼠异基因脐带血移植(UCBT)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C57BL/6胎鼠外周血作为脐带血移植物.BALB/c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每组12只.对照1组:单纯接种白血病;对照2组:全身辐射(TBI)前第4天(-4d)接种白血病,单纯TBI处理;对照3组:不接种白血病,TBI处理后输注2×106个脐带血总有核细胞数(TNC);对照4组:不接种白血病,自TBI-3 d起每日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连用7d,TBI后输注脐带血TNC,移植后第8天(+8 d)予输血小板支持;对照5组:TBI-4 d接种白血病,自TBI-3 d起每日皮下注射PBS连用7d,TBI后输注2×106个脐带血TNC,移植+8d予输血小板支持;实验1组:不接种白血病,自TBI-3 d起每日皮下注射KGF 1 mg/kg连用7d,TBI后输注脐带血TNC,移植+8d予输血小板支持;实验2组:接种白血病,自移植-3d起每日皮下注射KGF 1 mg/kg连用7d,TBI后输注脐带血TNC,移植+8d予输血小板支持.以生存期、病理组织学变化、脾脏淋巴细胞亚群、胸腺输出功能为观察指标并作组间比较.结果 对照1组,12只小鼠全部死于白血病,小鼠生存时间为(11.1±1.5)d;对照2组,小鼠单纯TBI处理后12只全部死于造血衰竭,生存时间为(11.5±2.5)d;对照3组,5只(5/12)小鼠生存期超过100 d,7只小鼠20 d内死于内脏出血;对照5组,白血病小鼠脐带血移植后4只(4/12)生存期超过100 d;实验2组,白血病小鼠9只(9/12)生存期超过100d.实验2组与对照5组白血病小鼠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x2=4.996,P=0.0254).移植后对照4组小鼠脾脏T、NK和B细胞数分别为(9.32 ±0.48)×106、(1.59 ±0.11)×106、(18.74±2.01)×106个;实验1组小鼠脾脏T、NK和B细胞数分别为(13.20±1.14)×106、(1.75±0.12)×106、(20.36±0.86)×106个,实验1组T细胞、NK细胞数均高于对照4组(均P<0.05).实验1组信号结合T细胞受体删除DNA环(sjTRE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4组[(228±24)拷贝/105脾细胞比(167±17)拷贝/105脾细胞,P =0.002].结论 足月胎鼠外周血富含造血干祖细胞.KGF输注减少小鼠异基因脐带血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其机制为促进胸腺输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齐墩果酸(OA)对白细胞移植模型小鼠脾脏浸润白血病细胞凋亡数量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OA对白血病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取浓度为2×107mL-1体外培养的人早幼粒系白血病HL-60细胞0.5 mL,腹腔注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构建SCID小鼠的HL-60细胞移植瘤模型;模型成功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建立BALB/c小鼠肥大细胞瘤/白血病模型。方法 BALB/c小鼠尾静脉注入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实验按每只小鼠接种细胞数量分为1×107/只组、5×106/只组、2.5×106/只组、1×106/只组、5×105/只组、1×105/只组和溶剂(RPMI1640培养液)对照组。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体重及肝肺脾(重量、形态、病理)、染色体、血涂片、骨髓涂片、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结果注入P815细胞≥1×106/只的所有组小鼠均死亡,<1×106/只的所有组生存良好,且死亡小鼠的生存时间与注入细胞数量呈负向依赖关系(P<0.05)。死亡组小鼠体重较注射前相当或减轻、肝肺脾重较对照组及未死亡组显著增加(P<0.05);肝质地变硬,表面可见大量大小不一的白色结节突起,部分脾肺可见出血梗死灶,病理示肝脾有大量异形肥大细胞瘤细胞浸润;脾细胞染色体分析可见肥大细胞瘤细胞的非正常染色体核型;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降低(P<0.01),血涂片可见少量肥大细胞瘤细胞,骨髓涂片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结论 P815细胞通过静脉注射能使BALB/c小鼠形成肥大细胞瘤/白血病,可作为肿瘤实验研究的一种模型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 obese diabetic/severe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NOD/SCID)小鼠模型上造血重建的作用。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新鲜脐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法筛选CD34+造血干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入经亚致死剂量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体内,移植后3、7、10、14 d分别用断尾法取小鼠外周血,血常规计数外周血动态变化情况;移植后4、6、8、10周,取其外周血,运用PCR法检测外周血中人特异性Alu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磁珠分选得到的CD34+细胞浓度达91.2%,照射后小鼠骨髓腔内有核细胞和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或消失,达到清髓目的。移植后第3天移植组小鼠外周血各系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移植后第7天,移植组小鼠外周血象开始恢复,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白细胞:(3.90±0.53)×109/L vs(1.30±0.18)×109/L,血红蛋:(139.8±5.0)g/L vs(79.8±11.0)g/L,白血小板:(253.0±17.5)×109/L vs(52.0±6.9)×109/L,(P<0.01)],移植后第10天,移植组小鼠外周血象恢复到辐照前水平,与正常组无差别。移植4周后,PCR方法在小鼠外周血中可检测到人特异Alu基因序列,未移植组小鼠照射后2周内全部死亡。结论经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通过人脐血CD34+细胞植入可建立起人鼠嵌合模型。NOD/SCID小鼠经照射后,不破坏骨髓造血微环境及造血基质,可用于异基因细胞移植模型。人脐血CD34+细胞移植入NOD/SCID小鼠,其造血系统能有效重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甲氧雌二醇对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2-甲氧雌二醇对HL60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随着2-甲氧雌二醇的浓度增高,HL60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对照组凋亡率为(1.2±0.3)%,实验组2-ME2 10μmol/L为(9.7±2.1)%,2-ME2 30μmol/L为(11.6±3.0)%,2-ME2 50μmol/L为(15.8±2.9)%.白血病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 2-ME对IK60细胞增殖有抑制及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