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海市部分城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心理保健需求。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卫生保健态度及需求调查表,于2010年12月~2011年2月在上海某社区内对935名参加普查的45~59岁妇女进行调查。结果:①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呈现率24.8%。上海本地户籍者抑郁症状呈现率22.7%,外地户籍者抑郁症状呈现率50.7%。②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户籍、痛经程度、1年内子女长期离家、重病、感觉异常、关节肌肉痛、更年期综合征、主观支持评分、客观支持评分等。③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和知识:39.8%的围绝经期妇女不关心心理卫生保健,分别有69.5%和61.9%围绝经期妇女选择视听媒体和报刊杂志作为保健知识的主要获得途径。结论:上海市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呈现率较高,与多种社会、心理、生物学影响因素有关,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心理保健应该纳入妇女保健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对围绝经期的认识及围绝经期的保健需求,以指导干预。方法:以社区为基础进行抽样,采用入户面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平均绝经年龄(49.96±3.13)岁,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62.37%。50~和55~岁年龄组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1.99%和62.85%。9.5%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定期的妇科检查,只有32.52%的人近两年做过妇科检查,对各种妇女保健知识需求选择“是”的均在70%以上,有52.13%的人希望医生来居委会提供服务。结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比例较高,保健意识还有待提高,对社区的围绝经期卫生保健服务及有关知识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分别抽取苏南镇江市和苏北徐州市为研究地区;采用自编调查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使用SPSS 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除抑郁因子、偏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劣于常模;单因素分析显示,苏北、农村、非在婚、文化程度低、躯体健康差的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状况差;多因素分析说明地区、健康状况、夫妻感情、与子女关系、家庭经济情况、对现职工作的态度是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应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方法,观察研究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影响,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2年11月150例围绝经期女性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患者使用综合健康教育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半年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半年后,患者主观幸福感更高,为(148.96±11.62)分,其生活质量更优,各个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围绝经期女性给予综合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手册联合讲座、健康指导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幸福感,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分析妇女围绝经期心理问题、临床症状及保健措施,为进一步促进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2月-2017年3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97例,给予综合保健措施进行干预,干预前为对照组,干预1年后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心理问题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7.40±2.50)分、SAS评分(41.65±5.20)分以及心悸(24.74%)、潮热(31.96%)、易怒(27.84%)、腰背疼痛(23.71%)、失眠发生率(25.77%)较对照组HAMD评分(16.50±3.50)分、SAS评分(64.23±5.50)分以及心悸(54.64%)、潮热(78.35%)、易怒(55.67%)、腰背疼痛(61.86%)、失眠发生率(54.64%)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普遍存在易怒、失眠等临床症状,并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为此给予综合保健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及其不良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围绝经期糖尿病妇女心理情绪状态及影响因素,探讨提升其情绪心理状态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2019—2020年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糖尿病患者102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102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者均行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MHC-SF)测评。以对照组妇女MHC-SF总评分为临界值,将观察组患者按照MHC-SF评分是否低于常模评分将其分为正常亚组(45例)和异常亚组(57例),对两亚组患者人口学资料、病情资料进行详细调查,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提升围绝经期糖尿病妇女心理情绪状态的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MHC-SF总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围绝经期糖尿病妇女心理情绪状态有影响的可能因素有:体质指数(BMI)、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糖尿病病程、糖尿病治疗方案、激素补充治疗、婚姻状况、职业状态、文化背景、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对围绝经期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社会支持度评分、运动频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可能为围绝经期糖尿病妇女心理情绪状态高危因素有:PMS、胰岛素注射治疗、离异或丧偶、初中及以下文化、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不合格、对围绝经期相关知识认知不合格、社会支持度评分<20分;有益因素有:在职状态。结论 围绝经期糖尿病妇女心理情绪状态明显较围绝经期妇女差。影响其心理情绪因素较多,加强对围绝经期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增强社会支持度及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控制病情以期提升患者心理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1.
12.
罗定市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保健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了解罗定市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保健需求,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罗定市560例40~65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560例妇女中,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有374例,发生率为66.8%,发生的主要症状有失眠,烦躁,性欲下降,头晕,容易疲劳或乏力,肌肉、骨关节疼痛等。出现围绝经期症状而就医者仅有30.6%,在未就医者当中有1/3妇女采取了自我保健的方式;有2/3妇女认为没有必要采取治疗措施。结论罗定市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与全国平均水平(2/3)相近。因此,建议我市妇女保健工作要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教育,普及、加强自我保健,对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的围绝经期症状采取规范的性激素治疗,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国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流行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探讨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资料,研究对象为45~55岁围绝经期女性,共纳入2 807例有效样本,采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10评定抑郁症状。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0.99±2.9)岁,抑郁症状检出率35.5%,抑郁平均得分为(8.43±6.6)。其中绝经前妇女抑郁症状检出率33.1%,绝经后抑郁率3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状与受教育水平OR = 1.765(1.267~2.45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OR = 0.776(0.662~0.957)、睡眠时长OR = 1.289(1.075~1.546)、自评生活满意度OR = 52.392(20.879~131.468)有关。结论 中国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促进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幼保健》2017,(23)
目的分析虹桥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现况,为开展社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0~60岁上海市户籍妇女为目标人群,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4月1-30日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5个家庭医生工作室辖区内203名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妇女的基本信息、月经状态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为96.55%。196名调查对象中有70.92%的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在7种常见症状中,患病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潮热出汗(33.33%)、睡眠障碍(30.16%)和关节疼痛(25.40%)。不同月经状态妇女潮热出汗和关节疼痛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妇女睡眠障碍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桥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患病率较高,需加强预防保健、及早干预。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改善围绝经期保健水平,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幼保健》2017,(18)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手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选取新疆医科大学6所附属医院围绝经期女性在编员工600例为研究主体。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探究,参照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SAS),及自行编制的《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症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结果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9.67%,抑郁症及焦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2.07%、10.37%。家庭收入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夫妻关系、子女关系、精神病家族史、性欲、运动情况、患病情况、月经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为抑郁/焦虑评分的影响因素。家庭收入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夫妻关系、子女关系、性欲、运动情况、月经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为抑郁/焦虑症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疆医科大学六所附属医院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较高,生理、性格、经济、社会、家庭均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今后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的保健及健康宣传工作,防止其焦虑症、抑郁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上海农村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40~55岁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和保健服务需求,阐述在农村社区妇女中开展围绝经期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在农村社区中开展围绝经期保健的适宜技术。方法:选择上海市嘉定区某社区40~55岁妇女1667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健康状况、围绝经期相关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和保健服务需求。结果:48.59%的被调查者至少有一种及以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34.5%的被调查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认知。15.9%的有围绝经期症状妇女接受过医疗保健服务,其中到社区医院就诊的仅占13.4%,到妇科就诊的占70.1%,而其余的去内外科或精神科就诊。结论:①农村社区40~55岁妇女中将近半数有不同程度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②围绝经期妇女缺乏相关保健知识,不能及时就医及有乱投医情况。③社区围绝经期保健服务滞后。总之,在农村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相当重要和必要,顺应农村妇女的需求,是妇女保健工作内涵的深入,也是社区六位一体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卫生》2017,(15)
目的:调查觅子店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症状流行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在觅子店辖区内随机整群抽取660名围绝经期妇女做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绝经症状等级评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症状前五位的是关节肌肉疾病(45.3%)、潮热出汗(44%)、身心精疲力竭(42.9%)、睡眠障碍(38.0%)、心悸胸闷(32.3%)。年龄、生活工作的压力、满意度、人均年收入、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月经情况可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绝经症状。绝经症状的躯体感觉、心理感觉、泌尿生殖道症状三个维度影响因素不同。结论:应从影响绝经症状的可控因素出发,针对不同维度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规范管理围绝经期妇女,减轻绝经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从成熟向衰老转换的一个特定时期。围绝经期妇女是指正常女性在40岁以后,从生育时期开始向无生育能力时期过渡,是妇女一生中无法避免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机体内分泌环境发生变化,体质由盛渐衰,生理功能逐渐下降,精力逐步减退。加上社会工作、家庭及子女教育,诸多问题会引发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了解这一时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并积极应对,对于平安顺利度过围绝经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做好妇女围绝经期的保健工作是妇幼卫生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广泛开展对妇女自身的再教育,敦促妇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化生活起居,并结合适当体格锻炼,少量补充VitE,坚持普查普治是做好围绝经期妇女和老年期妇女保健的4大要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