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哮喘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2 41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患儿可能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 410例患儿中共有112例合并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为4.6%;共检出112株病原体,并发哮喘患儿主要以鼻病毒(RHV)为主,共23株占37.5%;年龄小、有哮喘家族史、过敏体质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HV、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哮喘相关,是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哮喘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具有哮喘家族史、过敏体质、RSV及RHV感染、男性以及低龄患儿发生哮喘的风险较大,临床应根据这些高危因素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哮喘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杭州大江东医院儿科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7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抗体,记录并分析病儿的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发病病程、性别、发热天数、流行接触史、是否合并贫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生活环境等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危险因素。结果在所有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共有41. 92%(70/167)发生院内感染;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导致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发病季节、住院时间、发热天数、侵入性操作、流行病接触史、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生活环境不良;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病季节、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是导致院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合并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细菌感染为主,病毒感染也较为常见,而导致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出现院内感染的独立因素主要有发病季节、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侵入性操作,防范这些独立危险因素,可降低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病房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4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明确院内感染患儿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部位,对比感染患儿与未感染患儿的相关资料,明确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0例感染患儿中,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22例(55.0%)、革兰阳性菌15例(37.5%)、真菌3例(7.5%)。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则对阿莫西林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29例(72.5%)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其次为血液6例(15.0%)、消化道3例(7.5%)、皮肤2例(5.0%)。胎龄32周、体质量2.5 kg、Apgar评分5分、合并基础疾病、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使用呼吸机、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超过1周等均为新生儿住院期间的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其中使用呼吸机、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体质量2.5 kg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护人员需加强无菌观念,避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呼吸机使用,以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哮喘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菌的构成,以期更有效降低急性哮喘患儿的肺部感染率.方法 将2007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389例急性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患儿作为病例组,将同期住院的411例单纯急性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时均常规进行深部痰培养,对急性哮喘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构成进行回顾性分析,急性哮喘患儿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平喘药糖皮质激素或氨茶碱应用(OR=2.72;95%CI=1.66~4.47)、滥用抗菌药物(OR=1.35;95 %CI=1.05~1.73)、合并鼻炎或鼻息肉或鼻窦炎(OR=3.18;95%CI=1.80~5.62)、革兰阴性菌感染(OR=4.01;95%CI=1.20~13.38)是小儿急性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患儿革兰阴性菌构成比比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是小儿急性哮喘并发肺部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结论 小儿急性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病情严重、复杂,应用平喘药糖皮质激素或氨茶碱、滥用抗菌药物、合并鼻炎或鼻息肉或鼻窦炎、革兰阴性菌感染是小儿急性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尽早明确诊断,实施正确及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5.
外科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决定院内感染率的主要原因,即危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院内感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SICU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其收治的患儿均为医院感染易感者,且多需频繁甚至使用多种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某些特殊药物治疗,因而构成医院感染众多的危险因素。1.1自身因素SICU患儿基础疾病严重,病情复杂。因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尚不健全。有些条件致病菌对人无妨或仅有很弱的致病力,而对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则可造成局部感染或全身性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患儿意识状态处于昏迷时易发生误吸,需要鼻饲,…  相似文献   

6.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院内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并对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合并院内感染患儿130例,将其纳入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就诊的单纯支气管哮喘患儿130例纳入对照组。对疑似院内感染患儿进行病毒、细菌及真菌等病原学的检测,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的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12株病原体,其中病毒感染75例(66.97%),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为常见;细菌感染33例(29.46%),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率类似;真菌感染4例(3.57%)。logistic回归显示,住院时间长(OR=3.868,95%CI2.219~6.742);哮喘发作次数3次(OR=2.174,95%CI 1.267~3.730);合并鼻息肉/鼻中隔偏曲(OR=2.423,95%CI 1.180~4.974);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OR=2.399,95%CI1.381~4.168)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1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一次性吸痰管采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对病原学进行检测分析。记录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及相关临床化验结果,对以上相关因素分别给予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 118例支气管哮喘住院治疗的患儿共有27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2.88%;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9.05%,革兰阳性菌23.81%,真菌7.14%;病毒47株,其中合胞病毒感染31.91%,流感病毒A和流感病毒B,分别占19.15%和12.77%;患儿合并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合理及住院时间是导致支气管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医院感染的患儿,治疗上要依据病原菌分布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针对导致其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对策及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改善患儿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医院内感染是专指患者、工作人员及陪护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而言。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检查科室之一。其特点是人流量大、病员密集、病种复杂、全天侯接诊。所以放射科是多种病原微生物和易感人群易集中的科室,是医院感染的危险环节之一,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对放射科院内感染认识不足。现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这对预防或减少院内感染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可强 《现代保健》2014,(4):114-116
目的:调查分析ICU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为预防ICU发生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将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的391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气管切开治疗、气管插管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住ICU时间大于10 d等相应的操作,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91例患者的ICU院内感染率为25.8%。多因素分析ICU院内感染,表明泌尿道插管治疗、气管插管治疗、住ICU时间大于10 d及机械通气时间大于5 d是ICU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避免院内感染,在加强防范意识、增强无菌观念的基础上,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等是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收集了仅有16岁以下青少年为子女的支气管哮喘核心家系的资料。230个家系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16岁以下的青少年中,男性患哮喘的危险性是女性的1.62倍(P<0.01),饮用塘河水的人产生哮喘的危险性明显比饮用自来水的人高(OR=1.67,P<0.05)。父母的哮喘史是青少年最为突出的危险因素,使青少年患哮喘的危险性分别增加2.06和2.73倍,且均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此家系分析也显示,母亲的哮喘史对子女产生哮喘的影响更大,约为父亲的两倍。青少年自身的气道高反应性和过敏体质也是青少年产生哮喘的危险因素之一,优势比分别为1.92和2.01(P<0.01)。本文揭示了遗传因素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可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IBA)合并呼吸道感染(RI)的病原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2年3月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135例IBA患儿,根据是否合并RI分为RI组82例和非RI组53例,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检测RI组患儿痰液样本的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BA合并RI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82例RI患儿共检出病原菌88株,占比前三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8.86%)、肺炎克雷伯菌(15.91%)和鲍氏不动杆菌(9.09%),3种优势菌对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对美洛西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初次使用抗菌药物年龄≤0.5岁、住院时间>14 d、有静脉糖皮质激素应用是IBA患儿合并R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此基础建立的预测模型经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优度良好,预测IBA患儿合并R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分析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365例NICU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羊膜早破情况、羊水污染情况、窒息情况、肠外营养支持情况、分娩方式及侵袭性操作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同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检测院内感染新生儿中的病原菌情况。结果 365例NICU新生儿中发生院内感染者为35例,发生率为9. 59%,不同羊水污染情况、窒息情况及分娩方式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羊膜早破情况、肠外营养支持情况及侵袭性操作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应用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羊膜早破情况、肠外营养支持情况及侵袭性操作均是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革兰阳性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革兰阴性菌(P0. 05)。结论 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较多,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可作为院内感染防控与治疗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为减少患儿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其中32例发生医院感染,对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总结防治措施。结果 11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生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为29.0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分别占46.88%和18.75%;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病程、侵入性操作、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与支气管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时间长、病程长、侵入性操作、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是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众多,根据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及感染因素,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296例急性发作患儿进行痰培养以及单因素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7.13%,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革兰阴性菌占73.1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卡他莫拉菌分别为15、13、12、11株;真菌占3.66%,其中克柔假丝酵母菌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1株;共发生医院感染26例,占8.78%,主要为肺部感染占4.39%与气管支气管感染占3.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季节、年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卡他莫拉菌等是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住院期间应加强对哮喘患儿的管理,尤其是伴易感因素的患儿,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医院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全院。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ICU感染,于1999年1月1日~12月31日对本院ICU全部病例进行了前瞻性调查,查找危险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将5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设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重度支气管哮喘,未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危险因素包括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占82.0%、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占96.0%、侵入性操作占64.0%及合并糖尿病占66.0%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不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联合应用≥2种抗菌药物、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接受过侵入性操作及合并糖尿病是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结论多种危险因素易导致重度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的真菌感染,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7.
焦凤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53-3955
目的:描述医院儿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探索医院儿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2年1月~10月该院儿科住院的2 710例患儿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感染描述性研究以及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2 710例患儿中,发生院内感染224例,感染率8.26%.其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位居医院感染易发的前3位,感染患儿例数分别为64 (28.57%)、41 (18.30%)、32 (14.28%).医院感染的224例患儿中共有96份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检出51株病原,病毒、细菌、真菌的株数分别为9 (17.65%)、28 (54.90%)、14 (27.45%).导致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单因素为:并发症和主要诊断、抗生素使用不当、重症监护、营养情况、治疗操作不当.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单因素为:体重、胎龄、原发性疾病、Apgar评分高低.在患儿院内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为:住院时间、并发症和主要诊断、抗生素使用类别.结论:儿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并发症和主要诊断、抗生素使用类别.以上因素之外还要根据住院患儿的特殊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原体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2月于河南省某医院就诊的360例AP患者,采集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药敏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患者发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60例AP患者胆道感染发生率为20.83%(75/360),共分离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分别占比64.44%、30.00%、5.56%。主要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唑啉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5.00%、70.00%、55.0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6.67%、73.33%、60.00%。主要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0.00%、60.00%、50.0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5.71%、71.43%、5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侵入性操作、合并胆道疾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11分是AP患者发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患者伴胆道感染的病原体具有一定特点,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可优先选择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等相对敏感的药物治疗;临床应重点关注老年及合并胆道疾病等AP患者的病情发展,以预防胆道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01至2019-10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110例患者总感染率为28.18%(31/110);下呼吸道感染率20.00%(22/110)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脏病、肺疾病、吞咽功能障碍,有侵入性操作,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镇静类药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5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50分与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感染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侵入性操作,使用镇静类药物,合并吞咽功能障碍,NIHSS≥15分,以及ADL<50分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率较高,尤以下呼吸道感染多见,而年龄≥60岁,有侵入性操作,使用镇静类药物,合并吞咽功能障碍,NIHSS≥15分,以及ADL<50分均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海南黎族人群哮喘患病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不等比随机抽样法,在海南南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共抽取黎族居民13 050人,采用自行编制的<海南省黎族哮喘病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调查;其中病例组441例,并且从非患病人群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对照12%名,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哮喘的危险因素. 结果 海南黎族的哮喘患病率为3.38%(441/13 050);哮喘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哮喘史(OR=4.323,95%CI=3.259~5.735)、过敏史(OR=7.775,95%CI=5.686~10.632)、吸烟(OR=1.494,95%CI=1.174~1.902)、煮食燃料、居住环境等;冷空气变化(OR=1.604,95%CI=1.286~2.001)和吸入粉尘或刺激性气体(OR=2.123,95%CI=1.702~2.648)是重要诱因. 结论 家族哮喘史,过敏史,吸烟,煮食燃料以燃油、稻草或木材为主,居住环境以茅草房、人畜混住,冷空气变化,吸入粉尘或刺激性气体等为哮喘患病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of bronchial asthma of Li nationality in Hainan. Methods A total of 13 050 subjects of Li nationality were selected by random unequal ratio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from southern,central and western part of Hainan and investigated with Hainan Epidemiological Asthma Survey Questionnaire of Li Nationality.There were 441 cases of bronchial asthma,and 1296 cases of control that were sampl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risk factors. Results The asthma prevalence of Li nationality in Hainan was 3.38% (441/13 050).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asthma were family asthma(OR =4.323,95% CI = 3.259-5.735),hypersensitiveness (OR = 7.775,95% CI = 5.686-10.632),smoking (OR = 1.494,95% CI =1.174-1.902),cooking fuels and living environment.Cold air change (OR = 1.604,95% CI = 1.286-2.001) and respirahle dust or irritant gas (OR = 2.123,95% CI = 1.702-2.648) were the important incentives. Conclusion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asthma among Li nationality were family asthma,hypersensitiveness,smoking,cooking fuels by means of fuel oil,hay or wood,living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couch grass room and human-livestock mix live,cold air change,respirable dust or irritant g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