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毛鞘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毛鞘囊肿与276例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图结果,比较两者的性别、年龄、病变分布、累及层次、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血流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包括:(1)年龄,毛鞘囊肿年龄均值(47.56±13.88)岁,表皮样囊肿年龄均值(37.30±19.29)岁;(2)病变分布,位于头皮的毛鞘囊肿31个团块(70.45%),表皮样囊肿7个(2.54%);(3)团块内部钙化灶:毛鞘囊肿38个团块(86.36%),表皮样囊肿29个(10.51%);(4)团块内部液性区:毛鞘囊肿40个团块(90.91%),表皮样囊肿20个(7.25%)。而在性别、累及层次、大小、边界、形态、后方回声及血流分级情况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毛鞘囊肿与表皮样囊肿其超声表现均为好发于皮肤及皮下层的弱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后方回声多有增强,内部及周边常无明显血流信号,但毛鞘囊肿发病年龄稍大,病变常累及头皮,团块内部常伴钙化灶及液性区,掌握这些特点有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高频超声对表皮样囊肿与外毛根鞘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9例表皮样囊肿(表皮样组,团块数=129)及51例外毛根鞘囊肿(外毛根鞘组,团块数=55)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高频超声下位置(皮肤及皮下层、仅皮肤层)、边界(清晰、欠清晰)、形态(规整、欠规整)、回声(增强、未见增强)、大小及血流表现(0级、1级、2级、3级)表现差异。结果:表皮样组129枚团块中,以位于面部、颈部、腰背部及四肢较多,胸腹部、头皮及腹股沟分布较少;外毛根鞘组55枚团块中多数位于头皮,颈部、胸腹部、面部及四肢较为少见。两组团块在超声下其位置、边界、形态、回声、大小及血流表现均无明显差异(P0.05),外毛根鞘组内部钙化灶及内部无回声区阳性率明显高于表皮样组(P0.05)。高频超声诊断外毛根鞘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灵敏度为89.83%(53/59),特异度为98.40%(123/125),阳性预测值为96.36%(53/55),阴性预测值为95.35%(123/129),准确度为95.653%(176/184),Kappa值为0.898。结论:高频超声能对表皮样囊肿与外毛根鞘囊肿进行术前鉴别诊断,且准确度较高,适宜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软纤维瘤(皮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软纤维瘤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二维超声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肿块内血流丰富程度。结果 27例软纤维瘤患者,超声表现为皮肤层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肿块最大径线≤10 mm者22例(81.5%),>10 mm者5例(18.5%),边界清楚24例(88.9%),形态规则24例(88.9%);位于皮肤表面有蒂与皮肤层相连20例(74.1%),位于皮肤层内7例(25.9%);呈弱回声24例(88.9%),呈稍强回声3例(11.1%);回声均匀24例(88.9%),回声不均匀3例(11.1%),其中1例团块内可见片状无回声区。肿块内部血流信号Adler分级:0级22例(81.5%);1~2级3例(11.1%);3级2例(7.4%),其中2、3级血流分级者均有病变伴感染。结论软纤维瘤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具体包括形态规则的均匀弱回声结节,多数有蒂与皮肤层相连,最大径线多≤10 mm,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伴感染者血流信号丰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并分析软纤维瘤(皮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S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软纤维瘤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8例软纤维瘤,发病平均年龄:38.3±10.5岁,女性17例,男性1例;其发生部位:8例位于乳头,3例位于臀部,2例位于下肢;2例位于会阴部,2例位于腋窝,1例位于胸壁,其中位于胸壁者为多发,余者均是单发。二维超声:肿块最大径线≤10 mm者 13例(72.2%),>10 mm者 5例(27.8%),边界清楚16例(88.9%),形态规则15例(83.3%),13例(83.3%)有蒂与皮肤层相连,肿块位于皮肤层内5例(27.8%);内部回声:弱回声16例(88.9%),稍强回声2例(11.1%),内部回声均匀16例(88.9%),内部回声不均匀2例(11.1%),其中1例团块内可见片状无回声区。彩色血流分级:0-1级14例(77.8%); 2级3例;3级1例,其中2级及3级血流分级者病变伴感染。 结论 软纤维瘤好发于女性,常位于皮肤褶皱区域,如颈部、躯干、腋窝、乳房及生殖器区域,超声影像学特征为边界多清楚,形态多规则,多数有蒂与皮肤层相连,少数位于皮肤层内,最大径线多≤10mm,内部多为均匀弱回声,无明显血流信号,伴感染者血流信号丰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旁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睾丸旁肿瘤47例(共78个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合术后病理对照分析其声像图特点。结果睾丸旁良性肿瘤33例(共62个结节),结节内部结构多为实性(55/62),多呈低回声(52/62),均匀回声44个,结节边界清晰58个,形态规则60个,0~Ⅰ级血流信号43个。恶性肿瘤14例(共16个结节),结节表现为受累部位弥漫性浸润(6/16)或局灶性病变(10/16),内部结构均呈实性,内部回声多呈不均匀的低回声(81.25%),边界不清10个,形态不规则11个,Ⅲ级血流信号12个。睾丸旁良、恶性肿瘤在肿瘤的回声均匀性、形态、边界及血供等征象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内部结构、回声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旁肿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临床检查资料有助于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软骨肉瘤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声像图,探讨软骨肉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9例软骨肉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分级综合分析。结果:19例软骨肉瘤,17例(89.5%)位于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表面;2例(10.5%)位于乳腺。肿块最长径≥5 cm者18例(94.7%),弱回声15例(78.9%),边界清晰12例(63.2%),形态不规则15例(78.9%),内部回声不均匀19例(100%),伴发骨质破坏17例(89.5%),钙化形成17例(89.5%)。CDFI血流评级0级和Ⅰ级血流12例(63.2%)。低级别软骨肉瘤9例(47.4%)、高级别软骨肉瘤10例(52.6%)。两组CDFI血流评级及钙化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级别组0级血流及斑片状钙化更多(P<0.05),但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骨质破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骨肉瘤多表现为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生长的弱回声团块,肿块最长径多≥5 cm,边界多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多伴发骨质破坏、钙化形成,肿块内血供较少。低级别与高级别软骨肉瘤的超声差异主要是低级别中血供更少,钙化多为斑片状。  相似文献   

7.
干燥综合征腮腺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干燥综合征的腮腺超声检查价值。方法分析4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腮腺的声像图特点。结果根据干燥综合征腮腺的大小、实质内有无结节及团块、结节的数量、腮腺的血流分布特点将声像图分为4型:①类正常型:腺体大小回声基本正常,彩色血流信号强度多为0级;②结节型;腺体内呈弥漫性分布的低回声结节,彩色血流信号强度1~2级;③团块型:腺体内见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团块,彩色血流信号强度1~2级,血流的分布形式以团块的“周边环绕型”和“内部分支型”为主;④萎缩型:腺体体积缩小,可伴主导管扩张及囊肿形成。彩色血流信号强度多为1级。结论腮腺的超声检查在于燥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脂肪肝中低回声病变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脂肪肝中低回声病变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8例脂肪肝中的偏低回声病变进行仔细扫查,观察其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和周围血管的血流情况.结果 本组58例脂肪肝中的低回声病变肝癌2例(3.45%),非均质脂肪肝42例(72.41%),肝血管瘤8例(13.79%),肝囊肿6例(10.34%).均经CT或随访证实.结论 脂肪肝中的低回声痛变大小形态多样,主要应与小肝癌仔细鉴别,彩色多普勒超声分辨率高,无刨伤,可通过观察血流情况及定期随访进一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腺性膀胱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腺性膀胱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9例腺性膀胱炎和192例膀胱癌患者,观察膀胱病变的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其与膀胱壁的关系,并检查病变内部的血流分布,将其声像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超声检查结果与膀胱镜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59.0%(23/39)腺性膀胱炎和52.9%(74/140)的单发膀胱癌病灶位于膀胱三角区及输尿管口周围;53.8%(21/39)的腺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壁局限性增厚,72.9%(140/192)的膀胱癌为单发结节或团块,两者的病灶形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9.2%(27/39)的腺性膀胱炎病灶内部见囊状无回声区,而膀胱癌病变内均未见此声像改变;膀胱癌病灶边缘见点状强回声者占48.4%(93/192),而腺性膀胱炎仅为7.7%(3/3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彩色多普勒显示84.9%(163/192)膀胱癌病变内检出血流信号,其血流检出率明显高于腺性膀胱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6%(33/39)、95.3%(183/192).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腺性膀胱炎的位置、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其与膀胱壁的关系,对腺性膀胱炎的鉴别诊断和临床随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超声检查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二维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1例浅表软组织肿块应用二维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和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良性肿块102例(其中脂肪瘤65例,腱鞘囊肿12例,神经鞘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血管瘤8例,结核脓肿5例,内膜移位1例).恶性肿块19例(其中恶性神经鞘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4例,脂肪肉瘤4例,恶性颗粒细胞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良性肿块中边界不清者40例(39%),圆度系数>2.0者59例(57.8%),内部回声多半分布均匀,彩色血流检出率20.58%.恶性肿块边界清晰者10例(52.6%),圆度系数<1.5者12例(63.1%),内部回声多半不均匀,彩色血流检出率100%.结论二维高频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确定浅表软组织肿块的形态、大小及深度,区分肿块的囊实性与血流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腮腺内非霍奇金淋巴瘤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5例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超声表现特征。结果 15例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灰阶超声表现:2例(13.33%)为弥漫性累及所有腺体,13例(86.67%)为肿块型累及部分腺体;发生于单侧腮腺的13例(86.67%),双侧的2例(13.33%);单发的11例(73.33%),多发的4例(26.67%);病灶最大径19~60 mm,平均约(38.40±11.22)mm;病灶边界清楚的12例(80.00%),形态不规则的14例(93.33%),低回声的4例(26.67%),极低回声的11例(73.33%);13例(86.67%)病灶后方回声增强,内部呈网格状的14例(93.33%),2例(13.33%)伴有液化;12例(80.00%)病灶背景腮腺回声不均匀;病灶彩色多普勒评分:0级1例(6.67%),1级2例(13.33%),2级3例(20.00%),3级9例(60.00%)。结论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腮腺内极低回声团块,常单侧发病,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多增强,内部回声多呈网格状,血流信号丰富,背景腮腺回声多不均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征,评价其在甲状腺良、恶性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影像资料完整,分析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超声特征。结果:本组经病理证实共38个甲状腺结节,良性结节31个(81. 6%),恶性结节7个(18. 4%);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检出38个甲状腺结节,其中良性26个,恶性12个,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6. 8%;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多数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良性结节中以高回声、边界清晰、纵横比1、内部呈囊实性、无钙化或呈粗大钙化为主要特点,而恶性结节全部为低回声,其边界模糊、纵横比 1、内部呈实性,以微小钙化为主;良性结节内部血流信号以0级和Ⅰ级为主,无Ⅲ级信号,恶性结节中以Ⅱ级、Ⅲ级为主,无0级信号;良性结节的EDV显著大于恶性结节,而其PSV和RI明显小于恶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点明显不同,可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3例脂肪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脂肪母细胞瘤患儿中,男∶女比例约1.3∶1,64例(87%)为3岁以下患儿;发病部位主要位于四肢30例(41%)。病变最大径线为0.8~13 cm,平均值(12.30±4.26)cm。包块均为单发,无包膜。超声声像图表现:局限型44例,弥漫型29例。73例包块中49例包块边界清楚(67%),46例形态规则(63%),45例内部以稍高回声为主(62%),44例内部可见条索状强回声分隔(60%);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0级血供19例(26%)、Ⅰ~Ⅱ级血供49例(67%),Ⅲ级血供5例。弥漫型与局限型脂肪母细胞瘤包块在大小、边界及形态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内部有Ⅰ、Ⅱ级血供的数目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母细胞瘤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均单发,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好发于皮下软组织或肌层,边界多清楚,形态多规则,多为内部伴有强回声分隔的稍高回声团块,无血供或可见Ⅰ、Ⅱ级血流信号。弥漫型脂肪母细胞瘤与局限型比较,多位置较深,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血供更丰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分析超声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并归纳总结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及超声病理特征。结果 53例结节性筋膜炎超声表现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结节,浅分叶状;43例为低回声,部分夹杂中高回声结构,8例为中等回声,2例为高回声;边界清楚或欠清楚,无明显包膜;53例结节后方回声均无衰减,50例结节后方回声增强;活动度好,与皮肤无粘连;CDFI:20例结节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adler分级0级,33例结节内部或周边可测及血流信号,adler分级Ⅰ级18例,Ⅱ级15例,脉冲多普勒显示为动脉血流。其中病变累及皮下脂肪层45例,累及肌肉筋膜6例,累及血管2例。超声提示皮下结节44例(83%,44/54),超声误诊9例(17%,9/54,脂肪瘤5例,淋巴结2例,血管瘤2例)。结论结节性筋膜炎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软组织上皮样肉瘤临床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17例软组织上皮样肉瘤患者,女10例(58.8%),男7例(41.2%),年龄28~63岁,平均(44.29±11.40)岁,复发9例(52.9%),原发8例(47.1%),均为扪及质硬肿块就诊,2例(11.8%)伴溃疡。灰阶超声:8例为单发(47.1%),9例为多发(52.9%),远端型12例(70.6%),近端型5例(29.4%),多发者包块均位于同一部位,呈融合状,且超声表现相同。同时累及皮肤皮下层2例(11.8%),仅累及皮下层5例(29.4%),仅累及肌层5例(29.4%),同时累及皮肤、皮下层及肌层5例(29.4%),均表现为弱回声团块,团块最大径线0.8~15 cm,平均(6.36±4.02)cm,边界不清楚12例(70.6%),形态不规则15例(88.2%),内部回声不均匀16例(94.1%),伴液化13例(76.5%),伴钙化4例(23.5%)。CDFI示0级3例(17.6%),Ⅰ级4例(23.5%),Ⅱ级3例(17.6%),Ⅲ级7例(41.2%)。结论软组织上皮样肉瘤多发生于中青年,易复发,临床表现为软组织质硬包块,部分皮肤伴溃疡,好发于四肢,超声表现为软组织内弱回声团块,边界多不清楚,形态多不规则,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常伴液化,偶伴钙化,血流信号较丰富。掌握其临床及超声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声像图特征,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DFSP的超声表现,获得声像图特征。结果 5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肿块以躯干多见(66.7%,42/63),极少数的患者发生肺部转移(3.8%,2/52)。超声表现为肿块均位于真皮层内,且大部分突破真皮层(93.7%,59/63),直径<5 cm(81.0%,51/63),形态规则(65.1%,41/63),边界清晰(73%,46/63),内部呈低回声(84.1%,53/63),内部可见片状和/或裂隙状高回声(65.1%,41/63),内部较少出现液化(9.5%,6/63)或钙化(1.6%,1/63)。所有患者均未见局部淋巴结转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大部分(68.3%,43/63)肿块内部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结论 DFSP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睾丸旁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15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3例睾丸旁肿块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结果133例睾丸旁肿块可分为4类:睾丸旁囊肿性病变48例,睾丸旁肿瘤50例(良性36例,恶性14例),睾丸旁炎性病变27例及睾丸旁瘤样病变8例。(1)囊肿性病变:44例呈类圆形囊性团块,2例呈类实性,2例呈囊实性,均边界清楚,无或少量血流信号;(2)良性肿瘤:35例肿块形态规则、境界清楚,1例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27例内部回声较均匀,33例无或仅有少量血流信号;恶性肿瘤: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肿块,或睾丸鞘膜不规则增厚及附壁结节形成,内部回声紊乱,12例血流信号丰富,2例仅见少量血流信号;(3)炎性病变:24例肿块形态欠规则、境界不清,3例形态规则、境界清楚,少量或丰富血流信号;(4)瘤样病变:7例肿块形态规则、境界清楚,1例形态欠规则、境界欠清,内部回声多样,无或少量血流信号。 结论4类睾丸旁肿块各有其相应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部分睾丸旁肿块具有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睾丸旁肿块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诊断低分化胆管细胞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低分化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证实的低分化胆管细胞癌的常规超声图像及造影表现,观察病灶大小、边界、形态、回声、血流分布及分析超声造影各时相的特征.结果 二维声像图上病灶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100%),边界模糊(9/11,81.82%),内部低回声(6/11,54.55%);彩色多普勒病灶内部为0级血流信号,周边显示1级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示7例(63.64%)病灶阻力指数(RI)≥0.6;超声造影显示11例病灶均于动脉相呈周边环状高增强,内部无造影剂灌注,实质相病灶周边呈环状低增强,但回声高于内部无造影剂灌注部分.结论 低分化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方式具有一定的特征,超声造影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对病灶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毛母质瘤(P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检查、病理证实为毛母质瘤的患者38例(观察组),并将超声特征与38例其他皮肤及皮下来源的肿块(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38例毛母质瘤病灶17例(44.74%)位于头面部,13例(34.21%)位于颈部,观察组多数表现为形态规则,呈椭圆形/圆形(34/38)。毛母质瘤质地以异质性(36/38)为主。观察组多数病灶边界清晰(34/38,89.47%),边界模糊的占比10.5%,对照组边界清晰的占68.42%。观察组以低回声为主(27/38,71.05%);对照组低回声占比39.47%,混合回声31.58%。30个毛母质瘤内可见钙化,其中点状钙化占比68.42%,弧状占比10.53%,无钙化占比21.05%。超声显示钙化30个,病理切片显示钙化33个,对毛母质瘤内钙化的检出,超声与病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658,P<0.001)。结论 PM是一种异质性、边界清楚、低回声的肿瘤,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位于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之间,最常见的特征是钙化和低回声边缘。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和评估PM的有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07—2015-07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电诊科就诊的7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甲状腺结节,其中良性54例,恶性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例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对所有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抬高肩部后伸,暴露受检部位,涂抹耦合剂,对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包膜、腺体回声进行检测,探查结节的位置,对结节行切面扫查,记录结节数目、形状、大小、边界及内部回声情况。应用频谱多普勒检测周边血流速度并计算阻力指数,判断结节性质,对比病理学检验结果,判断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两组患者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描述两组患者甲状腺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特点。结果经彩超诊断,54例良性组患者中准确率为96.3%(52/54),明显高于恶性组的72.0%(18/25)。两组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数量、边界、钙化、回声情况对比,良性组结节超声主要表现为,结节多发(85.2%),边界清晰(94.4%),无钙化(90.7%),高回声最多占良性组的53.7%,恶性组结节主要表现为结节单发(80.0%),边界不清晰(72.0%),有钙化(84.0%),低回声最多占良性组的80.0%,以上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当中成像清晰,能帮助医师准确判断结节性质,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