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季洪超  徐巍巍  邓旭霞  刘兰  李薇 《广西医学》2023,(9):1034-1037+1047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隐形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隐形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相关指标(关节结节倾斜角、关节窝深度、髁突短轴长度、髁突长轴长度、髁突-正中面距、髁突上部高度、下颌骨升支高度、下颌骨长度、下颌骨升支高度与下颌骨长度比值),以及颞下颌关节间隙(颞下颌关节前间隙、颞下颌关节后间隙、颞下颌关节上间隙),并计算关节间隙指数(R值)。结果 (1)两组内治疗前后的关节结节倾斜角、髁突长轴长度、髁突-正中面距、下颌骨升支高度、下颌骨长度、下颌骨升支高度与下颌骨长度比值及常规组治疗前后的关节窝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隐形组治疗后的关节窝深度较治疗前变小,两组治疗后的髁突短轴长度、髁突上部高度均较治疗前增加,且隐形组的髁突短轴长度、髁突上部高度均较常规组增加(均P<0.05)。(2)常规组治疗前后的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及关节后间隙,以及两组内治疗前后的颞下颌关节上间隙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Twinblock矫治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类错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21例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的恒牙早期安氏Ⅱ~1类错病例,分别在治疗前(T_1)、戴用矫治器后1周(T_2)、治疗结束时(T_3)拍摄双侧闭口薛氏位X线片,行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戴矫治器后1周关节前后间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矫治前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可引导后缩的下颌及髁突前移改建,并稳定于正常关节位,矫治结束后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不受矫治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分析Forsus矫治器治疗安氏II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对牙颌及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取21例下颌后缩的安氏II类错牙合畸形的青少年患者,使用Forsus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CBCT扫描,通过Invivo 5软件分别对治疗前后的颌骨、牙与牙槽、颞下颌关节有关数据进行测量,并应用Pancherz分析法对治疗前后的颌骨变化进行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对比发现在治疗前后两组中,与髁状突在关节窝内位置的有关测量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颌骨相对位置有关的Pancherz测量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安氏II类错牙合下颌后缩的青少年患者经Forsus矫治器治疗后,颞下颌关节髁状突位置改变较少,下颌骨发生明显的向前生长,侧貌的改善和咬合关系的纠正主要是由牙槽骨的适应性改建和颌骨的生长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分析安氏Ⅱ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的形态特征.方法 对60例生长发育高峰期及高峰期后的安氏Ⅱ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使用CBCT采集颅面Dicom数据,使用Mimics 15.0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并建立三维坐标系.选择描述下颌骨、髁突及关节窝的11对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中性侧与远中侧的下颌骨、髁突及关节窝形态无明显差异;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患者治疗前中性侧的下颌支长度、髁突全高及关节窝前部宽度明显大于远中侧(P<0.05),而治疗后只有中性侧的关节窝前部宽度大于远中侧(P=0.023).结论 安氏Ⅱ类亚类偏颌畸形是有功能性下颌偏斜向骨性偏斜发展,而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对其进行治疗,有利于减少后期的骨性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颅面硬组织的改变.方法:对19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分析.结果:经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结束后,SNB角、下颌综合长度(Co-Pg)增加(P<0.01),可促进下颌生长发育.而对上颌抑制作用不明显,SNA角变化不明显,A点无变化.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P<0.05),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P<0.01),下切牙明显唇移(P<0.01).垂直方向上,前下面高(ANS-Me),后下面高(Ar-Go)均增大(P<0.01).结论: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能有效促进下颌骨生长发育,改善患者侧面型,纠正下颌后缩畸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早期Twin-Block(TB)功能矫治器矫治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儿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对42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儿进行早期TB功能矫治器矫治,通过X线正中(牙合)位头颅侧位定位片分析功能矫治前、功能矫治后患儿软组织和硬组织相关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 早期TB功能矫治器矫治能够促进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使下颌基骨长度、下颌升支高度明显增加(P<0.05),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得到改善,同时发生以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增加为主的牙槽骨代偿性改建;还可使软组织上唇突距明显缩小,上唇基部厚度、上唇紧张度、下唇突距、颏突度、软组织面突角明显增大(P<0.05或P<0.01)。结论 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儿进行早期TB功能矫治器矫治,可改变硬组织颌骨间关系,使软组织颏部突出,改善鼻、唇、颏软组织形态结构,使患儿拥有良好的侧貌面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青少年和成人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收治的40例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包括青少年和成人各2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接受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BCT)检查,比较青少年组和成人组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的差异。结果①青少年组中性侧髁突形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分别与远中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成人组:与中性侧相比,远中侧髁突内外径、髁突前后径、髁突长轴与正中矢状线成角、髁突最大轴面面积、髁顶高度、关节间隙(内、上、后)较小,远中侧关节前间隙、关节窝深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组远中侧髁突中心到正中矢状面距、关节中间隙、关节外间隙、关节窝长度、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度与中性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成人组中性侧髁突内外径、髁突前后径、髁突最大轴面面积、髁顶高度、关节窝深度和关节窝长度均大于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性侧髁突中心到正中矢状面距、髁突长轴与正中矢状线成角、关节间隙(内、中、外、前、上、后)、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成人组远中侧髁突内外径、髁突前后径、髁顶高度、关节前间隙、关节窝深度、关节窝长度、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度大于青少年组,成人组远中侧髁突长轴与正中矢状线成角、髁突最大轴面面积、关节间隙(内、上、后)小于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远中侧髁突中心到正中矢状面距、关节间隙(中、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有一定的生长潜力。与中性侧相比,成人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远中侧髁突向后上内移位且形态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颅面硬组织的改变.方法:对19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分析.结果:经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结束后,SNB角、下颌综合长度(Co-Pg)增加(P<0.01),可促进下颌生长发育.而对上颌抑制作用不明显,SNA角变化不明显,A点无变化.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P<0.05),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P<0.01),下切牙明显唇移(P<0.01).垂直方向上,前下面高(ANS-Me),后下面高(Ar-Go)均增大(P<0.01).结论: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能有效促进下颌骨生长发育,改善患者侧面型,纠正下颌后缩畸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口腔全颌曲面断层片测量分析发育正常的、发育性下颌偏斜畸形患者下颌骨硬组织的特征性变化。方法选择成人颞颌关节病变患者78例,正常无颞颌关节病患者115例,比较颞颌关节病变患者、正常无颞颌关节病患者的左右两侧在垂直向上线距、角度的差异。结果颞颌关节病的下颌骨双侧在垂直方向上的线距测量和角度测量均出现明显的不对称,髁状突前后径、下颌骨升支高度、髁状突至下颌平面高度、下颌角点成角、髁突顶点成角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无颞颌关节病变的双侧对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不对称发育是引起颞颌关节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前后软组织的变化.方法 14例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早期治疗,用 Burstone分析法对比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软组织变化.结果 治疗后侧貌趋于平直,开唇露齿好转.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治疗后患者侧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评刊之感     
欣逢《中国医院》创刊6周年、公开发行两周年之际,谈点评刊之感,以兹庆贺、纪念。 从2001年7月起,我有幸担任本刊评刊员,真诚感谢给我这一“老有所学”机会,期期通读,收获甚丰。24期,千篇文章(含动态、短讯),颇有走进没设课桌的动态医院管理大学之感。《中国医院》杂志突出特点,一是政策性强,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对医院改革发展,乃至整个卫生改革发展的部署,传递信息,答疑释惑;二是科学性强,理论阐述,经验介绍,感悟体会,都遵循经济社会规律和医学科学规律;三是权威性高,政府官员,学会领导,院士、博士专家,优秀院长、主任,国内国际名士,均为本刊撰稿。本刊对医院管理者和卫生管理者及时而良好的指导作用,已为业内人士所公认和赞许。  相似文献   

12.
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其对临床效果及疾病康复有重要的影响; 早期预测患者依从性状况并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改善预后。对依从性的定义和测量工具、依从性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等系列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特定疾病的依从 性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测量方法,使病变诊断定量计算更为简便。方法本文拟在T2测量方面借助Matlab进行测算,依据T2的数学表达式特征,采用单双指数曲线拟合法、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对三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过Origin9.0软件评估,数值波动双指数拟合最小、最稳定;最小二乘法较大;单指数拟合最大。但最小二乘法和单指数拟合地更快。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测出横向弛豫时间T2的值。  相似文献   

15.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使用双腔球囊导管置管和注药过程中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搜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行HSG的患者2 308例,均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比较不同球囊大小、导管顶端插入深度和不同通液速度对HSG的影响。结果:不同球囊大小造影剂外溢、导管脱出、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和宫腔显影不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顶端位于输卵管开口处者82.69%(640/774)同侧输卵管、宫角不显影,经调整后71.45%(553/774)同侧宫角显影,55.17%(427/774)同侧输卵管显影;导管顶端位于宫腔内、宫颈管内者有37例和7例宫腔部分显影或不显影,经调整后宫腔均正常显影;不同通液速度疼痛和输卵管再通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淋巴静脉返流的比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根据宫腔大小和位置选用适当的球囊大小、导管位置和通液速度,获得最好的显影效果同时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国外医院患者入院过程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明  陈洁 《中国医院》2012,16(2):77-78
合理有效的做好患者人院安排是医院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笔者简单介绍了国外医院的入院过程,并提出改进患者人院过程应准确的记录患者信息、有效的使用各种技术、以及最优化医院的资源等策略,以期为中国医院患者入院以及挂号过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伤寒论》太阴病篇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伤寒论》太阴病篇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仅是脾的病变,不包括肺的病变;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的证治很不完整,太阴病的证治散见于其他各篇,学习时当结合其他病篇,方能全面;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剂当为理中汤(丸);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的病机是脾络瘀滞,并无表证;太阴病的转归除转愈者外,更有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