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左心室功能改变进行定量分析,评价3D-STI评估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左室心肌重构的研究价值。方法选取41例肥胖儿童、29例超重儿童及56例正常对照儿童,行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三组间的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径(LVEDV)、左室收缩末径(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的差异,并比较整体应变参数与体质量指数(BMI)、左室质量(LVM)、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超重组与对照组比较IVSd、LVEDV、LVESV均明显增大(P0.05),而LVEF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GLS、GRS、GCS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超重组GLS、GRS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GLS与BMI相关性最高(r=0.516,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心脏整体收缩功能改变做出全面、多角度的评价,较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能更敏感地检测出心脏心肌功能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T)探讨正常儿童左心室心肌纵向应变特征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将126例3天~15岁健康受试者按年龄分为5组:A婴幼儿组(3天~3岁),B学龄前期组(3~5岁),C学龄期组(6~9岁),D青春前期组(10~12岁),E青春期组(13~15岁)。经胸超声同时采集左心室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图像后,获取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存储图像后运用3DT分析软件进行在线分析。分析获取的左心室心肌整体及16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S)测值。结果:①各组内比较:心尖段LS测值大于基底段及中间段,基底段至心尖段应变值递增,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间比较:5组左室壁心肌整体及16节段LS测值随年龄增长大致呈递减趋势。5组各节段LS测值:除前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侧壁心尖段外,余节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整体LS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B组及C组整体LS测值大于D组及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出生后至青春期随着心脏的发育,左心室整体及16节段室壁心肌纵向应变值随年龄增加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室局部心肌应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30例SLE患者(SLE组)及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两组均行3D-STI检查获取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SLS)、环向应变(SCS)及径向应变(SRS),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SLE组左室壁各节段SLS均小于对照组,其中以前壁各节段减小最为显著(P0.01);2SLE组基底段前侧壁及心尖段的SCS均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基底段前壁、前间隔、下间隔,中间段前壁、下间隔、前侧壁,以及心尖段下壁、侧壁的SCS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均P0.01);3SLE组基底段前壁和前间隔、中间段前侧壁及心尖段室间隔的SRS均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基底段下间隔、中间段下间隔和前壁,以及心尖段前壁和侧壁的SRS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均P0.01)。结论 3D-STI能早期发现SLE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是一种便捷、准确的方法,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2)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测定左室心内膜下、中层和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SL)评价不同构型尿毒症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65例尿毒症患者,按照左室不同构型分为左室构型正常组(LVN组,35例)和左室肥厚组(LVH组,30例),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常规心脏数据测量后,应用STI获取所有患者心尖位3个长轴切面心内膜下、中层和心外膜下心肌SSL。结果三组间患者心肌各层SSL均保持梯度特征,即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与对照组比较,LVN组心内膜下心肌SSL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心内膜下、中层和心外膜下心肌SSL减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VN组比较,LVH组心内膜下心肌SSL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构型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受累程度不同,STI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分层应变。 相似文献
5.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缺血患者左室心肌纵向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室壁运动正常的心肌缺血患者左室心肌纵向应变,探讨二维纵向应变检测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4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和28例对照者接受二维超声检查,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心尖长轴观、心尖两腔和四腔观的图像,获取左室各节段心肌纵向应变、18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均值(SL18)和12节段(除外6个心尖节段)纵向应变均值(SL12)。结果 冠心病组缺血节段的纵向应变及整体纵向应变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无论正常组还是冠心病组,心尖节段纵向应变均明显高于基底段和中间段,SL18与SL1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表明SL18诊断心肌缺血的截断值为-18.8%,敏感性为80.2%,特异性为74.1%;SL12诊断心肌缺血的截断值为-17.8%,敏感性为81.7%,特异性为85.6%。SL12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与SL18接近,但特异性较SL18明显增高。结论 二维纵向应变均值能较敏感地发现心肌缺血,12节段的二维纵向应变均值较18节段能更准确地评价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6.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心肌应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T)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T)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心肌纵向、径向和圆周应变,探讨3DT在评价左心室心肌应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32例,经胸超声同时采集左心室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图像后,获取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存储图像后运用3DT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经胸超声采集并存储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和心尖四腔切面、两腔切面和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图像,运用2DT分析软件脱机分析。分析并比较上述两种方法获得的左心室心肌16节段纵向、径向和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值。结果 3DT测得的左心室16节段纵向应变峰值均值明显低于2DT,圆周应变峰值均值明显高于2DT(P0.05),两种方法测得的径向应变峰值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3DT时存储图像和分析图像所用时间均明显短于2DT(P0.05),两种方法测得左心室纵向、径向和圆周平均峰值应变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变异系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是一种方便、快速、具有可重复性的评价左心室心肌纵向、径向和圆周应变的新方法,3DT与2DT测得左心室心肌纵向和圆周应变的不同可能由于2DT只能在平面内追踪心肌运动的局限性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与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E)技术评估正常人左心室心肌应变。方法 对34名正常人进行左心室心肌二维、三维图像采集,通过二维图像获取左心室心肌收缩末期17节段纵向应变(LS)、18节段环向应变(CS)及径向应变均(RS),通过三维图像获得面积应变(AS)、LS、RS及CS。结果 3D-STE与2D-STE的LS和CS均自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大,RS均逐渐减。与2D-STE相比,3D-STE测得的LS较小,CS较大(P均<0.05)。3D-STE所测的AS与LVEF相关性最强(r=-0.720,P<0.05)。3D-STE获取图像及脱机分析时间明显少于2D-STE(P均<0.05)。结论 3D-STE是更全面、省时、高效的应变测量方法。作为3D-STE的新型应变参数,AS能更全面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2D-STI)评估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心肌分层应变,研究其对尿毒症患者心肌的受累程度进行临床评估时的具体作用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尿毒症的患者被选为病例组(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60例)。使用分层应变技术来测量左室心内膜下、中层和心外膜下层心肌的纵向应变峰值(LS)及圆周应变峰值(CS),并比较结果。结果:两组左室心肌LS与CS均为心内膜下层心肌峰值较高,且由内至外逐层递减,心尖段峰值较高,且由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段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两腔、三腔及四腔心切面各层心肌LS、GLS及△GLS较对照组对应各层心肌均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CS、GCS及△GCS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在射血分数降低之前就已存在左室心肌与收缩功能的损伤,全层心肌的收缩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其中,心内膜下心肌功能受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技术评价正常成年人左房心肌应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健康成年志愿者60例采集全容积左室心尖四腔和两腔观图像并存储,运用3D-STI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软件自动将左房心肌分为16节段,分别为前壁、前间隔、后间隔、下壁、后侧壁、前侧壁的基底段及中间段,以及前壁、间隔、侧壁、下壁的房顶段.比较左心房16个心肌节段之间纵向峰值应变(PALS)、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PLS)、圆周峰值应变(PACS)、圆周应变达峰时间(TPCS)、面积峰值应变(PAAS)、面积应变达峰时间(TPAS)的差异.结果 ①基底段各壁PALS较房顶段各壁高,基底段前侧壁及后侧壁PALS较中间段高,中间段后间隔、下壁及后侧壁PALS高于房顶段间隔、下壁及侧壁;房顶段各壁的PACS及PAAS高于中间段及基底段各壁,后间隔基底段PACS低于中间段,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同一水平的各房壁间PALS、PACS、PA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间隔TPLS、TPCS、TPAS小于侧壁,前壁TPLS、下壁TPCS及TPAS小于侧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TI可反映正常人左房心肌应变规律,为评估不同病理状态下左房功能改变的位置和程度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不同程度狭窄心肌各节段应变。 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60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LAD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18例(LAD无明确狭窄)、轻度狭窄组(狭窄率≤50%)10例、中度狭窄组(50%<狭窄率≤75%)10例、重度狭窄组(狭窄率>75%)22例。应用3D-STI技术获得LAD供血区域各节段[基底部前壁(BA)、基底部近前间隔壁(BAS)、中部前壁(MA)、中部近前壁间隔壁(MAS)、心尖部前壁(AA)、心尖部间隔壁(AS)、心尖部(A)]应变参数,包括长轴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以及面积应变(A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患者各节段LS、RS、CS、AS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1)轻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LS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L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8、-4.76、-4.38、-4.64、-7.37、-5.00、-7.24,P均<0.05)。中度狭窄组患者AS的LS低于轻度狭窄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P<0.05);其余各节段LS与轻度狭窄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LS均低于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t=-10.80、-13.96、-13.65、-15.25、-11.11、-11.66、-10.77,P均<0.05;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t=-6.76、-9.96、-9.27、-10.60、-7.45、-8.59、-6.88,P均<0.05;重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比较,t=-5.23、-8.02、-7.89、-9.01、-6.08、-6.16、-5.49,P均<0.05)。(2)轻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RS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狭窄组患者BA的RS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节段R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2.78、3.28、4.86、2.11、4.03,P均<0.05)。中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RS与轻度狭窄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RS均低于对照组、轻度狭窄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t=4.02、3.26、5.91、5.74、5.92、5.67、5.11,P均<0.05;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t=3.60、2.83、3.96、3.55、3.21、3.31、2.85,P均<0.05),但与中度狭窄组患者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3)轻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CS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狭窄组患者BA、MA的CS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节段C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8、-5.56、-7.37、-4.58、-3.56,P均<0.05)。中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CS与轻度狭窄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CS均低于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t=-16.54、-7.58、-12.87、-14.15、-15.93、-14.79、-13.38,P均<0.05;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t=-10.19、-6.28、-6.94、-8.19、-9.59、-9.30、-9.15,P均<0.05;重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比较,t=-6.20、-3.92、-7.62、-5.21、-6.47、-7.90、-7.56,P均<0.05)。(4)轻度狭窄组患者BA的AS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节段A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7、-3.16、-3.52、-4.92、-4.55、-7.32,P均<0.05)。中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A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9、-7.00、-4.47、-4.00、-6.60、-4.90、-7.78,P均<0.05)。中度狭窄组患者BA、BAS的AS均低于轻度狭窄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7、-2.30,P均<0.05);其余各节段AS与轻度狭窄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组患者各节段AS均低于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t=-9.19、-14.33、-9.54、-9.41、-11.39、-10.35、-14.19,P均<0.05;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t=-4.51、-7.68、-4.13、-5.19、-3.55、-5.50、-3.62,P均<0.05;重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比较,t=-2.15、-4.86、-4.55、-4.26、-3.86、-3.71、-3.39,P均<0.05)。 结论LAD不同程度狭窄心肌各节段的应变降低存在显著差异。3D-STI技术获取的应变参数可用于评价>50%的狭窄。而AS作为一项更敏感的指标,可评价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导致的心肌应变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分层应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的尿毒症患者60例(病例组),另选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层应变技术测量左室两腔、三腔及四腔心切面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层心肌的纵向应变峰值(LS)、圆周应变峰值(CS)及各个切面心肌整体纵向、环向分层应变的平均值(GLS、GCS),计算各个应变之间的差值,得到左室各层心肌整体纵向、环向分层应变跨壁应变梯度(△GLS、△GCS),比较两组上述参数差异。结果两组LVEDV、LVESV、LVPW、IVS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室心肌GLS均表现为心内膜下心肌峰值最大,且由内至外逐层递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左室各层心肌GLS及△GLS均较对照组对应各层心肌有所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CS、GCS及△G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症患者在LVEF降低之前就已存在左室心肌与收缩功能的损伤,全层心肌的收缩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心内膜下心肌功能受损最为严重。STI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分层应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对左室心肌应变的影响。方法纳入15例HFRS患者在入院时和经治疗2周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同时纳入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在基础状态及2周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分析HFRS左室各节段环向应变、左室整体环向应变、左室各节段纵向应变和左室整体纵向应变的变化。结果 HFRS患者经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HFRS患者治疗前后LVEF与健康者LVEF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FRS患者入院时左室基底段环向应变、中间段环向应变、心尖段环向应变、整体环向应变、左室各节段纵向应变和左室整体纵向应变较健康者减弱(P0.05)。治疗2周后左室各节段环向应变、左室整体环向应变、左室各节段纵向应变和左室整体纵向应变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 STI能够敏感地评价HFRS对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损害,为指导临床及时采取保护心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是指在二维图像的基础上,追踪心肌回声斑点的运动轨迹,自动计算出斑点的参数。左心室心肌扭转指心尖部相对于基底部沿左心室长轴的旋转运动,其可为定量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更多的信息[1]。本研究应用STI评价左心室心肌扭转和旋转角度在健康人群中的特征,并分析其在评价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 相似文献
14.
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心肌面积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运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3D-STE)技术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房心肌面积应变变化。方法 对65例HCM患者,包括非梗阻型(HNCM组)35例、梗阻型(HOCM组)30例,以及4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采集并存储全容积左心室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图像;运用3D-STE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软件自动将左心房心肌分为16节段,比较各组间左心房16个心肌节段之间峰值面积应变(PAS)和整体面积峰值应变(GAPS)之间的差异。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HNCM组、HOCM组左心房各节段PAS、GAPS均显著减低(P均<0.05)。②与HNCM组比较,HOCM组左心房大部分节段PAS增高(P均<0.05);HOCM组GAPS略高于HNC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TE技术可反映HCM患者左心房心肌面积应变变化。 相似文献
15.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左室心肌纵向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左室局部及整体纵向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对32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CABG术前、术后3个月行二维超声检查,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心尖长轴观、心尖两腔及四腔观的图像,获取左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Ls)、各切面收缩期峰值整体应变(GSL)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平均值(GSL-Avg).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中基底段至心尖段纵向应变递增,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冠心病组心尖节段纵向应变均明显高于基底段和中间段.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术前心肌缺血节段SLs、GSL减低(P均<0.05);冠心病组术后3个月相应节段的SLs、GSL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均<0.05).GSL-Avg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良好的一致性(r=0.85).结论 STI技术可定量、客观地评价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变化,为CABG疗效评定和冠心病预后判定提供了一种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在评价左心室心肌应变中的应用价值与优势。方法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3D-STI对3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进行心肌斑点追踪分析,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左心室心肌所有节段纵向、径向和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值的大小、耗时及左心室不同水平收缩期峰值应变值的差异。结果使用3D-STI存储图像时间为(309.3±23.4)s,脱机分析时间为(305.5±11.2)s,使用2D-STI存储图像时间为(490.6±14.4)s,脱机分析时间为(1261.4±39.9)s,3D-STI耗时明显短于2D-STI,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1、69.94,P均<0.01)。3D-STI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径向应变峰值为(48.59±7.68)%,2D-STI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径向应变峰值为(33.25±7.27)%,3D-STI测值较2D-STI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P<0.01);3D-STI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及圆周应变峰值分别为(-17.66±3.14)%、(-17.13±2.29)%,2D-STI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及圆周应变峰值分别为(-21.35±2.46)%、(-21.97±3.84)%,3D-STI测值较2D-STI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3、5.99,P均<0.01)。3D-STI示左心室径向、纵向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均在左心室中间部呈最大趋势,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在心尖部最小,圆周及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则在基底部最小;2D-STI示左心室纵向、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由基底部至心尖部有依次增大的趋势,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则与3D-STI规律相同。两种方法在两测试者间及同一测试者前后均值与差值于Bland-Altman图上呈一致性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结论3D-STI是一种方便、快速及可重复性较好的评价左心室心肌应变的新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定量分析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围手术期左室心肌分层应变(LSS)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20例射血分数(LVEF)≥50%,且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高跨瓣压差重度AS患者,测量AVR术前、后左室长轴及短轴各切面左室LSS。另选健康成年人30例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VR术前组收缩期左室LSendo、LSmid、LSepi绝对值减低(P0.05),二尖瓣和乳头肌水平CSmid、CSepi及心尖CSendo、CSmid、CSepi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VR术前组比较,AVR术后组收缩期左室LSendo、LSmid、LSepi绝对值继续减低,收缩期左室二尖瓣、乳头肌水平CSendo、CSmid、CSepi绝对值均减低(P0.05),左室心尖水平CSendo、CSmid、CSepi绝对值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S是评估LVEF正常的重度AS患者围手术期左室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精确评价犬不同形式心肌收缩运动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分离结扎11只健康杂种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犬急性心肌梗死,于梗死前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STI检查,应用观察实验犬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及心尖长轴纵向应变(LS)的变化.结果 正常状态下左心室心肌各节段RS、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CS高于LS(P<0.05),心尖位左心室心肌LS在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依次递增,基底段最小,心尖段最大(P<0.05),心肌梗死后左心室中间段前壁、前间隔及心尖段前壁、前间壁和后间隔RS、CS及LS均明显低于梗死前(P<0.05).结论 STI可精确评价犬心肌不同形式的运动产生的应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在评价蒽环类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影响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乳腺癌术后行蒽环类化疗药物治疗的女性患者,于化疗前及第2、4、6个周期化疗后各阶段(T0、T1、T2及T3)分别采集患者左室心尖两腔心、四腔心及三腔心切面的实时超声图像,测定并比较常规超声参数及心内膜下、中层及心外膜下心肌的纵向峰值应变(LS)。结果化疗各阶段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各阶段中左室心尖两腔心、四腔心及三腔心切面心肌的LS均由内向外逐层递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切面心内膜层LS随化疗周期的增加逐渐减低,其中以T3时心内膜下心肌LS最低,除T1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不同化疗周期间心内膜下心肌L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可以反映左室形变,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敏感;蒽环类化疗药物作用后患者的左室各层心肌功能异常可由心肌纵向分层应变评估,其影响主要在心内膜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年龄正常儿童左室局部心肌收缩期周向峰值应变(SC)、应变率(Sr C)特征。方法将164例正常儿童分为5组,≤3岁为幼儿组(A组)24例,>3岁且≤6岁为学龄前组(B组)32例,>6岁且≤10岁为学龄期组(C组)33例,>10岁且≤13岁为青春前期组(D组)19例,以及>13岁且<18岁为青春期组(E组)56例。分别获取各组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观连续3个心动周期二维动态图像,分析并比较各组左室各节段局部心肌SC及Sr C值。结果侧壁及下壁基底段SC值随年龄增长而升高,E组较A组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壁、后壁及下壁中间段SC值随年龄增长而升高,E组较A组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间隔、前壁、侧壁及后壁心尖段SC值随年龄增长而升高,E组较A组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间隔、后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前壁基底段、中间段Sr C值大致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E组较A组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年龄正常儿童左室局部心肌周向收缩功能分布存在不均一性,主要体现为幼儿期与青春期之间的差异,但随年龄增长具有一定的规律,表现为SC随年龄增长而递增,Sr C随年龄增长递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