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退素D1(resolvin D1,RvD1)在小鼠主动脉夹层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SPF级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RvD1组、β氨基丙腈(BAPN)组和BAPN+RvD1组,每组10只,BAPN组和BAPN+RvD1组构建BAPN饮食诱导的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对照组和RvD1组饲喂普通的小鼠维持饲料,RvD1组和BAPN+RvD1组腹腔注射RvD1 3μg/(kg·d),对照组和BAPN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苏木精-伊红和血管弹力纤维染色(EVG)观察主动脉和弹力纤维的形态和结构,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17、TNF-α和γ干扰素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主动脉组织IL-1、IL-17、TNF-α和γ干扰素mRNA表达。结果对照组和RvD1组均未出现主动脉夹层,而BAPN+RvD1组小鼠主动脉夹层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BA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vs 70.0%,10.0%vs 40.0%,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和EVG结果提示,BAPN组小鼠血管壁增厚,伴假腔形成,同时中膜弹力纤维出现明显的断裂或中断,而BAPN+RvD1组血管壁仅轻度增厚,未见假腔形成;与对照组比较,BAPN组小鼠血清IL-1、IL-17、TNF-α、γ干扰素和主动脉IL-1、IL-17、TNF-α、γ干扰素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而BAPN+RvD1组血清IL-1、IL-17、TNF-α、γ干扰素水平和主动脉IL-1、IL-17、TNF-α和γ干扰素mRNA表达明显低于BA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RvD1可显著降低循环和主动脉炎症,防止中膜弹力纤维和主动脉的断裂,降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因子1(MIRT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购置ApoE-/-小鼠,制备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购置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根据转染情况分为si-Con组和si-MIRT1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主动脉及HA-VSMC细胞MIRT1表达。观察MIRT1基因敲除对HA-VSMC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炎症因子和JN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小鼠主动脉MIRT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i-MIRT1组细胞MIRT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i-Con组(P<0.05);与si-Con组比较,si-MIRT1组细胞MIRT1表达水平、增殖率、迁移率、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水平、Bax/Bcl-2比值、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JNK和p-JNK水平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对小鼠胸主动脉夹层形成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 利用β-氨基丙腈(BAPN)饲喂建立小鼠胸主动脉夹层模型,给予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N-[N-(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基]-S-苯基甘氨酸叔丁酯(DAPT)。3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38只,按随机数表完全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8只),BAPN组(15只),BAPN+DAPT组(15只)。BAPN饲喂3周后统计胸主动脉夹层的形成和破裂;EVG染色评估弹力纤维紊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衰老标志物P16的表达。分离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给予DAPT处理,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P16以及衰老分泌表型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6(IL6)和趋化因子配体2(CCL2)的m RNA表达变化;利用RNA干扰技术敲低Notch1表达,检测P16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BAPN饲喂3周后,BAPN+DAPT组与BAPN组相比增加了小鼠胸主动脉夹层的形成和严重程度,促进夹层破裂导致的小鼠死亡,加剧了小鼠胸主动脉弹力纤维的断裂降解;进一步BAPN+DAPT组主动脉中层P16阳性细胞的数量增加。qPCR结果显示,DAP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橙皮素对胸主动脉瘤/夹层形成的作用。方法:利用β-氨基丙腈(BAPN)饮水28 d的方法构建小鼠主动脉瘤/夹层模型。选择C57BL/6小鼠20只,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实验组自第一天开始饮用含有BAPN(1 g·kg~(-1)·day~(-1))的ddH_2O,对照组饮用普通ddH_2O。采用大体图和弹力纤维染色观察每周主动脉变化情况。②选取C57BL/6小鼠40只,分为橙皮素20 mg/kg组(n=10)、橙皮素50 mg/kg组(n=10)、对照组(n=10)。在第14天开始给药, 1次/d,实验组给予相应剂量橙皮素溶液,对照组给予等量0. 9%氯化钠溶液。实验结束后处死存活小鼠,统计TAAD发生率和病死率;大体图观察血管直观变化;采用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弹力纤维板断裂情况。③荧光标记法检测橙皮素处理后Hep G2细胞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变化;原位荧光明胶酶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上明胶酶(MMP-2、MMP-9)活性表达。结果:给予BAPN饮水28 d的小鼠生存曲线较普通饮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从第14 d天后的小鼠胸主动脉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病理变化,并随着时间加重。橙皮素50 mg/kg实验组与0. 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相比,小鼠病死率和TAAD形成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动脉扩张程度减轻,弹力纤维紊乱与断裂有明显改善。20 mg/kg实验组也有类似效果,但不如前者明显。此外,橙皮素处理后的Hep G2细胞上清中MMPs活性明显下降(P0.0001);实验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上明胶酶活性减弱。结论:橙皮素能够减轻主动脉瘤/夹层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和活性转录因子4(ATF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StanfordⅠ型夹层并行胸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患者为AD组(n=13),另选取5例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作为Donor组(此5例患者均无大血管疾病,其在心脏移植术中取下的主动脉血管可作为相对正常主动脉血管组织)。通过Masson染色、间苯二酚染色研究两组患者主动脉血管结构变化,通过TUNEL染色明确主动脉夹层发病后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检测ATF4及CHOP的变化情况。在动物实验方面,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Control组(n=10)及AD组(n=10)。Control组给予大鼠维持饲料,AD组给予含0.3%的β-异氨基丙腈酯(BAPN)的大鼠维持饲料进行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构建。动物模型构建成功后,取两组大鼠主动脉组织做石蜡包埋,标本切片后处理步骤及检测指标同人体标本。结果在人体标本中,Masson染色及间苯二酚染色发现,AD组患者主动脉血管标本胶原沉积较Donor组明显增多,弹力纤维断裂程度也更加严重;TUNEL凋亡染色发现,AD组患者主动脉血管组织较Donor组正常血管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及Western-blot实验发现,AD组患者主动脉血管ATF4、CHOP的表达在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较Donor组正常主动脉血管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物实验中,Masson染色发现,AD组大鼠主动脉血管较Control组胶原沉积明显增多;间苯二酚染色发现,AD组大鼠主动脉血管较Control组弹力纤维断裂程度明显加重,Control组基本无弹力纤维断裂;TUNEL凋亡染色发现,AD组大鼠主动脉血管较Control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及Western-blot实验亦发现,AD组大鼠主动脉血管ATF4、CHOP的表达在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较Control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OP和ATF4与内质网应激关系密切,CHOP及ATF4在人主动脉夹层标本及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标本中均显著升高,说明在主动脉夹层中内质网应激水平较高,这或许是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的影响。方法取3个月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细胞作为大鼠平滑肌原代细胞,细胞培养后分为IL-10组、空载体组、未处理组。加入细胞迁移诱导剂白细胞介素(IL)-1β。进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Snail转录因子mRNA荧光定量PCR,波形蛋白的表达测定。结果 IL-10组与其他两组相比,细胞迁移距离、细胞迁移数目、Snail转录因子mRNA的表达量、波形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IL-10抑制IL-1β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迁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AS小鼠模型,RT-PCR检测AS小鼠斑块组织和正常小鼠主动脉血管组织中AGT的表达水平。以人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VSMC)为研究对象,转染siRNA AGT、siRNA control,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转染后的AGT水平。MTT检测细胞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后细胞中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S小鼠斑块组织中AGT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小鼠主动脉组织(P<0.01)。siRNA AGT可以有效抑制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VSMC中AGT的转录表达。转染siRNA AGT后的巨噬细胞RAW264.7存活率与siRNA control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转染siRNA AGT后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VSMC存活率与siRNA control组差异显著(P<0.01),抑制AGT的表达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转染siRNA AGT后的巨噬细胞RAW264.7凋亡率显著高于siRNA control组(P<0.01);转染siRNA AGT后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VSMC凋亡率显著高于siRNA control组(P<0.01)。转染siRNA AGT后的巨噬细胞RAW264.7和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VSMC中Caspase-3、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siRNA control组,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siRNA control组(均P<0.01)。结论AGT在鼠AS斑块组织中过表达,抑制AGT可以抑制AS相关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胺spermine(SP)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模型梗死纤维瘢痕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P组,各15只;精胺SP组给予30nM精胺喂水。心肌梗死术后7d心脏超声检测各组心功能改变,术后28d狼星红染色检测各组梗死纤维瘢痕,WGA染色检测心肌细胞肥大。术后1d使用TTC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活性,使用realtime-PCR法检测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cl-x L)的表达及心脏组织中炎症因子的mRNA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功能显著下降(P0.05),存在大面积的梗死纤维瘢痕,非梗死区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P0.05)。与模型组相比,精胺SP组心功能显著改善,心肌梗死纤维瘢痕明显减少(P0.05),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情况明显降低(P0.05)。TTC染色显示梗死区心肌细胞的活力增高,抗凋亡相关基因(Bcl2,Bcl-x L)的表达增加。心肌梗死后1d心脏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同时血清中IL-6、TNF-α和IL-1β的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精胺可能通过减少心肌细胞死亡,减轻炎症反应对SP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调控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小鼠心肌IRI模型,分成四组:野生型(WT)假手术组;白细胞介素-12p35亚基(IL-12p35)基因缺陷假手术组;WT手术组;IL-12p35基因缺陷手术组。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及功能;采用Masson三色特殊染色法检测组织内胶原沉积;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及qRT-PCR检测内皮祖细胞(EPC)招募相关的趋化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表达以及EPC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IRI后梗死部位EPC数量。结果:缺血再灌注术后14d,与对照组相比,IL-12p35基因缺陷小鼠的心脏射血分数明显升高[WT vs.IL-12p35基因缺陷:(48.7±5.9)vs.(55.2±6.7)%,P0.05],心功能显著改善;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5);术后1d,IL-12p35缺陷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数量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IL-12p35基因缺陷小鼠心脏中趋化因子GM-CSF、EPC细胞表面受体CXCR4和VEGFR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干扰素-γ(IFN-γ)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IRI后梗死部位EPC数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IL-12基因缺陷表现出明显的抗心肌IRI的作用,其机制是GM-CSF表达增加促进内皮祖细胞(EPC)浸润,从而促进了血管生成和抑制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间断性人工重力对其影响。方法: 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即对照组(CON)、模拟失重组(SUS)及站立对抗组(STD)。以尾部悬吊大鼠模拟失重3周,同期每天悬吊23 h、站立1 h模拟间断性人工重力对抗的效果。用TUNEL染色法检测SUS组、同步对照(CON)组及STD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Bad、FasL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CON组比较,SUS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TUNEL染色阳性的细胞明显减少(P<0.01);STD组TUNEL染色阳性的细胞较CON组及SUS组显著增加(P<0.01)。SUS组Bad的表达较CON组和STD组显著减少(P<0.05),STD组Bad的表达较CON组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SUS组FasL及Caspase-3的表达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STD组FasL及Caspase-3的表达较CON组及SUS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模拟失重可减少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每日1 h的-Gx对抗可使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增加,提示血管组织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在失重引起的动脉血管适应性重构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氢气抑制趋化素样因子1(Cklf1)在大鼠腹主动脉瘤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腹主动脉瘤组和腹主动脉瘤干预组(腹腔注射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术后28 d开腹取材,观察腹主动脉扩张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检测炎症浸润和腹主动脉中膜弹力纤维破坏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Cklf1(r Cklf1)、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r Cklf1、MMP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腹主动脉瘤组大鼠腹主动脉扩张率明显高于腹主动脉瘤干预组(P0.01)。腹主动脉瘤组大鼠瘤壁r Cklf1 mRNA、MMP2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腹主动脉瘤干预组(P0.01);r Cklf1、MMP2主要在腹主动脉瘤壁中层病变严重区域表达上调;与腹主动脉瘤组相比,干预组r Cklf1、MMP2阳性表达明显减弱,炎症浸润、弹力纤维破坏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氢气可通过抑制r Cklf1表达,抑制炎性细胞向腹主动脉受损区域聚集,降低MMP2表达合成,减缓中膜弹力纤维降解,干预腹主动脉瘤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CC型趋化因子受体1(CCR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HHcy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HHcy组在普通饲料基础上加2蛋氨酸喂养。60d后,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MIP-1α、CCR1、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MIP-1α、CCR1mRNA的表达。结果:HHcy组血浆Hcy浓度(45.74±9.65)m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38±2.28)mmol/L,P<0.01;HHcy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MIP-1α、CCR1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HHcy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Hcy可能通过激活NF-κB诱导SD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MIP-1α及受体CCR1增多,进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小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C57BL/6小鼠T10节段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红景天苷组。术后3 d、7 d和14 d,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及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巨噬细胞促炎(M1)和抑炎(M2)表型细胞表达并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损伤局部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采用神经功能评分(BNS)评估小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红景天苷组M1表型细胞(iNOS/CD11b/CD86)表达降低(P0.05),M2表型细胞(Arg1/CD11b/YM-1)表达增加(P0.05);红景天苷组能下调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表达(P0.05),促进抑炎因子IL-10表达(P0.05),还能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P0.01)。结论红景天苷能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后巨噬细胞由M1向M2表型转变,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红景天苷可能通过参与巨噬细胞极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米拉贝隆(mirabegron)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As模型(n=16)并分为米拉贝隆组(n=8)、安慰剂组(n=8),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n=8)。米拉贝隆干预6周后,采集小鼠心脏及主动脉标本,油红O及HE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面积,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胶原纤维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动脉根部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安慰剂组小鼠主动脉斑块表面积(P0.05)、横截面积(P0.05)显著增大,斑块中平滑肌数目(P0.05)、巨噬细胞数目(P0.05)、胶原纤维(P0.05)均明显升高;与安慰剂组相比,米拉贝隆组小鼠主动脉斑块表面积(P0.05)及横截面积(P0.05)显著减小,斑块中平滑肌数目(P0.05)、巨噬细胞数目(P0.05)及胶原纤维成分(P0.05)均显著下降。结论:米拉贝隆可延缓Apo E~(-/-)小鼠As的发展,具有潜在的防治As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减轻绿脓杆菌毒素(Pyocyanin,PCN)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氧化损伤机制。方法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组),绿脓杆菌毒素处理组,枸杞多糖处理组及枸杞多糖+绿脓杆菌毒素处理组,通过细胞MTT法检测绿脓杆菌毒素处理后枸杞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活性的保护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荧光染色法检测ROS的表达;采用ELA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上清中IL-4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50μmol/L PCN处理后导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抑制蛋白Bcl-xl表达量下调,ROS表达量上升(t=3.95,P0.05)。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PCN能够刺激细胞促炎因子IL-4过量表达,促进巨噬细胞细胞凋亡(t=7.15,P0.05)。100 mg/ml LBP预处理RAW264.7细胞可显著促进Bcl-2(t=1.24,P0.05)和Bcl-xl的表达(t=1.51,P0.05),促炎因子IL-4和胞内ROS的表达显著下调(t值分别为8.15和2.57,均P0.05),并PCN造成的巨噬细胞凋亡减少。结论 LBP可抑制PCN造成的胞内ROS产生,抑制IL-4释放,调控凋亡抑制蛋白Bcl-2、Bcl-xl和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进而提高PCN作用后RAW264.7细胞的增殖能力,为进一步研究绿脓杆菌致病机制及LBP的免疫保护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数量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特异性减少,既往研究显示Fp上清液在实验性结肠炎中具有明显抗炎效应。目的:探讨Fp上清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单核-巨噬细胞和结肠炎症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炎症组和Fp治疗组,后两组连续7 d饮用含4.5%DSS的蒸馏水以建立结肠炎模型,Fp治疗组在造模同时予Fp上清液灌胃。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排便情况和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结肠固有层不同表型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结果:Fp治疗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结肠缩短、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均轻于炎症组(P0.05),脾脏和结肠固有层总单核细胞和促炎单核细胞百分率、结肠固有层M1型巨噬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低于炎症组(P0.05),结肠固有层M2型巨噬细胞百分率则显著高于炎症组(P0.05),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0、IL-4水平显著高于炎症组(P0.05),IL-6、干扰素(IFN)-γ、趋化因子CCL2水平显著低于炎症组(P0.05)。结论:Fp上清液可通过减少促炎单核细胞数量、诱导肠道炎症部位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以及促进抗炎细胞因子分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分泌等途径在小鼠结肠炎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蛋白(sST2)水平与胸主动脉瘤(TAA)病变长度和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血清TGF-β1、sST2水平诊断胸主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收治的72例TAA患者(TAA组)和7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血清TGF-β1、sST2、炎症因子以及纤维化指标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胸主动脉瘤病变长度和病变程度。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TGF-β1、sST2与胸主动脉瘤病变长度和病变程度、炎症因子以及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胸主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GF-β1、sST2诊断胸主动脉瘤的价值。结果 TAA组血清TGF-β1、sST2水平高于对照组(t=18.480、27.534,P<0.05)。血清TGF-β1、sST2水平与胸主动脉瘤病变长度和病变程度、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33(IL-33)、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35(IL-35)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及其相关炎症因子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IL-17的影响,探讨IL-35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4只ApoE~(-/-)8周龄实验小鼠,普通饲料饲养1周后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及IL-35干预组[每只小鼠腹腔内注射IL-35 1.2 mg/(kg·d)],正常对照组继续给予普通饲料,其他各组均以高脂饲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给药16周后采集血标本及胸主动脉,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形成并测定血管内膜中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小鼠主动脉血管壁IL-10、TGF-β及IL-17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0、TGF-β及IL-17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组斑块形成明显,内膜中膜厚度显著增加(P0.01),IL-10在血管壁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TGF-β在血管壁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IL-10和TGF-β在血清中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7在血管壁表达和血清中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IL-35干预组斑块明显改善,内膜中膜厚度显著减低(P0.01),IL-10和TGF-β在血管壁表达和血清中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7在血管壁表达和血清中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IL-35具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促炎因子IL-17、上调抗炎因子IL-10和TGF-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苯基乙酰(PG)对肺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C57BL/6小鼠40只,尾静脉注射肺癌LLC细胞建立肺癌模型。随机将成模小鼠分为PG组、PBS组各20只,PG组腹腔内注射800 mg/kg PG,PBS组腹腔内注射等量PBS,连续10天。两组各随机取5只,计数肺肿瘤个数、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各随机取5只,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肺癌组织Bcl-2、Bcl-XL、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c IAP1)、Surviv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剩余小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取5只小鼠的BALF,检测炎症细胞(包括WBC总数及分类)及炎症因子(TNF-α、IL-6、趋化因子);剩余小鼠的BALF,采用电泳迁移位移试验观察NF-κB DNA结合活力。结果与PBS组比较,PG组肺肿瘤个数和肿瘤最大直径明显减少或降低(P均<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G组Bcl-2、BclXL、c IAP1、Survivin及PCNA表达均明显下调,BALF中巨噬细胞中NF-κB与靶DNA结合活性明显被抑制。与PBS组比较,PG组可显著降低BALF中各种炎性细胞数量及炎症因子水平(P均<0.05)。结论 PG能明显抑制小鼠肺癌的生长,其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巨噬细胞中NF-κB活性、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伴有巨噬细胞浸润和极化的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抑制巨噬细胞炎性反应对提高斑块稳定性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18年1—8月完成。实验分组前将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及A、B、C、D组,A、B、C、D组细胞分别给予终浓度为100、200、400、800 ng/ml的PEDF处理24 h,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完成后将巨噬细胞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炎性反应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炎性反应组细胞加OxLDL处理24 h诱导炎性反应;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分别加终浓度为100、200、400 ng/ml的PEDF处理24 h,之后加Ox-LDL处理24 h诱导炎性反应。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白介素1(IL-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外IL-1、MCP-1蛋白表达,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1)D组细胞活力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A、B、C组细胞活力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DF适宜干预浓度为100、200、400 ng/ml。(2)炎性反应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细胞活力低于实验对照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细胞活力低于炎性反应组(P0.05)。(3)炎性反应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细胞内外IL-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实验对照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细胞内外IL-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炎性反应组(P0.05);炎性反应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细胞内外MCP-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实验对照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细胞内外MCP-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炎性反应组(P0.05)。(4)炎性反应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实验对照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高于炎性反应组(P0.05)。结论终浓度为200、400 ng/ml的PEDF能有效降低巨噬细胞活力,下调IL-1和MCP-1蛋白表达,促进巨噬细胞凋亡,进而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