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中国妇幼保健》2019,(2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在妊娠期妇女中的表达及其对静脉血栓栓塞和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10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期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孕早期组(30例)、孕中期组(48例)和孕晚期组(24例),根据分娩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阴道分娩组(48例)和剖宫产组(54例)。比较不同孕期孕妇血浆D-D水平,不同分娩方式孕妇分娩后不同时段血浆D-D水平,两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量、产后静脉血栓栓塞总发生率及D-D水平对产后出血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结果孕妇血浆中D-D水平随着孕期时长逐渐升高(P<0. 05)。分娩后48h内阴道分娩产妇血浆中D-D水平明显低于剖宫产产妇(P<0. 05)。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产妇(P<0. 05);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产妇(P<0. 05)。产后出血产妇血浆中D-D水平明显高于产后未出血产妇(P<0. 05)。D-D水平预测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98. 8%,特异度为48. 8%,曲线下面积为0. 807。产后静脉血栓栓塞形成产妇血浆中D-D水平明显高于无静脉血栓栓塞形成产妇(P<0. 05); D-D水平预测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灵敏度为73. 3%,特异度为82. 9%,曲线下面积为0. 825。结论孕妇血浆D-D水平随着孕期增长呈上升趋势,D-D水平的监测对产后静脉血栓栓塞和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防治妊娠并发症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D-二聚体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血浆D-二聚体检测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实验项目,是目前临床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及进行溶栓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尤其对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血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该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幼保健》2017,(2)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D-D)对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方法,以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为D-D升高组和D-D正常组,随访以电话随访为主,随访终点事件为宫颈癌复发。生存率估算应用Kaplan-Meier法,组间生存率曲线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宫颈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D-D正常组有11例复发,复发时间为15~62个月,中位时间36.0个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8.8%;D-D升高组有16例复发,复发时间6~50个月,中位时间为25.5个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4.0%。Kaplan-Meier曲线表明,D-D升高组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D-D正常组(χ2=4.805,P=0.028)。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D-D水平、治疗方法为影响宫颈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D-二聚体水平是影响宫颈癌复发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正常妊娠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体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浓度随妊娠发展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80例妊娠前血压正常的孕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母体血浆D-D在妊娠10~14、20~24、30~34周的水平,观察孕妇孕期变化并随访妊娠结局;同时选取50例血压正常未孕妇女作为对照。结果:①180例妊娠妇女,12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10例子痫前期(4例重度、6例轻度)、158例孕妇妊娠结局正常。②正常妊娠后,母体血浆D-D浓度在妊娠10~14周高于正常未孕妇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妊娠10~14、20~24、30~34周,随孕周增加,母体血浆D-D浓度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③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正常妊娠妇女母体血浆D-D浓度在妊娠10~14、20~24、30~34周进行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正常妊娠母体血浆D-D随着妊娠进展浓度逐渐增加,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栓倾向出现前其浓度变化不大,不宜作为疾病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幼保健》2017,(15)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表达在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发生胎儿生长受限(FGR)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22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标准和出生体重分为巨大儿组(50例)、FGR组(11例)和对照组(6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孕28~30周及分娩前1~3 d采集空腹肘静脉血,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清HbA1c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 FGR组孕28~30周及分娩前1~3 d D-二聚体及HbA1c水平与巨大儿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孕28~30周及分娩前1~3 d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巨大儿组孕28~30周及分娩前1~3 d的HbA1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GR组孕28~30周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分娩前1~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娩前1~3d数值明显高于孕28~30周,而孕28~30周HbA1c表达水平与分娩前1~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患者发生FGR的几率随Hb A1c的升高而升高,Hb A1c可作为GDM患者血糖控制的监测指标。D-二聚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FGR的发生。GDM患者D-二聚体和HbA1c联合检测可以作为早期预测FGR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68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水平,同时选择55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与健康孕妇相应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而增加.结论:D-二聚体、CRP和尿酸测定在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适合高龄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的D-二聚体界值。方法回顾性调查52例高龄(≥80岁)DVT患者,对照同期住院的基本情况近似的208例高龄患者,分析不同D-二聚体界值对于诊断的价值。结果常规界值0.5μg/L的诊断特异性(23.1%)和阳性预测值(24.5%)均较低,ROC曲线分析后选取1μg/L时,其特异性(54.3%)、阳性预测值(35.4%)、阳性似然比(2.19)明显提高,达到年轻患者常规界值(0.5μg/L)水平,而特异性仍然达到100%。结论在高龄患者,根据年龄将D-二聚体界值调高到1μg/L,可以明显提高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10例DVT可疑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并对其作为诊断性实验指标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评价。结果DVT可疑组10例及对照组50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低于临界值水平,上述60例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排除DVT;DVT可疑组剩余100例患者D-二聚体高于临界值,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确诊DVT患者84例;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DV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38.5%、84.0%和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排除DVT的首选筛查试验,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胡雄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5):33-36
目的 评判血浆D-二聚体项目指标实行于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早期诊断过程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该文报告中将2018年4月—2020年9月广州新市医院急诊科予以诊断的31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纳入试验组具体评估资料,并将同时间段接受健康检查的31例健康体检人员纳入参照组具体评估资料,两个组别都予以血浆D-二聚体项目指标测定,统计各个组别不同时间血浆D-二聚体项目指标检测所得数值,对比临床具体诊断结果和血浆D-二聚体项目指标检测具体结果。结果 试验组入院第1 d、入院第7 d、入院第10 d血浆D-二聚体项目指标检测所得数值对比参照组体检当天对应结果情况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入院第7 d、入院第10 d血浆D-二聚体项目指标检测所得数值对比本组入院第1 d对应结果情况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入院第10 d血浆D-二聚体项目指标检测所得数值对比本组入院第7 d对应结果情况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临床具体诊断结果用作评估标准,血浆D-二聚体项目指标对于早期判断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诊断敏感性是77.42...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栓患者静脉血中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CLTOP7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430例血栓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D-二聚体值。结果与健康组对比,血栓患者的D-二聚体数值明显增高(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D-二聚体以其高度的敏感性和阴性预示能力,在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排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溶栓治疗监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产褥期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的19例产褥期急性PE及12例非PE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与非PE患者相比,急性PE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9、13.46,均P<0.05),而胸疼和咳血症状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有11例急性PE患者伴有心动过速,8例PE患者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与非PE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3、6.81,均P<0.05).另外,在22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患者中,有17例为急性PE患者,与非P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P<0.05).结论 产褥期急性PE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产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如果同时伴有静脉血栓栓塞(VTE)和血浆D-二聚体检查阳性,将有助于对PE更加有效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49例妊娠妇女分别在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和临产期进行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二聚体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至临产期呈进行性升高(P<0.01);凝血酶原时间(PT)在孕早期、孕中期至孕晚期进行性缩短(P<0.05),孕晚期至临产期无显著差异(P>0.05);凝血活酶时间(TT)在妊娠早期至临产期无统计学变化(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孕早期至孕中期明显缩短(P<0.01),孕中期至孕晚期无统计学变化(P>0.05),孕晚期至临产期显著缩短(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在孕早期至孕中期显著升高(P<0.01),孕中期至孕晚期无统计学变化(P>0.05),晚期至临产期急剧升高(P<0.01)。结论:联合动态监测妊娠期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对于减少产后出血及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值对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及对肿瘤围术期患者预防DVT的处理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行手术的老年肿瘤患者187例,其中男172例,女15例,平均年龄(75±10.1)岁。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当日、术后1、2、3、5、7、10、15、20、30d)测定血浆D-二聚体,并于术前、术后f每隔1周或出现症状时)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记录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术后使用抗凝药与否及使用抗凝药时机、血栓患者出现血栓的时间及部位。结果187例患者中3例发生下肢DVT。所有患者中术前有71例(38%)血浆D-二聚体值超过0.5mg/L,平均(0.83±1.09)mg/L;所有患者血浆D-二聚体值手术后当日即有明显升高,平均(2.55±3.33)mg/L,术后第5天出现峰值,平均(3.97±3.52)mg/L,术后1个月仍未恢复至术前状态;腺癌、非腺癌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与消化系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部位肿瘤术后血浆D-二聚体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值预测下肢DVT有很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很低,仍是目前非常重要的监测方法;术后预防性药物抗凝对于预防下肢DVT有一定效果,但要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市城郊妇女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抽取广州市2 013名有过产褥期经历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营养知识均分为(9.30±2.67)分,及格率为66.9%,城市调查对象均分(9.82±2.47)分,明显高于郊区的(8.78±2.75)分(P<0.01);城市调查对象除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外,其他营养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郊区(P<0.05),营养知识得分与接受过营养知识指导、产前检查次数、听孕产期保健课次数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216、0.249、0.249(均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营养知识得分与配偶文化程度(β=0.696,P<0.001)、是否接受过营养指导(β=1.229,P<0.001)、家庭年总收入(β=0.489,P<0.001)、分娩地点(β=-0.213,P=0.006)、职业(β=0.475,P=0.003)、年龄(β=0.387,P=0.004)等因素有关.结论 调查对象缺乏全面深入的营养保健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妇女的营养知识水平,对产褥期妇女健康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产褥期妇女不同休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分析不同饮食、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方法 于2010年9月在宁夏银川市社区和海原县乡村随机抽取800 名在妇幼保健机构建有孕期保健卡、身体健康的孕晚期妇女(均为怀孕37 周即将分娩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于产前和产后住院期间在干预组对象中进行多种形式营养卫生宣教,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但仍与干预组接受相同的常规保健服务。结果 干预组对象营养保健知识水平有明显提高,如城市、农村干预组对象认为鸡肉比鸡汤更有营养分别占45.90%和50.00%,认为产妇居室可以开窗通风分别占93.44%和71.21%;干预组对象第2、4 周洗澡、洗头等行为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便秘、痔疮、腰背痛等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8.03%、11.48%、21.31%,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多种形式的卫生保健宣教方法能有效提高妇女营养保健知识水平从而改善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及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湖北省武汉市产褥期妇女生活卫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按照整群抽样原则,对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武汉市454名产后<1年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产褥期间,产后早离床活动者占16.1%,55.1%产褥期妇女从不进行室外活动,88.1%从不做家务4,5.4%产后体重明显增加;早下床行为剖宫产妇女占5.5%,非剖宫产妇女占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接受过营养指导的妇女中,通风、下床活动、做体操和进行室外活动率分别为83.7%、86.0%、85.3%和58.7%,未接受营养指导的妇女分别为71.1%、68.0%、64.6%和39.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妇女在产褥期生活卫生方面依然存在许多禁忌,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妇女产褥期的健康甚至生活质量,有针对性地在产妇及其家人、社区中进行营养宣教,以纠正错误的传统行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李林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3):103-105
目的探讨正常晚孕妇女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m)和D-二聚体(D—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50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正常晚孕组)、200例妊高征孕妇(妊高征组)和100例健康育龄期非妊娠女性(正常未孕组)血浆中FIB和D—D水平。结果正常晚孕妇女、妊高征患者血浆中FIB、D—D水平分别高于健康未孕妇女,妊高征患者的FIB、D—D水平高于正常晚孕妇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临产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妊高征患者血栓前状态更明显。检测FIB、D—D对妊高征的诊断、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该地正常孕产妇不同孕期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参考区间.方法:比较103例正常早孕组妇女(≤12周)、113例正常中孕组妇女(14 ~ 27周)、116例正常晚孕A组妇女(28 ~ 34周)及115例正常晚孕B组妇女(35 ~ 38周)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孕期妇女凝血指标中D-dimer、FDP变化情况.结果:早孕组、中孕组、晚孕A组、晚孕B组D-dimer的含量分别为0.30 (0.00~4.11) mg/L、1.00 (0.00~5.13) mg/L、2.90(0.00~ 16.25) mg/L、3.90 (0.20~21.29) mg/L;早孕组、中孕组、晚孕A组、晚孕B组FDP的含量分别为0.00 (0.00~3.99)mg/L、0.40(0.00~183.00) mg/L、2.00 (0.00~39.85) mg/L、2.50 (0.00~32.98) mg/L.早孕组与中孕组比较,早孕组与晚孕A组比较,早孕组与晚孕B组比较,中孕组与晚孕A组比较,中孕组与晚孕B组比较,D-dimer和FD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A组与晚孕B组比较,D-dimer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P含量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孕妇不同孕期D-dimer和FDP参考区间差异明显,临床定期监测D-dimer和FDP指标的变化,采取及时、积极的治疗措施有利于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分娩24h后行产后康复体操训练对产褥期妇女机体各器官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且无并发症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产后24h行产后康复操,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实施产后护理;两组分别于产后5天、产褥期满(产后42天)和产后6个月进行对比评定。结果:实验组的产妇子宫脱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子宫复旧不良、张力性尿失禁、膀胱膨出、腰骶痛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体重的恢复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康复操有利于妇女产后康复,可减少诸多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产后妇女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