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应用于早产儿喂养困难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8月在广东省佛冈县人民医院分娩的喂养困难早产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吮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生长发育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观察组的呕吐和腹泻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胃潴留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短于对照组,体重生长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0%,低于对照组的5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吮吸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效果良好,能够加快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两种干预方式在早产儿胃管喂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8例早产适于胎龄儿,生后即给予鼻胃管喂养,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常规喂养组,干预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的情况下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胎便持续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天数、胃管留置时间、经口喂养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等指标。 【结果】 干预组早产儿胎便持续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天数、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常规喂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不耐受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并发症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居首位,常规喂养组发生率为44.1%,干预组发生率为1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喂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两种干预方式在早产儿喂养中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存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并探讨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合适的喂养方式。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住院治疗的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研究。对照组采用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喂养情况及喂养并发症方面的差异,以明确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效果。结果经t检验,除血糖值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发生低血糖、腹胀、胃出血、喂养不耐受、吸入性肺炎的例数及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经2检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改善了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的营养状态,促进其生长发育,并降低发生喂养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将主要针对早产儿应用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护理对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74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家长意见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护理,比较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6人,发生率为16.21;对照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18人,发生率为48.64%,两组喂养不耐受指标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早产儿开奶时间、开奶量、恢复正常体重时间、两周体重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早产儿喂养及发育指标,两组指标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情况,开展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干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早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降低早产儿NEC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于20 min后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并使用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营养及生长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开奶时间、2周后平均日增长体重、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EC、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的营养及生长具有较大的有益作用,能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在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11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非营养性吮吸治疗,观察组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比两组喂养效果、血清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全量肠内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 d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均P<0.05)、白蛋白水平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吮吸联合治疗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可有效改善血清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水平,加快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胃肠道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经鼻胃管喂养健康早产儿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早产儿常规喂养,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吮吸,分析两组早产儿胃肠道运转时间、营养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无明显差异(t=0.254,P>0.05),两组早产儿开始喂养时间无明显差异(t=0.252,P>0.05),观察组鼻饲管留置时间(16.0±1.5)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6±2.7)d、胃肠道营养达标时间(18.4 ±2.6)d、排尽胎粪时间(5.6±1.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鼻饲管留置时间(17.8±1.5)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11.1±2.6)d、胃肠道营养达标时间(21.9±2.3)d、排尽胎粪时间(7.8±1.8)d,(t值分别为5.091、4.002、6.050、5.945,均P<0.05);观察组患者胃残留(16.7%)、喂养不耐受发生率(27.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胃残留(38.9%)、喂养不耐受发生率(61.1%),(x2值分别为0.035、0.004,均P<0.05).结论 早产儿在常规喂养基础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能够缩短胃肠道运转时间,降低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标准化皮肤管理结合非营养吮吸对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8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非营养性吮吸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皮肤护理。比较两组啼哭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及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啼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前2 min心率、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后1 min、穿刺后5 min心率低于对照组,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皮肤管理结合非营养吮吸能够减轻静脉穿刺早产儿疼痛程度,缩短啼哭时间,降低心率,提高SpO2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及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该院140例早产儿接受差异性喂养治疗患儿,以不同喂养方式将患儿分为A组(胃管喂养)、B组(胃管喂养+非营养性吮吸)、C组(胃管喂养+皮肤抚触)及D组(胃管喂养+非营养性吮吸+皮肤抚触),每组各35例。观察4组患儿在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4周后的生长发育及Ghrelin的变化,T淋巴细胞CD3+与CD4+及CD8+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4组患儿身高、体质量及头围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D组较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4周后4组患儿身高、体质量及头围指标较治疗2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D组较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2周及4周后4组Ghrelin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治疗4周后A组、B组及C组较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2周及4周后4组患儿T淋巴细胞CD3+与CD4+及CD8+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治疗4周后A组、B组及C组较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差异性喂养方式中D组胃管喂养+非营养性吮吸+皮肤抚触喂养更能有效提高患儿生长发育,调节患儿体内Ghrelin的浓度,提高其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实现最终追赶性成长,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喂养时局部抚触对早产儿进食及发育影响。方法:选取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的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抚触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喂养方式进行干预,抚触组在喂养时给予局部抚触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进食、发育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两组早产儿的干预后临床指标发现,抚触组的身高、体重、头围、进食时间、24小时摄入奶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两组早产儿的并发症情况发现,抚触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喂养时局部抚触对早产儿进食及发育影响良好,可有效的促进早产儿的进食和发育,缩短其住院时间,从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抚触护理联合强化风险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将2019年6月—2022年6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强化风险护理,观察组采用抚触护理联合强化风险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一般康复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以及出院前生长发育指标和胆红素指标。结果 观察组一般康复指标中初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除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观察组生长发育指标中每日摄入奶量多于对照组,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体质量重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观察组胆红素指标各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抚触护理联合强化风险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改善生长发育指标,促进机体康复,规避不良事件,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以及联合使用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评价联合使用是否优于两者单独使用。方法 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非营养性吸吮组在每次鼻饲前吸吮无孔橡皮安慰奶嘴,每次5分钟,8次/天;口腔按摩组在鼻饲喂养前20分钟按摩5分钟,每日1次;联合使用组前述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无干预组予早产儿常规治疗护理。比较4组早产儿喂养过渡时间、喂养效率、喂养成效、体重增长、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刺激组和联合使用组的喂养过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小于无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经口喂养时,3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均高于无干预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仅联合使用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高于无干预组(P0.05)。联合使用组与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按摩组比较,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联合使用均可以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缩短喂养进程,提高喂养效率和喂养成效,联合使用的效果更明显。联合使用相比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单独使用,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程秀 《中国妇幼保健》2022,(17):3165-3168
目的 分析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腹部抚触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和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5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经鼻胃管间歇喂养,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腹部抚触。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指标、喂养相关指标、生长发育指标、行为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31)。研究组鼻胃管留置时间、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及全胃肠营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每日摄奶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体质量增长速度、身长增长速度及头围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行为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行为状态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00%,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营养吮吸联合母亲声音刺激应用在早产儿体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17年2-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各20例。A组给予非营养性吮吸,同时给予母亲声音刺激;B组给予非营养性吮吸,C组为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治疗和护理,24 h后开始喂养。观察3组早产儿出院体质量、开始经口喂养时的体质量、完全经口喂养的体质量增长情况;观察3组早产儿最快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结果 A组、B组较C组更快恢复出生时的体质量(均P<0.01),A组较B组、C组更快恢复出生时的体质量(均P<0.01);A、B、C 3组在出院体质量、开始经口喂养时的体质量以及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的体质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非营养性吮吸联合母亲声音刺激能够促进早产儿尽早恢复出生体质量,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新生儿科室收治的2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早产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肠胃功能.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肠胃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有利于改善早产儿的胃肠功能,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16.
易丽平  颜艳 《医疗装备》2022,(18):175-177
目的 探讨保温箱联合优质护理在预防早产儿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保温箱联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每日平均睡眠时间、进奶量、家长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每日平均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进奶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温箱联合优质护理在预防早产儿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增加早产儿每日睡眠时间与进奶量,全面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维护早产儿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腹部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病房收治的喂养不耐受VLBW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NNS联合腹部抚触。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消失明显早于对照组,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后7d平均每天增加的奶量较多,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腹部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喂养不耐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研究护理流程重组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早产低体质量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两组常规性的早产儿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非营养性吮吸、喂养以后俯卧位以及腹部抚摸等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并将其进行流程重组。结果观察组鼻胃管留置时间为(12.7±6.4),与对照组的(16.3±8.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现象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流程重组可以有效促进早产低体质量儿胃肠道功能成熟,缩短喂养时鼻胃管留置时间,加快婴儿的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分析.方法:在2015年9月到2016年10月期间,选择我院90例早产儿,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早产儿进行随机划分,具体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早产儿.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是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观察早产儿发育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睡眠时间和体质量上升幅度、每日摄奶量均大于对照组,且两组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并发症具体表现为感染、便秘和喂养不耐受等,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显著高于实验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如早期喂养和环境护理,体温护理以及抚触护理等,不仅可以帮助早产儿更好生存,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缩减住院时间等,值得临床对其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1)及NE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孕30~32周早产儿124例,随机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对照组)64例,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喂养组(干预组)60例。对照组于生后6~24 h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干预组于生后6~24 h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及NEC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及NE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性降低。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