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脐带绕颈阴道试产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08例存在胎儿脐带绕颈的孕产妇做为观察组,同期86例健康无胎儿脐带绕颈的孕产妇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阴道试产,观察并分析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以及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胎儿病死等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99,P<0.05),脐带绕颈≥2周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绕颈1周者(χ2=16.883,P<0.01),脐带绕颈≥2周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2.554,P<0.01),脐带绕颈1周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756,P=0.385);②观察组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3.874,P=0.049<0.05;χ2=4.692,P=0.030<0.05),两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1.000);脐带绕颈≥2周的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脐带绕颈1周者(χ2=24.233,P=0.000;χ2=28.524,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85);脐带绕颈1周者与对照组比较,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749和0.786,两组病死率均为0;脐带绕颈2周者与对照组比较,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均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4.492和30.631,均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89)。结论脐带绕颈≥2周对围生儿有不良影响,临床需谨慎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而绕颈1周者完全可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2.
赖娟娟薛立春林莉莉沈木桂陈翠梅刘红梅 《中国妇幼保健》2021,(10):2228-2230
目的 探讨三级围生保健对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该院产检并分娩的GDM产妇7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分为普通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50例.普通组产妇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产妇实施三级围生保健.比较两组产妇妊娠期增加的总体质量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并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6年1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42例妊娠期糖尿病及同期分娩40例健康孕妇围生儿的结局。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中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无论对孕产妇还是围生儿并发症均明显增高,及时诊断及处理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幼保健》2019,(14)
目的观察妊娠期合并HIV感染产妇经不同分娩方式生产的分娩结局及对产妇并发症、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HIV感染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选择阴道分娩,观察组患者选择剖宫产,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指标、产程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HIV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与胎儿宫内窘迫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的出生时身长、出生时体质量以及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 05),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的产程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各个产程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患者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妊娠期合并HIV感染产妇经过不同分娩方式进行生产会对新生儿和产妇产生不同的影响,剖宫产可以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的感染率,因此临床上应当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胎心率基线异常对分娩方式选择以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96例胎心率基线异常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96例胎心率基线正常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脐带与胎盘异常因素以及无应激试验(NST)类型。结果观察组脐带绕颈、脐带先露、羊水污染Ⅱ~Ⅲ度、胎盘早剥、球拍状胎盘和帆状胎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85.42%)显著高于对照组(20.83%),且观察组新生儿重度窒息、死胎和足月小样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NST可疑型、NST无反应型产妇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ST有反应型所占比例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胎心率基线异常减弱或消失提示存在胎儿窘迫或缺氧,应结合NST共同诊断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避免死胎发生,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糖尿病不同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4月在该院诊治,血糖控制正常的GDM产妇56例,其中剖宫产20例(组Ⅰ),阴道分娩26例(组Ⅱ),随机抽取同期无GDM,经阴道分娩产妇40例(组Ⅲ),观察分娩结局。结果:组Ⅰ与组Ⅱ比较,感染、产后出血,组Ⅰ比组Ⅱ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无统计学差异;组Ⅱ与组Ⅲ比较,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症、新生儿低血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DM不是剖宫产指征,血糖控制正常时,阴道分娩是最佳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与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65例(GDM组)、妊娠期糖耐量受损42例(GIGT组)、糖耐量正常孕妇40例(对照组)的孕妇及围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GDM组及GIGT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胎儿窘迫、羊水过多、胎儿生长受限、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及手术产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GDM、GIGT均影响孕妇及围生儿结局,应积极进行孕期糖代谢的筛查,对妊娠期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应积极进行监测及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脐带缠绕对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宫内孕36~42周头位妊娠脐带缠绕12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头位妊娠无脐带缠绕1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分析缠绕周数对围生儿造成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阴道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缠绕周数越多,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越高,且缠绕两周及以上者较缠绕一周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带缠绕是难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总胆汁酸(TBA)指标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妇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的影响,为临床防治ICP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台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诊治的86例ICP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患者的TBA水平进行分组,将TBA水平40 mol/L的55例患者纳入低水平组(A组),将TBA水平≥40 mol/L的31例患者纳入高水平组(B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血清TB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产妇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组患者的血清TBA、AST、TBIL、ALT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阴道自然分娩率低于A组,剖宫差率、早产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围生儿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A表达水平越高,ICP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越高,故积极给予ICP产妇有效治疗、控制TBA水平平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产程时间、血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改善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102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腰-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前和镇痛后不同时间段(5 min、10 min、活跃期、第二产程)收缩压、舒张压和疼痛模拟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分娩结局和围生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剖宫产率(17.65%vs.19.61%)、产钳助产率(31.37%vs.25.49%)、自然分娩率(50.98%vs.54.90%)、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98.04%vs.96.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510.00±87.00)min vs.(540.00±89.50)min、第二产程时间(59.00±19.40)min vs.与对照组(61.00±20.1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后5 min收缩压[(147.00±6.00)mm Hg vs.(137.00±5.84)mm Hg、舒张压(96.50±4.33)mm Hg vs.(91.00±3.20)mm Hg,10 min收缩压(145.00±4.50)mm Hg vs.(134.00±6.10)mm Hg、舒张压(87.00±3.78)mm Hg vs.(81.00±2.69)mm Hg]高于对照组镇痛后5 min、10 min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疼痛(98.04%)与对照组(96.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0级构成比(98.04%)高于对照组(80.39%),1级构成比和2级构成比(1.96%、0.00%)低于对照组(17.65%、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缩宫素使用率(37.25%)少于对照组(5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分娩中镇痛效果明确,对产妇血压和产程时间影响较小,利于改善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3.
<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的特有并发症,可引起胎儿猝死、胎儿窘迫、早产等,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正常妊娠的3倍。ICP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最终导致了母体及胎儿、胎盘的高胆汁酸环境,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多以皮肤瘙痒、黄疸为特征,瘙痒以四肢及下腹为主,伴随血胆汁酸升高,增加了围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血清胆汁酸测定是监测病情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回顾性分析200例ICP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产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ICP产妇的资料,并与同期正常产妇60例作对照,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羊水性状及新生儿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剖宫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胎龄、低体重儿发生率、1min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Ⅱ度及以上羊水污染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产妇和围生儿预后均有不良影响,临床应尽早发现,抓紧时间积极治疗,严密进行监护,必要时在35~36周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产前护理干预对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实行阴道分娩的疤痕子宫产妇88例.根据产妇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产妇产前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照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结果: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79.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7.7%,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与产后出血,观察组均具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疤痕子宫产妇选择阴道分娩时,产前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确保母婴健康,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6)
目的研究不同终止妊娠时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天津市宁河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8年1-1 2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1 8 0例,根据终止妊娠时孕周数划分为A、B、C三组,各6 0例。针对各组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不同时机下终止妊娠的孕妇和围生儿的结局。结果在本次研究中,B组围生儿疾病发生率低于A、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围生儿死亡率低于A、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巨大儿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的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控制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孕妇的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窘迫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机终止妊娠母婴结局不同,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有效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的概率。3 7~3 9周是理想的终止妊娠时机,可以降低围生儿死亡、巨大儿、围生儿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妊娠晚期前置胎盘与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前置胎盘与分娩方式、产前出血、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前置胎盘的临床资料。按妊娠晚期阴道B超确定的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距离不同,分为A、B、C 3组,观察3组与分娩方式、产前出血、围生儿结局的关系。结果:A、B、C 3组剖宫产率分别为100%、90%、76.9%,产前出血率分别为90%、70%、61.5%(P<0.05),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5%、7.6%,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率随胎盘边缘距宫颈内口距离减少而显著增加,阴道分娩率随胎盘边缘距宫颈内口距离增加而显著增加,产前出血随胎盘边缘距宫颈内口距离减少而增加,FGR、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牛琼华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4,(6):58-60
目的探讨孕期综合管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广元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40例初产妇,在产科门诊进行孕期综合管理的120例为观察组,同期行孕期常规检查的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产前负性情绪、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产前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围生儿不良结局(巨大儿、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综合管理有利于母婴健康,提高了自然分娩率,是一种有效的产科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前加强监护对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实施产前监护的妊娠期ITP患者32例为观察组,并与2006年1月~2009年12月进行常规产前监护的妊娠期ITP患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产妇转归情况、妊娠合并症发生情况、剖宫产率、胎儿出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监护后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而产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剖宫产率为50.0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43.33%,剖宫产率为76.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3±1.2)分优于对照组(7.9±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ITP产妇加强妊娠期监护可有效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产妇分娩出血量,有利于提高患者血小板水平,有利于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20.
重度妊高征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对围生儿结局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度妊高征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70例重度妊高征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观察新生儿的窒息率和死亡率。结果:该院70例重度妊高征经及时终止妊娠,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母亲全部存活。剖宫产率84.29%,新生儿窒息率27.14%,围生儿死亡率10.00%。≤32周分娩的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33~36周与≥37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度妊高征患者如病情需要,在促胎肺成熟治疗后可于孕32周终止妊娠,终止妊娠方式首选剖宫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