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学龄前多动症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治疗,以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多动症是一个长期、慢性的心理障碍问题,学龄前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效果显著,临床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陈玲 《中国保健营养》2010,19(5):103-104
目的本文通过对多动症病因、临床特点和综合干预措施的阐述,使人们对儿童多动症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能够正确对待多动症儿童,让一些家长、老师走出误区,使儿童多动症患儿尽可能得到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学龄期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指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儿童多动症也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该症以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特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性疾患。此类患儿如治疗不及时,对学校、社会、家庭产生不良的影响,对儿童的心理社会发展影响较大。而多动症是由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引起,因此,应针对这三方面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心理及行为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11年1月间在我院门诊确诊为多动症的儿童118例,对所有患儿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在学龄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及行为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结果通过对所有患儿实行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措施,使其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显著。118例患儿中,显效79例,好转30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2.4%,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儿的帮助较大。结论对于多动症儿童,对其在学龄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及行为问题进行分析,并实行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病情,而且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朱生全 《医药与保健》2002,10(10):53-53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较常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患儿表现为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多动不宁、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易兴奋冲动、做事粗心草率、虎头蛇尾等,由于主要表现为行为和注意障碍,故又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好发于5-14岁儿童,男孩患病多于女孩。中医认为本病是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它病所伤,及教养不当,引起心肝脾肾四脏功能失调所致。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来治疗本病,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6.
郑新金  张丽梅 《现代医院》2014,(11):105-106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诊治的48例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营养支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58.3%;经Cornners父母评定量表进行评分,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冲动易怒、焦虑急躁、身心障碍、多动指数分别为(2.2±1.2)分、(1.0±0.2)分、(0.5±0.1)分、(4.7±1.3)分和(5.8±1.8)分、(2.6±0.9)分、(1.4±0.4)分、(9.3±1.8)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治疗方法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1.7%和6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学龄前期多动症患儿,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受到患儿家长的广泛认可,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快速的单个或多个部位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的综合症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动作和思维以及其他行为症状[1]。2005年7月至2007年2月采用泰必利结合心理干预对24例抽动障碍儿童进行了治疗,并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改善的价值.方法 200例我院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 00例.对照组:按照风湿免疫科常规治疗、护理及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一名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出院后通过来院复诊及电话随访进行心理指导.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生命质量量表、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和实验室指标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生命质量评分、DAS28评分、ESR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比较CRP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多动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教育干预和行为干预,其中行为干预主要由家长主导,在家庭中完成。那么,在行为干预中,家长如何对多动症儿童发出有效的指令呢?  相似文献   

10.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指的是0-8岁儿童智力、社会—情绪、个性行为的发展。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及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年正尝试在发展中国家推行。本文从对儿童进行干预、对儿童父母进行干预、对儿童及其父母进行综合干预等三个方面,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研究及干预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李一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81-4483
目的:观察小儿智力糖浆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86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0.3~0.5 mg.kg-1.d-1的利他林片口服,每天2次;治疗组给予10~15 ml/次的小儿智力糖浆口服,每天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在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等五个方面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有效率74.42%。治疗组患儿血钙和血锌含量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对照组仅血锌水平明显增加。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智力糖浆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由沙盘治疗、感统训练和父母培训相结合的综合心理治疗对儿童多动症的疗效。方法 在唐山市三家医院选取69名符合DSM-Ⅳ中儿童多动症标准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4人,对照组35人。实验组进行综合心理治疗,包括沙盘游戏治疗1次/周,共20次;感觉统合训练3次/周,共60次,3个疗程;对其家长进行培训1次/2周,共8次。对照组不干预。干预前后使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和简式育儿压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PSI-SF)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综合性心理治疗后实验组PSQ量表除心身问题外,其余各因子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育儿压力各因子较干预前显著,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两个量表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沙盘治疗、感统训练和父母培训相结合的综合心理治疗模式可以有效改善ADHD患儿的多种症状,有效缓解其父母的育儿压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对功能性构音障碍(functional articulation disorders,FAD)语音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语音治疗科就诊的110例FAD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DSM-Ⅳ ADHD诊断标准,将同时患有ADHD的FAD患儿分为:注意障碍为主型(predominantly inattentive,I)、多动/冲动为主型(predominantly hyperactive-impulsive,HI)、混合型(combined type,C),比较FAD-I组、FAD-HI组和FAD-C组与单纯FAD组患儿语音治疗前后语音清晰度(PI)的差别。结果 语音治疗前,各组间PI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1.046,P=0.375);语音治疗后,各组间PI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726,P<0.001)。进一步Q检验结果显示,FAD-I组、FAD-C组PI值低于单纯F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FAD组和FAD-H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D-HI组PI值高于FAD-I组和FA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D的I和C亚型可能会降低FAD的语音治疗效果,或许需要在进行语音治疗的同时采取针对ADHD的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行综合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采用1:1配对法获取试验组与对照组样本(31对),通过为期10个月的医院与家庭、药物与非药物的综合干预,从考察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总分、F90.0阳性症状数的差异判断干预的有效性。结果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儿童行为量表总分和阳性症状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分别为t=-1.08和t=-2.01,P〉0.05)。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儿童行为量表总分和阳性症状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分别为t=-8.71和t=-6.20,P〈0.001)。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在儿童行为量表总分和阳性症状数方面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分别为t=21.63和t=20.97,P〈0.001)。结论干预后试验组的行为问题水平、阳性症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也优于干预前的自我水平,说明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教结合干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作用。方法:选取1所学校,筛查1~4年级学生中的疑似ADHD者,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进行智力测定,并根据DSM-IV诊断标准完成ADHD确诊后,分别由教师和父母填写评估量表。结果:20名确诊ADHD的学生韦氏学龄儿童智力测定平均值:总IQ为(99.72±12.52),言语IQ为(98.50±14.72),操作IQ为(101.61±9.61)。根据学习障碍筛查量表筛查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7人,占35.00%。同时,根据儿童行为量表筛查出存在多动表现的学生3人,占15.00%;有强迫表现的2人,占10.00%。由教师和家长分别填写的评估量表中,父母与教师评价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ADHD学生的治疗中,教师与家长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生应当充分发挥教师和家长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王琛  李亚平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9):1426-143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病是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中国的干预措施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生物反馈治疗,环境调节(家庭治疗、学校干预)、自身调节(感觉统合治疗、正念冥想)和其他等。非药物治疗对本病社会功能缺陷的干预更具有针对性,并且疗效较持久,安全性较高。本文分析了非药物治疗的原则、方法、疗效、不足及展望。  相似文献   

1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抑制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是否存在抑制功能缺陷。【方法】运用反应/不反应任务、停止信号任务、Stroop色-字任务对100名ADHD儿童和对照组儿童进行抑制功能测试,运用多变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两组儿童在反应抑制功能上差异有显著性,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ADHD组儿童在反应/不反应任务的反应时变异、停止信号任务的停止信号反应时及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变异、Stroop色-字测试的干扰分(反应时及错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控制FIQ后方差多变量分析及协方差分析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HD儿童在反应抑制功能领域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Curr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s do not allow for comorbid diagnoses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nd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SD). Children with ADHD are often screened for ASD during clinical assessment and when recruited to clinical trials. We predicted that children with ADHD would have more autistic traits than controls and that certain traits would be more prevalent. Methods The clinically referred sample consisted of 30 children with ADHD and 30 matched controls aged 9–15 years. Children were screened for ASD traits using the Social Aptitudes Scale (SAS) and the Social Communication Questionnaire (SCQ). Results We found that ASD trai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hildren with ADHD than controls. None of the children received a diagnosis of autism or ASD. However, a large proportion (28% using the SCQ and 62% using the SAS) of children with ADHD reached screening thresholds for a predictive diagnosis of ASD. Relative to controls, children with ADHD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deficits, but not repetitive behaviours. Conclusion Further work is needed to establish whether autistic‐like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difficulties in children with ADHD are part of the broader ASD phenotype or are specific to ADH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音乐治疗的方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治疗作用,为ADH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门诊2017年 1月-2019年 1月首次确诊的ADHD患儿随机分为三组:音乐治疗组(n=47)、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n=46)和综合治疗(音乐治疗结合药物治疗)(n=43),评估和比较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执行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1)音乐治疗组治疗后Conners量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冲动及多动指数得分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42~3.687,P<0.05);在Stroop测验的乙表正确率,WCST测试中的持续错误数、概念化水平、持续应答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4.695,P<0.05)。2)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显示,在控制基线水平后,三组在PSQ的冲动多动和焦虑因子和WCST测试中的持续错误数、分类完成数、概念化水平和持续应答数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32~6.610,P<0.05)。结论 音乐治疗能改善ADHD儿童的临床症状和执行功能,而联合治疗疗效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睡眠质量问题,为ADHD的综合评估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7-11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确诊的ADHD儿童186人,同期儿童215人作为对照组,年龄均在5~12岁之间,采用睡眠质量问题调查问卷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