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9,(6):839-840
目的探讨产后不同时段乳房按摩对泌乳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20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 C组、 D组各50例,乳房按摩时间分别为分娩后2 h、 6 h、 12 h、 24 h,比较四组的首次泌乳时间、泌乳充足率、纯母乳喂养率以及乳房胀痛发生率。结果 A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产后48 h泌乳充足率明显优于C组、 D组(P <0.05);四组产后30 d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 A组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 C、 D组(P <0.05)。结论产后越早进行乳房按摩,则首次泌乳时间越早、泌乳量越多、母乳喂养成功率越高,且能降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乳房手法按摩对产妇母乳喂养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产妇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收治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本院分娩并建立孕期档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疏导联合乳房手法按摩干预,总共干预28 d,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产后24 h、48 h、72 h及42 d纯母乳喂养率、泌乳量及血清泌乳素水平,干预前及干预后抑郁评分及幸福感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分别为13. 00%、37.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后24、48、72 h及42 d纯母乳喂养率呈升高趋势,而观察组升高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42 d泌乳量评分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呈升高趋势,而观察组升高比对照组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产妇干预前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两组产妇EPDS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 05),且观察组产妇EPD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产妇PWBS在独立自主、环境控制、个人成长、自我接纳、良好关系及生活目标6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乳房手法按摩对产妇进行干预可预防产妇产后泌乳启动延迟,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增加泌乳量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减轻抑郁情绪并增强幸福感,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孕期足背乳腺反射区按摩对孕妇产后血清泌乳素水平、泌乳量和乳房问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12月该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和孕妇学校招募欲分娩的单胎妊娠25周以上初产妇,对其进行乳房评估。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足背乳腺反射区的按摩,对照组不施加干预,产后两组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各30例。通过问卷调查、产后电话随访收集相关资料,并采集产后72 h静脉血检测泌乳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42 d和3个月的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而42 d和3个月的加奶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开始按摩孕周≤28周与28周比较,泌乳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乳房肿胀、泌乳热、乳房胀痛、乳腺炎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孕期足背乳腺反射区的按摩能提高血清泌乳素水平,增加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并减少母乳喂养过程中乳房肿胀、泌乳热、乳房胀痛、乳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母婴分离时机干预对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促进母婴健康。方法选取2017—2019年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自然分娩后母婴分离的产妇,采用信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产后1 h和6 h实施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泌乳量,以及产后7 d、30 d和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各纳入160人。实验组产妇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为产后(43.81±16.75) h,早于对照组的(55.88±19.98) h (P0.05)。实验组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为3.75%,低于对照组的11.25%(P0.05)。实验组产后第14 d泌乳量≥500 mL/d的产妇占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7 d、30 d和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0.00%、81.25%和50.00%,对照组分别为58.75%、36.25%和18.12%,实验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房护理干预提前至产后1 h,相比于常规的产后6 h,能更好地改善母婴分离产妇的母乳喂养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不同时间乳房穴位按摩对乳汁分泌情况及乳房胀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分娩的初产妇84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产后2h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B组产后12h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对两组泌乳情况及乳房胀痛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A组首次泌乳时间、血清泌乳素水平、产后48h泌乳量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A组乳房胀痛发生率为7.14%,明显较B组28.57%低(P0.05)。结论:产后2h进行乳房穴位按摩更利于乳汁分泌,也能减少乳房胀痛发生。  相似文献   

6.
吴疋婕 《医疗装备》2023,(22):151-153
目的 探讨乳房按摩仪联合手法按摩对产后乳房肿胀产妇泌乳量及乳房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68例产后乳房肿胀产妇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乳房按摩仪联合手法按摩,均干预5 d。比较两组泌乳启动时间及干预1、3、5 d的泌乳量、泌乳素水平,并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泌乳启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1、3、5 d的泌乳量、泌乳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乳房肿胀程度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产后乳房肿胀产妇采用乳房按摩仪联合手法按摩的干预效果满意,可缩短泌乳启动时间,增加泌乳量,调节泌乳素水平,减轻乳房肿胀、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实施产妇乳房康抚新技术,缩短产后初始泌乳时间,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 按分娩顺序将55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230例和对照组220例;对照组常规促母乳喂养,观察组在分娩18h后进行乳房康抚,1次/d,连续2d.出院当天观察两组产妇初始泌乳时间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初始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产后18h开始对产妇进行乳房康抚能缩短初始泌乳时间,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与效用.  相似文献   

8.
任风姣 《现代保健》2011,(36):118-119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选择300例产妇分两组,试验组150例产后24h行乳房按摩,30min/次,1次/d,共2d。对照组150例行常规产后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泌乳量和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泌乳开始时间早,乳量增多,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按摩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小燕 《医疗装备》2023,(19):151-152+156
目的 分析产后康复仪联合乳房按摩对产妇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医院收治的68例乳房胀痛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与乳房按摩干预,比较两组产后乳房胀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泌乳功能(产后泌乳开始时间、产后24、48 h泌乳量评分)及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产后乳房胀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观察组产后泌乳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产后24、48 h泌乳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干预可有效缓解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程度,增强泌乳功能,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产后综合康复理疗对产妇产后泌乳的促进作用,分析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自然分娩的3 0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后接受常规干预的1 500例产妇纳入对照组,将产后接受乳房按摩的1 500例产妇纳入研究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量、首次泌乳时间、母乳喂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泌乳充足率高于对照组,泌乳不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为(26.45±5.92)h,研究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为(16.68±2.44)h。研究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象征性母乳喂养率、混合母乳喂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3%,低于对照组产妇(1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综合康复理疗能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增加产妇产后泌乳量,提高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对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情况、血清泌乳素水平变化以及乳房胀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1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产后常规干预,即产后0.5h内实现母婴同室,在医护的指导下实行早接触、早开奶、早吮吸,做到按需哺乳。观察组51例产后予以耳穴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干预,即产后10h,按摩少泽、太冲、膻中、乳根穴,并置产妇于仰卧位,沿顺时针方向按摩左侧乳房,逆时针方向按摩右侧乳房;同时选取神门、内分泌、肝脾肾俞、肾上腺以及脑穴予以耳穴埋豆,直至产后72h。观察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血清泌乳素水平以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4.73±0.58)h、满足时间(28.46±4.18)h、充盈时间(44.79±6.31)h长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10.28±2.12)h、满足时间(35.21±6.49)h、充盈时间(63.95±7.23)h(P<0.05);干预前观察组PRL(295.31±43.65)g/L、E2(121.47±15.49)pg/mL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中医理论基础和循证医学思维,采用全方位手法按摩对产后乳汁过少的母亲进行治疗,探讨全方位手法按摩对乳汁过少的治疗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7-11至2018-06在山东省德州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催乳的产后42 d内且自愿接受本研究的8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接受常规性乳房护理,观察组进行全方位手法按摩,同时给予子宫复旧治疗,治疗前为产妇宣教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和按摩时的注意事项及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每日两次,3 d后观察和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泌乳恢复时间和乳房舒适度。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87.5%)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恢复时间(1.03±0.50)d和乳房舒适度(2.42±1.20)分均优于对照组[(2.30±0.40)d,(3.64±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手法按摩能有效提高泌乳量,治疗产后乳汁过少,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中无不适和不良反应、并发症等发生,提高了产妇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0月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为对照组产妇提供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母乳喂养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满意度、母乳喂养成功率与泌乳初始时间。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评分为(95.68±2.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6±3.52)分;观察组泌乳初始时间为(34.52±8.12)h,对照组为(62.58±10.6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择期剖宫产产妇早期乳房按摩对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产妇200例,均实施母乳喂养的常规护理,100例产妇(全程按摩组)入院后当天即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正规系统的乳房按摩,按摩直至产后第4天,产后按摩组仅在产后第2天进行乳房按摩直至产后第4天。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母乳量满足婴儿需要的时间、乳房扁平凹陷改善情况。结果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量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纯母乳喂养率和乳房扁平凹陷,全程按摩组分别为(14.1±2.8)h、(26.0±1.5)h、92.0%、13.0%,产后按摩组分别为(26.7±1.2)h、(38.7±4.5)h、76.0%和3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择期剖宫产产妇实施早期乳房按摩,可提早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改善乳房状况、保证母乳喂养,比产后按摩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影响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用剖宫产相对指征和无指征性剖宫产为配比因素,选择活产剖宫产产妇300例,阴道分娩产妇30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乳汁分泌量、催乳素水平及母乳喂养情况. [结果] 阴道分娩组产后乳汁起动时间为4 h,剖宫产组为15 h,阴道分娩乳汁启动时间早于剖宫产(P<0.05);产后第2 d泌乳素水平阴道分娩组为(812.62±340)ng/L[95%CI(470.74~1152.98)ng/L],剖宫产组为(685.53±203)ng/L[95%CI(486.61~888.45)ng/L],剖宫产泌乳素水平低于阴道分娩(P<0.05);两组产妇产后1~5 d乳汁分娩量和喂养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住院期间喂养方式影响产后1个月喂养方式. [结论] 与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乳汁分泌启动时间晚,催乳素水平低,但乳汁分娩量和喂养方式没有差异.对剖宫产产妇,促进母乳喂养要注重母乳喂养信心的树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理辅导等积极干预对产后无泌乳及睡眠障碍的影响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资料,以2016年1~12月开展产后治疗前分娩的65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开展产后治疗后分娩的799例产妇作为观察组;于产后4 d统计两组产妇中无泌乳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评估产妇产后1和4 d时的心理状态,同时观察产妇泌乳量、开始泌乳时间、血清泌乳素(PRL)水平、乳房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产后4 d时,观察组产妇产后无泌乳率为1.88%、睡眠障碍率为5.76%,对照组分别为7.2%、18.07%,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心理状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维度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泌乳量、血清PRL、VA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妇经过积极有效干预,可有效减少产妇产后无泌乳及产后睡眠质量降低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泌乳量,缓解产妇乳房疼痛,改善产妇心理状态,提高母乳喂养率,增加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天津北辰中医医院进行分娩的80例产妇,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母乳喂养率以及产后泌乳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母乳喂养率为82.50%(33/40),高于对照组的60.00%(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时间为(1.39±0.46) d,短于对照组的(2.17±0.5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产妇开展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以及缩短产后泌乳时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促进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8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00例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初始泌乳时间、母乳喂养成功率和产妇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术后初始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1 d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后2 d及产后3 d观察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更有利于产妇术后进行母乳喂养,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产妇的护理满意率高,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技术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得分、泌乳启动时间及产后前72 h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2018年6-7月随机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自然分娩的89对初产妇及新生儿,分为干预组(n=45)及对照组(n=44)。干预组新生儿实施EENC,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采用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AT)进行母乳喂养评分,并在产后24、48、72 h随访记录产妇泌乳启动时间及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干预组首次母乳喂养评分为(10.84±1.36)分,对照组为(10.23±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5,P=0.040);干预组产妇泌乳启动时间[(48.51±10.71)h] 早于对照组[(53.66±10.99)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8,P=0.028);干预组产后24、48、72 h的纯母乳喂养率(33.3%、51.1%、71.1%)均高于对照组(13.6%、29.5%、50.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4.788,4.295,4.155,P<0.05)。但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或成功率和泌乳启动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对母乳喂养评分及产妇泌乳启动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早期纯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整合医学联合母婴床旁分段健康教育对择期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130例住院期间剖宫产初产妇分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采用整合医学联合母婴床旁分段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产后第4天泌乳量与新生儿满足情况、乳房胀痛发生率及产后第4天与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两组干预后,泌乳启动时间对照组(65.5 h, 74.5 h)晚于观察组(36 h, 6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48,P<0.05);产后第4天泌乳量与新生儿满足情况对照组(20/65,30.8%)低于观察组(49/65,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75,P<0.05);乳房胀痛发生率对照组(11/65,16.9%)高于观察组(3/6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3,P<0.05);产后第4天与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观察组(49/65,75.4%;62/65,95.4%)高于对照组(20/65,3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