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术后切缘阳性高危因素。方法将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CIN患者48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宫颈锥切手术治疗,并依据患者术后病理变化分组观察,其中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呈切缘阳性患者36例(阳性组);余下术后病理诊断呈切缘阴性患者444例(阴性组),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阳性组患者在年龄、CIN等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原位癌、病变腺体受累及累及数目方面与阴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后期CIN复发率11.11%(2/18);阴性组患者后期CIN复发率0.45%(2/44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14,P=0.001)。结论患者宫颈柱状上皮异位Ⅲ级、CINⅢ级、年龄>40岁、病变腺体受累以及HPV16/18型感染均为CIN锥切术后切缘阳性高危因素;在后期治疗CIN患者中,无论患者切缘是否呈阳性,均需要定期进行必要性随访,可通过TCT与HPV方式相互结合监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1年8月本院采用LEEP治疗后的CIN患者39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引起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40岁的患者切缘阳性率(14.2%)明显高于年龄≤40岁的患者(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8,P〈0.05);HPV阳性者切缘阳性率(11.5%)高于HPV阴性者(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5,P〈0.05);病灶累及腺体者切缘阳性率(12.3%)高于未累及腺体者(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6,P〈0.05);病灶多发者切缘阳性率(12.7%)高于单发者(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0,P〈0.05)。结论:年龄〉40岁、HPV感染、病变累及腺体及多点病灶都是引起LEEP术后切缘阳性率高的因素。临床中LEEP术时不同的患者应该选择不同的切除深度和范围,减少病灶的残留。 相似文献
4.
5.
徐惠琴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11):47-51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江苏盛泽医院行LEEP术治疗248例CIN患者临床资料,于术后6、12、18、24个月门诊复查阴道镜、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aration cytologic test,TCT)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负荷状态,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术前CIN病理级别(CINⅢ)、HR-HPV持续高负荷状态、标本切缘阳性及宫颈腺体受累及与CIN患者术后复发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R-HPV持续高负荷状态、标本切缘阳性、宫颈腺体受侵犯是CIN患者LEEP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R-HPV持续高负荷状态、手术标本切缘阳性及腺体受累是CIN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对CIN患者LEEP术复发有较高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在江山市人民医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168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切缘阳性者38例,阳性率为22.62%,其中外切缘阳性25例,内切缘阳性7例,内外切缘均阳性6例,分别占切缘阳性患者的65.79%、18.42%及15.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感染、液基薄层细胞学(TCT)阳性、病变累及腺体及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患者绝经、HPV高危型感染、TCT阳性、病变累及腺体及病理级别HSIL均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存在以上因素的患者应在术后密切关注切缘是否存在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锥切术患者577例,其中病灶切缘阳性151例(阳性组),切缘阴性426例(阴性组)。统计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并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腺体受累、病理免疫组化P16强阳性、高危HPV感染、术前碘不着色区域最大直径<2 cm均与术后切缘阳性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复发率高,危险因素多,应在术前积极排查,合理调整术式,降低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随诊状况。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CIN)11、(CIN)Ⅲ并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947例,其中82例切缘阳性,对其进行3,6,9,12,18个月随访,观察宫颈病变转归情况,并对其中23例进行了二次LEEP,对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切缘状态关系。结果82例切缘阳性病例,CINI、CmⅡ、C小Ⅲ术后18个月随访转阴者分别为17、27、32例,转阴率为94.44%、93.10%和91.43%;CINⅡ二次LEEP术后残留或复发5例,病理升级1例,CINⅡ二次LEEP术后残留或复发5例,病理升级1例;切缘阳性病例术前病毒载量明显高于切缘阴性病例(t=1.9894,P〈0.05)。结论宫颈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病例,应做好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及残留,术前病毒载量可以作为高度病变手术方式选择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幼保健》2017,(7)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行宫颈锥切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营口市妇产儿童医院2011-2015年收治的13例因CINⅡ~Ⅲ实施宫颈锥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锥切范围、妊娠距锥切术间隔时间、妊娠周数、宫颈长度、妊娠结局和终止妊娠方式。结果大锥切组发生宫颈机能不全3例,小锥切组无宫颈机能不全发生。术后6个月妊娠组中1例发生自然流产、1例早产;术后6个月妊娠合并大锥切中有2例发生早产;足月妊娠9例;阴道分娩5例,剖宫产7例。3例患者分别在孕14周、16~(+2)周、17~(+1)周产检超声示宫颈管长度不同程度缩短,行宫颈环扎术。术后6个月妊娠组妊娠中期宫颈管长度与6个月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宫颈管长度与妊娠中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期大锥切组与小锥切组、妊娠晚期大锥切组与小锥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锥切组妊娠中期与对照组A、妊娠晚期与对照组B宫颈管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后6个月妊娠、大锥切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要准确掌握宫颈锥切手术指征及手术范围,有宫颈锥切史的孕妇应作为高危孕妇,对于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适时行宫颈环扎术至关重要,可有效降低宫颈锥切术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几率、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行LEEP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LEEP方法,术后切缘阳性发生情况,随机将切缘阳性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补充治疗,随诊组不做特殊处理,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绝经后切缘阳性率高于绝经前,病灶累计腺体切缘阳性率高于未累计腺体者,多发病灶切缘阳性率高于单发病灶者,HPV阳性切缘阳性率高于阴性者,治疗组随访12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随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包括绝经后、病灶累计腺体、多发病灶及HPV阳性,及早的对切缘阳性患者进行适当的补充治疗,切除组织范围足够,能够明显降低患者CIN存在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冷刀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后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7月间台州医院收治因宫颈上皮内瘤变而实施冷刀锥切术,术前无不孕症,且有生育要求的妇女50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内产科收住的普通妊娠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妇女妊娠时间、经过、孕周、妊娠结局和胎儿情况。结果:观察组50例妇女术后3~6个月妊娠10例,6~12个月妊娠21例,12~30个月妊娠17例,其中早产4例,过期产2例,足月产42例;对照组50例产妇早产5例,过期产1例,足月产44例,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产妇发生胎膜早破,随后行剖宫产,胎膜早破发生率为4.2%,对照组产妇有1例发生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0%,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娩出胎儿均存活,体重(3 458±425)g,其中最低出生体重2 750 g,为1例早产儿,最高体重4 300 g,对照组胎儿体重(3 520±470)g,其中最低体重2 700 g,最高体重4 200 g,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刀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对患者术后妊娠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子宫颈冷刀锥切及成形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颈冷刀锥切及成形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5月行子宫颈冷刀锥切及成形术的133例病例的相关资料。对术前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的组织学结果与宫颈锥形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后与术前阴道镜病理结果诊断完全相符者65例,占48.9%;不符合者68例,占51.1%。其中有30例(22.5%)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检查较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程度重,38例(28.6%)程度较轻。手术平均时间为37.10min,平均出血量为34.77ml。术后有17例(占12.8%)局部少量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3天,8例(占6.02%)术后出现切口局部感染,抗炎治疗后恢复,2例(占1.5%)于术后10天、13天由于缝线脱落出现活动性出血。结论:子宫颈锥形切除术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存在一定的差距,可以弥补阴道镜下活检的不足,且有治疗作用。在子宫颈锥切术基础上行成形术较传统的手术可以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是一项易操作、经济、实用的临床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发现高危人群,降低术后复发率或残留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CKC的73例HSIL患者,均给予规范的CKC治疗,随访2年。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依据结果行宫颈活检术及宫颈管搔刮术,并行病理诊断。记录患者的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分娩方式、人工流产史、避孕方式、HPV亚型、切缘情况及术后是否应用抗HPV药物。以术后6个月为时间点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时,45例HPV转阴,其中HPV持续感染28例。术后6个月时,55例HPV转阴,其中HPV持续感染18例。术后12个月时,62例HPV转阴,其中HPV持续感染1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人工流产次数、避孕方式、HPV亚型、切缘情况、术后用药为术后6个月HPV持续感染的相关因素(均P0.05)。分娩方式与术后6个月HPV持续感染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HPV16和HPV18亚型感染、切缘阳性是术后6个月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年龄≥35岁、HPV16和HPV18亚型感染、切缘阳性的CKC术后患者应进行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冷刀锥切术(CKC)治疗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118例CIN患者,随机分为LEEP组和CKC组,每组59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LEE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CKC组(P<0.05)。LEEP组阴道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的一致率为78.0%(46/59),CKC组为86.4%(51/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EEP术对CIN进行治疗,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在临床上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幼保健》2017,(10)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与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数据库等方式收集相关文献。通过Revman 5.3软件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出血等方面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1 107例患者。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愈合、宫颈粘连及术后出血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符合、CIN级别降低、切缘阳性、转移浸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EEP以其出血少,恢复快,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138例,其中66例行LEEP,72例行CKC,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随访妊娠结局。结果:LEEP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低于CKC组(P0.05);两组术后出血、切缘阳性及宫颈狭窄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LEEP组的术后感染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CKC组(均P0.05);两组术后宫颈缩短长度和复发率均无差异(P0.05),妊娠、异位妊娠、流产、早产、足月产及低体重出生儿的发生率和分娩方式也未见差异(P0.05)。结论:LEEP和CKC的疗效及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相当,但LEEP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绝经后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的术中及术后情况。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绝经后CIN2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对CIN2级患者采用锥切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TCRC组(n=30,采用TCRC治疗)和CKC组(n=30,采用宫颈CKC治疗)。对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术后标本切缘阳性率、术后感染情况及手术前、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等,采用成组t检验或χ2检验等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临床对比研究。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 结果① 2组绝经后CIN2级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时间、术前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率及术前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2组绝经后CIN2级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发生局部或其他部位感染。TCR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0.7±9.6) min、(11.5±6.8) mL、(2.3±1.3) d,均短于或少于CKC组的(34.5±8.2) min、(36.0±18.7) mL、(4.1±1.4) d,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81、6.731、5.133,P<0.001)。2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率、标本切缘阳性率及手术前、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CRC治疗绝经后CIN2级患者,较宫颈CKC具有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恢复更快等优点,是一种可视、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IN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级别升高及切缘阳性患者的再处理时机与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的CIN患者165例,经LEEP锥切术后再治疗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锥切术后的病理与进一步治疗后病理进行分析比较。35例锥切病人中切缘阳性者19例,切缘阴性者16例。再治疗者采用宫颈癌根治术13例;子宫切除术18例(51.43%),CKC4例。结果:全组再次术后标本中无病变者5例(14.29%),升级者4例(11.43%),降级者10例(28.57%),相符者16例(45.71%)。锥切切缘阳性和阴性再次术后的宫颈残存病灶分别为89.47%(17/19)和81.25%(13/16),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锥切为浸润癌的16例中,4例降级。19例CINⅢ中,3例升级,术后6例相符,6例降级,4例转阴。结论:CIN锥切术后为浸润癌,必须及时处理。应严格掌握LEEP术的适应证,尤其怀疑腺癌时宜采用冷刀锥切术以明确诊断。术后为早期浸润癌和高级别的CIN、切缘阳性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19.
宫颈锥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宫颈锥切术在CIN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59例宫颈锥切术患者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LEEP锥切术138例,冷刀锥切术21例,两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脱痂期出血多5例,LEEP术后4例,冷刀锥切术后1例,占3.14%;术后病理降级69例(43.40%),等级者76例(47.80%),升级者14例(8.80%,包括2例宫颈浸润癌);术后3个月冷刀锥切组与LEEP锥切组宫颈光滑分别为17例(80.95%)和135例(97.8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半年各细胞学随访1次,复发3例,治愈率98.11%,无感染、宫颈粘连及狭窄发生。结论:正确掌握宫颈锥切术的指征与方法可以避免CIN的漏诊,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