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新生儿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5月~2007年1月本院出生活产儿9612例,其中临床疑诊为先心病225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疑或明确诊断病例出院后继续定期随访观察。结果:发现非青紫型135例,其中室间隔缺损43例(31.9%),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54例(18例明确为房间隔缺损,36例为房间隔缺损可疑),动脉导管未闭35例(25.9%)。38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访发现缺损自闭及变小12例,无明显变化16例,扩大10例,15例明确为房间隔缺损患儿随访发现缺损自闭或变小2例,31例房间隔缺损可疑患儿随访发现自闭或变小26例。29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在3个月内随访发现自闭或变小22例。在随访后确诊为先心病患儿共69例,检出率为7.1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作为诊断新生儿非青紫型先心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先心病外科术后残余分流及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心导管介入的镶嵌技术封堵进行治疗;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及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成人患者,术中联合超声心动图评价外科矫治术的镶嵌治疗;1例超声心动图引导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后,行外科手术的镶嵌治疗。结果 7例先心病术后残余分流的患儿分别放置一个封堵伞或弹簧圈后使残余分流消失,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先放置弹簧圈封堵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后7 d成功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和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即刻疗效满意。1例超声心动图引导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后,即刻行外科手术成功。结论超声心动图敏感、方便,可实时指导先心病镶嵌治疗,为手术提供重要信息,术后即刻评价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在先心病镶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监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发病情况和预后,为幼儿先心病的保健管理提供资料。 【方法】 2008-2010年在宁波市海曙区出生的足月活产儿8 259例中,经心脏彩超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221例进行定期随访跟踪。 【结果】 婴幼儿先心发病率居前4位的分别为室间隔缺损(占24.89%),卵圆孔未闭(占22.62%),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占13.57%),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卵圆孔未闭(占13.57%);221例先心病患儿均在1岁前确诊。 【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开展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监测和随访,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心律失常类型。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先心病并行介入治疗的患儿490例,收集及分析患儿术后1年内发生的并发症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490例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8%(38/490),其中房间隔缺损患儿为8.1%(12/149)、室间隔缺损患儿为12.1%(17/140)、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为13.0%(7/54)、肺动脉瓣狭窄患儿为1.4%(2/147)。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7%(18/490),其中房间隔缺损患儿为3.4%(5/149)、室间隔缺损患儿为5.0%(7/140)、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为9.3%(5/54)、肺动脉瓣狭窄患儿为0.7%(1/147)。房间隔缺损患儿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4%(8/149)、室间隔缺损患儿为9.3%(13/140)、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为1.9%(1/54)。死亡1例。结论介入治疗儿童先心病时,严格掌控适应症、注意操作规范、术后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及治疗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沈阳市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沈阳市2009至2010年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资料.结果 从2009年到2010年,1岁内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51例,平均发生率为35.45/万,其中以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等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为主.沈阳市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确诊率较低(3.70%),城市产前确诊率(5.13%)高于农村(0.8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1岁内死亡率高达7.98%,且存在城乡差异(χ2=5.61,P<0.05).结论 提高产前先心病筛查率及先心病儿童生后尽早接受手术治疗,以降低活产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231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41-4842
目的:了解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病情况,并获得基本资料,为制定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0月1日~2006年3月31日来我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的3月龄婴儿,共466例,其中231例婴儿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了心脏检查。结果:231例婴儿进行了检查,筛查率达49.6%;216例结果正常,达93.5%;15例异常,达6.5%。其中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8例,达53.3%;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1例,达6.7%;动脉导管未闭2例,达13.3%;房缺并发室缺2例,达13.3%;肺动脉瓣狭窄1例,达6.7%;房缺并发动脉导管未闭1例,达6.7%。结论:婴儿先心病筛查非常必要,尽早发现先心病患儿,为及时进行干预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病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O.7%~1.0%,估计我国每年有10万~15万各种类型的先心病患儿出生。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临床常见的先心病,部分患者可经导管封堵术治愈。本文旨在探讨经导管封堵术对先心病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调转术前筛查、超声诊断指标及术后随访意义。方法将17侧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7例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均为心室右伴大动脉右转位,心房正位。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8例(47.1%)、房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7例:41.2%)、单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11.8%)、2例冠状动脉畸形(11.8%)。17例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术前心功能正常。16例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1例细小动脉导管彩超未查出。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早期明确诊断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心尖四腔心切面观室间隔位置居中,胸骨旁短轴切面观显示室间隔突向右室面,手术效果好。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早期进行大动脉转位调转术前手术时机选择和筛选及术后随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与母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娩的55例先心病孕妇及胎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孕妇先心病类型前4位依次为房间隔缺损32.7% (18/55)、动脉导管未闭18.2%(10/55)、室间隔缺损16.4%(9/55)和二尖瓣脱垂14.5%(8/55)。25例发生不良事件,其中心脏不良事件5例,产科不良事件20例。发生不良事件的前3位依次为房间隔缺损48.0%( 12/25)、动脉导管未闭20.0% (5/25)和室间隔缺损20.0%(5/25)。产科不良事件中,子痫前期4例,早产5例,胎儿生长受限3例,新生儿需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4例,新生儿轻度窒息3例,新生儿先心病1例。结论妊娠合并不同类型先心病中房间隔缺损可能会增加母儿不良结局风险,尤其合并肺动脉高压孕妇,但大部分母儿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10.
陈海明  刘琳  孙建梅  刘莹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88-4289
目的:了解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情况。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12月大连市35 068例围产儿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查出先心病487例,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467例,尸检确诊20例,发病率为13.9‰。以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D,20.95%)和房间隔缺损(ASD,18.07%)居多,其中又以膜部室间隔缺损和Ⅱ孔型房间隔缺损最多。复合型畸形占41.68%,以(ASD+VSD)(12.73%)居多。出生~7天发生心力衰竭59例,围产儿死亡52例,死亡率1.48‰,占1岁以内先心病死亡总数的67.53%,以青紫型复杂畸形为主。结论:先心病的发生与母亲早期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2χ=20.98,P<0.01,相对危险度5.99)。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与早产儿密切相关(2χ=29.1,P<0.01,相对危险度5.01)。  相似文献   

11.
方荔香 《医疗装备》2022,(22):34-3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期室间隔缺损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出生后3个月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5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接受为期24个月的随访,分析新生儿时期室间隔缺损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患儿的随访结果,并分析不同时期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左心腔内径变化情况[包括左心室与左心房]。结果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50例患儿中,明确诊断为肌部室间隔缺损13例,占比26.00%(13/50);干下型室间隔缺损5例,占比10.00%(5/50);膜部室间隔缺损32例,占比64.00%(32/50);所有患儿均接受2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有11例患儿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包括5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6例膜部型室间隔缺损;有15例患儿的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占比30.00%(15/50);有24例患儿的室间隔缺损未闭合,占比48.00%(24/50),无失访及死亡患儿;在15例自然闭合患儿中,有10例为肌部室间隔缺损,占比76.92%(10/13);有5例为膜部型室间隔缺损,占比15.63%(5/32);与出生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2020年海南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资料,为先天性心脏病的监测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海南省19个市县出生新生儿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资料,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采用心脏听诊和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即双指标法),有任何一项阳性则进一步做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诊断,按疾病情况给予手术、药物干预及随访等处理。结果 海南省2020年出生的10.75万例新生儿接受了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筛查阳性率为3.06%;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276例,发病率为25.67/万,其中男婴发病率为22.58/万,女婴发病率为27.07/万,两者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10,P>0.05)。前3位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类型是:室间隔缺损(46.74%)、房间隔缺损(24.28%)、肺动脉瓣狭窄(5.80%)。结论 双指标法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得到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病情况及预后。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确诊CHD早产儿随访至矫正年龄1周岁。结果 1 126例早产儿中共有445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169例确诊CHD,发病率为15.01%。CHD类型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单纯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169例确诊CHD早产儿中共有154例完成随访,自然愈合66.27%,手术愈合2.37%,病死率为1.78%。结论 早产儿CHD发病率较高,自愈率高,绝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卢鹏程 《中国校医》2010,24(10):744-744
目的了解新生儿心脏彩超的特征、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有心脏杂音以及不明原因紫绀等可疑先天性心脏病病例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本组64例患儿卵园孔未闭20例(32%),动脉导管未闭18例(28%),室间隔缺损13例(21%),房间隔缺损13例(21%);3个月随访复查25例自然愈合,6个月复查15例自然愈合。结论卵圆孔和动脉导管未闭在新生儿期最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成为最多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应用超声心动图筛查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3 009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儿,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经超声心动图检查,3 009例患儿中检出先天性心脏病187例,发病率为6. 2%,其中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166例(88. 8%),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18例(9. 6%),无分流型3例(1. 6%)误诊2例(1. 1%),符合上报危急值标准1例(0. 5%)。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多见的3种类型分别为室间隔缺损51例(30. 7%)、房间隔缺损35例(21. 1%)、动脉导管未闭29例(17. 5%);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多见的为法洛氏四联症11例(61. 1%)。无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为肺动脉狭窄2例(66. 7%)。结论超声心动图筛查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方便、快捷、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2015,(1):152-154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住院新生儿心脏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以后建立全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防治网络提供参考证据。方法选择在中山市博爱医院住院的新生儿14 565例,对所有新生儿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筛查方法选择心脏听诊+肢体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只要新生儿有任何一项筛查结果为阳性,即进一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类型、并发症和预后。结果住院病人先天性心脏病的总发生率为25.13%,发生率最高的均为房间隔缺损,第二位为动脉导管未闭,第三位为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3.88%患儿需行介入手术治疗或开胸手术治疗,1.25%因心脏血管畸形复杂、病变严重而死亡。结论了解本地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还可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对改善这些患儿的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有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合肥市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流行情况,为先天性心脏病监测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对5134名婴儿进行心脏筛查。结果 5134名婴儿中,检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4名,患病率为39.74‰。病理类型以房间隔缺损多见,其次为室间隔缺损。女婴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高于男婴。结论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筛查,对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婴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台州市立医院听诊发现杂音的4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心脏腔室内径、左右室壁厚度、主动脉窦部及肺动脉主干内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观察组新生儿中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效果,比较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与对照组的心房、室各测量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共检出27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占67.50%。其中房间隔缺损10例,占37.04%;室间隔缺损5例,占18.52%;动脉导管未闭6例,占22.22%;肺动脉狭窄2例,占5.41%;法洛四联症2例,占5.41%;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占3.70%;房室间隔缺损1例,占3.70%。房间隔缺损的10例新生儿右心房、室各内径与肺动脉主干内径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室间隔缺损的5例新生儿左心房、室各内径与肺动脉主干内径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动脉导管未闭的6例新生儿左心房、室各内径(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长径、左心房短径)、右心室前壁厚度与肺动脉主干内径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腔室和大动脉内径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青松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6):135-135
目的 了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关于病因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9年的14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比较手术前后心功能及不良症状.结果 146例先心病小儿患者中,以室间隔破损、房间隔破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较为常见,共80例,约占总数54.8%;先心病并呼吸道感染共83例,先心病并心衰共35例,118例患儿均好转出院,28例患儿治疗中死亡,放弃病例.结论 应加强孕期保健,避免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临床可使用超声心动图(CFM)和心血管磁共振(MIR)进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0.
李玉兰  王旭  谭红荣  李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337-433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产前超声常规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对4 450例20周以上的孕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疑有或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进行动态追踪随访,所有活产儿于生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引产的胎儿争取尸解。结果:发现胎儿心脏畸形33例,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为7.42‰,其中单室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3例,肺动脉狭窄或者闭锁2例,左室发育不良1例,法四2例,三尖瓣大量返流1例,大动脉转位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可疑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3例,室间隔膜周部缺损8例,室间隔肌部缺损9例,心脏肿瘤1例。结论:在基层医院进行产前常规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完全可行的,对减少缺陷胎儿的出生,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