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行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预后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子宫切除术的11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CISH)。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术后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半年所有患者接受相关生活质量调查及盆底功能检查。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阵痛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或短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排尿困难与性生活障碍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顶端脱垂和膀胱及直肠膨出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SH术较TVH术更有利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预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少。此外,CISH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远小于TVH术。因此,需子宫全切除的子宫肌瘤患者可优选CISH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抽取解放军第一零五医院2011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 h、10 h、20 h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疼痛及治疗费用,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4月同济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手段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盆底功能指标、卵巢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两组患者性生活障碍、压力性尿失禁、膀胱膨出、直肠膨出、残端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E_2、FSH、L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明显,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长,而且对激素水平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阴式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组行阴式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7.1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患者生活质量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梭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黄石市第四医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80例,采用子宫后壁和(或)前壁梭形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子宫大部切除术、子宫体楔形切除术、病灶剔除术等其他方式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要求行全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全切组。观察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月、12月的相关临床症状(痛经程度及性生活质量)与相关生化指标[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及抑制素(Inlibin B,INHB)]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后6月、12月痛经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P0.05);性生活质量术后6月改变不明显(P0.05),术后12月较术前提高(P0.05);术后6月、12月相关生化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月、12月痛经程度、性生活质量、FS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H、RI及IN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与全切组术后6月、12月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采用子宫后壁和(或)前壁梭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2与全子宫切除术及其他保守手术方式相比,该术式最大的优点是把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降到最低,有利于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经阴道与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友好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其中观察组46例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50例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住院花费、术后情况、肌瘤复发率及肌瘤残留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及镇痛剂使用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剔除的肌瘤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肌瘤复发率、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的肌瘤数多,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创伤小,粘连发生率低。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子宫肌瘤的数目、大小及手术者的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应用于前置胎盘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本次的82例研究对象均是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前来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前置胎盘产妇,以系统抽样法为依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组间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情况、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机能、生命力、身体健康、躯体疼痛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前置胎盘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护理中,能够消除产妇负面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保证预后效果,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值得临床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8.
孟庆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7):3892-3893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部分子宫内膜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患(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血)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35例为研究组,同期同样疾病行传统子宫切除术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性生活质量、围绝经期症状,以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检测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和性生活质量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前、术后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与术前比较E2明显降低(P<0.01),FSH和LH明显升高(P<0.01)。结论: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是子宫良性疾病年轻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张丽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56-2957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卵巢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某院2009年10月~2010年7月收治的104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采用次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51例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卵巢功能和性功能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的雌二醇(E2)和促卵泡激素(FS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性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影响不同,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卵巢功能和性功能更佳,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尽量保留子宫和卵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有生育要求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手术治疗的98例具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52例患者采用经腹子宫剔除术(经腹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妊娠结局。结果腹腔镜组和经腹组患者的肌瘤数目、最大肌瘤类型、肌瘤大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经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经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无或轻度粘连率(58.70%)显著高于经腹组患者(36.5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中度粘连、重度粘连的发生率小于经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妊娠率、术后流产率、术后自然流产率与经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再次妊娠时间显著短于经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质量、Apgar评分与经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有生育要求患者手术安全性高、有利于术后再次妊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A组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B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的E2水平均低于术前,FSH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的E2、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FSF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FSF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均会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卵巢功能造成损伤,但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同手术方式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婚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入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的4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及Olson婚姻质量调查问卷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婚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①手术后,干预组中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全子宫切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次全子宫切除组、肌瘤剔除组及血管介入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手术后,干预组中各组的婚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全子宫切除组的生活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次全子宫切除组、肌瘤剔除组及血管介入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婚姻质量显著下降,心理干预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婚姻质量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和子宫全切除术(LT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LSH组(n=100)和LTH组(n=100)。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血情况),术后短期恢复指标(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安置负压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远期随访指标(术后痛经缓解状况、性生活质量评价、日常生活质量评价、盆底组织支撑情况、宫颈残端病变及恶变率,以及是否存在术后持续周期性阴道少量出血)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LSH和LT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 结果LSH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LTH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质量评价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镜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有效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结论LSH治疗子宫腺肌病优于LTH。  相似文献   

14.
周青 《现代保健》2012,(28):151-152
目的:对比分析阴式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笔者所在科行子宫全切除术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阴式子宫全切术的75例患者定义为观察组,将接受开腹子宫全切术的53例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相比,阴式子宫全切术对患者创伤更小,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个数、剔除肌瘤最大直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情况,术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8.29±10.02)min、术中出血量(65.37±12.06)ml,对照组手术时间(69.42±12.39)min、术中出血量(93.06±16.32)ml,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剔除肌瘤个数、剔除肌瘤最大直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0.02±2.06)h、术后住院时间(3.82±1.01)d,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7.34±3.04)h、术后住院时间(7.06±2.04)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病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月经正常、子宫大小正常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按照组间均衡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舒芬太尼行麻醉处理,观察组患者通过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效果以及焦虑症状自评量表(SAS)、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7.5%,高于对照组8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中,麻醉效果良好,能缩短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和自主呼吸时间,便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时行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指征,并分析其临床可行性意义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从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入院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者56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同一时间段行单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无子宫肌瘤合并症的产妇56例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产妇手术前后中的四项基本生命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的临床表现有无差异。结果术中及术后两组产妇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观察组12.33%,对照组11.2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产妇的催产素使用量、手术前后发热率及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压积、术后恶露持续时间、肛门通气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剖宫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分为单发和多发、浆膜下和肌壁间,不同部位、大小不同的子宫肌瘤剔除后,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伤口愈合良好,均无产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当子宫肌瘤≤5cm时,行剖宫产手术并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再次手术的医疗费用及手术的痛苦,而且该手术方案安全可行,并没有因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而增加手术风险。但当子宫肌瘤位于子宫下段且直径5cm时,手术风险较大,不推荐临床行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保留子宫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4例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保留子宫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随访至术后1年,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及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PISQ-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PISQ-12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应用保留子宫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高,且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出血量,减轻手术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者施行子宫全切除术治疗的干预性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子宫肌瘤子宫全切除术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基础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子宫肌瘤子宫全切除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术后平均住院的天数;护理前后患者不良心理评分、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尿潴留等子宫肌瘤子宫全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平均住院的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不良心理评分、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不良心理评分、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尿潴留等子宫肌瘤子宫全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预性护理在子宫肌瘤子宫全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患者焦虑情绪,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对卵巢功能、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卵巢功能、血清性激素水平,术后1个月月经恢复情况及子宫肌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组内,手术前后血清FSH、LH、E_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月经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显著,造成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且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生殖功能恢复。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