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对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体检的0~9岁952名儿童,进行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儿童维生素D水平。结果 0~9岁儿童25-(OH)维生素D的平均测定值为(29.78±12.08)ng/L;其中25-(OH)维生素D严重缺乏占2.63%;缺乏占18.80%;不足占32.77%。不同年龄组儿童的25-(OH)维生素D水平不同(P0.01),男、女童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夏秋季体检儿童的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高于春冬季体检儿童(P0.05)。结论绍兴市城区0~9岁儿童25-(OH)维生素D水平低下,应增加儿童的维生素D摄入量及加强户外活动,尤需重视4~9岁的儿童及冬春季节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郑州中原区小学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探讨分析影响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郑州中原区小学的100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体质量的儿童维生素D水平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1000例儿童中,血清25(OH)D水平的平均值为(70.15±8.96)nmol/L,其中维生素D不足占比最高,为56.20%,其次是维生素D充足,占比为30.30%,维生素D缺乏占比最低,为13.50%;6~9岁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10~12岁儿童,且6~9岁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数占比(66.98%)显著少于10~12岁儿童(74.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女童,且男童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数占比(66.82%)显著少于女童(75.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超重儿童和肥胖儿童,超重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肥胖儿童,正常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数占比显著少于超重儿童和肥胖儿童,超重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数占比显著少于肥胖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年龄、日照辐射、饮食均是维生素D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郑州中原区小学部分儿童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相关工作者应予以重视,加强儿童的维生素D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地区0~7岁儿童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于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行25-(OH)D水平检测的所有0~7岁儿童资料,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的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异。结果广州市白云区1309例0~7岁儿童的25-(OH)D水平为25.50(13.38~42.80)ng/m L,维生素D缺乏率为20.40%,不足率为52.33%,充足率为27.27%,无1例中毒病例;不同性别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营养状况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7岁组儿童25-(OH)D水平最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最高,不同年龄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季25-(OH)D水平最高,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最低,冬季25-(OH)D水平最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最高,不同季节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州市白云区0~7岁儿童25-(OH)D水平较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较高,3~7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最差,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家长及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嘉兴市南湖区3~6岁儿童维生素A、 D、 E水平,为预防儿童维生素营养缺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嘉兴市南湖区36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A (VA)和维生素E (VE),采用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 (OH) D];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儿童维生素A、 D、 E营养水平。结果共调查3 414名3~6岁儿童,其中男童1 859人,占54.45%;女童1 555人,占45.55%。血清VA为0.35 (0.09)μg/m L,不足率为18.31%,缺乏率为0.88%;血清25 (OH) D为23.00 (7.70) ng/mL,不足率为22.55%,缺乏率为7.00%;血清VE为7.80 (2.00) mg/L,不足率为2.46%,缺乏率为1.00%。血清VA正常、不足、缺乏构成男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25 (OH) D缺乏和不足比例均高于男童(P0.05); VE缺乏和不足比例低于男童(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VA和25 (OH)的正常、不足和缺乏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VE正常、不足、缺乏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嘉兴市南湖区3~6岁儿童维生素A、 D、 E水平缺乏或不足均占一定比例;男女童VD、 VE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0~14岁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 为本地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1 000例0~14岁的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 25-(OH)D]水平。结果 25-(OH)D缺乏及不足者634例(63.4%);25-( OH) D水平充足者366例(36.6%)。0~1和1~2岁组儿童血清25-(OH)D水平最高, 2岁后儿童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0.01)。0~7岁男、女童血清 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7~14岁组儿童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25-(OH)D水平夏>秋>春>冬, 冬季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检出率为70.29%, 高于其他季节(P<0.05)。结论 0~14岁儿童 25-(OH)D平均水平低下, 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 特别是在冬季和年长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岁学龄前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5月于本院体检的460名1~6岁学龄前儿童临床资料,检测所有受试儿血清25-(OH)D水平,记录不同年龄患儿(1~3岁幼儿和4~6岁学龄前期儿童)血清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率差异。将460名儿童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n=248)和正常组(n=212),比较两组儿童平均身高、体重的差异;血清25-(OH)D水平与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评估。结果 1~3岁的幼儿血清25-(OH)D水平为(78.65±13.38)nmol/L,显著高于4~6岁学龄前期儿童的(54.27±12.95)nmol/L,且维生素D缺乏率(11.17%,21/188)显著低于学龄前期儿童(18.38%,50/2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维生素D缺乏组儿童平均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检测结果 [(98.67±3.83)cm、(15.63±1.96)kg]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儿童[(106.83±4.15)cm、(18.35±2.0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6岁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水平检测结果与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1~6岁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水平同其体格发育关系密切,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了解广州市儿童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甲状旁腺素(PTH)的关系,为减少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疾病的发生和改善儿童骨骼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2015年广州市某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的976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采集空腹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滂腺素(PTH).结果 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90.67±36.55) nmol/L,其中男童为(90.14±34.89) nmol/L,女童为(91.33±38.58) 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率及不足率分别为11.37%和25.31%,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血清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547,P<0.05),血清25(OH)D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352,P< 0.05),维生素D缺乏率及不足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x2趋势=68.909,P<0.05).儿童血清PTH平均水平为(2.38±1.29) pmol/L,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儿童血清PTH水平均高于维生素D充足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27,P<0.05).血清25(OH)D水平与PTH呈负相关(r=-0.149,P=0.000).结论 广州市0~16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及不足率较高,年长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年幼儿童差,血清25(OH)D与PTH水平呈负相关.应采取合理措施改善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了解温岭市3~6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为学龄前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2016年冬春季和夏秋季在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入园入托体检的6 776名3~6岁儿童,测定其血清25-(OH)D的含量.结果 学龄前儿童的25-(OH)D平均水平较为适宜,为(88.95士21.23)nmol/L,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5);未见维生素D过量及中毒的儿童.25-(OH)D充足率为66.07%,不足率为28.69%,缺乏率为5.24%.学龄前儿童25-(OH)D水平夏秋季高于冬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8,P<0.05);缺乏、不足、充足率季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9,144.77,154.63,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儿童缺乏、不足、充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79,74.14,90.38,P值均<0.05).结论 温岭市3~6岁儿童25-(OH)D总体水平较为适宜,部分儿童存在不足及缺乏.需要定期监测学龄前血清25-(OH)D水平,进行合适的干预及加强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7,(7):951-952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血红蛋白(HGB)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00例0~5岁儿童,采集其空腹晨静脉血,检测25-羟维生素D和HGB水平,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与HGB的相关性。结果维生素缺乏组的HGB水平明显低于维生素不足组,维生素不足组的HGB水平明显低于维生素正常组(P均<0.05)。<1岁、1~2岁(<2岁)和4~5岁(<5岁)的25-羟维生素D低水平和正常水平儿童的HGB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年龄段25-羟维生素D低水平和正常水平儿童的HGB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岁、1~2岁(<2岁)和4~5岁(<5岁)儿童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与HGB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HGB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儿童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影响HGB生成,从而导致儿童贫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0~7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门诊儿保科体检的0~7岁儿童4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25-(OH)D水平,超声骨密度仪测量左侧胫骨骨密度。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25-(OH)D水平和骨密度值,并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血清25-(OH)D均值为(32.31±12.47)ng/ml,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的充足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P0.05);骨密度Z值的均值为(-0.31±0.17),各年龄段儿童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缺乏时,血清25-(OH)D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743,P=0.000)。结论 0~7岁儿童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现象,血清25-(OH)D水平与骨密度仅在维生素D缺乏时存在相关性,临床上应该两种方法结合检查,科学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咸宁市糖耐量异常孕妇与正常孕妇维生素D缺乏情况,探究维生素D缺乏对新生儿的影响及相关预防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咸宁市3所医院322例孕24~28周糖耐量异常孕妇(糖耐量异常组)及390例糖耐量正常孕妇(糖耐量正常组)为受试对象,均予以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维生素D水平检测。比较两组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情况;两组受试孕妇均随访至分娩,比较其新生儿脐血血清25(OH)D水平、先天性佝偻病发生率及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结果 (1)分娩前,两组受试孕妇血清25(OH)D水平均较入组时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515、30.236,均P0.05);糖耐量异常组孕妇入组时及分娩前血清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糖耐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531、21.148,均P0.05)。(2)糖耐量异常组受试孕妇维生素D不足率及缺乏率分别为49.07%和44.10%,均显著高于糖耐量正常组的38.21%和1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486、100.319,均P0.05)。(3)母体糖耐量异常且维生素D缺乏的新生儿脐血血清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母体糖耐量正常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494、25.905,均P0.05);两组中母体维生素D缺乏的新生儿脐血血清25(OH)D水平也显著低于母体非维生素D缺乏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632、7.175,均P0.05)。(4)两组母体维生素D缺乏的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发生率及维生素D缺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5、1.611,均P0.05)。两组母体非维生素D缺乏的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5,P0.05),但维生素D缺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8,P0.05)。母体糖耐量异常且维生素D缺乏的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发生率及维生素D缺乏率均明显高于同组母体非维生素D缺乏的新生儿和母体糖耐量正常且非维生素D缺乏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362、38.403、51.198和88.004,均P0.05);母体糖耐量正常的新生儿中,母体维生素D缺乏的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发生率及维生素D缺乏率均显著高于母体非维生素D缺乏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711、22.578,均P0.05)。结论咸宁市孕妇普遍存在孕期维生素D缺乏情况,且糖耐量异常孕妇维生素D缺乏风险较正常孕妇高,可能影响新生儿脐血血清25(OH)D水平、增加先天性佝偻病发生几率,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黄蕾  南楠  刘爱萍  杨晓芳  李灵  朱瑛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2):1803-1806
  目的  分析甘肃省0~6岁儿童血清25-(OH)D的营养状况,分析其年龄、季节特点以及与体格发育间的关联,为儿童及时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甘肃省内兰州市、定西市、临夏州、甘南州、张掖市、酒泉市进行健康检查的0~6岁儿童共9 790名。采集末梢血1 mL,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浓度。根据身长(高)别体重分为超重组及体重正常组。  结果  0~6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为81.31(63.14,95.86)nmol/L,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检出率为45.11%。4~6岁组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 < 1岁婴儿及1~ < 4岁儿童,4~6岁组儿童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检出率最高(χ2=83.67,P < 0.05)。冬季发生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比例最高(55.82%)(χ2=194.12,P < 0.01)。秋季超重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检出率较高(19.83%)(P < 0.01)。  结论  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季节及体格发育水平均有关联,< 1及 > 4岁组应是维生素D重点监测的年龄段,冬季应是维生素D监测的重要季节,对于超重儿童秋季应作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重点时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并分析龙泉市2~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选取龙泉市妇幼保健所健康体检2~6岁儿童进行血清25(OH)D测定,并分析不同性别、季节和骨密度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状况。结果 3 582名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59.17±21.69)nmol/L,不同年龄组儿童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检出率为24.96%,其中女童为29.68%,高于男童的19.86%(P0.01)。冬春季节儿童维生素D缺乏检出率为42.94%,高于夏秋季节的2.27%(P0.01)。骨密度不足儿童维生素D缺乏检出率为55.34%,高于骨密度正常者的18.62%(P0.01)。结论龙泉市儿童维生素D缺乏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骨密度不足者,应适量补充维生素D,增加外出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0岁~1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与年龄、性别、季节的关系,为本地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11月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保健科体检的0岁~16岁6 651例儿童,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结果 6 651例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为(29.63±12.83)ng/ml,其中25-羟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92例(1.38%),缺乏组1 498例(22.52%),不足组2 434例(36.60%),充足组2 627例(39.50%)。0~岁组和1~岁组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后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间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3,P0.05)。不同季节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秋季最高,夏季最低。结论 0岁~16岁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下,应增加该地区儿童的维生素D摄入量,尤需加强6岁以上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及夏季儿童的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0~3岁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婴幼儿维生素D的合理补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1 300例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检测。结果 1 300例儿童中,131例出现维生素D缺乏(10.08%),246例出现维生素D不足(18.92%)。男童与女童血清25-(OH)-D水平及维生素缺乏率、不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9,χ~2=1.648、0.301,P0.05),≤1岁、1~2岁、2~3岁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17.90%、6.90%、10.62%(χ~2=22.746,P0.01),且在血清25-(OH)-D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64,P0.01);维生素D缺乏率冬季最高(14.55%),夏季最低(6.97%),不同季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1,P0.01);纯母乳喂养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部分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13.00%vs.9.38%、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71,P0.01);户外活动时间1 h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户外活动时间1~2 h儿童(14.15%vs.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岁、户外活动时间1 h、纯母乳喂养是维生素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0~3岁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与年龄、户外活动时间、喂养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绍兴市公务员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公务员共8 22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25-(OH) D的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段公务员及不同季节血清中25-(OH) D的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情况。结果 8 221例公务员血清中25-(OH) D的中位数为25. 03 ng/ml,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的比例高达71. 35%,男性25-(OH) D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 0. 01)。老年组(≥60岁)公务员血清25-(OH) D水平显著高于青年组(≤45岁)和中年组(46岁~59岁)(P 0. 01),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2组(P 0. 01)。夏季公务员25-(OH) D水平显著高于春、秋、冬季(P 0. 01),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绍兴市公务员普遍缺乏维生素D,应加强科学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临床诊断和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2012年3月~2014年2月儿科门诊就诊的0~3岁婴幼儿204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25-(OH)D浓度检测。结果:204例0~3岁婴幼儿中,血清25-(OH)D较为足够99例,占48.6%;相对缺乏79例,占38.7%;缺乏26例,占12.7%,前两者占总人数的87.3%。血清25-(OH)D以2~3岁组最高,0~1岁组最低,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25-(OH)D缺乏率较高,其中以2~3岁幼儿25-(OH)D血清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为指导维生素D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0~3岁儿童300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结果新会地区婴幼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29.13±8.12)ng/ml,血清25-(OH)D水平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季节血清25-(OH)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的缺乏率为2.3%、不足率为8.0%,不同年龄段维生素D不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会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好,应重点加强幼儿维生素D的补充。通过定期检测血清25-(OH)D了解体内维生素D水平,科学指导维生素D的补充,消除家长对过量中毒的担忧,从而增加家长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血清25-(OH)D、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为临床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2018年每年10月-次年3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月~2岁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58例为病例组,同期该年龄段健康儿童62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25-(OH)D、Ca、P、PTH水平及大便轮状病毒。结果 1)所有纳入对象中,多数血清25-(OH)D浓度处于不足或缺乏状态,极少数充足。2)病例组血清Ca、25-(OH)D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P及PTH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25-(OH)D浓度和PTH浓度均呈负相关(r=-0.324、-0.264,P<0.05)。结论 江门市儿童血清25-(OH)D水平普遍不足或缺乏,儿童血钙、25-(OH)D含量低可能是轮状病毒肠炎伴惊厥发作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徐州市区冬季0~5岁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指导临床及家长合理使用维生素D。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2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进行常规保健的242例0~5岁儿童血清,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D]。结果 242 例0~5岁儿童血清25-(OH)VD的平均水平为(51.34±19.38)nmol/L,其中充足组108例,占44.63%,有55.37%的儿童25-(OH)VD处于较低水平(26.45%不足、28.93%缺乏)。0~5岁儿童血清25-(OH)VD水平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组儿童血清25-(OH)VD水平明显低于<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徐州市区0~5岁儿童血清25-(OH)VD水平普遍偏低,应重视儿童血清25-(OH)VD的检测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