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妊娠期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5—2017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门诊建卡的1 679名孕妇,收集年龄、孕产次和妊娠结局等资料,采集宫颈细胞并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分析HPV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调查孕产妇1 679人,其中HPV阳性527例,感染率为31.39%;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首次性行为年龄、文化程度及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31.50%,高于未感染组的9.81%(P0.05);高危型、低危型和混合型HPV感染组胎膜早破、新生儿呼吸道乳头瘤和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HPV是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高危型=4.194,95%CI:3.099~5.675;OR混合型=3.350,95%CI:1.630~7.735;OR低危型=1.771,95%CI:1.288~2.434),年龄、孕产次与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均未见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 HPV感染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HPV感染途径、危害和HPV疫苗接种的宣传教育及孕前、孕期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确诊为高危型HPV感染的孕妇162例为感染组,同期产前检查未感染HPV的健康产妇1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情况,感染组HPV感染分型及其妊娠结局。结果:感染组高危型HPV感染分型包括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及82亚型,其中以52亚型(19.8%)及16亚型为主(14.8%),感染组HPV 52亚型、HPV 16亚型、其余亚型及≥2种混合感染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无差异(P0.05),早产(8.6%)及胎膜早破(12.4%)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5%、2.5%)(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发生无差异(P0.05)。结论:孕期高危型HPV感染常见亚型为HPV 52亚型及HPV 16亚型,HPV感染会增加早产及胎膜早破发生,有必要做好孕前及妊娠期HPV筛查及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分型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产检并成功分娩HPV感染孕妇212例为HPV感染组,同期选取无HPV感染并分娩孕妇200例为对照组,采集宫颈脱落细胞,运用流式荧光杂交分型检测方法检测HPV,分析感染类型、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212例HPV感染孕妇27种型别均有检出,主要型别为16型、58型、52型,其中单型感染173例,占81.60%,双型或多型感染39例,占18.40%;高危型检出189例,占89.15%,低危型检出23例,占10.85%;HPV感染组与无感染组文化程度、流产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不良妊娠结局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HPV感染包括单一型、混合型感染,以高危型感染为主;文化程度、流产史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妊娠HPV感染与分娩方式、不良妊娠结局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和基因型分布,为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搜集新疆地区女性宫颈HPV感染率和感染型别的文献,检索时限为上述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21年3月。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7篇文献,包含127073名研究对象。筛查人群HPV的感染率为12.4%(95%CI:10.8%~13.9%),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0.0%(95%CI:8.7%~11.2%),低危型HPV感染率为1.9%(95%CI:0.9%~2.8%)。以不同地区作为分组因素进行亚组分析,乌鲁木齐的HPV感染率为16.0%(95%CI:12.4%~19.5%),和田的HPV感染率为10.1%(95%CI:8.9%~11.3%),喀什地区的HPV感染率为9.7%(95%CI:8.5%~10.9%)。排名前5的基因型分别为HPV16、HPV6、HPV11、HPV58、HPV51。结论新疆地区筛查人群HPV感染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地区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异,乌鲁木齐的HPV感染率最高。HPV16是新疆地区最主要的感染型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辅助生殖技术双胎受孕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Google学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知网、重庆维普数据库。检索日期截至2015年6月。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检索、筛选、纳入和分析文献。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对各个研究报告的结果进行合并,计算合并相对危险度(RR)及相应95%的可信区间(CI)。通过亚组分析识别异质性调节因子。采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分析潜在的发表偏倚。结果最初共检索到3 432篇文献,最终纳入32篇文献,涉及33 465例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和99 089例自然受孕双胎。Meta分析结果提示辅助生殖技术双胎受孕与自然双胎受孕比较早产(RR=1.08,95%CI:1.02~1.15)、低出生体重(RR=1.05,95%CI:1.01~1.08)、极低出生体重(RR=1.12,95%CI:1.00~1.26)和先天畸形(RR=1.12,95%CI:1.02~1.24)的风险分别增加8%、5%、12%和12%。尚未发现极早产(RR=1.13,95%CI:0.99~1.29)、胎儿子宫内生长受限(RR=1.21,95%CI:0.94~1.57)、小于胎龄儿(RR=0.87,95%CI:0.70~1.09)、围产期死亡(RR=1.00,95%CI:0.82~1.21)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R=0.99,95%CI:0.64~1.54)的风险在两组间存在差异。漏斗图和Egger检验(P≥0.124)提示无发表偏倚。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双胎受孕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高于自然双胎受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妊娠期梅毒治疗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时机。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妊娠期梅毒不同治疗时机母儿结局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4月1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对孕早期与孕中晚期干预的母儿结局进行Meta分析,计算纳入研究的相对危险度(艘)及95%CI。结果共纳入20个研究(早孕期组660例,中晚孕期组2 2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干预时机不良妊娠结局及胎传梅毒的发生风险有差异。孕妇结局评价:①孕早期干预流产的发生风险低于孕中晚期[RR=0.28,95%CI:0.17~0.45,P0.001];②孕早期干预早产的发生风险低于孕中晚期[RR=0.25,95%CI:0.10~0.56,P0.001];③孕早期干预死胎/产的发生风险低于孕中晚期[RR=0.31,95%CI:0.15~0.64,P=0.002]。胎儿结局评价:①孕早期干预先天梅毒儿发生风险低于孕中晚期[RR=0.23,95%CI:0.17~0.31,P0.001];②孕早期干预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与孕中晚期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RR=0.54,95%CI:0.28~1.03,P=0.06]。结论妊娠期梅毒患者在孕早期进行规范化治疗,能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阻断梅毒的垂直传播,预防先天梅毒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孕妇的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的感染及分型情况,为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HPV筛查的100例HIV阳性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本院内自愿接受HPV筛查的100例HIV阴性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HIV阳性孕妇的HPV感染情况以及分型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HPV阳性感染率5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HPV感染亚型主要以高危型的39和33型和低危型的43型为主。观察组孕妇的高危型、低危型以及多重感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正常阴道分娩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00%,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年龄、妊娠次数和吸烟对HIV阳性孕妇的HPV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宫颈炎症、鳞状上皮病变和HIV阳性存在较高的关联性(P0.05)。结论 HIV阳性孕妇的HPV感染率相对较高,影响HIV阳性孕妇HPV感染的因素包括宫颈炎症、鳞状上皮病变和HIV阳性。相较于非HIV阳性孕妇,HIV阳性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相对较高,应当于临床中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0年5月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拟进行IVF/ICSI-E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PV检查结果将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04例及非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52例,分别纳入高危型组及非高危型组。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PBMCs中TLR4、NF-κB表达水平,常规进行IVF/ICSI治疗,收集IVF/ICSI治疗参数,随访统计妊娠结局。结果 高危型组PBMCs中TLR4、NF-κB表达水平高于非高危型组(P<0.05),两组IVF/ICSI参数及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出生缺陷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高危型组流产率高于非高危型组(P<0.05),两组妊娠结局良好者TLR4、NF-κB表达水平均低于妊娠结局不良者(P<0.05)。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可导致IVF/ICSI-ET患者PBMCs中TLR4、NF-κB表达水平的升高,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孕妇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CIN II/III级患者60例(观察组),健康孕妇50例(对照组),检测HPV感染并分析不良结局。结果:HPV阳性率CINⅡ组(72.4%)与CINⅢ组(87.1%)无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12.0%)(P0.05),产后6个月CINⅡ组HPV转阴率(33.3%)高于CINⅢ组(7.4%)(P0.05);CINⅡ组(354.15±41.13 pg/ml)低于CINⅢ组(427.54±44.36 pg/ml),产后6个月CINⅡ组、CINⅢ组均较同组妊娠期下降且CINⅡ组(161.12±30.25 pg/ml)低于CINⅢ组(235.16±31.54 pg/ml)(P0.05)。合并HPV感染的CIN患者不良妊娠结局(20.8%)和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10.4%)与无HPV感染者(8.3%、8.3%)无统计学差异(P0.05),CINⅢ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CINⅡ、Ⅲ期患者HPV感染率高于健康妊娠者,且随着CIN分级的增加HPV感染率上升、产后HPV转阴率下降,提示HPV感染可能促进CIN与宫颈癌发展,增加CIN患者不良结局发生。临床上应倡导对孕前妇女进行HPV筛查,对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宫颈癌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型别分布特征。方法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2000年1月—2013年1月的文献,摘录相关信息,分别采用直接等权相加和广义倒方差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3篇文献,总HR-HPV感染率为86.41%(95%CI:85.44%~87.38%),感染率前5位的HPV型别为HPV16、HPV18、HPV58、HPV52和HPV33。广义倒方差模型分析总HR-HPV感染率为86.99%(95%CI:83.45%~90.69%),纳入的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90.19%,P〈0.05)。引物为SPF10的PCR检测方法检测出的HR-HPV感染率最高,为97.23%(95%CI:96.11%~98.35%)。结论我国妇女宫颈癌中HR-HPV感染型别以HPV16、HPV18、HPV58、HPV52和HPV33为主,不同地区HR-HPV型别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究女性异位妊娠与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Highwire Press、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检索时间均为2000年1月-2017年10月。通过设置的纳入与排出标准筛选研究文献并提取资料,根据Newcastle-Ottowa Scale (NOS)评价纳入资料的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 2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符合条件的17篇文献中样本量合计1 767例。单纯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异位妊娠的Meta分析共纳入17篇文献,样本量为1 767例,异位妊娠组与对照组解脲支原体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 37,95%CI (2. 80~4. 06),P0. 05];单纯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异位妊娠的Meta分析共纳入16篇文献,样本量为1 683例,异位妊娠组与对照组沙眼衣原体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 53,95%CI(2. 78~4. 48),P0. 05];解脲支原体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异位妊娠的Meta分析共纳入10篇文献,样本量为1 120例,异位妊娠组与对照组解脲支原体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 03,95%CI (3. 11~8. 14),P0. 05]。结论单纯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异位妊娠相关,当两者混合感染时,女性异位妊娠的危险度会更高,因此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将为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妇宫颈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1991~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并辅以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宫颈UU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文献.应用Rev Man 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将11个研究结果 加权合并,累计宫颈UU阳性者1 952例,阴性者3 280例.Meta分析结果 显示胎膜早破[OR=6.64,95%CI(4.56~9.67)]、早产[OR=3.23,95%CI(2.62~3.98)]、胎儿窘迫[OR=1.53,95%CI(1.09~1.81)]、新生儿窒息[OR=1.48,95% CI(1.14~1.92)]、新生儿肺炎[OR=3.84,95% CI(2.78~5.30)]、低出生体重儿[OR=2.58,95% CI(2.01~3.31)]、剖宫产[OR=1.47,95%CI(1.11~1.94)]、产褥病率[OR=2.86,95%CI(2.23~3.68)]的发生在宫颈UU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国内孕妇宫颈UU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诱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合并子痫前期的相关风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院就诊的无合并子痫前期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90例为对照组,合并子痫前期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70例为观察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氨酸酐(Creatinine)及体重指数(BMI),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含量及BMI的差异。观察记录两组早产、胎儿窘迫、宫内感染、巨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FBG、TC、TG、LDLc、Creatinine及B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FBG、TC、TG、LDLc、Creatinine及BMI含量是诱导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的相关危险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真实世界中接种HPV疫苗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为育龄期女性接种HPV疫苗提供安全数据。方法 通过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检索2006年1月至2020年8月发表的真实世界中接种HPV疫苗后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采用Stata 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2篇文献,Meta分析后发现,接种HPV疫苗后自然流产、死产、早产、低体重儿、出生缺陷、重大出生缺陷率(%)(95%CI)分别为8.7(6.6~10.7)、0.4(0.3~0.5)、7.0(5.1~9.0)、5.1(2.0~8.1)、5.7(3.7~7.6)、2.7(2.1~3.3),未高于一般人群中不良妊娠的发生率。结论 接种HPV疫苗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未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我国与食管癌发生的病因学关系。[方法]在国内万方网,检索有关HPV与食管癌相关的研究文献,研究纳入标准是:以聚合酶链反应或原位杂交为检测方法检测HPVDNA,并且研究病例既有食管癌组织又有正常对照组织。将所得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入选12篇文献进行HPV16型特异性检测,其结果显示,食管癌组织标本中HPV16占38.6,正常组织标本中HPV16占15.9,HPV16感染率与正常对照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16感染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病原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妊娠合并子痫患者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Medical Network、CBM等数据库关于复方丹参注射液预防和治疗妊娠合并子痫的文献,时间截止2019年3月,结果采用Rev Man5. 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1项研究,2 8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以延长孕周(MD=3. 61,95%CI为2. 53~4. 69,P0. 000 01)、增加新生儿体质量(MD=0. 27,95%CI为0. 21~0. 33,P0. 000 01),并可以改善围生期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并发症、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结局(P0. 05),但是对于不良反应无明显影响(P0. 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改善妊娠合并子痫患者妊娠相关不良结局,但鉴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及病例不足,应开展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以便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HPV单一与多重型别感染者子宫颈病变风险,探索相应的管理模式.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0年至2012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同时行子宫颈细胞学与HPV检测且高危型HPV阳性妇女7 19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HPV高危型单一与多重型别感染者子宫颈癌前病变及浸润癌的相关性.结果 7 192例HPV高危型感染者中单一及多重型别感染率分别占75.88%及24.12%.在单一及多重型别感染者中,最常检出的型别均为16型,其次为58型、52型、53型.单一与多重型别感染者中细胞学高级别异常及以上占比分别7.81%及8.2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343,P=0.57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V16、31、33型别感染与细胞学高级别及以上异常具有相关性[OR分别为3.700(95%CI:3.048~4.492)、2.038(95%CI:1.568~2.647)、1.563(95%CI:1.110~2.201)].单一与多重型别感染者中CIN2+检出率分别为22.29%及23.04%,CIN3+检出率分别为11.72%及8.73%,两组感染者CIN2+检出无统计学差异(χ2=0.226,P=0.653),CIN3+检出有统计学差异(χ2=0.622,P=0.011),在HPV16、HPV16/18单一与多重型别感染者CIN2+检出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2.215、2.680,均P>0.05),CIN3+检出均有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622、11.112,均P<0.05),在非HPV16/18型单一及多重型别感染者CIN2+、CIN3+检出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2.747、0.19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V 16型、单一型感染、细胞学异常及高级别异常与子宫颈病变CIN2+具有相关性[OR值分别为2.358(95%CI:1.934~2.874)、1.264(95%CI:1.020~1.566)、2.216(95%CI:1.779~2.761)、9.599(95%CI:7.728~112.575);HPV16、33型别感染、细胞学异常及高级别异常与CIN3+具有相关性[OR值分别为4.192(95%CI:3.102~5.665)、1.806(95%CI:1.183~2.757)、2.919(95%CI:1.360~2.708)、10.357(95%CI:7.545~14.215).结论 HPV多重型感染虽可导致更多的细胞学异常,但尚未导致更多的高级别细胞学异常;HPV单一型别、HPV16型别、16/18型别感染者的CIN3+风险增高,临床上应重视对这一人群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老年人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后预防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0年5月15日的关于中国老年人接种PPV23的文献,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95%CI)为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检验结局指标的稳定性,采用漏斗图检验发表偏倚。结果初期共检索文献1 406篇,最终纳入文献9篇,研究类型均为队列研究。共纳入14 604人,其中暴露组7 656人,对照组6 948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与对照组肺炎发病率(RR=0.28,95%CI:0.14~0.54,P0.001)和呼吸道感染率(RR=0.71,95%CI:0.60~0.8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管炎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6,95%CI:0.18~1.18,P=0.106)。漏斗图显示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显示研究结果稳定。结论中国老年人接种PPV23能降低肺炎发病率和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何保昌  陈法  高小叶  蔡琳 《现代预防医学》2014,(19):3462-3465,3480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口咽部鳞状细胞癌(OPSCC)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外文数据库,获得有关HPV感染与OPSCC预后关系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计算合并HR及其95%CI。结果共15篇合格文献纳入本研究,累计OPSCC病例1 725例,其中HPV阳性表达746例,阳性率43.25%。HPV阳性的OPSCC患者有较低的死亡风险(合并HR=0.316,95%CI:0.236~0.395)和肿瘤复发风险(合并HR=0.316,95%CI:0.229~0.403)。结论 HPV阳性可能是OPSCC预后较好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弓形虫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方法]通过检索1999~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等国内发表的有关弓形虫感染与不良妊娠的相关文献,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4.2进行分析. [结果]将13个研究结果加权合并,累计病例2 990例,TOX感染率10.70%;累计对照4 100例,TOX感染率3.49%;合并OR=3.30(95%CI:2.39~4.56). [结论]国内弓形虫感染与不良妊娠发生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