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特点.方法 对1 500例健康查体者进行了颈动脉血管检查.结果 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05例,其中局限性斑块型225例,占73.77%;弥漫性增厚型30例,占9.84%;混合型50例,占16.39%.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是诊断、评估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治疗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造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增强特征.方法 对136例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超声造影,分析增强特征与斑块回声、厚度及狭窄的关系.结果 (1)低、混合、中等和强回声斑块出现增强的比例分别为59.6%、57.6%,36%和13.5%,组间P<0.01.(2)厚度≤2 mm、2.1~3.0 mm、3.1~4.0 mm和>4.0 mm组斑块增强比例分别为15.9%、45.3%、63.0%和65.9%,后两组高于前两组P<0.01.(3)颈内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组,斑块增强比例分别为35.0%、56.00和60.7%,中、重度狭窄组高于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其增强程度与斑块回声、厚度和颈动脉狭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研究[1]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即易损性,容易引起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进而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如何在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前尽快和准确地识别出易损斑块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已成为当前迫切的问题。因此,本研究着重于从颈动脉斑块超声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分析,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无创性筛查手段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  相似文献   

4.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随着超声诊断医学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已成为临床检测颈动脉斑块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来,传统的超声技术日趋成熟,新的超声技术不断涌现,它们在检测颈动脉斑块的位置、大小、成分及稳定性等方面各有优劣。现就超声各种诊断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危险性不仅与斑块形状、斑块活动性有美,还与斑块的病理成分及结构有关。动脉硬化斑块的超声征象,可根据斑块回声区及透声区的不同区分为软斑块和硬斑块,前者含有较多的脂质,易出血,斑块不稳定,易发生临床症状及脑血管意外。本研究应用计算机将斑块内不同成分的超声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使之定量或半定量.以减少操作者之间的主观差异,利于对斑块的稳定性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易损斑块在脑卒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识别易损斑块非常重要。超声因为其无创、便捷等优点,能够识别斑块形态、组成成分,有无溃疡、斑块内新生血管,可以指导临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辛伐他汀20mg/d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死亡、高致残的四大特征,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将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纳入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范畴,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并列,更加注重其一级预防。最早在20世纪初,有学者研究证实,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大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导致人类残疾或死亡的高危因素,现已成为中老年人重要的致死病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之一,超声检查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给予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1].本研究就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对116例疑诊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旨在进一步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检出率及发生率,使其成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脑梗死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超声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大量造影及尸检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病变部位主要位于颅外颈动脉分叉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否引起脑梗塞症状,与狭窄程度及斑块的稳定性有关。斑块的稳定性取决于斑块病理成分。应用超声影像量化方法客观的显示斑块的成分,有助于进一步合理筛选适合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也可以用来评价内科降血脂药物的疗效。本实验初步探讨超声影像与斑块病理成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同时口服6个月的阿托伐他汀钙。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TC,TG,LDL较前显著下降,HDL相比较前增加,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有统计学差异。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有效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血脂水平,可以抑制和逆转斑块的增长,是预防脑梗死和其发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 33例患者中,常规超声发现斑块45处,并将其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斑块;观察不同斑块的弹性图像特点并计算颈总动脉内血液组织与斑块的应变对比度(即硬度比值).结果 ①二维超声发现软斑块17处,纤维性斑块0处,混合性斑块15处.钙化斑块13处.②超声弹性图像中,软斑块主要表现为绿色,混合性斑块表现为蓝绿相间,而钙化斑块则完全为蓝色所覆盖.③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性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软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钙化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混合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价颈动脉斑块.不同组织声学特性的斑块弹性图像表现及应变对比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 33例患者中,常规超声发现斑块45处,并将其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斑块;观察不同斑块的弹性图像特点并计算颈总动脉内血液组织与斑块的应变对比度(即硬度比值).结果 ①二维超声发现软斑块17处,纤维性斑块0处,混合性斑块15处.钙化斑块13处.②超声弹性图像中,软斑块主要表现为绿色,混合性斑块表现为蓝绿相间,而钙化斑块则完全为蓝色所覆盖.③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性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软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钙化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混合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价颈动脉斑块.不同组织声学特性的斑块弹性图像表现及应变对比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 9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各48例。辛伐他汀组除常规治疗外口服辛伐他汀,对照组口服血脂康。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面积,并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内辛伐他汀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增加剂量可有效地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心绞痛组和心肌梗塞组。应用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冠心病二组患者的颈动脉钙化斑发生例数、钙化斑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ArteryIntimaMediaThickness,CAIMT)均较对照组增多增大。P<0.05。尤其当冠脉存在多支病变时更为明显,P<0.01。CAIMT/D在冠心病组≥0.1,P<0.05.颈动脉超声观察钙化斑和CAIMT,是预诊冠脉病变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扫CT值和强化幅度预测脑血管症状的价值。方法 纳入87例拟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接受MDCT平扫及CTA的患者,根据有无脑血管症状分为有症状组(n=38)及无症状组(n=49),通过手动勾画ROI的方法测量CT平扫及CTA图像上斑块非钙化部分的C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采用平扫CT值及强化幅度判定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效能,并采用Z检验对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 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颈动脉斑块平扫CT值分别为(45.58±8.94)HU和(31.09±6.83)HU,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9,P<0.001);有症状组颈动脉斑块强化增幅大于无症状组(t=-3.421,P=0.001)。ROC曲线阈值分析显示,平扫CT值最佳临界值为37.20 HU,判定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敏感度为92.10%(35/38),特异度为81.63%(40/49),准确率86.21%(75/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强化幅度最佳临界值为10.1 HU,其敏感度为76.32%(29/38),特异度为63.27%(31/49),准确率为68.97%(60/87),曲线下面积为0.735;二者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13,P<0.01)。结论 颈动脉斑块非钙化部分平扫CT值和强化幅度与脑血管症状有关;斑块平扫CT值对判断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效能优于斑块强化幅度。  相似文献   

18.
CEUS在临床应用日益普及,通过观察造影剂在组织内的灌注过程,实现对病灶的分析,在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评估药物治疗效果方面的应用已较为成熟。目前,CEUS用于颈动脉斑块的靶向显影和治疗方面研究也在逐步开展。本文对CEUS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疗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新技术、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对 60例脑卒中患者及 5 0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 ,了解有无斑块形成 ,进行斑块质地判断。结果 脑卒中患者有 5 7例发现颈动脉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正常对照组 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脑卒中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3例患者中,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49处,经外周静脉团注SonoVue2.4ml后,观察不同性质粥样硬化斑块的造影显像特点,并对其可能机制做初步探讨。结果49处斑块中有35处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表现为斑块周边或(和)斑块内部的线状增强,14处未见增强。按斑块性质分为三组,其造影增强率分别为软斑块90%(18/20),硬斑块38%(5/13),混合斑块75%(12/16)。结论斑块周边及内部的造影增强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有关,同时亦可提示斑块局部炎症反应的存在及其程度,有助于全面评价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