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实施综合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0岁以上社区老年女性96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人。干预组给予群体性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家庭访视综合干预;对照组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对两组干预前后的骨质疏松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对老年女性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知识的得分无论在知识项目总分上还是在分项目得分上均明显高于基线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知识得分无论在知识项目总分上还是在分项目得分上虽高于基线水平,但仅知识项目总分和分项目基础知识、饮食运动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在基础知识、危险因素等知识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群体性健康教育、家庭访视个别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可提高社区老年女性相关健康知识和健康责任感,矫正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行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实施营养干预与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营养干预与综合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7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较高(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100例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社区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腰椎段骨折,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社区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康复治疗。采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法)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疼痛、生活质量的改变进行评定,观察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与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1±0.8)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78.6±25.6)分VS对照组(4.2±1.1)分、(62.3±22.6)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92%)较对照组(7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康复与治疗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方法.方海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将所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9)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治疗组(n=48)在对照组的基础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出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发生率.结果:影响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骨折家族史、骨折史、跌例以及饮食缺钙等.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要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发生骨质巯松性骨折与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必须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护理,以此避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情况,提高老年患者的身体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5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271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组和老年骨质疏松症未并发骨折组,采用自编问卷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指数及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保护因素,而年龄、低钙饮食、皮质激素、跌倒、脆性骨折史及骨折家族史是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保护因素,而年龄、低钙饮食、跌倒及脆性骨折史是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从饮食、体育锻炼及药物等多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实施综合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157名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9、78人.干预组给予群体性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家庭访视综合干预.对照组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行为得分无论在行为项目总分上还是在分项目得分上均明显高于基线水平,且70-79岁、80岁以上老年人在行为项目总分和分项目饮食行为得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预防骨质巯松性骨折的行为得分无论在行为项目总分还是在分项目得分上均较基线水平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在饮食行为、摄钙行为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群体性健康教育、家庭访视个别指导等综合干预可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健康责任感,矫正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行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8.
《现代医院》2016,(11):1708-1711
目的观察太极拳运动在社区预防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体检诊断明确在册的骨质疏松症老年女性居民124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组均由健康教育管理团队实施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规律的太极拳运动,比较两组人群干预前后左前臂骨密度T值变化。骨关节疼痛症状的改变。1年内跌倒的发生率及骨折的发病率。两组人群相关行为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太极拳规律运动1年后左前臂骨密度T值明显提高;疼痛症状有改善;1年内跌倒的发生率。骨折的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除治疗依从性外,运动主动性。睡眠质量等观察指标较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社区常规护理辅以规律太极拳运动能提高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人群的骨密度,减轻关节疼痛,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运动主动性及睡眠质量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选取补土益水法用于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骨折,并探究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70例,分别为补土益水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给予普通治疗组骨折复位及相应钙剂,静滴剂治疗;给予补土益水治疗组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还有补土益水颗粒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并对比。结果:比较后发现,补土益水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普通治疗组,说明相同时间内补土益水治疗组缓解疼痛较普通治疗组强。补土益水治疗组相对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普通治疗组的85.71%,且在随访调查中发现,未愈的7人在40天之内全部达到有效条件,证明补土益水法治疗较普通治疗愈合较快。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补土益水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有效改善骨质,增加其密度,大大改善骨质疏松情况,减缓愈合时间,对治疗及预防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珠海市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为降低老年女性骨折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抽样方法分别抽取珠海市50~70岁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年龄、婚姻状态、家庭收入、文化程度、户外活动量、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怀孕次数、生产胎儿数、骨折史、饮酒史、吸烟史、牛奶摄入频率等。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该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0例50~70岁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病例组和200名50~70岁健康女性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均以60~70岁为主,分别占75.0%、66.5%,婚姻状态以已婚为主,分别占80.0%、85.0%。家庭月收入<5 000元分别占60.0%、55.0%,文化程度均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分别占60.0%、57.5%。有骨折史(OR=4.116)、有吸烟史(OR=3.904)和绝经年龄<45岁(OR=4.229)是50~70岁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量≥60 min/d(OR=0.417)、牛奶摄入频率≥3次/周(OR=0.191)是该年龄段女性骨折疏松性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 户外活动量、骨折史、吸烟史、牛奶摄入频率和绝经年龄是50~70岁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户外活动量较大、牛奶摄入频率较高可降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聚焦解决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不只是一种老化的征象 专家预言:到了2050年,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髋骨骨折会发生在亚洲国家,而中国将成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心。 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平时毫无症状,却会在伸腰、咳嗽、打喷嚏、提水壶等轻微外力的影响下,突然发生骨折。 人到四五十岁常会感到腰酸腿疼;上了年纪常常腰弯背驼,老人们常常比年轻时矮了许多…… 怎样解释这些现象呢?记者为此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孟迅吾,了解到这种现象都是骨质疏松的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近10年住院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性别、年龄分布,好发部位、发病季节、致伤原因,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老年住院骨折人数逐年递增.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女性多于男性.髋部骨折所占比例最高.以65~79岁年龄组最多见.对于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少于非手术治疗.脊柱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治疗的并发症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结合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开展早期预防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骨质疏松,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高欣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10):104-106
目的 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需求,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其针对性制订有效的社区康复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2月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街社区2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其常规资料、患病情况和社区康复护理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服务需求为(22.22±4.32)分,康复护理技术(23.15±4.56)分,健康教育(26.45±3.79)分,总体需求(73.02±11.41)分。236例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服务项目需求依次是血压监测、病情观察、针灸按摩、照顾者指导、饮食和营养知识、保健知识、急救对策、心理康复、心电图检查、健康咨询、静脉输液、睡眠和休息指导、康复练习的需求。将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经回归方程分析后结果显示,独处时间、经济收入、年龄和就医距离均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对社区康复护理需求较高,其中独处时间、经济收入、年龄和就医距离均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为了探索老年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社区综合康复整体方案,评估其在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有效控制复发危险因素,降低医疗费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共80例,分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与社区家庭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采用统一的药物治疗、手法康复及功能锻炼康复措施,以病房组为对照组,社区组增加日常生活心理疏导,家庭成员配合,社区作业等综合措施,采用ADL(Barthel指数评定)和Brunn Strom运动功能评定两组患者康复疗效;选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状况,并对两组相关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经过药物及康复治疗后,肢体功能有明显改善,病房组与社区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房组抑郁量表分明显高于社区家庭干预组;在与脑梗塞康复治疗相关费用上社区组明显优于病房组。结论脑梗塞恢复期社区康复治疗模式是安全、有效的,在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降低费用上产生的社会效益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20.
老年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最大危害在于骨折,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骨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