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2002-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产前检查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孕产妇死亡率从2002年401.4/10万下降至2011年180.7/10万,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分别从2002年33.3%和63.0%上升至2011年62.5%和83.2%。经趋势检验,孕产妇死亡率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呈上升趋势(P<0.01)。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呈负相关,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新法接生率的偏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002-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相关性,新法接生率为孕产妇死亡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2002-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产前检查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孕产妇死亡率从2002年401.4/10万下降至2011年180.7/10万,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分别从2002年33.3%和63.0%上升至2011年62.5%和83.2%。经趋势检验,孕产妇死亡率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呈上升趋势(P0.01)。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呈负相关,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新法接生率的偏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002-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相关性,新法接生率为孕产妇死亡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2005—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产前检查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43.70/10万下降至2014年14.80/10万,系统管理率和高危产妇比重分别从2005年85.30%和19.10%上升至2014年97.00%和28.80%。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系统管理率、高危产妇比重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2005—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是高危孕产妇比重持续上升,应积极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降低高危孕产妇比重。  相似文献   

4.
社会因素对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社会因素,为政府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妇幼卫生监测中心1996~2001年全国农村地区(共68个监测点)孕产妇死亡数据,及采用现况调查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相同地区的社会因素的资料,进行孕产妇死亡与社会因素之间关系的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996~2001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由86.4/10万下降到61.9/10万,下降幅度为28.4%;农村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为主,产科出血死亡率由1996年的48.3/10万下降到2001年的33.0/10万;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卫生技术人员数、妇幼卫生人员数、总床位数、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农村人均收入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孕产妇死亡除受孕产妇自身因素影响外,还与卫生资源、妇幼卫生服务、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减低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应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及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加强对卫技人员的培训;加强交通通讯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主要死因和孕产期保健措施进行描述,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004-2013年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从79.1/10万下降至17.1/10万,内科合并症致死比例从20.3%上升至34.6%,住院分娩率从71.1%上升至98.5%,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内科合并症致死比例赶上产科出血共同为孕产妇的主要死因。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呈负相关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分娩率是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多学科合作管理高危孕产妇和加强住院分娩工作。  相似文献   

6.
甘南藏族自治州孕产妇死亡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孕产妇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甘南州8个县(市)妇幼保健院2000-2008年死亡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甘南州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年的224.54/10万降至2008年的74.75/10万,下降趋势较为明显(2χ=5.077,P0.05);产科出血为孕产妇最主要死亡原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住院分娩率的增加,孕产妇死亡率降低。结论甘南藏族自治州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孕产妇死亡率随住院分娩率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2003年全国22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000个“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降消项目)县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与孕产妇死亡人群监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03年全国“降消项目”县孕产妇死亡率为76.9/10万,住院分娩率为64.9%;人均年收入〈1000元的项目县孕产妇死亡率为100、9/10万,人均年收入≥2000元的项目县孕产妇死亡率为618/10万,人均年收入与孕产妇死亡率存在负相关关系;住院分娩率〈50%的项目县孕产妇死亡率达107.2/10万,住院分娩率≥75%的项目县孕产妇死亡率为54.1/10万,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存在负相关关系;人均年收入〈1000元住院分娩率≥75%的项目县为19.1%,人均年收入≥2000元住院分娩率≥75%的项目县为66.7%,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人均年收入水平和住院分娩率对孕产妇死亡率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西部某省2005—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14年西部某省孕产妇死亡率、主要死因构成和孕产期保健措施进行描述,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样本区域2005—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从116.80/10万下降至39.10/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与各保健因素存在负相关关系,多因素回归显示,住院分娩率对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西部地区应积极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孕产妇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2011—2018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2011—2018年孕产妇死亡情况、主要死因和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进行描述,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18年乌鲁木齐市死亡孕产妇39例,孕产妇死亡率从2011年15.9/10万下降到2018年6.6/10万,死亡原因前三位分别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症、羊水栓塞。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和产前检查率呈负相关,住院分娩率是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要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加强孕产妇高危预警和分级管理、提高基层人员技术水平、保证妇幼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以下简称"降消")项目对贵州省项目地区孕产妇死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贵州省项目县历年上报孕产妇死亡数及死亡报告卡资料,描述分析"降消"项目实施前后孕产妇死亡模式的变化。结果 (1)"降消"实施以来,项目县住院分娩率由1999年的17.08%增加到2014年的98.48%,孕产妇死亡率由144.79/10万降低到29.44/10万。(2)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在整个项目期间一直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2010年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0%以上后,孕产妇死亡原因发生重要变化: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降低,肝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居孕产妇前5位死亡原因;(3)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死亡原因中,胎盘储留及宫缩乏力在整个项目周期中占产科出血病因构成比60%以上。2010年后因胎盘储留发生率下降,宫缩乏力超过胎盘储留成为引起产科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4)2010-2014年住院分娩率97.56%,孕产妇总死亡率26.64/10万,家中分娩死亡率136.30/10万,住院分娩死亡率是14.69/10万。结论贵州省项目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从1999-2014年持续下降,产科出血和妊高征等可避免死因降低更明显。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住院分娩,因此应努力提高农村尤其是贵州省落后地区农村妇女的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分析2000~2010年潍坊市孕产妇死亡情况,探讨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寻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方法:根据潍坊市所辖县(市、区)妇幼保健院(站)上报的2000年1月~2010年12月孕产妇死亡原始记录及市级孕产妇死亡病例评审情况,对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10年潍坊市出生活产数875 511例,死亡孕产妇123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4.05/10万。前5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1.10/10万,后6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8.66/10万,下降了12.44/10万,下降幅度明显。孕产妇前4位主要死亡原因分别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论:降低潍坊市孕产妇死亡率的措施包括:加强基层医院产科质量建设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对高危妊娠的识别、处理水平及转诊及时率;提高孕产妇系统保健率,加强孕产妇高危专案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孕产妇及家庭成员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了解自愿婚检政策实施以来潍坊市市区居民对婚前医学检查的认知与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婚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潍坊市奎文区和潍城区2003年10月1日后登记结婚者以及2008年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未婚者共22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潍坊市婚检人群婚检知识知晓率达85.0%,但对婚检检查项目完全了解的仅占2.1%。婚检对象对婚检服务的需求多样化,较高的前三项为提供优生优育咨询、了解影响婚育有关疾病知识及了解遗传病知识。结论被调查者对婚检有一定了解,但认识不足,婚检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与工作方式,增强市民对婚检实质内容与意义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评价潍坊市产盐区与非产盐区碘缺乏病的防治状况,探讨控制碘缺乏病的效果。方法对2005、2007、2009、2013年潍坊市碘缺乏病防治调查资料中碘盐、尿碘、甲状腺肿大和水碘等监测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检测13 983份盐,合格的12 970份,合格率为92.76%,合格碘盐食用率75.23%升至96.59%。尿碘中位数为185.80~282.71μg/L,呈逐年上升趋势,产盐区与非产盐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1.27、-1.17、-1.25,P〉0.05)。全市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2.87%,各年度产盐区、非产盐区均〈5%。全市水碘中位数为5.02μg/L,产盐区、非产盐区为10.28、4.22μg/L。结论产盐区和非产盐区人群体内碘营养充足,甲状腺肿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生儿出生质量,探讨母亲方面可能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为有效开展妇幼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4月到潍坊市人民医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和潍坊市奎文区妇幼保健院就诊或分娩的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调查460名新生儿,身高、头围、胸围、双顶径等均在正常范围内,临床Agpar评分>7分的均在95%以上;出生体重<2.5、2.5~4.0、>4.0 kg的分别占9.67%、86.59%、3.74%。出生体重正常者所占比例,母亲居住地在农村、郊区、城区的分别为59.41%、90.32%、90.18%(P<0.01),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者分别为80.95%、89.27%、90.24%(P<0.05),无固定收入、个人月均收入<1 000、1 000~1 999、≥2000元者分别为80.52%、96.55%、91.93%、84.00%(P<0.01);怀孕期间有、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者分别为65.71%、88.45%(P<0.01),患、未患病或感染病毒者分别为77.78%、88.71%(P<0.01);有、无异常孕产史者分别为76.79%、87.80%(P<0.05)。[结论]新生儿,身高、头围、胸围、双顶径等均在正常范围内,部分体重偏低,居住在农村、怀孕期间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是导致出生体重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潍坊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worrhagic fever with revnal syndrom, HFRS)病例的空间聚集性,探索疾病高发地区。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2005-2018年潍坊市HFRS病例报告数据,分析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相关性。利用ArcGIS软件使其可视化。 结果 潍坊市HFRS报告病例数由2005年612例下降到2011年153例, 2018年报告病例数上升到253例;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潍坊市2005-2018年报告病例数Moran’s I值在(3.8509,11,3158)均>0且P<0.001,病例地区分布有明显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潍坊市HFRS报告病例存在低发病区域和高发病区域,低发病区主要在奎文区、潍城区、坊子区,高发病区主要在青州市、临朐县、高密市与诸城市。结论 潍坊市2005-2018年HFRS报告病例数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近年来报告病例数有所回升。各地区报告病例数在空间分布非随机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建立潍坊口岸地区蝇类本底资料,于2004年对潍坊口岸蝇类的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方法]采用笼诱法,定人、定点组成情况数据,每月2次进行蝇类诱捕.[结果]诱捕蝇类3793只,分为5科12属24种,年平均蝇密度为67.7只/笼*天.优势蝇种为家蝇.[结论]潍坊口岸在蝇类控制方面,要以家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白纹厕蝇为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潍坊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0年潍坊市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中异常反应发生情况,为今后此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潍坊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潍坊市2010年共报告AEFI病例56例,报告发生率为10.05/10万。报告发生率,一般反应为7.00/10万,异常反应为1.62/10万,偶合反应为1.44/10万,无心因反应和过敏性紫癜。AEFI发生率,女童为8.78/10万,男童为11.10/10万;2~5岁为13.53/10万。56例中,诸城市占17.86%;92.86%的AEFI病例为接种后2d内发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过敏性皮疹,病例均治愈。[结论]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AEFI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2000~2009年潍坊市坊子区肺结核病人登记患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潍坊市坊子区结核病流行规律,为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坊子区登记的肺结核病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9年累计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06例,年均登记患病率为19.5/10万,其中新发现涂阳病人289例,年均登记率为11.40/10万。新发涂阳病人登记率,2000~2004年为2.82/10万~6.82/10万,2005~2009年为15.98/10万~19.97/10万;男性为16.73/10万,女性为5.44/10万(P<0.01);0~14岁最低为0.37/10万,15~24岁为19.19/10万,55岁以上在20/10万以上(P<0.01);城区为8.22/10万,农村为13.52/10万(P<0.01)。[结论]坊子区结核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男性、15~24岁与老年人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潍坊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空间聚集性,探索HFRS病例的季节性流行特征。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2005—2019年潍坊市HFRS病例报告数据,描述HFRS病例的月度发病情况及地区分布情况,利用ArcGIS软件分析全年累计病例及不同发病高峰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相关性。结果 近年来潍坊市发病率在2.80~7.18/10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潍坊市HFRS病例报告出现春夏季(2—8月)和秋冬季(9月—次年1月)两个发病周期,潍坊市HFRS累计报告病例、不同发病高峰Moran’s I值在(0.5894,0.6977)且P<0.001,有明显空间正相关性;潍坊市HFRS报告病例存在青州-临朐交汇处、诸城南部2个高发聚集区和中心城区1个低发聚集区。结论 潍坊市HFRS病例报告存在2个病例高发区和1个病例低发区,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不同流行季节高发聚集区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潍坊市2000-2009年结核病控制效果,为制定潍坊市结核病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潍坊市2000-2009年结核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9年全市累计接诊肺结核可疑症状病人183221人,年均就诊率为2.15‰。可疑症状者年均查痰率为25.83%,痰检者抗酸杆菌平均阳性率为35.88%。累计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1668例,年均登记患病率为25.38/10万,其中新涂阳病人14901例,年均新登记率为17.45/10万。治疗的14901例新治涂阳病例中,1年后治愈14256例,治愈率为96.02%,死亡208例,病死率为1.40%。[结论]2000~2009年潍坊市结核病控制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