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患者男,52岁临床以"黑便、乏力2+周"为主诉住院。患者2+周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黑色大便,主要为柏油样便,并伴有乏力,活动后气促加重。小肠CTA示:中腹部见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局部与小肠肠管分界欠清,范围约76mm×54mm×56mm,其内见小血管影走形(见图3-4),增强后动脉期、静脉期轻度强化(见图1-2),周围见小淋巴结影。行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术并送病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0岁,因"颈部肿大、发热、乏力2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因"感冒"3 d后出现发热,体温达38-39℃,多为下午及夜间发热,伴有乏力,头痛,约3 d后出现颈部肿大,伴红肿热痛,仍有反复发热及乏力,当地医院查FT4升高(3n 7 pmol/L),TSH下降(0.01 mIU/L),FT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O-Ab)及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正常,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6 mg/d,口服约15 d,症状无明显好转,再次求治于当地另一医院,给予抗感染及口服醋酸泼尼松30 mg/d,症状稍有好转出院,出院后坚持口服激素约15 d,仍有反复发热乏力,颈部肿块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4岁,主因"乏力、消瘦半年,发热半个月"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消瘦,时而腹痛、恶心,近半年来体质量下降约14 kg;半个月前出现发热,伴咳嗽、寒战,体温最高达40℃,抗感染治疗效果差.查体:脐下及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超声于左上腹、中腹部及左下腹分别见直径约6.3 cm、12.0 cm及5.1 cm的肠管局限性增厚区(图1A),中腹部小肠增厚最为明显,厚度约1.7cm(图1B),增厚的肠管结构清晰,表现为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包块,肌层受累不明显;肠管蠕动受限;左侧肠系膜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3.0 cm×2.4 cm.  相似文献   

4.
病例1:男,61岁,因"间断发热、纳差、腹胀、乏力3个月余"收入院。患者于2006年12月中旬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2℃,伴纳差、腹胀、乏力。2007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 71岁, 因"右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利4 d, 咳嗽伴发热3 d"于2021年3月29日第一次入院。既往高血压, 尿毒症透析2年。查体:神清, 言语不利, 双肺底湿啰音, 右侧肢体肌力Ⅰ级且巴氏征阳性。白细胞10.72×109/L, C反应蛋白44.26 mg/L, 降钙素原1.10 ng/mL, 肌酐948.3 μmol/L, 尿素28.22 mmol/L, 癌胚抗原5.01 ng/mL。G、GM试验阴性, PPD阴性, 结核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TB-IGRA)阳性。外院CT见左侧额、顶、枕叶片状水肿(图1A), 左肺空洞。入院连续3 d痰培养未见异常。支气管镜见左肺下叶开口黏膜充血。肺泡灌洗液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 高通量测序示肺炎克雷伯菌(序列数9844)。经皮肺穿病理示纤维组织伴淋巴细胞浸润。头核磁示左枕叶及额颞叶异常信号。脑脊液培养5 d无细菌, 高通量测序示肺炎克雷伯菌(序列数31)。诊断为肺脓肿、脑脓肿(肺炎克雷伯菌)。患者先后经头孢曲松钠美罗培南抗感染以及床旁血滤2周后未再发热自动离院。4月16日患者因"嗜睡伴发热1 d"返诊, 体温峰值为38.5℃, ...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间歇发热、头痛、乏力1个月,鼻出血、肢体和语言障碍4d"于2017年4月1日入院。患者近1个月间歇发热,体温最高39.0℃,伴乏力、头痛,未予重视。因家中养殖牛羊,怀疑布鲁菌病,入院前1周至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布鲁菌抗体回报试管凝集试验1∶50(++),未用药治疗。4d前患者无明确诱因突发鼻出血,量约600m L,至当地医院诊断"鼻内血管破裂",予对症治疗后出血停止。随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45岁。因"发热、咳嗽、乏力、胸部皮肤红色丘疹3个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予以"维A酸"诱导缓解后,给予标准DA方案化疗4个疗程,间歇期给予口服维A酸维持治疗,查骨髓提示处于缓解期。体检:无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瘀斑,头皮见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68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发热1个月"入院。既往左乳腺癌切除术后4年。胸骨左缘4、5肋间可闻及4/6级收缩期粗糙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室游离壁增厚,其外侧探及回声不均匀团块状物,大小约86 mm×63 mm(图1a),压迫右室,致右室流出道狭窄,最窄处约11 mm(图1b),右室流出道峰值流速201 cm/s(图1c),压差16.1 mmHg。胸部CT:提示前纵隔肿物,转移瘤可能性大(图1d)。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2个月后  相似文献   

9.
李龙巧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4):377-377,F0003
[病例] 女,25岁.因咽部异物感16 d到我院就诊.无咽干、咽痒、咽痛,无发热、头痛、乏力,无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无吞咽困难等.曾在当地医院行间接喉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按咽炎予抗感染、清热、解毒等治疗,效果不佳.在我院行电子喉镜检查示鼻咽部有一长约2.5 cm鱼刺样异物(图1见封3),取出后(图2见封3)咽部异物感消失.追问病史,16 d前吃鱼时有呛咳病史.术后予抗感染治疗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11岁,因反复发热、乏力、颈部肿大半年余,于2002年6月4日入院。2002年4月20日住外院经颈淋巴结病检诊断为:罗赛-多夫曼病,骨髓穿刺结果为:(1)骨髓未见异常细胞增生。(2)感染性骨髓。经抗感染治疗后病情曾一度好转。近半月发热、乏力、纳差、体重下降3kg、抗感染治疗无效而来就诊。  相似文献   

11.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9岁,因"发热、咳嗽1年余,皮肤溃疡5个月,腹泻1个月"于2014年3月6日入住北京协和医院。现病史患者自2012年秋出现发热、咳嗽,少量白痰,伴乏力、盗汗、纳差,2013年1月当地医院查胸部CT示"病灶钙化",考虑"肺结核",予中药及四联抗结核(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规律服药4个月,期间戒酒,症状好转。2013年5月起用药不规律(半年后完全停药),并大量酗酒(白酒250 g/d),次月起出现多发口腔痛性溃疡,局部  相似文献   

12.
病例 男,63岁 以"乏力,渐进性消瘦"为主诉入院. CT平扫(图1):肝右叶S5段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灶,大小约3.3cm×2.6cm,内呈"双重低密度"改变,边界模糊,周围见稍低密度晕环.  相似文献   

1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畏冷、发热、咳嗽1天”于2021年2月27日入院。自诉受凉后出现畏冷、发热,体温最高达39.3℃,感肌肉酸痛、乏力,伴阵发性非刺激性咳嗽,咯少许白色黏痰,不易咳出,呕吐3次,为胃内容物,非咖啡样;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4.42×109/L,嗜中性粒细胞比例0.81;C反应蛋白67.50 mg/L;胸部CT见右肺下叶炎症(见图1A)。有直接接触“鸡、鸭、羊”等禽畜史。查体:体温37.8℃,血氧饱和度(未吸氧)99%,右下肺呼吸音低,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脏及腹部无特殊。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性,66岁。因"咳嗽1个月,胸闷气促2个周"于2019年4月12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出现咳嗽,伴乏力、消瘦、纳差,无发热及胸痛。2周前出现进行性胸闷、气促。4月12日至本院就诊。胸部CT:双侧胸腔积液,右侧较多(图1、2)。考虑结核性胸腔积液可能,转入我院感染科住院诊治。患者既往有头皮结节史1年,无不适感,近3个月头皮结节破溃(图3)。曾在外院就诊考虑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6岁,因"反复便血4年"入院.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成形黑便,量少,1~2次/d,偶呈柏油样,并有头晕、乏力、腹胀,无腹痛、恶心、呕吐、黄疸、发热等症状,在外院给予止血治疗,15 d后好转.  相似文献   

16.
从患儿血液中分离出婴儿沙门菌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从一患儿血培养中分离到1株婴儿沙门菌(Salmonella infantis)。1病历摘要患儿,男,6月龄,于2012年6月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峰值多在39.0℃左右,每d发热高峰2~4次,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后体温下降,但不久复升,无寒战、惊厥,无嗜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2岁,主因"全身乏力1年余,加重伴阵发性胸闷憋气半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无肌肉酸痛,无发热、皮疹、关节疼痛,近半年出现阵发性胸闷、憋气,活动后明显,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每次持续10~30min,含服速效救心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48岁,以"间断发热1年半,发现肾功能异常1周"为主诉,于2016年1月4日入院。患者18个月前出现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9.5℃,伴乏力、头痛、四肢肌肉疼痛,间断口服波尼松,体温控制欠佳。1周前因乏力加重至门诊查肌酐308μmol/L,门诊以"肾功能衰竭"为诊断收入科。患者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6个月,未治疗。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1℃,脉搏8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5岁,因全身乏力伴左下腹疼痛半个月入院。病后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进行性消瘦,无腹泻便秘。体检一般情况尚可,腹平软,左下腹可触及一6cm×5cm大小的包块,边界欠清,质硬,活动度差,有明显压痛。肝功能HBsAg(-),AFP(-)。X线胸片未见异常。超声示:(1)左下腹见7.2cm×5.4cm大小的混合回声包块,来源于肠管(图1)。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56岁。一年来"便血",以"混合痔"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直肠)痔样黑色素瘤。术后定期复查。后于今年10月以"便血1个月,肛门下坠感半个月"为主诉再入院。患者发病时无发热,略感乏力,食欲差,睡眠尚可,小便如常,近1个月体质量下降约4.0kg。肿瘤标志物等相关血清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肠镜检查:近肛缘见息肉样隆起,大小约1.0cm×0.8cm。全腹增强3D-CT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