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改善产后女性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的效果,同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于山西省某院分娩并复查的女性3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235),观察组(n=117)。训练组患者分2个阶段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每个阶段治疗时间为2周,每周进行2次治疗,治疗次数共8次。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指导,不予特殊干预,自然恢复。于产后42d、产后6个月时对2组患者进行盆底电生理检测、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调查、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调查,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女性早期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结果产后42d,2组患者I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训练组患者I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2组患者Ⅱ类肌纤维的疲劳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中,2组患者各题选择有影响的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中,训练组患者各题选择有影响的人数比例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2组患者有性生活人数均较少,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训练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可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产后测试盆底肌肉肌力低于Ⅲ级的产妇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产妇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并配合日常自主盆底肌锻炼(Kegel锻炼);对照组产妇采用健康宣教配合Kegel锻炼。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产妇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肌电位及肌纤维疲劳度均优于对照组,盆腔脏器脱垂分度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轻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锻炼可提高产后盆底肌功能,治疗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效果确切且比较安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袁玉英 《医疗装备》2022,(24):159-161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Kegel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河西区妇产科医院收治的6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Kegel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与疲劳指数,以及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的缓解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疲劳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疲劳指数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器官脱垂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Kegel训练可显著改善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Ⅰ、Ⅱ类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盆底肌力、肌电值及疲劳度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1-10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中老年POP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于我院就诊的其他无盆底功能障碍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收缩力和阴道横截面肌力)和电生理指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肌电值和疲劳度)。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和阴道横截面肌力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和肌电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POP患者盆底支持力明显低于其他妇科良性疾病患者,这不仅表现在盆底肌力方面,即便在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电生理指标方面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盆运动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采用骨盆运动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6周,对照组(150例)采用骨盆运动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盆底电生理指标,并应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和性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盆底肌力、肌电活力、疲劳度、POP-Q分度、性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盆底3~5分肌力患者比例明显增高(80.7%、68.0%,P0.05);Ⅰ类、Ⅱ类肌纤维平均电位高于对照组(18.02±2.55μv、13.25±1.97μv,21.05±6.51μv、18.05±2.57μv,P0.05),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对照组(4.02±0.55%/s、6.33±1.02%/s,4.26±0.49%/s、6.59±1.02%/s,P0.05);POP-Q分度0度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86.0%、64.0%,P0.05);PISQ-12评分两组均提高,但组间无差异(31.5±17.7分、32.8±12.9分,P0.05)。结论:骨盆运动联合盆底肌电刺激可显著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降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盆底磁刺激治疗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期间在长春市妇产医院就诊的60例POP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盆底肌锻炼)、观察组(盆底磁刺激+盆底肌锻炼)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盆底肌手测肌力分级、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POP-Q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影响问卷(POPIQ-7)对比。结果对照组的肌力改善有效率为16. 7%(5/30),观察组的肌力改善有效率为80. 0%(24/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均升高,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Ⅰ类、Ⅱ类肌肌力及Ⅰ类肌纤维的耐力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POP-Q评分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POPIQ-7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盆底磁刺激对于产后早期的轻中度POP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优于单一盆底肌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经阴道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阴道哑铃Kegel锻炼治疗产后阴道前壁脱垂效果,对患者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本院接诊的135例产后阴道前壁脱垂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两组均采用阴道哑铃Kegel锻炼治疗,观察组联合阴道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I类肌纤维疲劳度、I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肌电值)、膀胱功能[初始尿意膀胱容量(FVS)、最大尿意膀胱容量(MVS)、排尿后残余尿量(PVR)]、阴道前壁脱垂情况[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分表(POP-Q)]、生活质量[盆底功能影响评分(PFIQ-7)]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I类肌纤维疲劳度、I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肌电值、FVS、MVS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VR、PFIQ-7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5.29±1.76ml、42.38±10.65分)低于对照组(7.88±2.13ml、65.30±14.25分)(均P<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松弛综合征的疗效,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于产后42 d随访时出现盆底松弛综合征的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生物反馈组、盆底肌训练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4组产妇治疗前后Ⅰ、Ⅱ类盆底肌纤维的肌电、疲劳程度、盆腔器官脱垂(POP)分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性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产妇治疗后Ⅱ、Ⅲ、Ⅳ级肌力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的肌电均显著好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物反馈组和盆底肌训练组产妇治疗后Ⅱ、Ⅲ、Ⅳ级肌力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的肌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产妇治疗后Ⅱ、Ⅲ、Ⅳ级肌力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的疲劳程度均显著好于其余3组(均P0.05)。生物反馈组和盆底肌训练组产妇治疗后Ⅱ、Ⅲ、Ⅳ级肌力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的疲劳程度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产妇治疗后的POP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产妇治疗后的性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生物反馈组、盆底肌训练组(均P0.05)。生物反馈组和盆底肌训练组产妇治疗后的性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产妇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在产后盆底松弛综合征的治疗中能起到协同作用,可有效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促进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37-738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并在产后检测患者盆底功能性障碍的1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采用GRRUG法评估患者的会阴肌力分级情况,比较两组的盆底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会阴肌力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肌纤维疲劳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者采用多种疗法联合的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盆底肌肉张力,促进产后盆腔肌肉功能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电生理指标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温岭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78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肌肉锻炼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和电生理指标。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Ⅰ类肌纤维肌力[(10.57±0.74)分]和Ⅱ类肌纤维肌力[(11.78±0.47)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Ⅰ类肌纤维肌力(8.87±0.27)分和Ⅱ类肌纤维肌力(9.92±0.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7、2.143,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电生理指标Ⅰ类肌纤维疲劳度[(-0.72±1.86)%]、Ⅱ类肌纤维疲劳度[(-0.27±0.68)%]及阴道动态压力[(79.00±21.00)cmH2O]均优于对照组患者[Ⅰ类肌纤维疲劳度(-0.92±1.77)%、Ⅱ类肌纤维疲劳度(-0.49±1.04)%及阴道动态压力(70.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膳食营养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阴道前壁膨出的治疗效果,为产后阴道前壁膨出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8月在长春市妇产医院进行第1次产后复查(产后6周)且被确诊为阴道前壁膨出的患者2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盆底肌锻炼) 103例、观察组1 (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锻炼) 98例和观察组2 (个体化膳食营养+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锻炼) 97例。所有研究对象在产后6周、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及产后1年分别进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分、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及盆底障碍影响问卷7 (PFIQ-7)调查。结果观察组2产后1年的POP-Q评分改善率、盆底肌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和PFIQ-7评分改善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针对不同人群采取适当的膳食营养安排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产后阴道前壁膨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盆底重建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盆底复健疗效。方法随机将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2014年收治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45例分为观察组20例,自愿行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术后3月行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25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后3月行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术后12月随访两组盆底肌电位值、POP-Q分度、PISQ-12评分、1 h尿垫试验。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仅Ⅱ类肌纤维电位值比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SQ-12评分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尤以生理评分增高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Ⅰ、Ⅱ、混合类肌纤维电位值比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Q分度、1 h尿垫试验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重建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更能提升盆底肌力,促进盆底复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配合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8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产妇进行产后盆底肌训练,实验组进行音乐疗法配合盆底康复训练。观察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分级、盆底器官脱垂程度[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及生命质量[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结果:干预4w后,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均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4w后,实验组POP-Q 0度比例高于对照组,而POP-QⅠ度及POP-QⅡ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患者的PFIQ-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音乐疗法配合盆底康复训练用于产妇中,有助于改善产妇盆底组织功能及盆腔脏器脱垂,进而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患病情况及盆底肌康复联合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间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盆底中心接受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960例,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单纯的Kegel训练组(对照组)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Kegel训练联合治疗组(观察组)进行临床研究,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患病状况及盆底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关治疗,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疼痛及女性性功能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16.00、5.37、5.02、4.50,均P<0.05);治疗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收缩力观察组也较对照组有明显地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38、21.13,均P<0.05)。结论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妇女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11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 2007编制的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一般的康复指导,研究组患者依据盆底肌电检测结果给予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进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纤维肌力参数变化、肌力分级、盆底功能障碍调查表(PFDI-20)、盆底障碍影响问卷7(PFIQ-7)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Ⅰ类肌纤维、ⅡA类和ⅡB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盆底Ⅰ类肌纤维、ⅡA类和ⅡB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FDI-20评分、PFIQ-7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FDI-20评分、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可显著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妇女的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盆底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以物理疗法为主,多采取盆底肌锻炼,但效果并不理想;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有利于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本研究探索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影响。方法选取2016-10-03-2018-10-20于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分娩且产后6周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康复训练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腔脏器脱垂和尿失禁情况、两种盆底肌肌力变化、盆底肌D_(max)和盆底肌持续收缩60s的H值。结果观察组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6.67%,χ~2=8.291,P=0.004。观察组尿失禁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11.582,P<0.001。治疗后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力为(4.13±1.15)级,高于对照组的(2.83±1.06)级,t=6.438,P<0.001;Ⅱ类肌纤维肌力为(3.57±1.52)级,高于对照组的(2.55±0.62)级,t=4.813,P<0.001。治疗后观察组D_(max)为(25.12±3.21)μV,高于对照组的(18.02±2.11)μV,t=14.317,P<0.001;观察组H值为(17.24±2.49)μV,高于对照组的(13.87±3.14)μV,t=6.514,P<0.001。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可提高盆底肌纤维肌力,有效改善妇女产后盆腔脏器脱垂和尿失禁情况,有助于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6月进行产后42 d门诊复查的271例产妇,随机抽取行阴道分娩的82例为对照组,行剖宫产的82例为观察组。两组研究对象复查时均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同时进行盆底肌力测量,并比较两组的压力性尿失禁、不同程度盆腔器官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发生率以及盆底肌纤维肌力。结果观察组产后的压力性尿失禁、不同程度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Ⅰ类肌纤维肌力0~3级、Ⅱ类肌纤维肌力0~3级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剖宫产可以降低产后早期POP及盆底肌力异常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但远期影响目前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盆底肌肉康复术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DF)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融安县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产后6周复诊且确诊PDF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盲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产后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力、疲劳度及POP-Q分度。结果两组治疗后不同肌力均有所提升,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度治疗前后及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OP-Q分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可有效提高肌力,改善POP-Q分度,达到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盆底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8例Ⅰ、Ⅱ度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锻炼组,电刺激组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锻炼盆底肌肉治疗,锻炼组自行采用盆底肌锻炼进行单纯的盆底肌锻炼.结果 治疗后POP-Q分度减少1个以上级别、盆底肌力为Ⅲ级及Ⅳ级、性交痛、盆底脱垂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产妇产后6~8周盆底功能情况,探讨妊娠和分娩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1日~2011年2月28日在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产后门诊就诊、产后6~8周、恶露干净的产妇,征得产妇同意后进行盆底功能检测,检测盆底肌力、POP-Q数值。结果:共检测产妇1 831例,盆底浅层Ⅰ类肌力均值为(3.39±1.98)、Ⅱ类肌力均值为(2.78±1.43)、深层Ⅰ类肌力均值为(3.50±1.64)、Ⅱ类肌力均值为(2.97±1.32);盆腔器官脱垂861例,发生率为47.02%,其中阴道前壁脱垂479例(26.16%)、阴道后壁脱垂413例(22.56%)、子宫脱垂101例(5.15%)。结论:妊娠、分娩对妇女的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盆底肌力水平,容易导致盆腔器官脱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