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Carboprost tromethamine, CTI)联合催产素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出血量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顺产的12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研究组(64例)。对照组采用催产素治疗,研究组采用CTI联合催产素治疗。观察指标包括止血效果、产后出血、子宫复旧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显效29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4.38%;研究组患者显效36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8%。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7,P<0.05)。对照组患者产后4 h出血量为(193.42±21.57)ml、产后12 h为(286.53±22.48)ml、产后24 h为(423.65±25.52)ml;研究组患者产后4 h出血量为(174.97±20.52)ml、产后12 h为(247.43±20.87)ml、产后24 h...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瘢痕子宫产后出血的防治作用及对凝血功能影响。方法:选取78例瘢痕子宫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分娩后采用缩宫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肌内注射。对比两组产妇出血情况;用药后子宫持续收缩时间和子宫底下降速度;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79.2±68.5ml)、术后2h出血量(245.1±43.9 ml)、术后24h出血量(304.7±45.7 ml)、恶露持续时间(14.3±2.4 d)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7.7%)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子宫收缩持续时间(3.2±1.1 h)、子宫底下降速度(1.2±0.3 cm/d)高于对照组,分娩后24h血小板计数(117.2±10.8×10~9/L)、FIB(4.02±0.62 g/ml)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差异(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减少瘢痕子宫的产后出血率和产后出血量,促进产后凝血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7月云浮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缩宫素及加强子宫按摩)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米索前列醇。结果研究组产后2h和24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对照组为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米索前列醇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4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2)、研究组(n=42).参照组患者应用缩宫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8.6%,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吕爱国 《时尚育儿》2018,(6):207-208
目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方法:用网络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搜索结果:最后纳入中文文献23篇,前置胎盘出血(78.26%)、预防性用药(4.35%)联合用药(13.04%)不同途径(4.3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明显,不但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还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量,达到迅速止血的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彭子萍 《现代保健》2014,(26):146-148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4年1月收入院的61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2h出血量、止血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后出血的孕妇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止血快,出血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经济成本。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41例拟行剖宫产的瘢痕子宫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126例)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15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血液制品输注率,比较两组住院费用及其构成,以及人力资源成本差异。结果: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和输入血液制品比率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住院费用并未显著增加(P0.05),反而降低了使用血液制品、抗生素费用和护理费用,减少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家属误工时间(P0.05)。结论:预防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减少瘢痕子宫剖宫产妇女术后出血量,且不增加医疗等总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卡前列甲酯栓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102例二次剖宫产的瘢痕子宫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B组采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 h、 24 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B组(P <0.05)。两组的产后2 h、 24 h出血发生率,输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卡前列甲酯栓相比,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应用于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产妇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及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蒋素玲 《现代保健》2013,(14):38-40
目的:观察卡前列索氨丁三醇(欣母沛)用于预防产妇产后出皿的疗效。方法:2010年10月一2012年10月本院共收治90例有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照组应用缩宫素,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后2、24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2h出血量为(264.73±21.71)ml,术后24h出血量为(413.27±35.62)ml,术后出血5例;对照组产妇术后2h出血量为(328.66±34.72)ml,术后24h出血量为(498.48±46.67)ml,术后出血率为17例。以上指标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以产后1minApgar评分≤7分作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需要宫腔填塞和手术治疗的产妇3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例,观察组产妇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共7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i醇用于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产后出血高危产妇分为缩宫素组和欣母沛组(缩宫素+欣母沛)各75例,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术后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欣母沛组第三产程时间,术后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6.7%均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0.05)。缩宫素组无不良反应发生,欣母沛组共发生25例,占33.3%。结论欣母沛联合缩宫素能够发挥更强的促进宫缩、预防产后出血作用。临床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2例有产后出血倾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孕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孕产妇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选取时段为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2组患者均给予宫缩素,其中39例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39例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产后2h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较优,比较差异均P<0.05.结论:在孕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95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后分别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进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并对患者产后的出血量,出血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观察组在产后2h、24h的出血量明显少于采用缩宫素治疗的对照组,产后的出血例数及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项内容的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基本接近。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孕产妇的产后出血的更为有效,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出血量,还能降低了出血例数,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在孕产妇产后出血当中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文选择92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以随机方法分为氨丁三醇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患者均为46例,常规治疗组选择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氨丁三醇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这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本文的常规治疗组为78.26%(36/46),氨丁三醇组为95.65%(44/46),两组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予以比较,常规治疗组为34.78%(16/46),氨丁三醇组为10.87%(5/46),两组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总量进行评价,常规治疗组为(958.4±62.8)ml,氨丁三醇组为(724.6±50.8)ml,两组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孕产妇产后出血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配合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出血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产妇凝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治疗后3 d比较两组出血量、凝血因子水平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药物联合治疗后娩出后、产后2 h、产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治疗后3 d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均P<0. 05);观察组治疗后3 d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腹泻、血压上升、发热、恶心呕吐及胸闷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产后出血患者中能减少出血量,改善患者凝血因子水平,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对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行地塞米松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例)与B组(100例),A组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B组在其基础上加行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统计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产后出血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A组与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3.00%,组间对比B组更高(P0.05);B组产后出血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对于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患者,对其行地塞米松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出血现象,并提升整体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缝合术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子宫缝合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止血效果、子宫保留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止血有效率、子宫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缝合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阴道出血时间,提高止血效果及子宫保留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分娩的高危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匹配,将高危妊娠产妇均分为3组,A组产妇接受地塞米松止血治疗、B组产妇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联合组产妇接受地塞米松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各组高危妊娠产妇临床指标、血压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联合组术后输液量、术后出血量、休克指数(SI)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3组SBP、DBP、血清醛缩酶(ALD)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组SBP、DBP、ALD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联合组SBP、DBP、ALD含量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同使用时机对高危因素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即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宫体注射,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行缩宫素10 U宫体注射,同时行缩宫素10 U静脉滴注。若两组产妇子宫收缩缩乏力致出血量明显增多,则再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宫体注射。观察比较两组胎儿娩出后30 min、2 h、24 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比例、产后出血持续时间、宫腔填塞比例、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胎儿娩出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30%(42/46),对照组为76.09%(35/46),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产后出血持续时间、宫腔填塞比例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20.
陈伟明  王盼  申杰 《智慧健康》2022,(17):98-101+114
目的 探究孕产妇产后出血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筛选收治入院孕产妇产后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开展时间:2019年1月-2021年3月,病例数11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比较止血效果、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止血时间、治疗后2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3.64%,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14.55%比较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产妇产后出血临床治疗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疗效好于缩宫素,,患者凝血功能获得快速恢复,且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