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定市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保健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小玲 《现代医院》2008,8(6):142-144
目的调查了解罗定市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保健需求,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罗定市560例40~65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560例妇女中,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有374例,发生率为66.8%,发生的主要症状有失眠,烦躁,性欲下降,头晕,容易疲劳或乏力,肌肉、骨关节疼痛等。出现围绝经期症状而就医者仅有30.6%,在未就医者当中有1/3妇女采取了自我保健的方式;有2/3妇女认为没有必要采取治疗措施。结论罗定市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与全国平均水平(2/3)相近。因此,建议我市妇女保健工作要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教育,普及、加强自我保健,对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的围绝经期症状采取规范的性激素治疗,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对围绝经期的认识及围绝经期的保健需求,以指导干预。方法:以社区为基础进行抽样,采用入户面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平均绝经年龄(49.96±3.13)岁,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62.37%。50~和55~岁年龄组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1.99%和62.85%。9.5%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定期的妇科检查,只有32.52%的人近两年做过妇科检查,对各种妇女保健知识需求选择“是”的均在70%以上,有52.13%的人希望医生来居委会提供服务。结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比例较高,保健意识还有待提高,对社区的围绝经期卫生保健服务及有关知识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3.
张宏英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388-5389
关注围绝经期妇女对保健知识的需求,实施保健指导,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巍  刘媛  刘贤英  郭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5008-5011
<正>围绝经期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此阶段约85%~90%的妇女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多发生在绝经过渡期,持续至绝经后2~3年,甚至绝经后10年或更长。围绝经期相关的健康问题会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及工作质量,有研究表明围绝经期综合征越严重妇女生存质量越差。目前关于围绝经  相似文献   

5.
夏艳丽 《职业与健康》2002,18(12):116-1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围绝经期妇女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生命质量、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和民族昌盛,因此必须加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最根本的是加强其自我保健,然而目前我国围绝经期妇女在自我保健方面存在着许多误区,如:只顾他人忽略自我、四处乱求医、自我封闭、重休闲轻锻炼等,必须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她们走出保健误区,正确实施保健,定期查体,并动员组织她们步入“全民健身运动”的行列中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虹桥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现况,为开展社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0~60岁上海市户籍妇女为目标人群,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4月1-30日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5个家庭医生工作室辖区内203名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妇女的基本信息、月经状态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为96.55%。196名调查对象中有70.92%的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在7种常见症状中,患病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潮热出汗(33.33%)、睡眠障碍(30.16%)和关节疼痛(25.40%)。不同月经状态妇女潮热出汗和关节疼痛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妇女睡眠障碍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桥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患病率较高,需加强预防保健、及早干预。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改善围绝经期保健水平,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某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保健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临床上卵巢功能出现衰退征兆到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期间有2/3的妇女可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为了解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情况,以便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我们对黄浦区南京东路社区732名40~60岁妇女进行了保健需求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间.即从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直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的时期。这个时期一般始于40岁,历时短则1~2年.长则10~20年.以往一直用“更年期”来形容这一段时期,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废除这一词.采用“围绝经期“一词。  相似文献   

9.
10.
李映群 《现代养生》2014,(4):249+258
目的:探讨研究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方法,观察研究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影响,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2年11月150例围绝经期女性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患者使用综合健康教育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半年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半年后,患者主观幸福感更高,为(148.96±11.62)分,其生活质量更优,各个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围绝经期女性给予综合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手册联合讲座、健康指导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幸福感,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社区妇女围绝经期保健现状及卫生服务需求情况,为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自2016年5-12月自愿前来参加居民妇科普查的40~65岁妇女1 0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就其保健现状和需求展开调查。结果调查发现只有37. 31%的妇女在围绝经期症状发生后主动寻求保健服务,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的占6. 88%;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知晓率为62. 48%,只有35. 29%的妇女知道有更年期保健门诊,知识来源于医疗机构的只占22. 65%;健康行为形成率最高的是定期体检,最低的是调整心态;保健需求排在前3位的有:定期健康体检、妇科疾病诊治、妇女保健健康教育;希望获得围绝经期的自我监测知识意愿最高,最愿意通过医务人员来居委会办专题讲座来获取健康相关知识。结论社区妇女健康行为形成率低,保健需求迫切,因人而异开展保健宣教,提供便捷、经济、有效和贴近生活的卫生服务从而提高我国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上海农村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40~55岁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和保健服务需求,阐述在农村社区妇女中开展围绝经期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在农村社区中开展围绝经期保健的适宜技术。方法:选择上海市嘉定区某社区40~55岁妇女1667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健康状况、围绝经期相关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和保健服务需求。结果:48.59%的被调查者至少有一种及以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34.5%的被调查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认知。15.9%的有围绝经期症状妇女接受过医疗保健服务,其中到社区医院就诊的仅占13.4%,到妇科就诊的占70.1%,而其余的去内外科或精神科就诊。结论:①农村社区40~55岁妇女中将近半数有不同程度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②围绝经期妇女缺乏相关保健知识,不能及时就医及有乱投医情况。③社区围绝经期保健服务滞后。总之,在农村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相当重要和必要,顺应农村妇女的需求,是妇女保健工作内涵的深入,也是社区六位一体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正>围绝经期是指绝经前后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妇女因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可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该段时间短则持续约1~2年,长则可以持续10~20年,也有少数妇女没有表现明显症状。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就是强调在这个特定生命阶段内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保持妇女应达到的健康水平,以预防老年退化性疾病,提高生命质量。这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校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健康寻求行为。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312例围绝经期高校妇女进行调查。结果: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报告了两种以上自认为与围绝经期有关的症状。56.7%的妇女选择去医院就医,41.3%的妇女采取自我保健方式,9.4%的妇女去看心理医生,31.5%的妇女服用钙及雌激素等药物,17.8%的妇女不采取任何行为。68.6%的妇女认为当围绝经期症状出现时需要药物治疗。结论:大多数妇女已开始关注围绝经期身体状况并采取不同的健康寻求行为。医疗卫生部门应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丰富的相关信息,根据她们不同的症状、认识和态度,与她们进行充分的沟通。社会、政府、单位、家庭应多给予她们各种帮助、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围绝经期妇女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健康情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生命质量、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和民族昌盛,因此,必须加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尤其是加强自我保健。  相似文献   

16.
做好妇女围绝经期的保健工作是妇幼卫生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广泛开展对妇女自身的再教育,敦促妇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化生活起居,并结合适当体格锻炼,少量补充VitE,坚持普查普治是做好围绝经期妇女和老年期妇女保健的4大要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相关症状、性生活状况,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就诊于潍坊市某高等学校门诊的180名40~60岁妇女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180人中,已绝经的占37.78%。自然绝经者所占比例,40~45岁为14.29%,46~50岁为21.43%,51~55岁为65.91%,56-60岁为90.00%;绝经时年龄为(49±5)岁。调查180人中,已出现更年期症状的占82.22%。更年期症状发生率,40-45岁为66.67%,46-50岁为95.24%,51~55岁为75.00%,56~60岁为70.00%(P〈0.01),出现更年期症状时的年龄为(47±5)岁。出现更年期症状的148例中,64.87%有潮热出汗,66.22%有烦躁易怒,44.60%有阴道干燥,43.92%有疲乏失眠,16.89%有心慌,12.84%有骨关节肌肉痛,18.92%有性欲下降,接受激素治疗的占18.92%。[结论]更年期妇女的相关症状主要是烦躁易怒、潮热出汗、阴道干燥、疲乏失眠、性欲下降。70%以上有性生活。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总结其保健需求.方法 选取围绝经期妇女208例,分别对其特征性潮热出汗、月经改变情况、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精神心理问题、骨质疏松及血液系统疾病等观察记录,并对比不同绝经年龄段直接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8例围绝经期妇女中,特征性潮热出汗39例(潮热出汗14例,失眠13例,疲乏12例),月经改变127例(绝经61例,不规则出血54例,2周内阴道流血12例),尿失禁51例,精神心理问题178例(情绪波动67例,性生活异常59例,抑郁症52例),骨质疏松116例(腰椎36例,膝关节30例,颈椎18例,肩肘关节14例,其它18例),血液系统疾病44例(高血脂14例,冠心病30例),以上情况在绝经后5年内表现最为显著,6~10年次之,15年以上基本消失,绝经后年龄段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准确掌握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其保健需求,并在围绝经期给予早期诊疗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延缓绝经远期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汕头市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了解汕头市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保健需求,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 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和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汕头市756例35~59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3.49%,前两位保健需求为定期体检(61.92%)和围绝经期咨询(57.67%). 结论 汕头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发生率与国内其他城市水平相似,围绝经期保健需求迫切,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菁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492-494
围绝经期是妇女生理上的重要转折,由此引发一系列身体、心理、社会问题而备受关注。围绝经期保健旨在提高妇女生活质量,延长妇女健康寿命。按照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围绝经期保健应当从系统论和整体观出发,通过教育、医疗、服务三方面质量保证体系的控制,实施包括全面体检、防治疾病,激素安全定量补充,个体化营养分析指导,环境激素影响控制,合理运动训练指导,物理康复治疗指导,生活习惯改善调整,精神心理健康辅导8个方面的多层次个体化医疗保健措施。新的围绝经期保健模式使此项工作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