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与肥胖产妇自身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53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肥胖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与经阴道分娩组,分析对比选择两种不同分娩方式的肥胖产妇自身因素差异及分娩过程差异,汇总其影响因素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两组再次妊娠的肥胖产妇术前影响因素分析中,剖宫产组再次妊娠的肥胖产妇在上次分娩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具有重度子痫前期、经皮血氧饱和度低、胎盘附着位置异常与经阴道分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次妊娠的肥胖产妇术中影响因素分析中,剖宫产组再次妊娠的肥胖产妇在术中出血量、最低平均动脉压、是否为急诊分娩与经阴道分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次妊娠的肥胖产妇术后影响因素分析中,剖宫产组再次妊娠的肥胖产妇在机械通气时间、低氧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与经阴道分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妊娠的肥胖产妇初步筛选的影响因素应用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术前胎盘附着位置异常、子宫切口愈合不良、重度子痫前期是影响再次妊娠肥胖产妇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肥胖产妇进行不同术式的自身因素对比分析提示术前胎盘附着位置异常、子宫切口愈合不良、重度子痫前期为独立危险因素,应高度注意具有影响因素的产妇采取剖宫产术式,对于不具备高危因素的产妇可进行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2.
杜新青 《现代保健》2012,(23):124-125
目的:探讨预防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与同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VI愈合良好患者的住院资料,总结分析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结果:肥胖、产前阴道检查次数、剖宫产史、羊水浑浊、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孕妇体质等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密切相关。结论:妊娠末期控制体重、减少产前检查次数、纠正贫血、做好外阴清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等一系列措施,可减少术后感染,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探讨.分析我院于2006年1月~2009年12月的4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结果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有孕妇肥胖、贫血、营养不良妊娠合并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急诊手术、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相关因素.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征象,尽早处理,扩开切口,拆除缝线,局部彻底清创.每天坚持换药,二期缝合切口,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并使切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4.
李楠 《中国卫生产业》2013,(22):113-113,115
目的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防治对策。方法选取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3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年龄、BMI、产程、是否伴有基础疾病、术前阴道检查次数、其他侵入性检查次数、胎膜早破、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是否急症手术等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结果切口感染与BMI、基础疾病、术前阴道检查次数、其他侵入性检查次数、胎膜早破、产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存在强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年龄、急症手术的相关性不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BMI、基础疾病、侵入性检查、胎膜早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产程长短、术中失血量等因素相关,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医医院2012年11月-2015年4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为6382例,其中切口愈合不良产妇30例,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切口愈合良好产妇30例,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出血量、基础疾病、抗生素使用、无菌操作、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BMI、手术时间、出血量、基础疾病、抗生素使用、无菌操作、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为剖宫产术切口愈合不良的直接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抗生素使用、无菌操作是剖宫产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保护因素,BMI、手术时间、出血量、基础疾病、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为剖宫产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研究产妇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症状表现及原因,明确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从而在加强孕前期保健,对异常产程情况积极处理,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手术分娩,并注意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从而降低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提高产妇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愈合不良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剖宫产的孕产妇425例,其中49例发生子宫切口瘢痕愈合不良记为观察组,37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愈合良好,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感染情况;对比两组基本情况,相关因素。其中包括剖宫产史、引、流产史,阴道炎、孕前体质量指数、合并基础疾病、胎位异常、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方式及感染(胎膜感染、切口感染等)情况。对剖宫产产妇切口瘢痕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羊膜腔感染、切口感染、羊水污染及横切口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72.26±6.52)min、术中出血量(384.28±14.25)ml、羊膜腔感染率(40.82%)、切口感染率(4.08%)、羊水污染率(61.22%)明显偏高,横切口方式构成比(30.61%)明显偏低。两组患者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2.66%,4.08%)、双层连续缝合方式(97.07%,93.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既往剖宫产史、急诊手术、妊娠并发症、合并基础疾病、引产、流产史、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有既往剖宫产史(81.63%)、急诊手术(65.31%)、有妊娠并发症(77.55%)、合并基础疾病(61.22%)、引产、流产史(38.78%)、体质量指数(29.14±5.86)kg/m2明显偏高。两组胎位异常(27.39%,26.53%)、多胎妊娠(5.85%,6.12%)、引产流产史水平(27.39%,38.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羊水污染、既往剖宫产史、急诊手术、妊娠并发症及合并基础疾病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包括感染、羊水污染、既往剖宫产史、急诊手术、妊娠并发症及合并基础疾病,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控制,促进产妇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
78例剖宫产切口感染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该院78例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切口感染排除环境因素及部分外源性因素(如室内环境、消毒液、医务人员洗手方式、手术液准备、手术器械消毒),与滞产、胎膜早破、肥胖、贫血、糖尿病、手术时间延长、麻醉效果不满意、术中出血量多、缝合止血不当、淋病等关系密切。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应加强无菌操作;围剖宫产术期静脉滴注抗菌药物,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加强营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影响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相关因素,为该类疾病的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子宫切口愈合良好)和病例组(有子宫切口憩室形成),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响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96例产妇剖宫产术后53例有子宫切口憩室形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在年龄、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子宫位置、手术时机、切口距离宫颈口距离及产后感染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子宫位置、切口距离宫颈口距离及产后感染均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 05)。结论子宫切口憩室的形成与剖宫产次数超过2次、胎膜早破、子宫后位、切口距离宫口过近、产后感染等因素均有密切关系,临床应给予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憩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全层缝合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2016年于贵港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子宫切口憩室(previous cesarean scar defect,PCSD)患者60例为病例组,另选此期间行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良好者12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妊娠期合并症、胎膜早破、白细胞异常升高、子宫瘢痕情况、后位子宫、宫腔分离、手术时机、切口缝合方式,分析剖宫产切口憩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全层缝合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病例组出现妊娠合并症(35.00%)、白细胞异常升高比例(76.67%)、瘢痕子宫(45.00%)、后位子宫(60.00%)及宫腔分离比例(28.33%)均高于对照组(7.50%、49.17%、24.17%、28.33%、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期手术时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全层缝合比例(8.3%)低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症、术后白细胞升高、子宫位置、缝合方式为PCSD形成的高危因素。而剖宫产次数、宫腔分离、产程程度对PCSD形成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把握剖宫产手术的适应证,同时选择较为稳妥的全层缝合技术是减少PCSD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2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产妇的子宫切口愈合情形、胎盘附着位置及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等高危因素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对两组孕妇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医疗费用、分娩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危组产妇52例全部行剖宫产手术;低危组产妇108例行再次剖宫产手术,40例行阴道分娩。再次剖宫产产妇产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阴道分娩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应进行产前有效评估,若符合阴道分娩条件,应首选阴道试产,避免再次剖宫产造成不良的妊娠结局,以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01/2016-01在漯河市中心医院行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漯河市中心医院行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的47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引起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结果同期产妇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5.94%(30/505),切口愈合不良主要为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观察组中胎膜早破,体重指数≥30 kg/m~2,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检查次数≥5次,手术时间≥2 h,出血量≥500 ml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体重指数≥30 kg/m~2,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检查次数≥5次,手术时间≥2 h,出血量≥500 ml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应制定有效预防措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造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止切口愈合不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68例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切口愈合良好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造成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妊娠期高血压、子宫肌瘤、贫血、糖尿病、胎膜早破发生率,既往剖宫产史比例、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与术后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术前抗生素使用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贫血、糖尿病、产后失血量大、手术时间长、胎膜早破、子宫肌瘤、既往剖宫产史和术前未使用抗生素是造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实际手术中应注意针对性的进行处理,以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式剖宫产术盆腔粘连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方法:对77例重复新式剖宫产术分析,将2005年前未缝合与2005年后缝合腹膜手术比较盆腔粘连情况。再次妊娠距前次手术时间<2年与2~4年及>4年)比较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未缝合腹膜组盆腔粘连>缝合腹膜组(P<0.01)。再次妊娠距前次手术时间<2年与2~4年者比较,原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年与>4年比较,原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时缝合腹膜可减少盆腔粘连。剖宫产再次妊娠少于2年,原子宫切口愈合差,下次妊娠增加与子宫破裂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8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433例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其妊娠结局将入选者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79例)与正常妊娠结局组(354例)。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分析足月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33例足月妊娠产妇中共有79例(18. 24%)足月妊娠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其中羊水污染占比较高(35. 44%),产后出血次之(25. 32%);两组产妇身高、体质量、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孕周、孕次、产次、流产次数、胎位、羊水偏少、瘢痕子宫占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良妊娠结局组产妇年龄(≥30岁)、阴道分娩、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妊娠期合并贫血占比均高于正常妊娠结局组(P0. 05);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导致足月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 000)。结论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均是造成足月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指导孕产妇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制定其膳食营养结构,控制孕产妇血糖、血压等方式,降低妊娠风险。  相似文献   

15.
杨美霞 《中国优生优育》2013,(6):500-501,50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阜阳市妇幼保健医院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30例,清创后缝合组(缝合组)和局部换药组(换药组)各1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存在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妊娠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贫血)、过度肥胖、手术时间长、缝合止血不当、术中出血过多(出血超过1 000 ml)等易致切口感染的因素.缝合组和换药组愈合率均为100%,愈合时间分别为(12.3±2.41)d和(25.9±4.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感染因素存在的产妇,术前、术中、术后应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切口感染,并及时发现和处理腹部切口感染.采用清创后行缝合术的方法,可有效治疗切口感染,治愈时间短,减少了患者痛苦,减轻经济负担,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2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进行调查,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血色素、肥胖、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术中术后失血量、剖宫产史和手术时间等7个变量因素与切口感染发生显著相关(P〈0.05);肥胖、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和术中术后失血量是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对肥胖、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和术中术后失血量等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再次剖宫产手术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再次剖宫产时原子宫切口愈合的情况,探讨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方法:本文对76例产妇再次剖宫产时术中所见切口情况及前次手术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28.9%,与术后间隔时间、术后感染率、子宫切口位置高低及腹腔粘连程度有关,而与剖宫产时机、孕妇的年龄、职业、孕产史、体重、孕周、胎儿的大小无关。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时间至少应与前次妊娠间隔3年,前次剖宫产有术后病率及子宫切口情况不详者,再次足月妊娠最好不要选择阴道分娩,以防止子宫破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造成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应的解决措施.方法 将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共3000例剖宫产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切口感染组.研究两组各自的发生率,感染因素以及解决途径.结果 3000例剖宫产妇共计50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67%.贫血、肥胖、感染以及有基础疾病是引起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此外,缝合不当、手术时间长、肛查或阴道检查次数过多、胎膜早破、产程延长以及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也对切口感染发生率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对产妇进行孕期保健指导,加深其对感染的认识程度,基础疾病需要及时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肛查、阴道检查,提高医生手术技能,规范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缝合方法对子宫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因社会因素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3058例,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缝合子宫切口,术后随访阴道彩超,观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随访术后2年再次妊娠剖宫产者腹部B超子宫切口肌层厚度。结果:两种方法在子宫切口愈合及子宫肌层厚度测量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子宫切口愈合程度及再次妊娠子宫切口肌层厚度比较,采用连续缝合、间断加固缝合子宫切口方法优于连续锁边缝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缝合方式对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365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产妇剖宫产切口采用双层连续缝合,对照组产妇剖宫产切口采用单层连续缝合。比较两组产妇憩室肌层厚度、憩室形成例数、憩室容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憩室形成率(3.83%)与憩室容积[(0.36±0.12)mL]低于对照组[9.34%,(0.49±0.09)mL],憩室肌层厚度[(7.63±1.92)mm]高于对照组[(5.48±2.5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连续缝合有利于剖宫产切口愈合,瘢痕憩室程度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