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报告1例儿童颈内动脉颅外段巨大梭形动脉瘤的诊治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患儿女性,13岁,以“左颈部搏动性包块1年,突然增大2个月”为主诉入院,既往无颈部外伤、感染病史。入院查体:左颈部近下颌角处可见一3.5cm×6cm包块,随脉搏搏动,听诊无血管杂音。DSA、CTA检查示左颈内动脉起始段至近颅底处呈囊袋状扩张,边缘完整。术中见颈内动脉动脉瘤呈梭形,长约6cm,最大径约3cm,将动脉瘤切除后用人工血管(内径6mm)与颈内动脉两断端行端端吻合架桥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结果病理检查见动脉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并粘液变性、玻璃样变性及慢性炎细胞浸润,局部钙化。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CTA及彩超检查左颈内动脉形态、走行正常、管腔内血流通畅。结论儿童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十分少见,其常见病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外伤及继发于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等,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搏动性包块,可引起脑缺血或动脉瘤破裂致颈部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方法有切除后用自体或人工血管重建或血管内放置支架等。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以四肢常见,头皮假性动脉瘤少见。我科2011年显微手术治疗颞浅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19岁,因左颞顶部外伤后搏动性包块50 d入院。  相似文献   

3.
枕颈部巨大良性间叶瘤1例沪州医学院附院神经外科詹书良,夏祥国,袁德良,梁尚争报道患者.女性,25岁,因枕颈部包块于1992年2月20日入院。13年前患者发现后枕部有如蚕豆大小包块,质软、不活动。半年后又发现右下颌同样大个包块。之后包块逐渐长大,未予治...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农民,发现左上臂内侧包块5年余伴肿痛4d,于2006年5月27日入院。患者5年前发现左上臂内侧鸽蛋大小元痛性包块,无触痛及患肢远端异常感觉。包块5年间无明显增大。入院前4d夜间睡眠时突然出现包块剧痛,难以耐受,向左侧肩部及前臂放射。2d后出现周围组织肿胀,无全身发热。查体:体温36.9℃,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1岁,1975年元月发现左枕部一约0.5×1cm 大小搏动性包块,无红肿压痛。78年左颞部亦发现同性质的包块,且逐渐增大。85年9月18日入院,曾行左枕部包块切除及畸形血管团结扎术,包块消失。88年7月4日原手术处及右颞枕部又出现性质同前的包块,且逐渐增大至全头皮。包块处头皮破损及出血多,且不易控制。于88年7月15日入我院。查体:全头皮明显高起2cm,双颞、枕、顶部有大小不等5个包块,并呈条索状相互交织融合,搏动明显。局部无压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88年7月24日在局麻下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颅内血管未见异常。双侧颈外动脉显影示:双颞、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头皮动静脉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2岁。因头外伤后左颞侧搏动性包块伴颞部吹风样杂音1年入院。查体:左颞侧耳前见一3.5cm×2cm×1cm大小的包块,质软,搏动明显,左额颞顶区可见与包块相连的迂曲条索状血管隆起,搏动感强。CT示:左颞侧头皮包块及条索状物呈高密度血管影。MRA示:左颞侧异常扩张的血管闭,动静脉结构紊乱。颅内外血管DSA示:颈内动脉、椎动脉无异常,双侧颈外动脉造影示:左颈外动脉与颈外静脉之间动静脉瘘,左侧颈外动脉造影见颈外动脉起始段、颞区存在多处瘘口,颞区血管迂曲扩张,与同侧额、顶、枕区交通的静脉异常扩张。临床诊断:头皮动静脉瘘。病人在局麻下行颈外动脉结扎与颞区畸形血管切除瘘口结扎术中,结扎颈外动脉后探查颞侧包块,见包块张力明显降低,搏动明显减弱,迂曲扩张的血管变软,但包块中心区仍可触及搏动,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女性,62岁,因发现额部包块1个月余入院。既往有甲状腺包块切除术病史(自诉病理检查为良性),有结核病史(自诉已治愈)。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额部可及一大小约3 cm×3 cm质软包块,压痛阳性,不能移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0 mm,光反射存在;颈软,颈部见术后疤痕;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外院颅脑MRI示额部包块。入院后复查颅脑MRI平扫+增强示(图1A~C):额骨骨质破坏,肿瘤可能性大,感染不排除;额骨示骨质破坏,局部示软组织肿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臂丛神经上干中央型神经鞘瘤的诊治体会和预防措施。方法 2例患者按颈部包块性质待查在门诊行包块切除术,其余6例拟诊为臂丛神经上干神经鞘瘤者,入院后在局麻下行包膜内瘤体剥除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均为神经鞘瘤,2例行包块切除术的患者系门诊手术,1例术后第3天发现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症状,未予特殊处理,失访。1例术中发现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症状,即刻行神经外膜缝合。术后3个月复诊,肩外展及曲肘功能基本恢复。行包膜内瘤体剥除术的6例患者未出现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症状,顺利出院。结论位于颈侧区锁骨上窝处的臂丛神经上干神经鞘瘤,位置表浅。若为中央型,其包膜由神经纤维组成,若将包块连包膜完整切除,必将损伤神经纤维,引起相应部位的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加重经济负担。术前正确诊断,熟悉臂丛神经上干的解剖和功能,采取包膜内瘤体剥除术,是避免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性, 59岁。因右顶部无症状性包块 2年,逐渐增大于 2003年 8月入院。入院前半年在当地县医院穿刺抽出少量暗红色血性液体,切开活检示异位甲状腺。查体:右顶部近中线有一 6cm×5cm大小肿块,表面光滑,质较硬,边界清楚,无压痛,包块顶部可见一长 4cm手术疤痕。CT检查示右顶骨后部膨胀性骨性破坏性包块,其内可见骨刺影,向外生长,约 5cm×6cm×3cm,部分骨缺失,邻近头皮软组织肿胀,诊断为骨肿瘤或肿瘤样骨病。因丢失以前相关病检资料,入院诊断为右顶骨骨肿瘤。于全麻下行骨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位于帽状腱膜下,包膜完整,中央有约 3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青年人眩晕与颈部血管狭窄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50例不伴耳鸣、耳聋及高血压的青年眩晕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部分患者行颅脑MRI或CT、TCD检查,发现颈部血管病变部分病例做颅脑MRA检查。结果颈部动脉狭窄51例(34%),其中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颈部血管先天异常9例(6%),其中2例反复眩晕,颅脑MRI示腔隙性脑梗死;另外在颈部血管检查无异常中颅脑MRI证实为垂体瘤1例。结论颈部血管狭窄是青年人眩晕原因之一,进而发展成脑血管疾病,早期行颈部血管彩超,配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预防青年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3岁,未婚,汉族。患者无意中发现左侧上颈部有一鸽蛋大小肿块,质韧,无疼痛、发热,无咽痛、吞咽困难及其他不适,“门诊以左颈部肿物性质待查”收入院治疗。入院后行肿物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证实:“左咽旁间隙血管肉瘤”,进行放化疗,并定期化疗1年2月余,发现双肺转移,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68mmHg。一般情况下,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颈部软组织呈放疗后改变,组织僵硬,淋巴结触诊不满意,左颌下、下颌骨下缘至颏下可见一长约15cm手术疤痕,疤痕增生不明显;颈前正中有一约5cm横形手术疤痕。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颈部活动自如无受限。双肺呼吸音粗+心率80次/min。律齐,腹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患者女,23岁,以"右侧颈部皮疹痛疼1 d"于2008-11-26入院.人院后根据右侧枕部、颈部的丘疱疹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阿昔洛韦及营养神经治疗13 d好转出院.2008-12-21因发作性四肢麻木7 d再次入院,麻木从右侧颈肩部开始,向下蔓延,很快发展至左侧偏身麻木,从左足向上发展,上述症状经休息后缓解,患者四肢痛疼,全身疲乏无力,不发热.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因头部外伤后左额部头皮包块43d入院。患者于43d前撞伤头部,左额部着力,伤后出现左额部头皮血肿,约指头大小,无红肿、破溃,伴疼痛,血压升高时疼痛明显,无昏迷,不伴恶心、呕吐,后血肿一直未消退,到当地医院穿刺抽吸为血性液,且包块未见缩小,转诊于我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左额部见一约3cm×2cm类球形包块,张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头皮动静脉瘘是较罕见的血管畸形, 国内外少有文献报道。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外科于2021年4月收治1例因行右侧额颞部静脉穿刺后局部出现搏动性包块, 且呈进行性增大而就诊的患儿。患儿入院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头皮动静脉瘘, 瘘口仅为1个。术中采用Onyx胶行血管内栓塞, 复查DSA提示瘘口消失。术后患儿的右额颞部局部静脉曲张明显缓解, 随访11个月未见动静脉瘘复发, 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工作节奏的加快,眩晕发病率逐渐增高,已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广泛关注。眩晕涉及多个学科,据统计,眩晕占内科门诊患者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多数人一生中都有眩晕的经历[1~4],老年人50%~60%有过眩晕症状,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眩晕的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眩晕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如头昏、晃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感觉。眩晕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即眩晕发作时的情况和眩晕伴发的症状[1~6]。引起眩晕的疾病较多,按部位主要有神经源性、耳源性、颈源性和全身性等。神经源性眩晕多由大脑、小脑及脑干病变引起。如老年人常见的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特点是以头晕和轻微的站立不稳为主要症状,不一定有“旋转”的感觉。急性小脑血管病变患者常突然发生严重的眩晕,并伴有呕吐、站立不稳[2~5]。②耳源性眩晕是由耳部疾病引起。如梅尼埃综合征,发作时表现为阵发性眩晕、耳鸣、耳聋并伴有呕吐等。迷路炎、内耳血管痉挛或出血也会出现类似表现。③颈源性眩晕多在颈部活动时发生,当颈部过度活动刺激了脊髓前庭传入神经或椎动脉受压导致短暂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诱发眩晕。颈源性眩...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11岁,因外伤后左侧颞部头皮下包块进行性增大1个月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左颞顶部头皮下包块,大小约4 cm×5 cm×5 cm,表面无破溃、无流血流脓,局部头皮颜色正常,质地较硬,有轻微触痛,未扪及搏动感,未闻及血管杂音,咳嗽、喷嚏及体位改变时包块无明显改变。头颅CT平扫示:左颞部包块,CT值45 HU(图1A)。进一步行头颅CT增强扫描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97 HU,内有小片状低强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02—2015-02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51例为探究组。与此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脑血管病患者51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探究其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中狭窄、闭塞患者0例,探究组为13例(25.49%);对照组中内膜增厚14例(27.45%),探究组为46例,占90.20%;对照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13例(25.49%),探究组为41例(80.39%)。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临床意义极大,对于疾病的后期治疗而言,可为其提供极为强大的助力,值得在临床之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RCVS)是以较长时间可逆性脑动脉收缩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典型的血管改变为颅内血管节段性、多灶性狭窄。并于发病后1~3个月内自行恢复正常~([1])。为神经系统少见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现将1例可能药物滥用相关的RCVS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发作性头痛16 d"入院。患  相似文献   

19.
<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原体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鼠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改变较少见[1]。现将我院收治1例以癫痫起病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因发热12 d伴发作性抽搐4 d于2014年1月4日入院。该患者缘于入院12 d前行剖腹产术,术后3 h出现发热,体温最高可达40℃,入院前4 d患者出现发作性抽搐,表现为头向左偏,双眼向左上方凝视,四肢僵直,伴有意识障碍,持续约10 min缓解,平均每天发作两次,每次发  相似文献   

20.
颅外椎动脉瘤罕见,文献报道很少。本文报告一例。20岁士兵,因颈部左后外方有一搏动性肿块1月入院。入院前3月,患者颈部弹片伤,由于大出血而于后送中心结扎了左颈动脉。疑为左椎动脉创伤性动脉瘤。行左侧椎动脉造影显示C_2水平有一巨大动脉瘤。左侧大脑中动脉通过开放的后交通动脉得到充盈。血管造影发现半圆形块物并提示有左颈动脉闭塞。用自体静脉移植重建椎动脉。作颈部超过1/3的左后正中旁切口,分离椎动脉远端,磨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