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孕症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评估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用于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孕症女性560例,取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盐水湿片、革兰染色观察菌群及病原微生物,同时进行p H值及功能指标检测,进行全面微生态评价,并以同期560例生育年龄的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与不孕组菌群密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菌、病原体、功能学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形态学与功能学分析,不孕女性微生态失调的发生率(62%)高于对照组(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患者之间的阴道感染及微生态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女性微生态失调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体检育龄妇女。女性不孕症与阴道微生态失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柳州市健康体检的女性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为女性阴道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体检女性1 097例,取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盐水湿片直接显微镜检查、革兰染色观察菌群及病原微生物,综合进行全面微生态评价。结果 1 097例女性阴道微生态失调者586例,占比53.42%,其中BV的发生率最高,占12.49%,其次为VVC占7.75%,阴道微生态失调率、BV的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上升,VVC的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微生态失调、BV、VVC的感染率在不同季节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微生态检测有助于阴道感染性疾病的检出,关注并纠正未明确感染的阴道微生态失衡,对预防阴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技术在阴道合并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2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过氧化氢浓度、唾液酸酶和白细胞酯酶三项联合测定,同时用生理盐水湿片显微镜镜检。结果:应用BV三项联合技术结合湿片镜检测定352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BV阳性61例,阳性率17.3%。在61例BV患者中合并霉菌性阴道炎14例,占BV患者23.0%,合并感染滴虫性阴道炎4例,占BV患者6.6%。结论:三项联合检测操作简单、快速、准确,从功能上反映了阴道正常菌和致病菌的指标,可作为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项目,通过对阴道微生态的评价,可对阴道合并感染进行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阴道微生态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接受诊治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以80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及120例癌前病变患者为癌前病变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妇女6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价,HPV检查。分析阴道微生态变化与HPV感染、病变级别、癌症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患者HPV阳性占比(64.17%,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5.00%,P0.05),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菌群多样性级别分布Ⅰ、Ⅳ级占比(40.83%,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33%,P0.05)。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菌群密集度级别分布Ⅰ、Ⅳ级占比(37.50%,46.25%)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P 0.05)。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阴道pH4.5的占比(57.50%,5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1.67%,P0.05),另外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H_2O_2阴性占比(60.00%,67.50%),明显高于对照组(23.33%,P0.05)。在对照组、癌前病变组及宫颈癌组,HPV阳性与阴道微生态正常均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另外宫颈癌组阴道微生态失调占比(73.75%)明显高于癌前病变和对照组(16.67%)。经分析发现阴道微生态失调与癌前病变分级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宫颈癌TNM分期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占比较大,且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调密切相关,同时微生态失调与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建议在甘肃地区宫颈癌筛查防治中,将阴道微生态失调作为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叶平  黄引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25-1829
目的:了解不同孕期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评价血清E2与阴道酸碱度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与妊娠不良结局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常规进行产前检查的健康无症状单胎妊娠妇女101例分早孕期组(≤13周)36例、中孕期组(13~28周)35例及晚孕期组(≥28周)30例,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pH值、H2O2含量检测及细菌培养,并经革兰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进行阴道微生态(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炎症反应状况等)状况评价。同时检测其血清E2水平,观察妊娠结局: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出生体重。结果:①随着孕周的增加,血清E2升高,但没有发现随着E2升高阴道pH值下降;妊娠期不同孕期阴道pH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妊娠各期均有无症状细菌性阴道病(BV)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生,且发生率较高。③阴道菌群状况:健康无症状妊娠期妇女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有不同比例的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阴道常规镜检妊娠各期总的假丝酵母菌阳性率为6.93%(7/101),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需氧菌阳性率为14.85%(15/101),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阳性率分别为60.00%(9/15)、26.67%(4/15)、6.67%(1/15),阴道菌群中可检出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④妊娠结局:101例孕妇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72例,阴道微生态失调者29例,阴道微生态正常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微生态失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率及产褥感染率因例数太少无法比较。结论:健康无症状妊娠期妇女在不同孕期阴道微生态改变明显,微生态失调发生率高,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感染在妊娠期阴道炎中居首位,培养显示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状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转归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2月-2018年12月经病理结合HPV-DNA检测确诊的HSIL-HPV感染患者132例,以同期于医院体检健康妇女120例为对照组。确诊12个月后采用阴道微生态检测方法对患者阴道分泌物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分析HSIL-HPV转归情况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 132例HSIL-HPV患者经复查104例HSIL-HPV转阴,28例持续感染HPV。转阴组阴道正常菌群构成比例大于HPV持续感染组,但低于对照组(P<0.05);HPV转阴组菌群正常密集度及多样性占比分别为93.27%(97/104)及94.23%(98/104)高于HPV持续感染组(P<0.05)。治疗方法和最初病毒负荷量是女性生殖道HSIL-HPV感染转归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和高病毒负荷量的HSIL患者HPV具有更高的持续感染率,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对高级别宫颈病变的HPV患者的阴道内感染变化有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阴道微生态检测手段对人工流产术前妇女阴道炎的诊断价值,并了解阴道炎分泌物菌群分布。方法:选取2012年3月1日~5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计划生育门诊欲行人工流产妇女中患阴道炎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407例患者以细菌性阴道病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为主,应用阴道微生态检测进行Nugent评分(≥7分)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123例(30.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92例(22.6%),此外还有164例(40.3%)患者没有特异病原体的感染,仅表现为菌群失调或清洁度异常。407例患者中菌群正常占26.5%,菌群密集度++~+++占70.8%,菌群多样性++~+++占65%,pH>4.5占31.7%。患阴道炎妇女中普遍存在异常菌群,主要包括:革兰阳性小杆菌(29.5%)、革兰阴性小杆菌(18.2%)、革兰阳性球菌(12.5%)、革兰阴性球菌(11.8%)。结论: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是对人工流产术前女性阴道炎进行确切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检测手段,能明确指导临床诊断阴道感染,并可能为围手术期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情况及妊娠合并下生殖道感染的致病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的分布状况,探讨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环境的改变。方法对1874例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期妇女采集阴道分泌物,涂片,湿片检查滴虫、霉菌及清洁度;应用细菌性阴道病检测试剂盒行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并监测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平衡状态;对存在下生殖道感染的症状体征者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在1874例妊娠期妇女中,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的有1225人(占65.37%);存在下生殖道感染症状体征且病原学检查为阳性者为540人(占28.82%),其中存在1种病原感染者380例,占感染组的70.37%;存在2~3种病原感染者160例,占感染组的29.63%。单纯型下生殖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是解脲支原体(41.58%)、细菌性阴道病(22.11%)、假丝酵母菌(9.74%);混合型下生殖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是解脲支原体(60.00%)、假丝酵母菌(58.13%)、细菌性阴道病(44.38%)。结论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失调及下生殖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以解脲支原体较常见,其次是混合型感染及其他。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临沂地区妇女和儿童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情况,并比较超高倍镜检法和干化学酶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应用超高倍镜检法和干化学酶法联合检测临沂地区16 832例妇女和儿童的阴道分泌物。结果 16 832例患者中阴道清洁度Ⅰ~Ⅱ度者6 377例,检出率为37.89%;Ⅲ~Ⅳ度者10 455例,检出率为62.11%;单纯阴道病原体感染5 348例,检出率为31.77%,其中阴道假丝酵母菌(VVC)3 283例,检出率为19.50%;细菌性阴道病(BV)1 136例,检出率为6.75%;滴虫感染(TV)929例,检出率为5.52%;混合感染者278例,检出率为1.65%;21~30岁组各病原体检出率最高,VVC、BV、TV和混合性阴道炎(MVI)的检出率分别为10.80%、3.34%、2.72%、0.91%。唾液酸苷酶法测定细菌性阴道病与超高倍镜检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较好(Kappa=0.75);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法和p H值联合检测VVC和超高倍镜检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较差(Kappa=0.228);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法和p H值联合检测TV和超高倍镜检法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白细胞酯酶法检测白细胞炎症指标和超高倍镜检法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临沂地区妇女儿童阴道炎中VVC发病率最高,且主要集中在20~40岁。阴道分泌物干化学酶法和超高倍镜检法相比,各有优缺点,两者联合检测才能为临床提供正确的阴道微生态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状态与成年女性外阴疾病的相关关系,为外阴疾病的防治提供临床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11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经临床确诊为外阴疾病的342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的703例成年女性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阴道微生态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百分率为65. 5%,对照组女性的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百分率为47. 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组阴道菌群多样性级密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的异常清洁度高于对照组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外阴疾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微生态失调比例升高;监测阴道微生态评价指标,积极治疗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调对于降低外阴疾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110例复杂性VVC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微生态的特点.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09年3月在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诊断为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者110例,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阴道微生态的评价.结果 患者阴道分泌物的pH≤4.5者占28.18%,pH>4.5者占71.82%;乳酸杆菌功能正常者占16.36%,乳酸杆菌功能减低者占83.64%;混合感染发生率占54.55%.结论 评价阴道微生态可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及妇女的卫生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失调和B族链球菌感染(GBS)与胎膜早破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6月胎膜早破者51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无胎膜早破的正常妊娠孕妇81例设为对照组,统计两组一般情况并给予观察组对应治疗,统计两组基线情况及阴道微生态失调与GBS感染情况、阴道微生态失调及GBS感染与胎膜早破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功能学与形态学检测特点,探讨功能学指标在阴道微生态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例典型复诊病例,比较分析复诊前后的阴道微生态评价结果。阴道微生态评价中形态学检测采用革兰染色油镜镜检,功能学检测采用AutowoMO全自动生殖道分泌物工作站,包含八项功能学指标。结果3例病例第一次就诊均出现功能学结果与形态学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但在复诊中证实了功能学结果的准确性和优势。病例1诊断结果为第1次BV感染,第2次念珠菌感染,第3次恢复正常;病例2诊断结果为第1次菌群失调,第2次滴虫感染,第3次恢复正常;病例3的2次检测结果分别是正常菌群、功能下降和正常菌群。结论在阴道微生态评价中功能学和形态学有着各自的优势,两者互补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衡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常规进行产前检查无症状单胎妊娠的孕晚期孕妇516例行阴道微生态评价,阴道微生态正常325例,阴道微生态失衡者191例,自愿行乳杆菌阴道活菌(定君生)阴道治疗170例为治疗组.比较阴道微生态正常组与失衡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阴道微生态失衡者应用定君生治疗后胎膜早破发生率.结果:不同孕周孕妇阴道微生态正常与失调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微生态正常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微生态失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微生态失衡者经治疗后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间纠正无症状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衡状态对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道炎五项指标联合检测法在阴道微生态评价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进行检查的女性2 500例,对所有人群的阴道微生态情况应用阴道炎五项指标联合检测法与常规湿片镜检方法进行评估。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最终结果、阴道炎五项指标联合检测法最终的检查结果、菌群异常、正常预成酶阳性率。结果阴道炎五项指标联合检测法符合率为93.56%,特异度为87.14%,灵敏度为95.41%。湿片镜检法检出阳性率为76.92%,阴道炎五项指标联合检测法检出阳性率为77.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500例人群进行阴道炎五项指标联合检测法最终的结果为:菌群正常1 338例(53.52%)、菌群失调911例(36.44%)、菌群抑制174例(6.96%)、菌群增殖过度34例(1.36%)、检查到病原体43例(1.72%)。菌群异常预成酶阳性率高于菌群正常预成酶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阴道炎五项指标联合检测法的操作方法简单便捷,灵敏度较高,可以将其作为临床快速筛查阴道炎的常用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对阴道微生态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失衡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新的视角。方法:选取2016年06月-2017年0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阴道微生态检测、HPV-HC2及随访结果的460例患者,其中162例为CIN合并有HR-HPV感染的患者(CIN合并HR-HPV感染组),107例为单HR-HPV感染而无宫颈病变的患者(单HR-HPV感染组),191例同期正常门诊体检的宫颈正常、HPV及宫颈细胞学均阴性的正常妇女(对照组),269例HR-HPV感染患者中,依据HPV-HC2病毒载量进一步分为HPV-HC2≥1组和HPV-HC21组,回顾性比较阴道微生态失衡与HR-HPV感染及CIN的关系。结果:(1)CIN合并HR-HPV感染组、单HR-HPV感染组及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失衡率分别为54.9%、35.5%、和29.8%,CIN合并HR-HPV感染组的微生态失衡率明显高于单HR-HPV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单HR-HPV感染组的微生态失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CIN合并HR-HPV感染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指标H_2O_2及PH数值均明显高于单HR-HPV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而单HR-HPV感染组的H_2O_2及PH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HPV-HC2检测的HPV病毒载量,进一步分为HPV-HC2≥1组(205例)和HPV-HC21组(64例),其阴道微生态失衡率为53.2%和29.8%,两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失调率与HPV-HC2≥1组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HPV-HC21组的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HPV-HC2≥1组患者的H_2O_2及PH值均明显高于HPV-HC21组及对照组(P0.05);HPV-HC21组患者的H_2O_2及PH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HR-HPV感染机体后,可能HR-HPV病毒高载量与阴道微生态失衡协同参与了CIN的发生,同时,HR-HPV病毒高载量可能与阴道微生态失衡有关,尤其与阴道乳杆菌异常及PH值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孕症妇女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7月广东省生殖医院收治的159例不孕症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生理盐水涂片镜检、形态学检测、功能学检测、形态学与功能学结合法检测阴道分泌物,比较上述4种方法检测阴道分泌物的阳性率和一致性。不孕症妇女生理盐水涂片镜检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正常者,在阴道超声监测排卵、指导同房14 d后,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根据血清β-hCG水平分为未妊娠组和妊娠组,比较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的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结果 159例不孕症妇女中,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涂片镜检清洁度异常23例,阳性率14.5%;形态学检测结果异常111例,阳性率69.8%;功能学检测结果异常116例,阳性率73.0%;形态学与功能学结合法检测结果异常130例,阳性率81.8%。不孕症妇女阴道分泌物形态学检测、功能学检测、形态学与功能学结合法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涂片镜检阳性率(均P<0.05);不孕症妇女阴道分泌物形态学与功能学结合法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形态学检测阳性率(P<0.05)。不孕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社区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为指导阴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500例社区女性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集阴道后穹窿处分泌物,应用阴道p H测定、湿片与革兰染色涂片观察评估阴道微生态状况,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阴道微生态的相关因素。结果 500例社区女性居民,共检查阴道微生态失调82例,发生率为16.40%,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率最高,占31.71%;其次为细菌性阴道病占23.17%;细胞溶解性阴道病与需氧菌性阴道炎相近。高龄、每周性生活次数5次/周、经期卫生巾更换情况2次/天、每周阴道清洗次数2次/周及激素类药物应用是阴道微生态失调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评估有助于阴道感染性疾病的检出,且注重育龄期女性阴道微生态评估,加强女性性生活、经期等卫生知识教育,对预防阴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带常规联合细菌性阴道病(BV)3项检测对女性阴道微生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浙江省安吉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00例女性,均进行白带常规及BV 3项检查,以阴道菌群多样性、密集度、优势菌群及阴道炎症反应情况判定受检者阴道微生态,分析白带常规、BV 3项检测结果与受检者阴道微生态情况对应结果。结果 100例受检者中阴道菌群正常38例(38.00%),菌群失调26例(26.00%),菌群增殖过度9例(9.00%),菌群抑制27例(27.00%);阴道pH值异常主要集中于菌群失调及菌群抑制的人群;阴道清洁度异常及白细胞酶阳性主要集中于阴道微生态异常人群,其中以菌群失调人群阴道清洁度异常及白细胞酶阳性占比最高,分别为88.46%、92.31%;唾液酸苷酶阳性主要集中于菌群失调人群,占30.77%。结论 白带常规及BV 3项检测均可较好地评价女性阴道微生态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阴道菌群分布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3月—2020年7月104例胎膜早破孕妇设为胎膜早破组,10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设为妊娠糖尿病组和109例正常妊娠孕妇设为正常妊娠组,均予阴道分泌物检查。比较3组在阴道菌群分布情况,观察3组在早产、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低体质量出生儿等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胎膜早破组优势菌群、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比率分别为48.08%、18.27%、15.37%、13.46%,妊娠期糖尿病组分别为58.88%、14.02%、12.15%、11.21%,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菌分布上,胎膜早破组大肠埃希菌和阴道加德纳菌发生率28.85%、33.65%,而妊娠期糖尿病组白色假丝酵母菌发生率43.93%,均显著高于同期其他病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均以Ⅱ、Ⅲ级多见,均>47%,和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显著,微生态失调率分别为90.38%、83.18%,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13.76%(P<0.01)。胎膜早破阴道微生态失调在早产、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低体质量出生儿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妊娠期糖尿病组阴道微生态失调在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和妊娠期糖尿病均会出现阴道菌群失调,胎膜早破以大肠埃希菌和阴道加德纳菌为主,而妊娠期糖尿病则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微生态失调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以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