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无引流微创旋切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镇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50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218例)和对照组(232例)。研究组行无引流微创旋切术,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单纯型乳腺脓肿和复杂型乳腺脓肿患者中,两组乳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型乳腺脓肿患者中,两组继续哺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型乳腺脓肿患者中,两组继续哺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乳腺脓肿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仍然是首选治疗方式,无引流微创旋切术可作为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失败后的有效补充和部分复杂型乳腺脓肿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在急性哺乳期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镇江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收治的急性哺乳期乳腺脓肿1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使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为切开引流组(98例),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的患者为穿刺冲洗组(84例)。术后记录脓肿愈合时间,对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采用数值评定量表(NRS)进行评分,并对两组患者对乳房外观满意度、复发风险及是否继续哺乳等进行随访。结果穿刺冲洗组脓肿治愈时间、瘢痕长度、患者对术后乳房外观的满意度、病期疼痛、继续哺乳明显优于切开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复发。结论穿刺冲洗治疗乳腺脓肿操作简单、创伤小、保护乳房的美观和功能,患者耐受性良好,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应作为大部分乳腺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通过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治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20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组)和对照组(切开引流组)各100人,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的总有效率,差异较为显著(p<0.05);在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治疗,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和切开引流两种治疗方法相比,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临床效果更好,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赵苗苗  周雪红 《中国校医》2018,32(5):364-365
目的 对比彩超下穿刺抽吸冲洗与切开引流应用于哺乳期乳腺脓肿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98例,根据其对治疗的意愿分为穿刺抽吸冲洗组和切开引流组各49例。穿刺抽吸冲洗组在超声下行穿刺抽吸冲洗治疗,切开引流组采取切开引流术治疗。结果 穿刺抽吸冲洗组患者治愈率为100.00%,高于切开引流组患者的87.76%(χ2=4.438,P<0.05)。穿刺抽吸冲洗组患者瘢痕长度、创口脓腔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均优于切开引流组患者(t分别=35.02、23.65、30.65,P<0.01)。结论 与切开引流术相比,彩超下穿刺抽吸冲洗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疗效更为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穿刺冲洗法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穿刺冲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术后疼痛、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时间、瘢痕长度、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恢复授乳时间、皮肤切口愈合时间、脓腔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刺冲洗法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60例,将其平均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给予开放组常规手术治疗,微创组则给予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比开放组长,但无明显差异,比较无差异不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比开放组短,且微创组切口瘢痕大小比开放组小,比较均有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60例,将其平均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给予开放组常规手术治疗,微创组则给予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比开放组长,但无明显差异,比较无差异不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比开放组短,且微创组切口瘢痕大小比开放组小,比较均有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60例,将其平均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给予开放组常规手术治疗,微创组则给予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比开放组长,但无明显差异,比较无差异不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比开放组短,且微创组切口瘢痕大小比开放组小,比较均有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抗感染治疗下给予穿刺冲洗和切开引流两种术式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脓肿患者20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03例,在全身抗感染治疗基础上,A组在B超引导下对脓肿灶进行穿刺抽吸冲洗,B组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术,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 (1)A组总有效率为95. 14%,明显高于B组82. 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与B组相比,A组脓腔愈合时间、体温及血象恢复正常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VAS评分更少、瘢痕长度更小,且上述指标水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3)术后3月,A组复发率为3. 88%,明显低于B组12. 62%; A组术后可哺乳患者比率为79. 61%,明显高于B组26. 21%;围术期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 94%,也明显低于B组9. 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全身抗感染治疗下,应用B超穿刺抽吸冲洗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疗效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痛苦小、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B超引导下乳腺穿刺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脓肿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分为A组43例和B组35例。A组行B超引导下乳腺穿刺,B组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手术。记录两组术后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长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及继续哺乳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术后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长度、VAS得分分别为(2.3±1.0)次、(9.8±2.4)d、(0.2±0.1)cm、(1.9±0.6)分;B组分别为(9.0±3.4)次、(18.0±5.7)d、(3.9±1.6)cm、(4.7±1.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继续哺乳率分别为0、79.07%;B组分别为20.00%、17.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引流术相比,B超引导下乳腺穿刺术治疗乳腺脓肿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少,大部分患者可继续哺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切开引流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美容效果,分析患者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2014年9月-2016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收治的98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微创组(57例)和传统组(41例),分别采取微创切开引流术和传统开放式切开引流术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各项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恢复性指标。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明显低于传统组,一次性成功率(96.49%)则明显高于传统组(82.93%)(均P0.05)。微创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换药次数、瘢痕长度、炎症控制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脓液引流不尽、感觉障碍及乳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均P0.05)。微创组患者的继续哺乳率(84.21%)显著高于传统组(63.41%),半年后复发率(3.51%)显著低于传统组(21.95%)(均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开放性切开引流术,微创切开引流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创伤更小,预后恢复更快,效果更好,且不会留下明显的瘢痕,在确保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患者的乳房外形并未出现较大改变,易被广大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哺乳期乳腺脓肿中实施微创引流与开放性切开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哺乳期乳腺脓肿病人,在回顾性分析病人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分为A组(微创引流术)和B组(开放性切开引流术)。在结束治疗之后分析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瘢痕长度对比差异非常的明显;A组的术后感染、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与此同时,两组脓液引流不尽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对开放性切开引流术,哺乳期乳腺脓肿采取微创引流术治疗,可以促使轻对病人创伤最大程度的降低,最后从根本上提高手术之后的美观,还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术后的感染发生率,降低疼痛跟复发的情况,所以其存在非常高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负压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9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哺乳期乳腺脓肿住院患者86例临床资料,以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法为依据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引流方法,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乳腺脓肿置管引流术,术后引流管接负压球持续负压引流。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各项指标(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期各项指标(换药次数、总体治疗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一次性治愈率)及治愈后各项指标(术后患者对乳房外形满意度和新生儿恢复哺乳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期间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疼痛评分、换药次数及总体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一次性治愈率95.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对乳房外形满意度和新生儿恢复哺乳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负压引流对哺乳期乳腺炎伴脓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传统乳腺脓肿传统切开引流术的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情况得到改善和促进患者对新生儿的正常哺乳,值得进行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腺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46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103例行脓肿切开引流,39例行脓肿穿刺,4例穿刺后转切开引流,术后均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脓肿切开引流者愈合时间为15~60d,平均25d;穿刺者7~15天治愈,平均10d。结论部分哺乳期乳腺脓肿可经多次穿刺抽吸治愈,穿刺抽吸较切开引流愈合快,痛苦小;细菌培养显示,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茵产8内酰胺酶菌株感染,青霉素耐药者多,预防及治疗中头孢类抗生素当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介入联合抗生素冲洗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170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介入联合抗生素冲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治疗前后VAS评分及ES评分、治疗前后血清CRP、P物质以及IFN-γ水平、治疗前后CIVIQ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E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及E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P物质以及IFN-γ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治疗后CIVIQ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 0. 05),观察组治疗后CIVI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创介入联合抗生素冲洗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脓肿切开引流、脓肿切开引流+脓肿包裹负压吸引、脓肿切开引流+三氧+脓肿包裹负压吸引这3种方法在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乳腺脓肿患者采用脓肿切开引流,20例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脓肿包裹负压吸引,20例采用脓肿切开引流+三氧+脓肿包裹负压吸引,从切口愈合时间、疼痛分级比较这3种方法的效果。结果脓肿切开引流+三氧+脓肿包裹负压吸引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疼痛分级均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脓肿切开引流+三氧+脓肿包裹负压吸引是一种快速、痛苦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彩色超声引导腹腔穿刺器置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彩色超声引导腹腔穿刺器置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腹腔脓肿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经腹切开引流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彩色超声引导腹腔穿刺器置管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指标、疗效、并发症情况及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及中转治疗方案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肠道排气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2.42±11.38)min、(102.42±16.64)h、(1.25±0.74)d、(5.21±1.23)d、(8.74±1.27)d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试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少于对照组9例(P=0.011);术后一周内临床症状未显著改善2例,转开腹手术治疗,中转治疗方案率5.88%,对照组无患者中转其他治疗方案。随访6个月,试验组2例患者复发脓肿,行经腹切开引流术治疗,对照组1例患者因手术感染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彩色超声引导腹腔穿刺器置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患者,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确切,但在适应症选择方面应严格指征,避免出现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刘安  李云梅 《现代保健》2010,(22):69-70
目的 观察穿刺置管局部冲洗用药与传统切开引流治疗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西医切开引流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穿刺置管局部冲洗用药的方法,对两组疗效、脓液消退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痊愈,但治疗组脓液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穿刺置管局部冲洗用药法治疗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疗效优于传统切开引流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微小切口置管负压引流对乳腺脓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154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使用微小切口置管负压引流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84例),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70例),观察患者手术指征、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继续哺乳及术后复发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手术用时少、瘢痕长度短、脓肿消退快、伤口愈合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8. 81%和91. 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SA)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并发症发病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随访发现,研究组继续哺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微小切口置管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患者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4例妊娠期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静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视情况给予激素并提供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经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35例,无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81%;观察组经治疗后显效25例,有效3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为(2.48±0.35)×109/L,对照组为(6.14±0.77)×109/L,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孕产妇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后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