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穿刺冲洗法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穿刺冲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术后疼痛、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时间、瘢痕长度、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恢复授乳时间、皮肤切口愈合时间、脓腔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刺冲洗法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无引流微创旋切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镇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50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218例)和对照组(232例).研究组行无引流微创旋切术,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60例,将其平均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给予开放组常规手术治疗,微创组则给予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比开放组长,但无明显差异,比较无差异不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比开放组短,且微创组切口瘢痕大小比开放组小,比较均有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60例,将其平均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给予开放组常规手术治疗,微创组则给予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比开放组长,但无明显差异,比较无差异不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比开放组短,且微创组切口瘢痕大小比开放组小,比较均有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60例,将其平均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给予开放组常规手术治疗,微创组则给予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比开放组长,但无明显差异,比较无差异不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比开放组短,且微创组切口瘢痕大小比开放组小,比较均有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mmotome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在急性哺乳期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镇江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收治的急性哺乳期乳腺脓肿1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使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为切开引流组(98例),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的患者为穿刺冲洗组(84例)。术后记录脓肿愈合时间,对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采用数值评定量表(NRS)进行评分,并对两组患者对乳房外观满意度、复发风险及是否继续哺乳等进行随访。结果穿刺冲洗组脓肿治愈时间、瘢痕长度、患者对术后乳房外观的满意度、病期疼痛、继续哺乳明显优于切开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复发。结论穿刺冲洗治疗乳腺脓肿操作简单、创伤小、保护乳房的美观和功能,患者耐受性良好,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应作为大部分乳腺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腺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46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103例行脓肿切开引流,39例行脓肿穿刺,4例穿刺后转切开引流,术后均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脓肿切开引流者愈合时间为15~60d,平均25d;穿刺者7~15天治愈,平均10d。结论部分哺乳期乳腺脓肿可经多次穿刺抽吸治愈,穿刺抽吸较切开引流愈合快,痛苦小;细菌培养显示,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茵产8内酰胺酶菌株感染,青霉素耐药者多,预防及治疗中头孢类抗生素当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切开引流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美容效果,分析患者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2014年9月-2016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收治的98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微创组(57例)和传统组(41例),分别采取微创切开引流术和传统开放式切开引流术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各项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恢复性指标。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明显低于传统组,一次性成功率(96.49%)则明显高于传统组(82.93%)(均P0.05)。微创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换药次数、瘢痕长度、炎症控制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脓液引流不尽、感觉障碍及乳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均P0.05)。微创组患者的继续哺乳率(84.21%)显著高于传统组(63.41%),半年后复发率(3.51%)显著低于传统组(21.95%)(均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开放性切开引流术,微创切开引流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创伤更小,预后恢复更快,效果更好,且不会留下明显的瘢痕,在确保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患者的乳房外形并未出现较大改变,易被广大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通过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治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20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组)和对照组(切开引流组)各100人,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的总有效率,差异较为显著(p<0.05);在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治疗,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和切开引流两种治疗方法相比,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临床效果更好,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穿刺灌洗联合臭氧局部注入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机制,同时进一步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镇江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60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穿刺灌洗联合臭氧局部注入治疗组(甲组)、超声引导下穿刺灌洗联合抗生素治疗组(乙组)及传统切开引流组(对照组)各20例。3组分别在首次治疗时、治疗后第3天、第6天切获取脓壁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计数,检测每克组织含菌量;在首次治疗时、治疗后第3天获取脓壁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计算毛细血管含量;同时对比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外形美观及治疗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开始时3组患者的脓壁组织含菌量和毛细血管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3 d后,甲组和乙组的脓壁组织含菌量低于对照组,毛细血管含量高于对照组,甲组的组织含菌量低于乙组,而毛细血管含量高于乙组;治疗6 d后,甲组和乙组已无细菌生长,而对照组仍可见细菌生长。在治愈时间、局部处理次数、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治愈后瘢痕情况、继续哺乳率及治疗费用等方面,甲组和乙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甲组优于乙组。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灌洗联合臭氧局部注入治疗患者哺乳期乳腺脓肿有利于脓腔内及脓壁组织细菌的清除,加快感染的控制,有利于局部组织毛细血管密度的增加,加快组织的愈合。可以替代抗生素的使用,显著缩短治愈时间,减少局部处理次数,无切口存在,明显改善了美观程度。  相似文献   

12.
赵苗苗  周雪红 《中国校医》2018,32(5):364-365
目的 对比彩超下穿刺抽吸冲洗与切开引流应用于哺乳期乳腺脓肿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98例,根据其对治疗的意愿分为穿刺抽吸冲洗组和切开引流组各49例。穿刺抽吸冲洗组在超声下行穿刺抽吸冲洗治疗,切开引流组采取切开引流术治疗。结果 穿刺抽吸冲洗组患者治愈率为100.00%,高于切开引流组患者的87.76%(χ2=4.438,P<0.05)。穿刺抽吸冲洗组患者瘢痕长度、创口脓腔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均优于切开引流组患者(t分别=35.02、23.65、30.65,P<0.01)。结论 与切开引流术相比,彩超下穿刺抽吸冲洗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疗效更为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早期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容易发生乳腺脓肿,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近4年来,我们采取不回奶+小切口引流+美丰片口服治疗,期间加强护理,不但恢复快,切口愈合美观,而且治愈后继续母乳喂养,比较经济、方便,广大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哺乳期与非哺乳期乳腺脓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送检220例乳腺脓肿脓液标本。结果哺乳期乳腺脓肿分离92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9株,革兰阴性菌3株;非哺乳期乳腺脓肿分离77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8株,革兰阴性菌18株,真菌1株。哺乳期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7.22%,红霉素耐药率为66.67%,克林霉素耐药率为65.28%;非哺乳期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00%,红霉素耐药率为78.57%,克林霉素耐药率为78.57%。结论乳腺脓肿细菌感染绝大多数为革兰阳性球菌,哺乳期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非哺乳期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不适合作为常规治疗药物。临床治疗应以细菌培养结果为指导,合理使用,避免乱用和滥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哺乳期乳腺脓肿中实施微创引流与开放性切开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哺乳期乳腺脓肿病人,在回顾性分析病人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分为A组(微创引流术)和B组(开放性切开引流术)。在结束治疗之后分析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瘢痕长度对比差异非常的明显;A组的术后感染、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与此同时,两组脓液引流不尽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对开放性切开引流术,哺乳期乳腺脓肿采取微创引流术治疗,可以促使轻对病人创伤最大程度的降低,最后从根本上提高手术之后的美观,还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术后的感染发生率,降低疼痛跟复发的情况,所以其存在非常高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牛冰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958-2959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患乳腺脓肿进行治疗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乳腺肿瘤患者进行传统的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切口疤痕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并且比较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明显更少,并且患者的疤痕长度更短,p<0.01。另一方面,观察组中的患者能够继续哺乳的例数更多,术后三个月出现复发情况例数更少。并且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乳漏现象,而观察组中的患者均治愈。结论在对乳腺脓肿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使得治疗效果更好,疗程短、痛苦小,保持乳房完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比哺乳期与非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6月-2016年3月142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为哺乳期组,76例非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为非哺乳期组,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比两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哺乳期患者检出病原菌株167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60株占95.81%,革兰阴性杆菌7株占4.19%,非哺乳期患者检出病原菌株86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2株占72.09%,革兰阴性杆菌22株占25.58%,真菌2株占2.33%;哺乳期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非哺乳期(P<0.01),革兰阴性杆菌及真菌检出率显著低于非哺乳期患者(P<0.05);哺乳期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79.04%显著高于非哺乳期患者3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哺乳期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的耐药性显著低于非哺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哺乳期与非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致病菌检出率以及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应针对不同患者选择敏感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抗菌药物滥用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身抗感染治疗下给予穿刺冲洗和切开引流两种术式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脓肿患者20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03例,在全身抗感染治疗基础上,A组在B超引导下对脓肿灶进行穿刺抽吸冲洗,B组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术,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 (1)A组总有效率为95. 14%,明显高于B组82. 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与B组相比,A组脓腔愈合时间、体温及血象恢复正常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VAS评分更少、瘢痕长度更小,且上述指标水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3)术后3月,A组复发率为3. 88%,明显低于B组12. 62%; A组术后可哺乳患者比率为79. 61%,明显高于B组26. 21%;围术期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 94%,也明显低于B组9. 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全身抗感染治疗下,应用B超穿刺抽吸冲洗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疗效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痛苦小、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某专科医院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脓液分离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结果共收集142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脓液标本,其中98份脓液标本分离病原菌9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4株(94/99,94.9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3株(43/94,45.74%),肺炎克雷伯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彭氏变形杆菌各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0.43%,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55.32%、39.36%和27.66%,对环丙沙星、莫匹罗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夫西地酸、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菌株;43株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83.72%、72.09%和44.19%。结论引起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相对较高,不应经验性选择上述药物治疗乳腺脓肿;同时,应警惕MRSA感染存在的可能,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暂停哺乳者进行母乳移除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