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实验动物小鼠三种肠道病毒MHV、Reo-3、MNV生物样品的储运条件对病原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MHV、Reo-3、MNV三种RNA病毒与小鼠盲肠内容物混合制备参考品;保存剂包括RNA提取试剂裂解液(Buffer AVL)及生理盐水,存储温度为4℃及室温(22℃~25℃);在保存1、2、3、7、14 d时间点提取各样品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样品量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作为保存剂核酸样品检出量低于RNA提取试剂裂解液组,且检出量下降明显;Buffer AVL组样品储于4℃条件的样品检出量优于室温25℃的条件;4℃-buffer AVL组的三种病毒参考品在3 d时间点的病毒检出量在50%以上,在7 d时间点仍有检出,但14 d时已检测不到。结论三种小鼠RNA病毒样品储运条件优选使用RNA提取试剂裂解液,并在低温条件下储运,最好在3 d内完成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鼠诺如病毒(MNV)不同接种途径对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和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 MNV(4×104拷贝/μL)分别以静脉、腹腔联合注射(iv+ip)、饮水(dw)、灌胃(ig)3种不同途径接种ICR小鼠,各组于感染前(0 d)、感染后3 d、6 d、14 d、25 d、34 d、51 d随机剖检2~3只小鼠,收集血清和心、肝、脾、肺、肾、脑、胃肠内容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定光定量(q RT-PCR)方法分别检测血清抗体和病毒载量。结果所有感染小鼠均无明显临床症状。3种途径接种的小鼠在感染后25 d均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抗体产生初期以ig接种组抗体水平最高,随后iv+ip接种组抗体水平上升幅度最大并在51 d高于其它接种组。小鼠接种MNV 3 d可在3组接种鼠的胃肠道、脾、脑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各组的组织脏器病毒载量有差异,其中iv+ip接种组盲肠内容物(3~51 d)、脾(6 d)和肝(14 d)病毒载量高于其它两组。结论不同接种途径对MNV在小鼠抗体水平和病毒载量影响较大。iv+ip感染效果较好,可作为MNV病毒感染模型的有效接种方式。血清抗体ELISA检测结合盲肠内容物核酸检测有利于MNV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小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建立MNV规范化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BI公布的60个MNV病毒株核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标准阳性质控品,建立MNV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及稳定性评价。用该方法对766只送检小鼠的盲肠内容物样品进行检测,初步了解北京地区实验小鼠MNV感染状况。结果成功建立MN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与同种属人类诺如病毒(Hu No Vs)、猫杯状病毒(FCV)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可达101copies/μL。批内及批间CT值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该方法在766份小鼠盲肠内容物样品中检出301份MNV核酸阳性样品,阳性率39.3%。结论建立的MN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以用于MNV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实验小鼠自然感染小鼠诺瓦克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的状况,并分离毒株。方法 抽取委托检测单位送检的SPF小鼠319只,分别采集盲肠内容物及血液样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小鼠盲肠内容物样本中MNV的特异性基因片段来检测MNV的感染情况,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与核酸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将RT-PCR扩增结果为阳性的盲肠内容物样本稀释并经0.22μm滤膜过滤,接种到RAW264.7细胞,盲传后采用RT-PCR方法鉴定。结果 RT-PCR检测的319份小鼠盲肠内容物样本中,阳性样本95份,阳性率为29.78%。对180份经RT-PCR检测的小鼠血清进行ELISA检测,阳性样本70份,阳性率为38.89%。RAW264.7细胞盲传5代后在72h内出现细胞病变,经RT-PCR鉴定,显示187bp的目的条带。结论 通过核酸检测方法和血清学方法证实上海地区实验小鼠存在MNV自然感染,且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实验小鼠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标准化小鼠呼肠孤病毒III型(reovirus 3,Reo-3)免疫血清,建立小鼠Reo-3抗体ELISA检测方法。方法使用动物来源的Reo-3病毒感染BALB/c小鼠,获得高效价免疫血清;以BHK-21细胞制备Reo-3病毒抗原,同时制备做正常对照抗原。滴定抗原和标准化小鼠Reo-3血清的最佳工作浓度,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稳定性等实验。结果制备18 mL抗Reo-3血清,经检测,IFA效价达1∶640,IEA效价达1∶160;Reo-3抗原和标准化小鼠Reo-3免疫血清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5μg/mL和1∶2400;该ELISA检测体系Reo-3特异抗原批内变异系数为3.8%,批间变异系数为4.0%;检测灵敏度〉1∶4400;与仙台病毒(SV)、小鼠肝炎病毒(MHV)、小鼠腺病毒(Mad)、小鼠脑脊髓炎病毒(TMEV)、小鼠多瘤病毒(POLY)均无交叉反应。经37℃破坏性试验,2 d稳定性试验相对偏差〈27%。结论本研究制备的Reo-3抗血清达到同批次大量高滴度的水平,可作为检测实验小鼠Reo-3病原的标准化质控血清。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重复性、稳定性好,特异性、敏感性强。该体系可用于大、小鼠等实验动物Reo-3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独立通风笼具换笼标准操作程序与实验动物负压屏障设施内使用IVC(individual ventilated cage,IVC)设备饲养小鼠的病毒感染风险。方法选择小鼠易感的小鼠肝炎病毒(MHV) A59株感染6周龄BALB/c雄性小鼠,按照IVC换笼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换笼操作;使用IFA和ELISA血清学方法以及针对MHV的核酸检测方法测定同一笼架具相邻笼盒、同一IVC系统不同笼架具的不同位置、以及IVC系统外负压屏障设施内哨兵动物的MHV感染情况。结果接种病毒小鼠在感染6 d后出现临床症状,粪便中可检出MHV病原;动物感染3周后可检出MHV抗体阳性;其他监测组在5周实验终点均无MHV阳性检出。结论 IVC换笼标准操作程序可指导IVC换笼操作,用以控制病毒类病原对小鼠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实验小鼠自然感染鼠诺如病毒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实验小鼠自然感染小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7个繁育设施的小鼠206只,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其感染MNV的情况。结果共检测小鼠盲肠内容物206份,阳性样本为77份,阳性率为37.38%。3个设施的小鼠感染MNV,各品系小鼠易感性差异无显著。结论证实广东省小鼠存在MNV感染,部分设施小鼠MNV感染率很高,需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RT-PCR方法可以应用于MNV感染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两种核酸提取方法对小鼠诺如病毒RNA的提取效能.方法 用Trizol提取法和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提取法分别提取感染小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的小鼠小肠组织样品RNA和细胞培养物RNA,测定RNA浓度;用MNV特异的引物对分离的核酸样品进行一步法RT-PCR扩增.结果 Trizol提取法提取小肠组织的RNA浓度高于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提取法;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提取得到的细胞培养物RNA浓度高于Trizol提取法.经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提取的两种核酸样品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而Trizol提取的核酸样品未见特异条带.结论 在MNV的检测中,QIAamp Viral RNA Kit更适合组织样品中MNV病毒核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小鼠肝炎病毒(MHV)污染的设施内,ICR小鼠自然感染后MHV抗原抗体存在情况。方法选择50只ICR小鼠,通过更换"脏垫料"的方式进行饲养,分别在实验第2,4,8,14,21,28,35,42,56和84天各剖杀动物5只,采集血清、盲肠内容物、粪便、肝脏以及肺脏检测抗原抗体分布情况。结果实验开始第2天,肺脏中检出小鼠肝炎病毒,检出率为20%(1/5),第4天开始,肝脏、肺部、盲肠以及粪便中均可检出小鼠肝炎病毒;84天后,肺脏、盲肠、粪便和肝脏阳性检出率降为0。实验第8天,血清中抗体检出阳性,阳性率为100%(5/5),直至第84天实验结束,抗体阳性率仍维持在100%(5/5)。结论血清学方法可作为日常监督主要诊断方法,而抗原检测方法只能应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了解小鼠肝炎病毒(MHV)污染的设施内,ICR小鼠自然感染后MHV抗原抗体存在情况。方法 选择50只ICR小鼠,通过更换“脏垫料”的方式进行饲养,分别在实验第2,4,8,14,21,28,35,42,56和84天各剖杀动物5只,采集血清、盲肠内容物、粪便、肝脏以及肺脏检测抗原抗体分布情况。结果 实验开始第2天,肺脏中检出小鼠肝炎病毒,检出率为20%(1/5),第4天开始,肝脏、肺部、盲肠以及粪便中均可检出小鼠肝炎病毒; 84天后,肺脏、盲肠、粪便和肝脏阳性检出率降为0。实验第8天,血清中抗体检出阳性,阳性率为100%(5/5),直至第84天实验结束,抗体阳性率仍维持在100%(5/5)。结论 血清学方法可作为日常监督主要诊断方法,而抗原检测方法只能应用于早期诊断。 【关键词】小鼠肝炎病毒 自然感染 抗原抗体  相似文献   

11.
1984~1989年连续地观察了本所饲养场的一、三级实验大、小鼠共1685只,其监测13种病毒的血清学流行情况,发现一级大、小鼠流行最广者为仙台病毒、冠状病毒(MHV和RCV/SDAV)和细小病毒(RV,H-1刊MVM);小鼠病毒的感染其次为PVM,GD_7,Polyoma,EDIM,Reo-3;LCM,Ect,MAd,KV偶有低检出率。大鼠病毒的感染,86年Reo-3检出阳性,LCM,EHF和MAd未检出阳性;三级小鼠只曾检出仙台病毒和鼠肝炎病毒阳性,其他均阴性,三级人鼠未检出有阳性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普查重庆市实验小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的感染情况及其对BABL/c-nu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方法:①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MN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MNV特异性引物,检测其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并和两个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单位对123份小鼠临床样本开展比对检测,以最终构建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②应用该方法比较小鼠不同肠道排泄物(盲肠内容物、新鲜粪便和排出体外24 h粪便)中MNV的检出情况。③应用该方法普查重庆市实验小鼠感染MNV的情况。④6~8周的BABL/c-nu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n=3):正常对照组、MNV感染30 d组、MNV感染60 d组,收集各组小鼠血清及肝、肺、脾、结肠,HE染色观察各脏器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脾和结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及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的含量。结果:①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特异性强,与同种属其他病毒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与另外两个实验动物质检单位的检测结果吻合度高达98%。②新鲜粪便与盲肠内容物中MNV的检出结果完全一致;24 h的陈旧粪便也能准确反映出该笼小鼠MNV的感染情况。③重庆市实验小鼠存在较高的MNV感染率,且封闭群和近交系小鼠MNV感染率无品系特异性(68.3% vs. 70.6%, χ2=0.116,P=0.733),但基因修饰小鼠比普通小鼠更易感染MNV(78% vs. 64%, χ2=6.434,P=0.011)。④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BABL/c-nu小鼠自然感染MNV后肝、肺、脾和结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和明显的组织病理变化,且结肠组织的TNF-α、IFN-γ水平明显升高(F=21.682,P=0.002;F=77.223,P=0.0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靠,且可通过小鼠粪便样本,日常监测MNV的感染情况等;重庆市实验小鼠有较高的MNV感染率,且BABL/c-nu小鼠感染MNV会对动物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因此,各实验动物单位应该重视MNV的传播和防控,加强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降低实验动物感染MN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小鼠脑脊髓炎病毒(TMEV)自然感染情况,探究人工感染TMEV小鼠体内各脏器组织中病毒分布及血清抗体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方法对2010年~2015年广东地区采集的SPF级小鼠、开放环境饲养的小鼠以及野生褐家鼠临床样本进行TMEV检测。36只ICR小鼠经脑内接种TMEV BeAn病毒,每天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在接种第0、3、7、10、17、21、31、39、46天每个时间点分别对3只动物安乐死,剖检并取血清和组织脏器样本进行TMEV检测。结果 SPF级小鼠TMEV抗体阳性率为5.29%(n=2834),核酸阳性率为27.27%(n=457);开放环境饲养的小鼠的抗体和核酸阳性率分别为71.95%(n=82)和53.66%(n=82);野生褐家鼠中核酸阳性率为25.93%(n=27)。TMEV阳性小鼠中仅有两只小鼠表现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盲肠内容物、粪便和脑是qRT-PCR检测的最佳选择样本。ICR小鼠脑内接种TMEV BeAn病毒后第3 d可在脑、心脏、肝脏、肺脏和胃中检测到病毒核酸,脾脏、肾脏和盲肠中未检测到病毒核酸。肝脏、心脏、肺脏和胃中的病毒在接种后第10天已完全清除,脑中的病毒一直持续存在到第46天试验结束。小鼠感染后第7天可以检测到抗体,随后抗体水平逐渐升高,接种后17 d抗体阳性率达100%,并一直到46 d都可以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人工感染小鼠呈隐性感染,临床上并未表现明显症状和眼观病理变化。结论广东地区实验小鼠和野生褐家鼠均存在TMEV感染,且感染率较高。小鼠接种TMEV BeAn毒株后呈隐性感染,感染小鼠第7天可以产生抗体且持续存在。病毒在感染小鼠肝脏、心脏、肺脏和胃中短时间存在,而在脑中长期存在。qRT-PCR与ELISA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qRT-PCR检测方法可作为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长爪沙鼠小鼠肝炎病毒(MHV)RT-PCR检测方法,应用于长爪沙鼠、小鼠等实验动物MHV的检测。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小鼠肝炎病毒(MHV)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提取MHV细胞毒RNA,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优化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重复性试验。并对65只长爪沙鼠及12只小鼠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的MHV RT-PCR检测方法特异、敏感、稳定。以MHV RNA逆转录产物为模板,所能检测RNA最小模板浓度为3.1pg/μl,可检测病毒最小滴度为10-3.ml-1。65只沙鼠经RT-PCR检测,均为阴性,12只小鼠经RT-PCR检测,有3只MHV阳性,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MHV核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7%。结论 建立的长爪沙鼠小鼠肝炎病毒(MHV)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长爪沙鼠、小鼠等实验动物MH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据文献报道,有20多种病毒可感染小鼠,对小鼠危害极大或为人畜共患。我们检测的7种病毒中,鼠痘(Ect)、鼠肝炎(MHV)、仙台(Sendai)、呼肠弧-3(Reo-3)病毒是国内外对小鼠的主要检测项目;鼠肺炎(PVM)、鼠细小(MVM)、吐兰H-1(Toolan H-1)病毒的检测,在国内尚未见正式报道,但已有单位开展。Ect、MHV、Sendai病毒可引起成鼠或仔鼠发病死亡,MVM、PVM可引起实验小鼠发病,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对鼠群进行病毒检测,可为了解鼠群品质和培育建立等级小鼠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一、材料: 1.抗原和血凝素的制备:毒种来源除MHV、Sendai病毒来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动物中心外,其它由荷兰提供。鼠痘以牛痘代替。MHV用DBT细胞培养,收毒后冻融处理3次,10000rpm离心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血清学方法和PCR方法对北京地区实验小鼠多瘤病毒(POLY)感染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和评估分析。方法对2011-2012年度我中心收检的不同实验动物生产设施的SPF级、清洁级小鼠血清130份、不同实验动物使用机构实验小鼠血清67份,共197份样品进行POLY病毒血清学检测;根据多瘤病毒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方法检测不同动物生产设施的SPF级、清洁级小鼠的80份肠内容物样品是否存在POLY病毒。结果抽检的2011-2012年度实验动物生产设施的SPF级、清洁级小鼠血清130份未检出POLY病毒抗体;实验动物使用机构实验小鼠血清样品检出POLY病毒抗体7/67阳性。使用的PCR方法检测实验动物生产设施不同级别的80份小鼠肠内容物未检出POLY病毒核酸。结论北京地区实验动物饲养机构的实验动物基本排除POLY病毒的潜在污染,实验动物使用机构中实验用动物仍然存POLY病毒的潜在污染。实验动物生产设施对各级别实验动物应每年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项病毒检测,以便更客观的了解实验动物质量;实验动物使用机构应对如何加强实验中动物的质量控制问题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长爪沙鼠小鼠肝炎病毒(MHV)RT-PCR检测方法,应用于长爪沙鼠、小鼠等实验动物MHV的检测。方法根据已发表的小鼠肝炎病毒(MHV)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提取MHV细胞毒RNA,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优化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重复性试验。并对65只长爪沙鼠及12只小鼠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MHV RT-PCR检测方法特异、敏感、稳定。以MHV RNA逆转录产物为模板,所能检测RNA最小模板浓度为3.1 pg/μL,可检测病毒最小滴度为10-3/mL。65只沙鼠经RT-PCR检测,均为阴性,12只小鼠经RT-PCR检测,有3只MHV阳性,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MHV核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7%。结论建立的长爪沙鼠小鼠肝炎病毒(MHV)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长爪沙鼠、小鼠等实验动物MH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实验小鼠感染鼠诺如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实验小鼠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的携带情况及其基因特征。方法在广州某实验动物中心抽取两个种系的实验小鼠,采集其粪便标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粪便标本的MNVORF2特异性基因(547bp,MNVnt5104~5650)。对阳性PCR产物进行测序并以测序结果构建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共采集实验小鼠粪便标本20份,粪便来源的小鼠外表健康、活泼、进食正常,没有腹泻现象。MNV的阳性率为30.0%(6/20),阳性实验小鼠种类包括昆明小鼠(3/13)和NIH小鼠(3/7)。本研究检测的6个MNVs在进化树上独立一小分支,与参考株MNV2、3、4最为相近;核酸序列比较发现6个MNVs核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为98.3%~99.8%。结论该实验动物中心的小鼠存在较高的MNV携带状况,并可能在饲养设施内传播,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实验小鼠携带MNV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常用实验小鼠在人工感染小鼠诺如病毒后组织病理改变及病毒含量变化情况。方法使用KM、BALB/c、NIH、C57BL/6及BALB/c-nu等五个品系小鼠,每个品系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以灌胃方式接种小鼠诺如病毒液,对照组灌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在感染后第7、14、21、28、55天采集肝、脾、肺、盲肠、结肠及小肠,每个组织取2份,分别进行病理诊断及病毒核酸含量检测,最后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肝、脾、肺病理改变总发生率分别为8%(10/125)、5.6%(7/125)和4%(5/125),盲肠、结肠及小肠均未发现病变,其中KM及BALB/c小鼠病变主要发生在肝、脾和肺,C57BL/6小鼠主要在肝和肺,NIH及BALB/c-nu小鼠主要在肝和脾。在所观察的实验鼠中KM小鼠较易发生肺的病变; KM及NIH小鼠发生病变较早,C57BL/6小鼠较晚。所有实验鼠盲肠、结肠MNV核酸阳性率均为100%(125/125),小肠、肝、脾、肺及血阳性率分别为71.2%(89/125),17.6%(22/125),39.2%(49/125),3.2%(4/125)和1.6%(2/125);病毒含量比较盲肠结肠小肠脾肺肝; BALB/c-nu小鼠结肠病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系小鼠(P0.01),其它品系小鼠各组织病毒含量无统计学差异; C57BL/6小鼠在感染MNV第14天盲肠及结肠病毒含量达峰值(P0.05),其它品系小鼠不同时间点病毒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组织器官病理检查及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小鼠诺如病毒感染会引起组织病变,建议进行病理有关的动物实验选择MNV阴性小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呼肠孤病毒Ⅲ型(Reo-3)感染ICR小鼠,分析小鼠的临床体征、靶器官病毒载量及血清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通过动物体内适应试验增强病毒毒力,利用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途径建立系统性感染ICR小鼠模型,观察动物临床体征,于感染0d、4d、7d、18d、25 d、35 d、72 d、129 d分别采集小鼠(2~3只小鼠)血液并剖检.47d、81d、103 d随机对3只小鼠进行血液采集跟踪.采用实时qPCR方法检测靶器官病毒核酸量,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病毒经过4次小鼠体内适应其毒力明显增强.小鼠攻毒后6d、7d、9d、10d、11d、16d出现死亡,实时qPCR结果显示,肝脏病毒载量最高,其次是心、脾、肺.多数器官病毒载量峰值出现在6~11d,129 d后,多数靶器官检测阴性.血清抗体最早在18d达到阳性,25 d达到峰值,并维持高抗体水平至试验结束.结论 小鼠体内适应方法可以明显增强Reo-3毒力,该病毒感染可引起小鼠多器官炎症反应,并导致小鼠死亡.本研究为该病毒模型建立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