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本课题组研发的亲和吸附材料特异清除肠源性内毒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运用阑尾结扎穿孔的方法建立犬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模型,进行灌流治疗?实验过程中选取多个时间点, 监测生命体征,采血检测内毒素含量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灌流吸附1?2 h 后内毒素含量为(0.49 ± 0.22)?(0.034 ±0.00)Eu/ mL,与灌流开始(7.25 ± 1.18) Eu/ mL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灌流2 h 后平均清除率R =99.52%?灌注治疗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指标均有所下降,与灌流开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各值均在正常值范围?灌流过程中犬的生命体征平稳?结论 本课题研发的亲和吸附材料能高效清除实验犬血液中内毒素并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课题组研发的亲和吸附材料特异清除外源性内毒素的安全性。方法 15 只比格犬静脉输注内毒素(Sigma)复制内毒素血症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n =10)和对照组(n =5),治疗组用课题组研发的一次性血液灌流器进行干预,对照组不用该灌流器。实验前后监测生命体征并于灌流开始、灌流60 及120 min 采集血液标本检测生化、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结果 治疗组体温及呼吸在灌流后逐步下降,对照组则上升。灌流开始、灌流120 min 治疗组血小板(PLT)为(222.50±14.19)×109/L、(199.00±18.18)×109/L,对照组为(233.91±12.22)×109/L、(222.07±7.62)×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灌流开始、灌流120 min 治疗组白细胞(WBC)为(7.14±0.10)×109/L、(6.10±0.19)×109/L,对照组为(7.17±0.11)×109/L、(5.52±0.54)×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球蛋白(GLO)治疗组灌流120 min与灌流开始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灌流120 min 均下降;对照组灌流120 min 与灌流开始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灌流120 min 均上升。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治疗组灌流120 min 后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则轻微上升。结论 该亲和吸附材料清除实验犬血液中的内毒素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用醋酸乙烯酯作为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在甲苯和200#汽油为混合致孔剂,经悬浮聚合制得VD交联大孔共聚物作为骨架。通过皂化反应,制得带有大量羟基(-OH)作为基质(Matrix)的SVD为载体。经环氧氯丙烷为活化剂活化后,直接固载胺化试剂,引入带有(-NH_2~+)的配基(ligand)。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质子化反应最终制得带有正电荷的胺基(-NH_3~+或-NH_2~+)的亲和吸附剂。经1.5%火棉胶包成一层薄膜后,通过比表面积的测定,其比表面积稍有改变。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对内毒素(ET)的清除率可达88.57%,其吸附量为2.790 EU/g,其血液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聚酰胺亲和膜包对透析液中内毒素的去除。[方法]用鲎试剂法测定透析液中内毒素。[结果]①随着流速的增加,内毒素去除率有所下降。②温度对水溶液中内毒素的去除影响不明显。③含白蛋白透析液中内毒素的去除率较低。[结论]聚酰胺亲和膜包可有效去除透析液中内毒素,且可较高的保留各种物质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内毒素诱导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功复制内毒素心肌损伤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EPO干预组,每组随机分配10只大鼠。假手术组开腹后找到盲肠后缝合腹壁切口,不穿刺盲肠;脓毒症组行盲肠结扎穿孔术;EPO干预组于模型复制后给予EPO腹腔注射1000 U/k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CKMB)含量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CK-MB)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961、4.798、3.038,P〈0.05);经EPO干预后,EPO干预组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CK-MB)水平显著降低,与脓毒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631、5.785、3.931,P〈0.05)。脓毒症组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744、7.883,P〈0.05);经EPO干预后,EPO干预组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与脓毒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276、7.180,P〈0.05)。结论 EPO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6的分泌和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效应来达到减轻大鼠内毒素诱导的心肌损伤,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固定双层多粘菌素B制成HB—3微球.HB—3微球对多粘菌素B的固定化量为73596u/ml微球.HB-3微球稳定性良好.HB-3微球体外静态清除试验对内毒素的清除量为32.25ug/ml微球.灌流试验对内毒素的清除量为45.04ug/ml微球.HB-3微球可用于动物及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物工程及生命医学及解剖工业迅速发展,尤其许多重要被开发,多种生物原物质可通过生物工程获得,但其表达工程菌往往是在肠杆菌,产品易受内毒素污染,迫切需要一种高效能的用于去内毒素的色谱柱,这是目前生物技术产品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 种能清除内毒素的有效手段,,既不破坏原有的有效成份又能够完全地把内毒素去除。亲和色地是利用物质的生物学特性来表达到物质的分离,是去除内毒素的一种期望中较为理想的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使用HB-H-7树脂血浆灌流吸附内毒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静态吸附实验:取内毒素阳性病人血浆10 ml、树脂1 ml(树脂与血浆按体积比1:10比例混合),置37℃恒温水浴震荡2 h,震荡前后测定血浆内毒素、蛋白质和电解质浓度,计算吸附率;动态吸附实验:取内毒素阳性病人血浆50ml,将HB-H-7树脂5 ml置入-自制灌流器中,以输液泵控制血浆流速为4 ml/min进行血浆灌流,灌流时间为2 h,灌流前及灌流30、60和120min取样测定血浆内毒素浓度,计算吸附率并与静态吸附实验比较.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树脂浸液上清,测定溶出物.结果:HB-H-7树脂吸附后,血浆中的内毒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中的蛋白质变化较小(P<0.05)、电解质无显著变化(P>0.05),动态吸附率高于静态吸附率(P>0.05).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树脂浸液的上清,结果显示基本不含有溶出物.结论:HB-H-7树脂对血浆中的内毒素有明显吸附效果,对电解质无明显影响,对蛋白质有一些影响,可以进一步进行血浆灌流治疗内毒素血症的体内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炭吸附法清除破伤风毒素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昌义  彭克军  杜一平  王树人 《海南医学》2006,17(3):102-103,101
目的探讨炭肾血液灌洗对破伤风毒素的清除能力,建立破伤风毒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厌氧培养破伤风梭菌,制取破伤风毒素;将破伤风毒素静脉注入兔子体内以制备破伤风动物模型,发病后以炭肾行血液灌洗.采用本研究建立的SABC-ELISA法检测炭肾灌洗前后血液中破伤风毒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建立起了间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破伤风毒素的实验室方法,检测下限可达破伤风梭菌培养上清的最大稀释度1:50000左右,灵敏度极高.使用炭肾灌洗血液后,实验兔血清中破伤风毒素的含量下降80%以上.结论炭肾灌洗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破伤风毒素.并建立起了检测破伤风毒素的实验室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快速的参芪扶正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热原检查法。方法:用特异性鲎试剂和非特异性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参芪扶正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参芪扶正注射液内毒素检查法。结果:将参芪扶正注射液稀释2倍以上,用特异性鲎试剂可消除干扰作用,结果准确可靠。结论:利用特异性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代替参芪扶正注射液热原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的检测血清中肝癌特异性γ-谷氨酰转移酶(HS—GGT)的亲和层析方法,并观察HS—GGT对原发性肝癌(PH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集64例PHC、22例肝外肿瘤、68例良性肝病及2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以神经胺酸酶(NMD)水解后直接用欧曼陀罗凝集素(DSA)亲和层析柱分离,首先用柱平衡液洗脱不结合组分,再用50mmol/L醋酸洗弱结合组分,最后用100mmol/L醋酸洗脱强结合组分,用连续监测法测定各组分中的GGT活性,并分析各组分GGT在PH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DSA强结合组分中的GGT为PHC患者所特有,以其在总GGT所占比例〉2%为PHC诊断的Cutoff值,其诊断特异度为95.5%,灵敏度为85.8%。准确度为92.0%。结论该方法能较好地鉴别诊断PHC,较其他检测方法更为简便。且同样有着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5.
余梦辰  李斌  周红 《重庆医学》2013,(29):3564-3567
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endotoxin,LPS)是革兰阴性菌胞壁外膜主要成分,由3部分组成:O-特异性侧链、核心多糖和脂质A(Lipid A)。LPS进入机体后,免疫细胞可通过相关模式识别分子识别LPS,诱发失控性炎症反应。其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LPS的主要效应细胞,其胞膜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是识别启动炎症反应的始动因素。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清除外来有毒物质的器官,肝枯否细胞是全身最大的组织巨噬细胞群,是清除降解LPS的重要免疫细胞,肝窦状内皮细胞也可充当清道夫角色,可不依赖枯否细胞独立清除LPS[1]。本文就近  相似文献   

16.
外源性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与变态反应的关系早已被人们所认识。我们自1990年至1993年用常见植物花粉、真菌、细菌及吸入性抗原对152例哮喘患者作皮肤试验(下称皮试),并作特异性脱敏治疗。现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EIU)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用大肠杆菌(E.Coli)免疫家兔后,提取特异性iRNA,将其用于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模型,通过生化检测、细胞计数评价其对实验性葡萄膜炎的影响。结果:在内毒素注射后30min及3h,分别经腹腔注射iRNA,可以使EIU的发生推迟3h,炎症的严惩程度明显下降,尤其表现为炎症高峰期,前房内白细胞 出量下降27.62%,蛋白渗出量减少58.34%。结论:特异性iRNA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免疫吸附清除肿瘤坏死因子对内毒素休克兔肾脏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跃萍  张训 《中华医学杂志》1997,77(5):359-362,T005
应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单克隆抗体免疫吸附方法,特异性清除循环TNF,观察对内毒素休克肾脏的作用。方法以致死剂量内毒素(8×109cfu/kg)制成内毒素休克动物模型,1小时后开始体外循环免疫吸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循环TNF及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6小时后活杀动物,留取肾脏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免疫吸附组血液灌流后30分钟MAP开始回升(11.6±1.4kPa),明显高于对照组(8.8±2.3kPa,P<0.01);(2)免疫吸附组2小时的TNF活性(44±10U/ml)较对照组(1448±226U/ml)明显降低(P<0.05);血清BUN、Cr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3)免疫吸附组肾小球充血,白细胞浸润及肾小管坏死程度和线粒体的损害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抗TNF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吸附方法,能有效清除血循环TNF。早期降低TNF水平,有效地缓解内毒素休克时的低血压状态,减轻肾脏病理损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非生物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患者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血浆灌流两种典型非生物型人工肝对重肝衰竭患者体内血浆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的清除效果。方法 7例和1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行血浆灌流、血浆置换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液中内毒素、细胞因子等的变化。结果 经血浆灌流治疗后,患者血中细胞因子、内毒素显著下降,但IL-6变化不大;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血中内毒素下降明显,但对TNF-α、IL-1β、IL-6清除效果欠佳。结论 血浆灌流能更有效清除血浆多数细胞因子、内毒素,有望成为有效清除细胞因子的一种治疗手段,从而延缓肝衰竭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