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尤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应用使梗阻相关动脉(IRA)得以及时再灌注,从而使冠心病患者长期临床预后大为改善。但对于行PCI患者,无复流是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无复流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或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而且患者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因此,及早开通狭窄及闭塞相关的冠脉血管,保证持续、有效的心肌水平再灌注治疗,能明显缩小心肌缺血面积,挽救心功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其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心源性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改善其预后.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心肌血运重.建的最重要方法,越来越多的医院有能力开展PCI.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中无复流 (No Reflow)现象的原因、处理。方法 对 2 0 0 1- 0 6~ 2 0 0 3- 10经治的 72例ACS急诊PCI术中No -Reflow现象的冠状动脉的特点、可能原因、紧急处理及 1~ 2 8个月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例术后 4h死于反复室颤 ,1例术后 76h死于心力衰竭 ,5例术中出现急性冠脉闭塞表现 ,经过冠状动脉内注射合心爽、硝酸甘油、IABP后好转 ,3例存活至今 ,1例术后 2 8个月死于脑干出血。结论 ACS患者急诊PCI术中出现No Reflow现象时 ,过程凶险 ,预后差 ,病死率高 ,治疗应首选联合应用冠状动脉内注射合心爽 (地尔硫 艹卓)、硝酸甘油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指的是血管造影无血管机械性阻塞的证据而冠状动脉循环所支配的节段心肌灌注不足的一种现象,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密切相关.目前治疗上最主要的是冠脉内血管扩张剂和抗血栓剂对症使用,最近临床上血栓栓塞的病因研究进展,提供了一个防治的方向即远端保护装置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从溶栓时代进入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代,但研究发现,虽然造影显示心外膜血管已开通,仍有10%-30%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即为无复流(no-reflow)现象。无复流的发生削弱了PCI疗效,影响临床预后。本文就无复流的分类、发生机制、评价方法、实验室检查和防治策略方面的进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心肌血运重建的主要手段,其可迅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心肌血运,保护心功能,但无复流现象严重影响PCI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无复流现象是PCI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在冠状动脉无明显持续性机械性病变情况下发生向前血流明显减慢或完全无血流的现象。本文综述了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有效防治无复流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雷  孙冬冬  王海昌 《心脏杂志》2016,28(5):608-610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有部分患者在心外膜梗阻解除的情况下,心肌组织仍然呈低灌注状态,这一现象被称为“无复流”。无复流的确切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有多种可能的机制导致无复流的发生,主要机制有内皮细胞损伤、中性粒细胞聚集及氧自由基释放。发生无复流的患者预后常常较差,目前尚无治疗无复流的标准方法,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血栓抽吸、远端保护装置及缺血预处理。本文将对介绍无复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无复流现象是指堵塞的心外膜动脉开放性重建后部分心肌组织不能灌注的现象。无复流可能妨碍梗死的愈合及药物输送至梗死区,并影响未来侧枝循环的形成。大面积的无复流预示着梗死的膨展和左心室的舒张功能下降。无复流现象可能是多因素造成的。内皮损伤,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堵塞,动脉粥样硬化性微栓塞均可导致无复流的发生。心肌对比超声及多普勒导丝等诊断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无复流的检出率。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低体温,缺血预处理及远端保护装置可减少无复流发生。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无复流是指血管造影无血管机械性阻塞的证据,而冠状动脉循环所支配的节段心肌灌注不足的一种现象。现对无复流的概念、分类及可能的机制,诊断及防治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尤其是直接PCI治疗后无复流有较高的发生率,并恶化PCI患者的预后。本文对PCI治疗后无复流的定义、机制、评估方法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无复流定义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是指在心外膜冠脉大血管实现理想再通的情况下,心肌组织水平发生低灌注或无灌注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1966年Krug[1]在动物实验中首先描述了冠脉结扎和开放后,在无管腔内狭窄的情况下,心肌存在不完全灌注的现象,又于1974年由Kloner首次借用"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一词进行命名,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冠状动脉微血管损伤、内皮细胞变形、微血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NRP)指心外膜血运重建成功后冠状动脉远端前向血流速度变慢或无血流而导致的大部分心肌组织得不到有效灌注。由于检测手段及定义不同,因此关于NRP发生率目前的研究报道不一,据统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NRP发生率为0.6%~6.0%,急诊PCI中NRP发生率为10.0%~50.0%。NRP是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死亡及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明确NRP的预测指标并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对减少AMI患者PCI后NRP的发生及死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AMI患者PCI中NRP的预测指标及防治策略,为有效减少NRP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NRP)即为心外膜冠状动脉已开通,缺血心肌却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择期PCI,NRP的发生率为2%5%,直接PCI可达30%。临床上,NRP可作为患者再发心肌梗死、院内病死率及长期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NRP分为介入治疗引发和再灌注引发的NRP,前者易发生在大隐静脉桥血管PCI后,后者发生在由直接PCI及溶栓开通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心血管领域广泛开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尤其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能及时、有效、充分地开通梗死相关或罪犯血管,明显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但PCI术中、术后有部分患者会发生无复流(no reflow,NR)现象,增加死亡率,降低生活质量,严重影响PCI疗效。本文通过对53例PCI术中NR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其发生特点,从而为预防和治疗NR患者提供有效信息,降低N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无再流现象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尿激酶及地尔硫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靶血管”病变无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出现靶血管的无再流,首先给予冠脉内硝酸甘油,其78例血流无改善,并将其分为3组:A组26例,交替给予尿激酶及地尔硫冠脉内注射,尿激酶最大量20×104U,地尔硫最大量2mg;B组24例,给予地尔硫冠脉内注射,每次500μg,最大量2mg;C组28例,给予尿激酶冠脉内注射,最大量20×104U。结果A组26例TIMI血流明显改善,P<0.01。B组18例TIMI血流改善,P<0.05;6例无改善者继续予尿激酶1×105~2×105U推注后TIMI血流3级者4例,TIMI血流2级者2例。C组20例TIMI血流改善,P<0.05;8例无改善者继续予地尔硫500μg~2mg推注后TIMI血流3级者6例,TIMI血流1级者2例,其中术后24小时死亡1例。3组相比,术后A组TIMI血流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无再流现象与靶血管远端的冠脉微血栓形成及痉挛均有关,PCI中给予冠脉内小剂量尿激酶及地尔硫安全有效,应在今后处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无再流现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无再流现象 (no reflowphenomenon)是指冠状动脉闭塞 ,血流中断后重新恢复血流 ,却无心肌组织的有效灌注的现象 ,可发生于溶栓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本文就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机制、检测、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无复流现象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对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54个月期间对232例STEMI实施直接PCI,25例(10.8%)梗死相关动脉(IRA)出现无复流现象.冠状动脉内处理包括注射各种药物、生理盐水或动脉血冲洗和主动脉气囊反搏术.结果25例无复流患者中,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60.7岁(34-85岁).16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其中14例IRA粗大.20例合并有高血压病(其中14例还合并2型糖尿病),18例合并高脂血症.经过处理,17例IRA为3级TIMI前向血流,以后临床经过良好.6例为TIMI 2级血流,4例术后临床经过良好,2例分别在术后4 h和70h死亡.2例TIMI 0-1级血流,术中死亡.结论直接PCI的无复流发生率为10.8%,死亡率达16%.无复流主要见于IRA为粗大右冠状动脉并且合并高血压病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无复流的处理应当是综合性的,但并非总是有效.  相似文献   

19.
<正>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损伤的范围,因此,该技术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首选的治疗手段。然而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多由于斑块破裂基础上的血栓性病变居多,术中及术后的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往往会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导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的提高。自1974年Kloner等在犬模型的冠状动脉研究中发现无复流现象后,对于该现象的发生机制及如何治疗始终为临床医师所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梗死相关血管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入选符合条件的STEMI患者180例,分为两组:常规PCI组100例,采用PCI治疗方式;乌司他汀+PCI组80例,在PCI方式上加用乌司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0、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TFG)、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超声心动图结果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乌司他汀+PCI组术后白介素-6与常规PCI组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白介素-10、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常规PCI组比较,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乌司他汀+PCI组TFG 0~Ⅰ级(5.0%比18.0%,P=0.016),TFGⅡ~Ⅲ级(95.0%比82.0%,P=0.028),TMPG 0~1级(7.5%比20.0%,P=0.024),TMPG 2~3级(92.5%比80.0%,P=0.002)患者比例较常规PCI组均有显著变化。术后乌司他汀+PC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0.4±4.6)mm比(54.6±5.2)mm,P=0.046],左心室射血分数[(62.2±9.8)%比(58.4±10.2)%,P=0.048)]与常规PCI组比较,均有显著变化。乌司他汀+PCI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在住院期间(1.2%比5.0%,P=0.038)、1个月(1.2%比3.0%,P=0.046)以及6个月(3.8%比12.0%,P=0.018)发生率均较常规PCI组显著降低。结论与常规PCI组相比,乌司他汀+PCI组相关梗死血管的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低,心功能改善较好,MACE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