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52例患者(包括乳头状癌43例,滤泡状癌4例,髓样癌4例,未分化癌1例)共70个颈部淋巴结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采用灰阶超声观察淋巴结形态、淋巴结实质内部回声、淋巴门存在的情况,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淋巴结内的血流分布情况。以淋巴结长短径比2、淋巴门消失、淋巴结内存在钙化、囊性变、高回声、淋巴结血供丰富作为可疑特征,并按照颈部淋巴结分区记录淋巴结分布,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评估,并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中的实用价值。结果:70个颈部淋巴结经病理证实其中36个为甲状腺癌转移,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6.11%,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 value,PPV)为100%,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 value,NPV)为87.17%。其中,超声检查诊断对甲状腺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8.95%,NPV为85.19%,低于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94.12%)、NPV(91.67%)。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有不同的超声特征,大部分表现为长短径比2(28/31)、淋巴门消失(26/31)、血供丰富(18/31),其中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表现较为多样,滤泡状癌转移性淋巴结未见钙化、囊性变及高回声(0/3),髓样癌转移性淋巴结多见钙化(3/4)、血供丰富(4/4)、未见囊性变(0/4),未分化癌转移性淋巴结血供丰富(1/1),未见钙化、囊性变及高回声(0/1)。结论: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能够对颈部淋巴结转移作出准确诊断,指导临床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而其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高于中央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漏诊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原因分析,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经病理证实的217例术前超声漏诊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声像图特征,分析漏诊原因。结果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漏诊率达58.8%(217/369),其中中央区203例,(203/369),颈侧区6例(6/369),同时累及中央区及颈侧区8例(8/369)。217例甲状腺癌结节多表现为低回声(90%),边缘不规则(69%),纵横比1(35%),钙化(78%),内部结构为实性(91%),结节累及被膜(50%),超声漏诊组与正确提示组在回声、边缘、钙化、累及被膜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甲状腺癌结节超声表现为低回声、边缘不规则、钙化、累及包膜等特征时,颈部转移淋巴结容易漏诊,了解这些超声特征有助于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及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超声声像图特征、BRAF V600E基因检测与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lymph nodes posterior to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LN-prRLN)转移相关性。 方法 收集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行甲状腺右叶或双叶切除的135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病理分为LN-prRLN转移组和LN-prRLN无转移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PTC患者原发灶超声声像图特征、BRAF V600E基因及右侧颈侧区淋巴结情况与LN-prRLN转移的相关性。 结果 本组研究中LN-prRLN转移率为21.5%(29/135),右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为25.9%(35/135),术前超声可显示右侧颈部第Ⅵ组淋巴结5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最大径、包膜接触或受累、超声显示右侧颈部第Ⅵ组淋巴结、BRAF V600E基因突变和右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是否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肿瘤位置、内部回声、钙化类型、形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声可显示右侧颈部第Ⅵ组淋巴结及右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是LN-prRLN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当PTC患者存在超声可显示右侧颈部第Ⅵ组淋巴结或右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是LN-prRLN转移的高危因素,建议行LN-prRLN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颈部增强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增强CT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结果  病理学检查确诊本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153枚,未转移533枚,中央区淋巴结转60.13%;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增强CT诊断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83.61%,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89.26%;增强CT显示本组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平均短径高于未转移淋巴结(8.91±2.62 mm vs 8.02±2.51 mm),转移与未转移淋巴结短径>10 mm、明显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病灶内钙化及周围组织侵犯数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增强CT对甲状腺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低于颈侧区淋巴结,建议结合超声或MRI检查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CT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46例经病理验证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颈部实施超声和CT诊断,部位包括颈前区、颈侧区.结果:超声在颈前区、颈侧区的诊断符合率为52.17%、58.33%,CT在各区的诊断符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治疗的42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于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弱增强321例为弱增强组,等增强或高增强105例为等或高增强组,2组术后均行颈部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乳头状癌超声造影特征与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等或高增强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77.1%)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60.0%)均高于弱增强组(52.0%、42.1%)(P0.05);2组淋巴结转移均以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为主;弱增强组侧颈区淋巴结转移Ⅰ区2例,Ⅱ区30例,Ⅲ区37例,Ⅳ区28例,Ⅴ区16例,各区间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或高增强组侧颈区淋巴结转移Ⅰ区1例,Ⅱ区9例,Ⅲ区43例,Ⅳ区37例,Ⅴ区7例,Ⅲ区和Ⅳ区淋巴结转移率高于Ⅰ、Ⅱ、Ⅴ区(P0.05);术后组织病理结果显示,中央区有淋巴结转移198例,无淋巴结转移228例;超声造影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8.2%,特异度为91.7%。结论不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均以Ⅵ区(中央区)最多,但对等增强或高增强为主的结节,应警惕Ⅲ区、Ⅳ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可疑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行门诊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高度怀疑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80例,通过术前超声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为PTC。通过术后病理分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组(LLNM组,n=46)、未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组(NLLNM组,n=34),收集其临床特征与超声声像图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术前超声可疑LLNM相关的独立因素,ROC曲线计算分析患者肿瘤直径预测LLNM的最佳临界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被膜侵犯、淋巴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微钙化及结节纵横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发生被膜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结节微钙化均是与LLNM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患者肿瘤直径曲线截断点为1.404 cm,对LLNM诊断的敏感度为52.2%、特异性为88.2%,曲线下面积为0.709。  结论  男性、发生被膜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1.404 cm、结节微钙化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预测价值,关注上述危险因素,可增加颈侧区淋巴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9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颈部超声检查资料,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有60例,未发生转移的有3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淋巴结纵横径比2者比例、点状钙化发生率、淋巴门结构消失发生率、囊性变发生率、淋巴结内部峰值血流速度增大发生率、阻力指数减低发生率高于无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超声检查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8.33%,特异度为72.97%,漏诊率为11.67%,误诊率为27.03%。结论术前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无创、价格低廉的特点,同时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实验室指标白介素17(IL-17)、血清可溶性白介素受体(SIL-2R)及甲状腺球蛋白(TG)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患者59例(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63例(结核组),观察两组淋巴结分区、长短径比值、淋巴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行颈部中央区与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手术,统计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及其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敏感度为65.93%,阳性预测值为66.67%。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加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r=0.947,P=0.002)。以2、3、4枚为临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以5、6枚为临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数目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细针穿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行术前颈侧区淋巴结细针穿刺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PTC患者影像病理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者113个可疑淋巴结在常规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US-FNAC),实验组64例患者118个可疑淋巴结在超声造影引导下行细针穿刺(CEUS-FNAC),比较两组方法对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并进一步分析US-FNA、CEUS-FNA对不同大小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US-FNAC诊断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72.3%、79.2%、75.2%;CEUS-FNAC诊断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2%、93.5%、91.5%,均高于US-FNA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当淋巴结最大径£10mm时,CEUS-FNA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准确率均高于US-FNA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特异性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81);当最大径>10mm时,CEUS-FNA与US-FNAC的诊断效能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EUS-FNA可提高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29个癌结节及颈部淋巴结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头状甲状腺癌多发于40~50岁,约占44%,男女比例为1:1.25.多为单侧发病,亦可双侧癌变,极少数发生在锥体叶.乳头状甲状腺癌以低回声为主,约占66%.约38%的癌结节出现微小钙化.约76%的癌结节边界清晰.乳头状甲状腺癌结节直径>1.0 cm组微小钙化发生率及液化发生率明显高于直径≤1.0 cm组(P=0.010 9,P=0.006 83),而低回声发生率要显著低于直径≤1.0 cm组(P=0.032).32%(8/25)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6例(24%)患者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在超声没有诊断颈淋巴结肿大的17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中,有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时于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综合考虑甲状腺结节直径、边界、回声、微小钙化、液化及颈淋巴结等指标能更好地诊断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及29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分别观察其病变淋巴结数目、大小、形态、边界、淋巴门结构、钙化和囊性变及血流模式。结果: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评估83个转移性淋巴结,29例淋巴结结核患者共评估48个淋巴结。2组间的淋巴结横径、形态、边界、淋巴门结构及囊性变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的淋巴结最大径、钙化大小(粗钙化或细钙化)及血流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的最大径、钙化大小及血流模式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结核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超声特征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08例PTC患者,研究PTC结节超声影像学资料及术后侧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分析PTC超声待征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LLNM)的相关因素,在肿瘤大小的基础上,用超声评分的办法预测LLNM风险。结果肿瘤最大径10mm、多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更易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转移(P0.01),钙化、边界模糊及与甲状腺被膜接触易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转移(P0.05)。超声积分在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超声积分≥2.5为分界值,其灵敏度为74.8%、特异度为86.8%。结论肿瘤大小及病灶数结合超声积分对PTC患者LLNM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检查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超声检查并进行甲状腺手术的31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以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超声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共308例患者行淋巴结清扫,7例患者未行淋巴结清扫。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8.8%(50/129),特异度为96.1%(172/179),阳性预测值为87.7%(50/57),阴性预测值为68.5%(172/251);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1.4%(38/121),特异度为96.7%(181/187),阳性预测值为86.4%(38/44),阴性预测值为68.5%(181/264);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80.9%(34/42),特异度为98.4%(262/266),阳性预测值为89.5%(34/38),阴性预测值为97.0%(262/270)。以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作为一项评估手段预测颈侧组有无转移,其敏感度为59.5%(25/42),特异度为92.8%(247/266)。6.4%(17/264)的术前超声检查判断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4.3%(8/187)的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结论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较低,因此常规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术前超声怀疑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行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结合血清IL-17、SIL-2R及TG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0月于我院行颈部及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9例(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63例(结核组),观察淋巴结分区、长径/短径比值、淋巴门、内部坏死、钙化、血流、阻力指数及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IL-17、SIL-2R及TG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超声造影淋巴结及血清各指标情况。分析超声造影和血清IL-17、SIL-2R、TG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常规超声多呈微钙化,颈部淋巴结结核多呈粗钙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两组间长径/短径比值、淋巴门、内部坏死、血流成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区以III区和IV区为主,占76.29%,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分区以II区、III区和IV区为主,占74.58%,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9)。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与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两组不同增强模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均匀增强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薄环36例(36/52,69.23%),不均匀增强型颈部淋巴结结核中厚环42例(42/54,77.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IL-17、SIL-2R及TG表达水平均高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超声造影曲线下面积为0.781,对鉴别诊断2种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61%,特异度为82%;血清IL-17、SIL-2R、TG曲线下面积为0.673,对鉴别诊断2种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55%,特异度为71%;超声造影联合血清IL-17、SIL-2R、TG曲线下面积为0.915,对鉴别诊断2种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94%。结论 超声造影能提供淋巴结增强特征信息,血清IL-17、SIL-2R、TG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病变良恶性表现程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两者联合诊断价值优于单一诊断效能,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浅析术前超声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PT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PTC患者90例,依据术后实施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发生患者56例设为转移组,未发生患者34例设为未转移组。术前进行超声评估淋巴结转移发生患者59例,未发生患者31例。比较两组术前超声成像特征;再比较术前超声的诊断效能并分析漏诊、误诊率。结果:转移组纵横径比2率(73.21%)高于未转移组(41.18%),转移组淋巴门的结构消失率(66.07%)大于未转移组(26.47%),转移组点状钙化率(75.00%)高于未转移组(14.71%),转移组阻力指数降低率(66.07%)大于未转移组(8.82%),转移组峰值的流速提升率(69.64%)大于未转移组(11.76%),转移组囊变率(30.36%)大于未转移组(5.88%);(P0.05)。术前实施超声检查淋巴结转移灵敏度为91.07%,特异度为76.47%,Kappa值为0.687,漏诊率为8.93%,误诊率为23.53%。结论:术前行超声评估对PTC产生淋巴结的转移诊断具备较高灵敏度与特异度,漏诊率与误诊率较低,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FNA-TgAb)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超声可疑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1例纳入转移组,其余73例纳入未转移组,同时收集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且经超声检查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未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阴性对照组.入组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及超声引导下FNA-Tg及FNA-TgAb检测,比较超声引导下FNA-Tg及FNA-TgAb的表达,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超声引导下FNA-Tg 、FNA-TgAb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转移组FNA-Tg、FNA-TgAb水平高于未转移组、阴性对照组,未转移组FNA-Tg、FNA-TgAb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单独FNA-Tg、FNA-TgAb检测及FNA-Tg联合FNA-TgAb检测作为检验变量,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否作为状态变量(1=淋巴结转移,0=未转移)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单独FNA-Tg、FNA-TgAb水平检测及FNA-Tg联合FNA-TgAb检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80,预测价值均较理想.依据ROC曲线得出单独FNA-Tg、FNA-TgAb检测的Cut-off值分别为115.959 ng/mL、9.715 IU/mL.结论 超声引导下FNA-Tg、FNA-TgAb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可通过超声引导下检测FNA-Tg、FNA-TgAb水平指导甲状腺癌根治术中是否需要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子。方法收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08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X1)、肿瘤与甲状腺被膜关系(X2)、双侧(X3)、最大径(X4)、多发性(X5)、钙化(X6)、位置(X7)、肿瘤边缘及内部均可见丰富血流信号(X8)、患者年龄(X9)及性别(X10)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筛选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X1)、肿瘤与甲状腺被膜关系(X2)、多发性(X5)、位置(X7)、肿瘤边缘及内部均可见丰富血流信号(X8);建立回归方程:Logistic(P)=-6.169+3.901X1+0.952X2+1.173X5+1.478X7+1.593X8。当预测概率≥0.33时,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3%、79.9%,曲线下面积为0.923;当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3枚时,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9.7%、91.6%,曲线下面积为0.915;当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37%时,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1%、79.0%,曲线下面积为0.882。结论术前超声检查可预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特征,并评价超声联合SPECT/CT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证实的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与相应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18例先后接受超声和SPECT/CT检查。 结果 超声探及53例淋巴结,正确诊断46例(46/64,71.88%),主要表现为淋巴门消失,短径≥5 mm,血供丰富,点状强回声聚集,部分液化或融合。18例联合检查中,超声正确诊断14例(14/18,77.78%),SPECT/CT正确诊断12例(12/18,66.67%),超声和SPECT/CT对于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无差别。 结论 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SPECT/CT可发现超声较难检出的颈中央区及早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