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粘连情况,且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1 d眼压(15.49±2.23)mmHg,较术前眼压(26.48±3.02)mmHg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视力、眼压相对稳定;术后前房深度加深,房角粘连情况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提高视力,改善房角粘连情况,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郸城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个月视力、眼压情况、前房深度、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个月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44%)与对照组(4.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可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眼压与前房深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4例1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眼压控制或未能满意控制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形态结构变化,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结果 14例16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前房角较术前均有明显开放、加宽,眼压稳定。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和小梁虹膜夹角(TIA)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可靠,可避免传统小梁切除术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8例(42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观察术前术后眼压、视功能、前房深度、房角变化。结果术后眼压12±32mm Hg,比入院时55±7mm Hg明显降低,视力明显提高,前房深度术前为2.5mm,术后为5.5mm,房角开口术前为5,术后开口为45,房角粘连术前平均180,术后平均30。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以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这样可以使患者的眼压得到有效的控制,使他们的视力得到提高,且操作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抽取曾在我院就诊的32例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其中A组15例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B组17例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房角均有不同程度改善,A组病例较B组病例术后眼压控制更理想、安全和稳定。结论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均能达到理想效果,但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选择该手术方式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更需慎重,术后需要进行更严密的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9,(2):126-129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4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均予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术后观察视力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的眼压,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采用A超声仪检查中央前房深度变化,并进行前房角镜检查,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视力水平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时,术眼眼压显著降低,前房深度显著加深,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房角镜检查显示,术后前房角显著增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时,有31例(33眼)房角开放,7例(9眼)粘连范围在90°以内,仅2例(2眼)粘连范围在90°~180°之间;术中有4眼在进行房角分离时出现前房积血,对手术无较大影响,术后1 d出血消失。术后有5眼角膜出现不同程度水肿,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能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和开放房角,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本院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0例(51眼),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随访9~12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3.52±3.24)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平均为(3.296±0.243)mm(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是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
陈潞  江毅 《海南医学》2011,22(6):86-87
目的探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单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28个月,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等变化。结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所提高,平均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前(18.1±3.34)mmHg(1 mmHg=0.133kPa),术后(14.8±1.71)mmHg,房角加宽,前房深度增加[术前(2.16±0.241)mm,术后(3.05±0.177)mm]。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作为因晶体因素导致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el-closure glaucoma,A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等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视力等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韦涛  梁凤康  何敏 《重庆医学》2013,(30):3680-368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眼科治疗的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40例40眼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变化,分析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较术前视力获得显著改善(P<0.05),仅2眼因合并老年黄斑性病变视力恢复不佳,低于0.1。术前眼压为(17.11±1.23)mm Hg,术后1d为(13.15±3.03)mm Hg,术后1d眼压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1、3、6个月眼压未见明显改变,均低于术前。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均显著提高,房角开放分级(采用Spaeth分类法)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眼(12.5%)出现角膜水肿,2眼(5.0%)出现前房炎症及虹膜纤维素样渗出;1眼(2.5%)浅前房,2眼(5.0%)瞳孔人工晶体粘连。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前房厚度,改善房角开放程度,提高术后视力并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病史资料,以其中经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眼压而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的32例患者(32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9眼在急性发作72h内手术,3眼在急性发作120h后手术。回顾手术过程,记录末次随访前房角镜检查所见;对术前检查和术后末次随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包括眼压、视力及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和前房角宽度等眼前段结构指标。结果术后末次随访前房角镜检查显示虹膜根部平坦,前房角开放,小梁表面沉着较多色素;32眼中前房角全部开放24眼(均于急性发作72h内手术)。32眼术前眼压均〉50mmHg(1mmHg=0.133kPa),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5.3±5.0)mmHg,其中眼压〈21mmHg为28眼(均为急性发作72h内手术),21~27mmHg为4眼。术后末次随访发现,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急性发作120h后手术眼最佳矫正视力均〈0.1),眼前段结构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应注意手术时机和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降眼压效果。方法: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的闭角型青光眼11例(11眼),术后4周测量眼压后予每晚1次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滴眼,分别于用药后1、2、4周测量9时及16时眼压、视野及房角。比较用药前后的眼压值。结果:与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前相比,用药后1、2、4周眼压下降明显(P0.01)。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高眼压的闭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51只眼)和观察组48例(53只眼)。对照组采用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开放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度,以及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梅 《吉林医学》2011,(6):1064-106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2例56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房角形态等项目。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术前与术后各项指标对比结果显示,术后患者的视力、眼压、眼房角开放程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肯定。术中应注意若房角关闭<180o,只做白内障摘除术即可。切口密封要严密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陆融  陈敏亚  林菁  赵伟 《当代医学》2022,28(3):90-93
目的 比较老年患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0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7例(158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组和联合组,各79眼.超声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眼压、前房角开放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28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眼压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方法,且术后炎症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一医院眼科2007年8月~2008年10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52眼),均合并晶状体混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和眼压变化。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与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P〈0.05);中央前房深度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月~2年.结果 术后8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眼压13...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1月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0例80只眼,观察术后的视力情况、眼压及前房深度、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术后的视力逐渐改善。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达80.0%。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而前方深度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