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有关抗核抗体(ANA)能否透入活细胞的问题正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我们曾证实抗Sm抗体可经由T、B淋巴细胞表面Fc受体介导而透入活的细胞,除引起一定程度的细胞毒作用外,还对T细胞的母细胞转化有显著的干扰。本文进一步探讨抗Sm透入淋巴细胞后对其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临床特点及与B细胞活化因子(BAFF)之间的关系以及预后意义。方法:分析初治ITP患者70例,研究患者免疫学异常特点,观察患者ANA与临床表现、近期疗效的关系;动态分析ITP患者43例,观察有无进展为SLE等结缔组织病;ELISA检测ANA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BAFF有无差异。结果:ITP患者存在多项免疫异常,ANA阳性、抗干燥综合征抗原(SSA)阳性、IgG增加比例高;起病时ANA阳性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较ANA阴性患者低,出血症状较ANA阴性患者重;ANA阳性患者BAFF水平高于阴性患者;ANA阳性患者对激素治疗的近期疗效优于ANA阴性患者;43例动态分析患者平均随访期限为(48.44±4.80)月,2例随访过程中进展为SLE,均为较高滴度(分别为6.23和4.1)的ANA阳性患者。结论:起病时ANA阳性患者病情较重,对激素治疗的近期疗效较ANA阴性患者好,ANA阳性患者BAFF水平高,ANA可能与ITP发病及病情进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ANA核型分布及核型与特异性抗体相关性分析,为临床对ANA和ANA谱检测结果判读提供参考。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对449例ANA或ANA谱阳性的结果进行核型和特异性抗体分析。结果 ANA核型分布以核颗粒型为主,占78.2%;核型与特异性抗体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同一种自身抗体可出现不同的荧光核型。结论 ANA和ANA谱同时检测能提高AID的检出率,有助于准确的判断特异性抗体,对AID的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常用检测抗核抗体(ANA)的方法为免疫荧光法和免疫酶法,其所用抗原片多为小鼠肝匀浆片或传代细胞(HEP-2细胞系),因来源困难在基层实验室难以开展。我们试用小鼠艾氏(Ehrlich)腹水癌细胞为ANA抗原片,并与其他抗原片比较,发现其灵敏度高,结果清晰,适于大量制备。  相似文献   

5.
肿瘤细胞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肿瘤患者血清中多种抗核抗体 (antinuclearantibodies,ANA )生成的新的可能免疫原 ;进一步论证细胞活化是核抗原性发生改变并诱导抗体产生的根本因素。提取SP2 / 0瘤细胞组蛋白免疫同系BALB/c小鼠 ,用ELISA方法检测IgG类抗组蛋白、抗dsDNA抗体 ,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核型 ,免疫印迹法测定可溶性核抗原 (ENA )抗体。结果 :SP2 / 0瘤细胞组蛋白诱导同系BALB/c小鼠产生了IgG类抗组蛋白、抗dsDNA、抗Sm、抗SS A/SS B等多种自身ANA ,其核型有周边型、均质型、颗粒型等。推测肿瘤细胞组蛋白是诱导ANA生成的免疫原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LF7对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ANA)移植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后小鼠运动轴突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制作C57BL/6小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用ANA进行桥接修复,在ANA注射腺相关病毒2(AA2)或腺相关病毒2-KLF-7(AAV2-KLF7,2μl,1×10~(11)病毒颗粒)。于修复术后4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NA内KLF7蛋白表达,NF和S100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NA内轴突再生和髓鞘生成,神经示踪剂荧光金(FG)逆行标记检测运动轴突再生,坐骨神经运动功能指数(SFI)和电生理检测运动功能的恢复。结果:AAV2-KLF7注射ANA后4周,ANA内KLF7蛋白表达显著增高,NF和S100表达显著增加,FG阳性标记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增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增加,电生理动作电位波幅增大,潜伏期缩短(P0.05)。结论:KLF7促进小鼠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有助于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汉族、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变化规律,探讨自身抗体与食管癌的相关性及是否存在民族间的差异.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ed immunofluorescence IIF)检测汉族、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ANA.结果:汉族、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与对照组比较:ANA阳性率显著增高(χ2=28.91,P<0.05;χ2=17.25,P<0.05).哈萨克族对照组ANA阳性率显著高于汉族对照组(χ2=5.71,P<0.05).两民族ANA阳性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各组女性ANA阳性率均高于男性.两民族病例组比对照组在ANA荧光模型、靶抗原细胞定位上显示出更加丰富的荧光模式,食管癌组抗核仁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组(χ2=4.68,P<0.05;χ2=9.32,P<0.05).结论:汉族、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血清的ANA与正常人生理性ANA不同.两民族正常人的ANA也不同,存在民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脱细胞神经基质移植物(ANA)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向Schwann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本实验将分离的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行表型鉴定后,取第五代细胞,用ANA匀浆进行诱导。诱导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中S-100、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诱导前后细胞的GFAP及S-100的变化;MTT测定不同诱导剂浓度诱导后的细胞活性。结果显示:BMSCs表型鉴定为CD44+、CD54+、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GFAP、S-100阳性细胞比例在诱导后分别为(64±5)%、(42±4)%;流式细胞仪检测和RT-PCR反应均显示GFAP、S-100的表达诱导组较对照组有所升高;MTT检测表明诱导剂浓度为1.0mg/ml时诱导后有活性细胞的数目最多。上述结果提示ANA可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分化为Schwann细胞。  相似文献   

9.
<正> 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OTD)的共同特点是患者血循环内有一系列针对核抗原的自身抗核抗体(ANA),这些抗哺乳动物细胞核内各种巨分子的抗核抗体在人类结缔组织病中具有相当的特异性。故ANA的检测对这些疾患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判断、预后估价和发病机理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应用大白鼠肝印片和人鳞状上皮癌单层培养细胞(HEP-2)作基质,对各种结缔组织疾病的AN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检测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国内各实验室检测的均为IgG类ANA,IgA和IgM类ANA的测定尚未见报道。我们对活动期和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三种Ig类ANA的分布作了调查,并对各类ANA的意义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
吴智辉  莫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9,26(6):1554-1558,1569
目的:引入并介绍拉曼光谱、光镊的物理原理及其工作特点.结合详细的医学研究工作,总结了拉曼光镊技术在不同细胞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光镊固定活细胞,同时应用激光拉曼技术对活细胞进行活细胞或细胞器的拉曼光谱测定,应用此技术俘获悬浮液中的样品,在接近生理状态下研究单个活体,如细胞、细胞器或生物大分子,对研究对象的生理生化过程可进行实时跟踪,进而对活细胞进行拉曼光谱测定.结果:光镊拉曼光谱技术从单细胞水平分析正常人红细胞和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和形变能力,实现对不同物种血红细胞和血小板鉴定;拉曼光谱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癌细胞组织结构与正常细胞组织结构之间的差异,为癌症诊断和机理分析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数据:拉曼光谱技术实现了DNA分子的扭转和打结,并实现了对人类染色体操控和鉴别.结论:拉曼光镊技术是实时研究细胞生理、生化变化的快捷而有效的工具,有望成为在分子水平上对各种活细胞的检测、诊断的先进工具,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探讨抗核抗体和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的不同检测方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在长征医院就诊的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549位患者,其中自身免疫病患者224例,非自身免疫病325例,所有患者血清同时检测ANA和ENA。以Hep-2细胞/肝组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两种检测方法产生4种检出模式:ANA+/ENA+、ANA-/ENA-、ANA+/ENA-和ANA-/ENA+。前两种模式共占检测的62.84%。ANA和ENA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63.4%和58.5%)显著高于非自免病患者(16.9%和25.2%),ANA和ENA在自身免疫病组和非自身免疫病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检测结果仅在MCTD和SLE患者中存在相关性(P<0.01),在其他观察组中不存在相关性(P>0.05)。间接免疫荧光法相对费时,而且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经验,作为初筛实验,ANA的检测较ENA有更高的灵敏度,两者联合检测则将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赖型钩端螺旋体毒力相关蛋白InvA ,并观察该蛋白对ANA 1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 将invA基因克隆于pET32a( )载体 ,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表达带组氨酸标签的Trx InvA融合蛋白 ,经亲和层析获得纯化Trx InvA蛋白。以不同浓度的Trx InvA融合蛋白作用于ANA 1细胞 ,以四氮唑复合物 [2 ,3 bis(2 methoxy 4 nitro sulfophenyl) 5 〔(Phenylamino)carbonyl〕 2H tetrazoiumhydrixide,X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 ,分析InvA蛋白的细胞功能。结果 成功构建pETIN VA原核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 (Mr)约为 35× 10 3的Trx InvA融合蛋白 ,该蛋白能促进ANA 1细胞的增殖。结论 表达并纯化的Trx InvA融合蛋白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简称流式细胞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功能水平上可以对单个细胞或其他生物离子进行快速定量的一项新型分析技术和分选技术。它能够在短时间内高速分析上万个细胞,可以同时测量如细胞或粒子的体积、内部结构以及膜电位变化等生物或化学性质,进行多信息分析,具有快速、高灵敏、准确、多参数等特点。 单细胞悬液:是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和流式细胞分析的基础,即将组织分散成单个游离细胞,使其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当然如外周血及骨髓标本等本身即为天然的单细胞悬液,这些细胞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应用于流式分析、细胞分选、细胞培养等实验。如果2个或多个细胞粘连在一起或细胞碎片过多都将影响流式分析结果,进而导致实验失败。 背景:流式细胞术作为目前先进的细胞分析技术,其研究基础是单细胞悬液,但目前尚无有关膈肌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的相关报道。 目的:探索应用机械法与机械-酶消化法分别制备大鼠膈肌单细胞悬液的可行性并比较2种方法获得单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方法:以SD大鼠的新鲜膈肌组织为标本,在机械法的基础上,选用胰蛋白酶、胶原酶Ⅰ、胶原酶Ⅱ、胶原酶Ⅳ及其不同组合进行消化制备膈肌单细胞悬液,观察细胞形态并经锥虫蓝染色后测定细胞活性,对活细胞、失活细胞和细胞团块进行计数并计算出细胞存活率和单细胞悬液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机械-酶消化法所制得的单细胞悬液较机械研磨法细胞分散度好、形态完整、边界清楚、杂质及细胞碎片较少、背景较干净;②单纯机械研磨法制备的单细胞悬液活细胞数较低,失活细胞数较高,细胞存活率最低,团块较多;③在机械法的基础上,加入胰蛋白酶、胶原酶Ⅰ和胶原酶Ⅳ3种等体积混合酶所得单细胞悬液的活细胞数及悬液浓度最高,每0.1 g膈肌组织可获得(1.0-2.0)×106个细胞,细胞存活率较高,与单纯机械法获得单细胞悬液比较,在活细胞、失活细胞、细胞团块、细胞存活率及悬液浓度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其次是加入胰蛋白酶和胶原酶Ⅳ这2种等体积混合酶消化法,所得单细胞悬液浓度、细胞成活率及细胞团块方面也均较为理想;④结果表明,机械法和机械-酶消化法均能成功制备出大鼠膈肌单细胞悬液,机械-酶消化法优于单纯机械法,其中加入胰蛋白酶、胶原酶Ⅰ和胶原酶Ⅳ3种等体积混合酶的机械-酶消化法所得单细胞悬液效果最佳,是较优选的膈肌单细胞悬液制作方法。 ORCID: 0000-0002-4486-5917(张远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和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ies spectrum,ANAs)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诊断上的应用方案及价值,从而降低现症及潜在AID患者的漏检率。方法对1 231份本院门诊和住院疑似AID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和免疫印迹法(immumoblottest,IBT)检测ANA和ANAs,对其中IIF-ANA1∶100(-)/IBT-ANAs(+)标本分别进行1∶10及1∶32稀释后采用IIF检测ANA,最后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31份血清标本中ANA阳性414份,占33.63%,ANAs阳性429份,占34.85%。按不同检测方案进行分组,发现同时检测IIF-ANA与IBT-ANAs的方案对确诊/疑似AID病人检出率最高(43.05%),分别与应用IIF-ANA进行AID的初筛的方案、仅检测IBT-ANAs的方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12,P<0.05,χ2=17.42,P<0.05)。对116份(9.42%)IIF-ANA 1∶100(-)/IBT-ANAs(+)的标本分别进行1∶32及1∶10稀释后再采用IIF检测ANA,发现其中103份标本ANA荧光结果≥1∶32,10份标本ANA荧光结果<1∶32而≥1∶10,3份标本ANA荧光结果<1∶10;将标本增加1∶32和1∶10稀释度可将AID确诊/疑似病例检出率分别提高8.37%(χ2=20.84,P<0.05)与9.18%(χ2=24.70,P<0.05),但二者之间相比则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5)。结论 IIF-ANA可应用于大范围AID病人初筛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及实验室工作量压力。但是仅检测IIF-ANA或IBT-ANAs均可导致临床上患有AID或潜在的AID病人的漏检。联合检测IIF-ANA和IBT-ANAs,尤其是对临床高度怀疑AID、且ANA荧光结果≥1:32的标本进行IBT-ANAs的检测可显著提高检出率,从而降低现症及潜在AID患者的漏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599例患者,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313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286例,所有患者血清检测ANA,以Hep-2细胞/肝组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结果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干燥综合征(SS)、类风湿性关节炎(RA)、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43%、53.66%、61.04%和90.63%;在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阳性率为21.68%,阳性率明显低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组(P〈0.01);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组,荧光核型以颗粒型最多见,占47.22%~63.84%.结论 ANA的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筛查.  相似文献   

17.
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测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的自身免疫应答失控,反应过度造成机体的正常结构成分被相应的抗体或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作用后引起器质性病变及功能性障碍的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血循环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核抗体(ANA)、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dsDNA)、抗核抗原(抗ENA)三项联检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对198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的血清进行了ANA、抗dsDNA、抗ENA的检测,并对这些自身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疾病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ANA)最初通过红斑狼疮(LE)细胞现象而发现.LE细胞的形成基本上是一种实验现象,在循环血中很少发现.LE细胞试验现已不常采用,但仍具有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特异性较高之优点.1957年,Holborow首先采用了ANA免疫荧光试验,该法灵敏度高,特异性较低,但使用范围很广,可检测多种抗核抗体.此外,尚可观察到多种染色型,后者在某种程度上与不同部位的结缔组织病有着相应联系.新近已从分子水平上对抗核抗体进行了研究,并将有关认识运用于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观察低氧微环境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自噬的影响,探讨低氧对结肠癌细胞生存及与自噬的关系。方法 免疫磁珠分选CD133+ 细胞;Boyden小室实验研究结肠癌细胞的侵袭;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MDC荧光检测自噬囊泡;联合运用流式细胞仪和台盼蓝染色研究自噬与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 Boyden小室实验中低氧微环境增加结肠癌细胞SW480进入下室的细胞数量;在实验组低氧的微环境中SW480细胞的MDC荧光强度由20.53±0.64降低至17.00±0.20,而CD133+ 细胞的MDC荧光强度由19.89±0.58增加至33.13±1.95(P<0.05)。台盼蓝染色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氧微环境中SW480活细胞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但CD133+ 活细胞率无显著改变。结论:低氧可增加SW480细胞的侵袭性,细胞自噬水平下降,活细胞率降低;CD133+细胞在低氧的微环境中自噬的发生增加,活细胞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RL/lpr狼疮小鼠外周B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12周龄MRL/lpr小鼠分别腹腔注射JQ150 mg/(kg·d)或10%DMSO;每2周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6周后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补体C3、补体C4、抗ds-DNA抗体、ANA及IgG、IgG1、IgG2a、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IgG和C3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B细胞各亚群细胞的比例;RT-qPCR检测脾脏prdm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DMSO组相比,JQ1治疗组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血清BUN、Cr水平明显降低,补体C3、C4水平明显升高,抗ds-DNA抗体、ANA以及IgG、IgG1、IgG2a和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此外,JQ1治疗组小鼠肾小球、肾血管的病理损害程度均明显减轻,肾脏IgG和C3免疫复合物沉积显著减少。同时,JQ1治疗组小鼠脾脏、淋巴结、外周血B细胞中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亚群的比例显著下降;JQ1治疗亦显著抑制狼疮小鼠B细胞内调节浆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prdm1 mRNA表达。结论: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RL/lpr狼疮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通过抑制Blimp1表达进而调节浆细胞分化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BET蛋白可能是SLE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