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破裂患者的正确有效护理模式。方法总结分析24例不同类型胸段食管破裂患者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其中21例痊愈,住院时间9~83 d,3例死亡均为晚期患者。结论早期诊断治疗和持久有效的护理能挽救胸段食管破裂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破裂患者的正确有效护理模式。方法总结分析24例不同类型胸段食管破裂患者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其中21例痊愈,住院时间9~83d,3例死亡均为晚期患者。结论早期诊断治疗和持久有效的护理能挽救胸段食管破裂患者。  相似文献   

3.
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胸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切除常可达根治效果。而吻合口瘘是食管癌于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发生率为5%。其发生与手术方式、方法有一定关系,如果吻合口瘘发生在胸内其死亡率很高。现将笔者成功护理胸食管吻合口瘘伴幽门梗阻治愈并追踪10年至今仍存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邓攀  袁慧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1):14-15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破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食管破裂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结果 22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康复出院;死亡3例。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呼吸道及其各种管道的护理及营养支持是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卞万年 《临床医学》2001,21(4):16-17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切除的途径及方法,证实全胸段食管切除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可用性。方法:对全胸段食管切除的28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从切缘癌残留、手术时间、5年生存率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8例患者无1例切缘癌残留,手术时间比主动脉弓上吻合平均延长1小时,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全胸段食管切除可作为胸中段食管癌的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吻合口瘘是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本科行中、上胸段食管切除,手术方式采用颈、胸、上腹部三切口术式,使吻合口瘘明显减少,使发生的颈部食管吻合口瘘容易处理,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食管、贲门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根治性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50%。  相似文献   

8.
护士长食管下段癌根治术后并发胃食管吻合口瘘,近年来在本病房偶有发生,一旦发生,护理十分复杂,死亡率很高。为提高我科护理质量,护理部副主任一起参加查房指导。现对胃食管吻合口瘘的观察,护理重点以及从护理的角度出发如何预防吻合口瘘和降低死亡率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先请实习护士介绍病人情况。实习护士甲:患者陈×,男,59岁。半年前开始有轻微吞咽不适感和胸骨后烧灼感,近期症状日趋加重,呈进行性吞咽困难,进半流质常致梗噎,偶  相似文献   

9.
目的中上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方法对8例中上段食食癌行胸顶部机域吻合。结果8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并发症2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轻度反流1例,分别经换药、内科治疗好转。结论食管胃胸顶部机械吻合治疗部分食管中上段癌可增加切除长度,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可以代替一部分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食管腔内置管术治疗晚期胸段食管穿孔的临床效果和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本组9例晚期胸段食管穿孔患者均行改良食管腔内置管术,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均置管顺利,无一例死亡,置管时间平均62.6 d,置管期间发生3例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随访1~15年,患者均恢复正常饮食.结论:改良食管腔内置管术治疗晚期胸段食管穿孔效果确切,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食管癌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67例食管癌患者行胸腹腔镜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 67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其中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肺部感染4例,经积极抗感染和护理后治愈;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经保守治疗症状消失。结论有效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加快食管癌患者术后痊愈速度,提高食管癌患者痊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猪多层细胞外基质(ECM)人工食管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用异种动物细胞外基质(extmeellular matrix,ECM)构建人工食管以促使自身食管再生,正成为人工食管研究的新方向。我们用猪小肠为原料制取天然管状ECM,再将多层管状ECM套叠在一起,制成ECM人工食管,并与人工缝制的ECM人工食管相对照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管状ECM人工食管在食管再生和重塑方面均优于人工缝制的人工食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Barrett食管在我国少见,故复习文献并报告Barrett食管合并食管腺癌3例。方法复习北京协和医院近10年来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病例,其中Barrett食管合并食管腺癌仅有3例。结果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6岁。2例为贲门型/交界型Barrett食管,1例为特异型Barrett食管;其中1例合并印戒细胞癌,2例合并低分化腺癌。结论诊断Barrett食管时应注意病变的解剖学部位,以避兔过度诊断。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手术患者的饮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42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的饮食护理。提出:(1)术前要充分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2)术后早期以静脉补充营养需要;(3)胃肠功能恢复后,应用鼻饲可以减少全局外营养并发症及患者的经济负担;(4)术后9d开始进食,21d可进普食;(5)要求患者养成慢食习惯,避免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35例食管癌术后管道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患者本身因素、管道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是导致食管癌术后管道护理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术后患者、管道和护理人员管理,能有效预防食管癌术后管道护理风险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食管癌(esophagus cancer,EC)术中器械吻合(MA)与手工分层吻合(LAH)的安全性及治疗成本。方法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EC患者,术中分别接受LAH和MA各40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治疗费用及手术时间。结果LAH组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发生率均低于MA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接近(P〉0.05);MA组患者病死率高于LAH组(P〈0.05);LAH组综合费用、手术材料费均低于MA组(P〈0.01),而两组术后住院费相接近(P〉0.05);LAH组手术时间长于MA组(P〈0.05)。结论EC术中采用LAH虽然手术时间稍长,但其术后严重并发症及术后病死率较MA降低,综合费用、手术材料费也低于MA,因此,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陈宏  曾钊慧  赵仁贵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4):1414-1415,1418
目的通过观察三切口手术对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44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分为实验组(124例)和对照组(120例),记录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生存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VEGF等指标。结果较之术前和同期对照组,实验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术后近期血清hs-CRP、IL-6、TNF-α和VEGF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显著提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切口手术可通过有效降低肿瘤细胞增殖和炎性反应而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Barrett食管(BE)患者早期食管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76例内镜诊断为BE的患者,分别在常规白光摸式、NBl模式及1.2%碘溶液染色模式下观察,对所有可疑病变部位均取活检,所有病变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别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结果 176例患者,病理诊断BE的160例,其中3例被诊断为早期食管腺癌(EAC),将3种方法的结果相比,对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进行比较。NBI和复方碘溶液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两者的特异性分别为89.8%和91.7%,均优于常规白光内镜。 结论 NBI技术对BE合并早期食管腺癌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阴性预测值,它的结果与复方碘溶液染色所获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呼吸功能锻炼结合雾化吸入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进行食管癌手术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结合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随访结束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