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允信 《医学综述》2011,17(6):902-905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全球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胃旁路手术(GBP)在用于治疗肥胖症时,发现该手术可以治疗2型糖尿病。这一成果受到全世界医学界的关注,为2型糖尿病彻底根治带来新的希望。欧美国家和我国都用这种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且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改进GBP手术方式和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体会。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2年2月开展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糖尿病的20例病例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空腹血糖、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lc)、c肽等指标的改变。结果20例患者术后1个月血糖均有明显下降,葡萄糖耐量明显增强(P〈0.05),12例患者术后1个月体重指数变化明显,15例术后随访3-12月,血糖在正常范围,不需胰岛素或药物控制;4患者例术后6个月, HOMA-IR、HbAlc与手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胃旁路术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手术安全可行,近期效果明显,长期效果仍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明 《中外医疗》2009,28(15):175-177
2型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目前以内科治疗为主,但未能有效治疗。人们在用胃旁路手术治疗病态肥胖症时,偶然发现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接受减肥手术后,体重显著减轻的同时血糖也很快恢复了正常,且不再需采取任何降糖措施维持。该手术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放。本文对该手术的发现、术式进展、适应证、禁忌证、效果、并发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旁路术(GBP)对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3月对27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原发病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胃旁路术,术后观察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胃旁路术患者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23例(85.2%)患者术后1年达到治愈标准,4例(14.8%)达到好转标准,有效率100%。结论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LRYGB)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BMI分为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组及单纯糖尿病组,施行LRYGB,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体质量、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 12例皆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组术后3月糖尿病治愈率85.7%,单纯糖尿病组术后3月糖尿病治愈率80.0%,未治愈的2例患者术后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使用量较术前减少,血糖较术前降低.所有患者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LRYGB治疗2型糖尿病手术操作可行,近期效果明显,长期效果仍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旁路术(LRYGB)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根据体重指数,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24例,均行LRYGB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2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并接受术后12个月随访。BMI变化:术后12个月,24例患者体重指数较术前下降(P<0.01)。糖尿病治愈情况:15例(62.5%)患者治愈,7例(29.2%)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2例(8.3%)患者血糖得到改善。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并探讨其降糖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40例行胃旁路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口服糖耐量、空腹血糖、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c肽、胰岛素刺激释放试验、饮食量的变化及术后6个月糖尿病的转归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患BMI(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口服糖耐量及C肽胰岛素刺激释放试验均较术前显著好转(P<0.05),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趋,糖尿病症状获得明显缓解.空腹胰岛素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61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不需药物控制,67例明显好转,血糖值<1/2(术前血糖值一治愈标准值).术后6个月糖尿病的治愈率为95%(228/240).结论 胃旁路手术是2型糖尿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手术治疗有多种方式,本文将对治疗2型糖尿病手术的产生及发展进行综述,重点对胃旁路术进行了描述,并就其手术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验证改良的胃旁路术治疗GK大鼠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40只雄性GK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改良的胃旁路组,B组为Roux-en-Y胃旁路组,C组为假手术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术前1周及术后1、2、4、8、12周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术后1周A组、B组大鼠体质量较D组明显下降,术后4周开始恢复,相同时间点A组、B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周各组大鼠FPG、FINS、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各组大鼠FPG、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12周A组、B组大鼠FPG、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各组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胃旁路术对大鼠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糖代谢具有改善作用,与Roux-en-Y胃旁路术相似.  相似文献   

10.
减重手术是肥胖症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随着国内糖尿病发生率不断增加,开展减重手术的医院及手术例数明显增多,但在手术规范化、手术质量控制及病人的术后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导致术后减重、降糖失败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最终需要修正手术来扭转不利局面.近期我科翻修一例不规范胃旁路术病人,现就本例患者首次减重失败原因、国内减重手术现状及修正性减重手术进行分析,明确修正性减重手术在临床中的必要性和掌握其术式选择及指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转流术(GBP)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合并非肥胖型T2DM的胃部病变行GBP47例,其中全胃切除Roux-OIl-Y式20例、胃大部切除Roux-e13-Y式13例和毕Ⅱ式14例。测量术前(0周),术后1周、2周和1、3、6个月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及胰高血糖素样肽一1(GLP一1)水平,检测术前、术后3、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术后糖尿病转归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1周至6个月空腹血糖均显著降低(P〈0.01),GLP一1水平术后升高(P〈0.01或P〈0.05);术后3至6个月HbAlC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其中胃大部切除及全胃切除Roux—en—Y式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显著〉毕Ⅱ式组(P〈0.05)。术后6个月,毕Ⅱ式和胃大部切除及全胃切除Roux.en—Y式组糖尿病手术总有效率分别为78.5%(11/14)、100%(13/13)和100%(20/20),其中Roux—en.Y式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毕Ⅱ式组(P〈0.05)。3组术后1月至6个月体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胃肠道重建术均有降糖效果,其中Roux-en-Y式GBP对T2DM的疗效优于毕Ⅱ式,且并不依赖于体质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手术适应证、远期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7月开展的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126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严格随访。结果全组126例,治愈113例,占89.68%;好转13例,占10.32%;无效0例。随访1~40个月,治愈者无复发。结论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手术适应证以空腹C肽值为绝对指标,参考病程、年龄因素;手术方式以胃肠"Y"形短路术式为首选;手术远期治疗效果稳定;围术期注意防止心脏并发症,术后防止胃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胃旁路术(GBP)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T2DM)大鼠(GK大鼠)肝细胞葡萄糖转运体-2(GLUT-2)及葡萄糖激酶(GCK)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30只8周龄雄性GK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手术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饮食配对组(10只),另8周龄雄性SD作为空白对照组(10只)。检测和比较术前及术后1、2、4周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术后4周肝脏组织GLUT-2、GCK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GK手术组术后1、2、4周FPG ((11.06±0.52) mmol/L、(7.49±0.34)mmol/L、(5.20±0.08)mmol/L)均低于术前水平(17.53±0.57)mmol/L)(均P<0.05);术后4周FINS由术前(11.90±0.75)mmol/L升至(14.20±1.23)mmol/L(P<0.05);术后4周GLUT-2、GCK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 GBP能上调T2DM大鼠肝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GLUT-2及GCK的表达,增强胰岛素受体后的信号转导,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Roux—en—Y胃旁路术降糖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胃部病变合并T2DM54例,按术前HbA1c水平,将6.5%~7.9%患者分为A组,8.0%~9.9%为B组,〉10%为c组。均行Roux—en—Y胃旁路术。检测各组术前(0周)、术后12、24、48周各时间点空腹血糖(FPG)、HbA1c浓度,并分析术前(0周)及术后48周患者抗糖尿病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各组FP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但各组间FPG、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随术前HbA1c水平的增加,术后HbA1c、FPG控制程度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术前HbA1c〈10%时Roux—e13-Y胃旁路术降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汪宇  缪莹  万沁 《西部医学》2022,34(10):1461-1465
目的 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脏脂肪蓄积的因素,为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内脏脂肪蓄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09月~2020年10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530例。根据内脏脂肪检测结果,将纳入者分为内脏脂肪正常组及内脏脂肪蓄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内脏脂肪蓄积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BMI、皮下脂肪面积、FPG、INS、FCP、2hCP、ALT、AST、GGT、BUN、Cre、UA、TG、HDL-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HbA1C、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皮下脂肪、BUN、TG、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与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蓄积显著相关(P<0.05)。 结论 性别、年龄、BMI、皮下脂肪、BUN、TG、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与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蓄积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控制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设计将148例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分为试验组(n=74)和对照组(n=74),试验组进行连续的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对照组患者获取体检报告后,由医师进行一次健康教育,予以普通膳食。两组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体重、BMI、FPG、2 h PG、TG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C、HDL-C及LDL-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能有效地控制T2DM患者的体重,降低FPG、2 h PG和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RYGB术后不同时间2型糖尿病大鼠肝及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RYGB组(n=21)及RYGB假手术组(n=7),采用清醒状态扩展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术,评估RYGB术后2、4、8周肝及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检测肝及腓肠肌内TG水平。结果 RYGB术降低体重,减少体内脂肪,改善脂代谢。术后2周肝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提高,肝TG含量明显下降(P<0.05)。术后4周M值显著提高,肌肉TG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RYGB术后肝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早于外周组织,肝及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持续改善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长期缓解。RYGB术减少肝及骨骼肌脂肪沉积可能是术后胰岛素敏感性上调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肥胖的相关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T2DM患者83例根据有无肥胖分为T2DM肥胖组(50例)和T2DM非肥胖组(33例),另设对照组(36例)。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PON1的差异。结果 T2DM肥胖组的血清PON1活性明显低于T2DM非肥胖组,且两组PON1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ON1与体重指数(MB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正相关。结论肥胖T2DM患者PON1活性降低,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实施的开腹及腹腔镜辅助下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辅助下患者伤口小,恢复快,接受度较高。术前、术后6、12个月患者空腹血糖分别平均为(7.86±1.74)、(6.25±1.36)、(5.83±1.33)mmol/L;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较术前也均有显著下降(P〈0.05);手术治疗有效率100%,其中临床完全缓解率75%、临床部分缓解率2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近期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方法80例T2DM患者在运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0例,吡格列酮组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为16周。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P分别为〈0.01,〈0.05,〈0.05),B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二甲双胍组血清Visfatin、TG无明显改变(P均〉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5),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诊的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且吡格列酮在有效降糖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而在T2DM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