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低剂量技术对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100例行冠状动脉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n=50)患者给予标准采集方法行冠状动脉检查,实验组(n=50)患者给予低剂量技术行冠状动脉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射线剂量(6.38±0.85)mSv较对照组(9.21±1.54)mSv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3.57±0.55)与实验组图像质量评分(3.63±0.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螺旋CT低剂量技术能够在降低管电压实现较低射线剂量之下获得符合诊断需求的图像,对临床行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CTA)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成像(CCTA)对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132例病例进行容积扫描,其中24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CCTA作为对照,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I级113例(85.61%),II级17例(12.88%),III级2例(1.52%)。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7%、98.68%、95.08%和99.12%。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320排CT在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的初步应用。方法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临床拟诊断为冠心病的180例患者进行宽探测器平台下动态容积扫描,并对图像结果进行评价,以及对剂量的统计与文献上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剂量进行对照。结果180例冠状动脉成像质量1级153例(85%),2级25例(13.9%),3级2例(1.1%),全部无阶梯伪影。使用的放射剂量为CTDIvol(37±4)mGy/cm,明显低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文献组的剂量水平,即常规组为CTDIvol(88±8)mGy/cm。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少,图像质量高,320排冠状动脉成像的剂量远远低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相关的护理因素,提高相关检查的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冠心痛患者390例,在行320排CT冠状动脉CTA造影检查过程中的各项护理干预.结果 390例患者中385例(385/390,98.71%)的图像能满足影像学评价,导致检查图像不佳的原因主要为心率突然加快(3例),呼吸不畅(2例).结论 优质、高效的各项护理措施,仍然是320排CT冠脉造影检查成功和提高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影像学特点,对320排CT在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行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其影像质量及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估研究,并参照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1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不同直径支架图像质量有差异,支架直径≥3 cm组优级18枚,优级率为39.13%,评估成功率89.13%(41/46),而支架直径<3 cm组优级10枚,优级率为21.74%,成功率71.74%(33/46),统计学分析表明,支架直径≥3 cm组的优级率及总的成功率显著大于支架直径<3 cm组(χ2=4.32,8.84,P<0.05)。2CTA检查准确的支架有66枚,检查准确率为71.74%,误诊26枚,误诊率为28.26%,轻度狭窄诊断准确率为51.72%(15/29),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结论初步表明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在支架再狭窄评价方面有较高的准确度及应用价值,但对于无狭窄和轻度狭窄分辨率不高。  相似文献   

6.
郭明智 《中外医疗》2014,33(2):177-177,179
目的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于冠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96例病例随机分组,研究组患者行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照组患者行CT冠脉成像后,再行冠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斑块及狭窄程度显示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在显示斑块和狭窄程度方面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安全性更高,且其对于冠脉血管的显示、软硬斑块和狭窄程度的显示更具有优势,更有利于评价冠状动脉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64排CT冠脉成像优化扫描模式,降低冠状动脉成像辐射剂量。方法将2012年1-12月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小于65次/min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和回顾性门控扫描,评估有效射线剂量。结果在相同管电压条件下,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平均有效射线剂量为(2.75±0.95)mSv,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平均有效射线剂量为(18.2±2.9)mSv。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横断面扫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也非常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临床观察可疑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用320排动态容积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及诊断,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评价其检查结果。结果: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效果较好,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利用价值。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99.0%、87.5%、99.3%;诊断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9%、98.7%、88.6%、99.3%;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99.3%、93.5%、99.0%;诊断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2、99.7%、1/2、99.7%。结论:冠状动脉狭窄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最有效的方法。方法:对心率<70次/min且心率波动<5次/min的受检者,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对心律不齐或心率>70次/min的受检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并按患者的体重指数(BMI,kg/m2)应用不同的管电压。分析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和根据受检者BMI指数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两种方式的图像质量和患者的辐射剂量。以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辐射剂量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23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55例根据受检者BMI指数,变动管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比应用常规回顾性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降低70%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心电门控:BMI<18kg/m2者,管电压用80kV比用120kV辐射剂量降幅亦55%左右;BMI 18~24kg/m2者,管电压用100kV比用120kV辐射剂量降幅25%左右。结论:根据患者的心率、心律、BMI等参数制定合适的扫描方案,就能在获得高质量冠状动脉图像的同时,使患者的辐射剂量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在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37例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的心律失常患者,按心率不同分为三组(A组:≤65bpm,B组:66~79bpm,C组:≥80bpm)。以优、可、差为分级标准,评价各支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分析不同心率组间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本研究37例共535段冠状动脉纳入评价。总体评价优、可、差的节段数分别为283、226、26个;A组优、可、差的节段数分别为91、37、2段,B组优、可、差的节段数分别为155、70、7段,C组优、可、差的节段数分别为37、119、17段,A,B组间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C组与A、B组间成像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A、B组间可评价节段数无统计学差异(P=0.754),C组与A、B组间可评价节段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0);C组可诊断节段数90%。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对心率失常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具有很高的成功率,扩大了冠状动脉CTA的应用范围。降低心率可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320-SCTA)对支架置入术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就诊查的40例支架置入术患者临床资料,均在我院接受320-SCTA检查,并在CTA检查后一周行常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12.
郝凯  陈勇  杨文魁 《中外医疗》2014,33(4):191-191,193
目的探析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50恸J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04排多层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方法检查,将两种方法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中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为92%、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4%、阳性预测值为96%、阴性预测值为88%.与冠状动滕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可以对其进行淮确的评价,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刘焱  刘荣  李辉 《海南医学》2014,25(2):194-197
目的 通过对比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术(CTA)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探讨其评估冠脉狭窄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搜集100例患者的320排CTA的完整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评价冠状动脉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的一致性及对冠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差异性.结果 10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直径≥2mm共有1 423个节段,在CTA检查中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的共有1 269个节段.320排CTA显示轻度狭窄(管腔内径减少<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84.4%、59.3%、94.4%,中度狭窄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4%、94.6%、75.2%、84.6%,重度狭窄组(≥75%)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7%、83.6%、82.9%、92.8%,与CAG结果对比,320排CTA对轻、中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的评价均较高.结论 320排冠状动脉成像术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对冠脉轻中度狭窄的敏感性高于CAG,对中重度狭窄的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320排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拟诊断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屏气组和自由呼吸组,每组30例。屏气组患者在行CCTA检查时配合屏气;自由呼吸组患者在行CCTA检查时可自由呼吸。比较两组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近段处的CT值、图像信噪比(SNR)、图像对比噪声比(CNR),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有效辐射剂量。结果两组主动脉根部图像的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右冠状动脉近段的CT值、SNR和CNR,以及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由呼吸组有效辐射剂量低于屏气组(P<0.05)。结论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320排CCTA检查的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屏气困难或屏气后心率不稳的患者可选择行自由呼吸状态下CCTA检查。  相似文献   

15.
黄求理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8):847-848,862
随着CT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人们对CT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在CT心脏快速成像、大范围全器官CT灌注成像、全器官动态功能成像和低剂量CT扫描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以便解决更多的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16.
官晓晖 《广西医学》2005,27(7):1105-1106
西门子SOMATOM Sensafion-16层螺旋CT扫描仪,球管旋转1周0.42s,时间分辨力105ms。扫描方法及步骤如下:1.1扫描前准备检查患者心率,尽量控制在70次/min以下,并要求心律整齐。对于心率较快者检查前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并给予β受体阻滞剂适当降低心率。  相似文献   

17.
刁晓艳  王波 《重庆医学》2011,40(25):2569-2571
目的 采用320排动态容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探讨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与血脂成分的关系.方法 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CTA对该院180例胸痛原因患者进行心电门控宽探测器平台下非螺旋心脏全容积增强扫描,按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分为正常对照组(37例)、0支组(60例)、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8排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对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5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行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析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及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评价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根据患者不同心率分为三组,Ⅰ组(117例)心率>70次/min,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Ⅱ组(80例)心率<70次/min,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Ⅲ组(38例)心率<50次/min,采用前瞻性大螺距Flash扫描模式,对比三组间辐射剂量;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BMI)选择不同管电压,BMI>24患者(65例),管电压120kV,BMI 18~23kg/m2及<18kg/m2患者(170例),管电压100kV,比较不同BMI图像质量评分。结果:Ⅰ组CTDIvo1、DLP与ED均高于Ⅱ组、Ⅲ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患者图像质量均能达到诊断要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CPR及VR均能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的起源、走形、管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化疗法对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术后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82例接受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的患者分为无水化护理组、常规水化护理组和强化水化护理组,记录手术当天24h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入量和尿量,检测冠脉血管成像检查术前当天、检查术后第2天、第3天血浆肌酐水平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并比较3组差异。结果无水化护理组与常规水化护理组及强化水化护理组;常规水化护理组与强化水化护理组之间手术当天24h、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入量和出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冠脉血管成像检查术前3组血浆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在冠脉血管成像检查术后第2天及第3天比较,无水化护理组与常规水化护理组及强化水化护理组之间血浆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常规水化护理组与强化水化护理组之间血浆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常规水化即能有效降低320排CT冠脉血管成像检查技术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Target 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扫描模式”在心率低于75次/min的患者行冠脉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拟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且静息状态下心率低于75次/min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A组39例采用传统的前瞻性心电门控采集模式,曝光时间窗(R-R间期的35%~85%);B组39例采用第二代320排容积CT所自带的Target CTA采集模式,Target Phase设置为R-R间期的75%时间点。主观图像质量采用4分制进行分级和评估。客观图像质量采用主要分支血管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进行评估,并统计有效辐射剂量(Efective Dose,ED)。结果 采用第二代320排容积CT Target CTA采集模式比传统的前瞻性心电门控采集模式减少了66.1%的ED值[(5.9±1.0)mSv vs.(2.0±0.7)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