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监测鼠疫的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以及早发现鼠疫疫情,及时采取防控措。方法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2006-2013年采用笼夹法捕鼠,对捕获的活鼠进行分类鉴定,采其肝脾,对鼠及蚤标本分别培养鼠疫菌及进行鼠疫血清F1抗体检测,计算鼠密度,染蚤率,蚤指数等。结果家栖鼠和野栖鼠主要以黄胸鼠和臭鼰靑(食虫目)为主,室内外平均鼠密分别为0.494 7%,0.689 2%。家栖鼠平均染蚤率为29.53%,总蚤指数为0.348 2,鼠体寄生蚤以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占绝对优势。结论虽然历史疫区的宿主和媒介种类构成保持相对稳定,密度低,但仍应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异常信号,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鼠疫复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靖县2007—2011年鼠疫监测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各年度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共捕获家鼠640只,平均家栖鼠密度7.1%;黄胸鼠为优势种(42.8%);平均野栖鼠密度3.4%,黄毛鼠为优势种(90.8%);观察雌性鼠943只,平均妊娠率25.3%,平均胎鼠数6.1只;鼠体平均染蚤率41.2%,总蚤指数1.11;印鼠客蚤占优势,蚤指数为1.05。结论南靖县鼠疫宿主动物密度、媒介蚤指数较高。应加强灭鼠灭蚤,控制鼠密度、降低媒介蚤指数,防止鼠疫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及鼠疫疫情进行监测,为及时发现和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日法捕鼠,对捕获的活鼠进行分类鉴定,并采其肝、脾及血清分离鼠疫菌和检测F1抗体;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开展疫情监测等以掌握鼠疫疫情情况。结果家栖鼠主要为黄胸鼠和褐家鼠,野栖鼠主要为黑线姬鼠;室内外平均鼠密度分别为3.19%和2.82%;鼠类平均染蚤率1.89%,总蚤指数为0.0493,鼠体寄生蚤以缓慢细蚤为优势种;活鼠鼠疫血清学抗体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大批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鼠疫病例。结论虽然历史疫区的宿主和媒介种类构成保持稳定,密度低,且一直未发现鼠疫疫情,但仍应坚持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异常信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南平市鼠疫流动监测点开展宿主动物、媒介种群和密度等,为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南平市3个鼠疫流动监测点开展调查,分析鼠密度、染蚤率和蚤指数等指标;采集鼠肝、脾和血清进行实验室监测.结果 南平市2010-2019年家栖鼠平均捕获率为3.24%,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鼠体平均染蚤率为6.12%,黄胸鼠染蚤率高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的鼠类及检获的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采集鼠血清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采集鼠肝、脾用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 2009—2013年共捕获鼠形动物隶属2目2科4属10种。家栖鼠密度5.2%,野栖鼠密度3.3%,其中黄胸鼠密度2.2%。染蚤率30.30%,总蚤指数0.74,其中印鼠客蚤指数0.68、室内游离蚤指数0.01;F1抗体和F1抗原检测结果均阴性。结论龙岩市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群,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宿主及媒介指标均未达动物鼠疫Ⅳ预警水平,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但黄胸鼠密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浙江省鼠疫历史疫区宿主动物、媒介的种类构成和密度,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在浙江省20个鼠疫历史疫区县(市、区)捕鼠和检蚤,进行分类鉴定,并计算捕获率、染蚤率、蚤指数等。结果浙江省鼠疫历史疫区2000-2006年共捕获鼠形动物3目5科(亚科)12属19种;家栖鼠类主要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野栖鼠类主要有黑线姬鼠、臭、黑腹绒鼠和黄毛鼠;室内外平均捕获率分别为4.49%和4.60%。发现鼠体寄生蚤类4科9属10种,缓慢细蚤和不等单蚤占绝对优势,平均染蚤率和总蚤指数分别为7.57%和0.246。结论浙江省鼠疫历史疫区的宿主和媒介种类构成保持稳定,密度低,但仍应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异常信号,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防止鼠疫复燃。  相似文献   

7.
2007-2008年龙岩市鼠类及其寄生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008只,隶属2目2科3属10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591只,食虫目动物417只。家栖鼠密度为5.3%,野栖鼠密度2.7%,黄胸鼠密度2.0%。鼠形动物中,染蚤鼠769只,捡获蚤2295匹,染蚤率38.3%,总蚤指数1.14。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等,黄胸鼠蚤指数1.55,印鼠客蚤为1.14。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02;未查出鼠疫F1抗体及F1抗原。[结论]龙岩市的家栖鼠种主要为黄胸鼠和褐家鼠,野栖鼠种主要为黄毛鼠,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但黄胸鼠密度及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均超出鼠疫控制标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广西边境地区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分布特征,为制定鼠疫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监测方法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鼠疫监测工作方案》进行,对边境地区8个市县2009年鼠疫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边境地区鼠疫宿主动物有2目3科9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小家鼠、臭鼠句青、黄毛鼠、板齿鼠为常见鼠种,蚤类有4种,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平均鼠密度为6.54%,鼠体染蚤率为9.11%,蚤指数为0.17;宿主动物的血清学、病原学均未检出阳性。结论通过监测未发现鼠疫,广西边境地区鼠疫处于"静息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的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8年全市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捕获5 103只鼠形动物,属2目2科4属11种,褐家鼠和黄毛鼠分别为家栖鼠和野栖鼠的优势种群,家栖鼠和野栖鼠的密度分别为4.90%和2.37%;检蚤5 083只鼠形动物,印鼠客蚤占总染蚤率和蚤指数分别为22.11%和0.51;检测鼠血清5 064份,肝脾数3 048份,均为阴性。结论龙岩市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应继续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0.
2007-200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鼠疫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三峡库区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及鼠疫疫情的监测,为三峡库区及时发现和防控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用鼠笼法捕活鼠采其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梳检活鼠体表寄生蚤检查染蚤情况,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开展疫情监测等掌握鼠疫疫情情况。结果 2007-200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平均鼠密度为1.49%,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50%,室外为1.48%,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及四川短尾鼩为优势种类;鼠体平均染蚤率为4.03%;总蚤指数为0.13;检获鼠蚤有不等单蚤(占0.12%)、缓慢细蚤(占77.88%)、偏远古蚤(占14.39%)和印鼠客蚤(占7.61%);6549只活鼠鼠疫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大批的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鼠疫病例。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尚未发现鼠疫疫情,但存在传播媒介和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和了解隆林县家鼠鼠疫疫源地蚤类的组成及分布特征,为鼠疫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笼捕法捕获的鼠类进行鼠体蚤的采集,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用粘蚤纸法捕获室内地面游离蚤,计算地面游离蚤指数。结果共捕获蚤类3科5属6种共2839匹,其中,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鼠体平均染蚤率为27.12%,平均蚤指数为0.98,印鼠客蚤指数为0.78,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46。此外,鼠体染蚤指数和地面游离蚤指数的月际变化均呈双峰型格局;而年际变化无明显规律。结论印鼠客蚤、人蚤和不等单蚤是隆林县鼠疫控制中的主要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宣威市家鼠鼠情、蚤情、蚤分布、密度等情况,分析宣威市发生鼠疫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于1999-2012年对不同乡(镇、街道)的家鼠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99-2012年共捕鼠1757只,平均鼠密度为5.98%,最高年份达11.36%,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51.05%)和黄胸鼠(占37.05%),黄胸鼠平均密度为2.22%,高于国家黄胸鼠控制标准(1%);平均染蚤率为33.18%,总蚤指数为0.84,未发现印鼠客蚤,优势蚤为不等单蚤(占66.46%);共获得鼠血清1560份,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F1抗体,未发现阳性标本。结论宣威市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线索,但从环境、历史、鼠疫研究成果、鼠密度、染蚤率、优势鼠种、优势蚤等因素综合分析,存在着鼠疫发生和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东阳市鼠疫历史疫区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变迁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笼夜法。对捕获的鼠类及捡获的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染蚤率和蚤指数;采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检测鼠疫F1抗体;“四步”检验法进行鼠疫病原学活体培养。结果捕获鼠类动物1269只,隶属1目2科6属10种。褐家鼠(67.57%)为室内优势种,黑腹绒鼠(71.72%)为野外优势种,室内外鼠密度分别为1.42%和2.42%。在1197只鼠类动物中发现染蚤鼠10只,捡获蚤17匹,鼠体染蚤率0.84%,总蚤指数0.01。采集鼠血清1216份,经IHA检测均呈阴性,病原学活体培养1007份,未发现鼠疫菌。结论褐家鼠和黑腹绒鼠仍是东阳市室内外的主要鼠种,不等单蚤为主要蚤种,染蚤率和总蚤指数低于鼠疫控制标准警戒线,鼠疫F1抗体和病原学检测均呈阴性,目前未发现有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14.
马旭  张涛 《现代预防医学》2022,(13):2465-2469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宁夏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数据,了解该疫源地宿主动物及其寄生媒介生物种群特征,为准确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用构成比、率和相对比等指标,对宁夏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2005—2020年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05—2020年,宁夏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各监测点共鉴定啮齿动物18种10403只。其中,阿拉善黄鼠6511只,占鉴定总数的62.59%,为该地区绝对优势种群,平均鼠密度为0.51只/公顷;小型啮齿动物平均捕获率为1.39%,不同年度间捕获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98.982,P<0.05);鉴定蚤类14种45497只,其中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37181只,占鉴定总数的81.72%,为该地区绝对优势种群;鼠体平均染蚤率为60.41%,不同年份间鼠体染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51.907,P<0.05),平均蚤指数为1.34;鼠疫病原学、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宁夏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源性持续存在,发生动物间鼠疫流行的风险较低,但不能排除动物间鼠疫局部散发的可能性,需继续加强动物间鼠疫监测力度,适时开展监测预警及灭鼠工作,严防鼠疫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万州及涪陵区段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类构成、数量分布以及宿主动物感染鼠疫菌的情况,判断当地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1)宿主动物调查,万州区捕获鼠形动物170只,密度为3.20%;涪陵区共捕获鼠形动物303只,密度为5.95%。(2)鼠体蚤指数:万州区共梳理出鼠蚤151匹,染蚤率22.94%,蚤指数0.888;涪陵区共梳理出鼠蚤64匹,染蚤率7.59%,蚤指数0.211。(3)地面游离蚤指数:万州区共布放粘蚤纸3000张,捕获地面蚤5匹,蚤指数0.002;涪陵区共布放粘蚤纸3000张,未捕获地面游离蚤。(4)鼠疫血清学检查:对万州及涪陵区捕获的活体鼠形动物全部进行鼠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万州及涪陵区虽然未曾发生鼠疫,也不是鼠疫疫源地,但从地理景观、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等方面分析,均存在鼠疫疫源地的条件,有发生鼠疫疫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2001-2010年义乌市鼠疫历史疫区宿主和媒介情况,为义乌市鼠疫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在义乌市监测点捕获鼠类,乙醚麻醉后收集蚤类,取鼠肝、脾进行分离培养或PCR检测,采集鼠血清用放射免疫试验或间接血凝试验进行血清学检测,分别计算鼠捕获率、染蚤率、蚤指数等,并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义乌市鼠平均捕获率室内为1.06%,野外为1.23%;家鼠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野鼠以黑腹绒鼠和黑线姬鼠为主;鼠类平均染蚤率为1.52%,平均蚤指数为0.032;分离培养7012份鼠标本和169份蚤类标本,均为阴性;血清学监测6884份标本,4份阳性。结论义乌市鼠疫宿主和媒介构成稳定,密度较低,但应加强对血清学阳性的研究,提高对输入病例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