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和研究直肠下段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最佳治疗术式。方法 对 2 4例下段直肠癌经腹和肛门联合切除术 ,采用结肠与直肠末端进行吻合 ,并观察其术后排、控便功能效果和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全组无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 ,术后 10~ 12周对排气和干便控制良好 ,无一例发生大便失禁。随访 9个月~ 5年 ,平均随访时间 2年 6个月。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80 .2 %、5 9.8%。结论 对于临床分期比较早和肿瘤分化良好 /或由于病人拒绝Miles的下段直肠癌 ,选择经腹、肛门行保留直肠末端的联合切除术后行结肠与直肠末端吻合方法 ,除操作比较简单外 ,其术后可恢复或接近肛门正常排、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超低位切除管扎式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0月~2005年12月共256例低位直肠癌行管扎式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16例,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96.7%,术后5年肿瘤局部复发率13.1%,5年生存率71.9%.结论 超低位切除管扎式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减少了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超低位切除管扎式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0月。2005年12月共256例低位直肠癌行管扎式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16例,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96.7%,术后5年肿瘤局部复发率13.1%,5年生存率71.9%。结论 超低位切除管扎式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减少了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林财鑫  谭云波 《现代保健》2011,(31):131-132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双吻合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方法超低位双吻合器吻合4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发生吻合121狭窄。2例吻合口渗漏,经局部引流治愈。术后14~15周对排气和排便控制良好,无发生大便失禁。1例局部复发。随访3~5年,第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1/67)、75%(49/67)、46%(31/67)。结论双吻合器技术使低位直肠癌手术明显增大了保肛手术范围,提高手术成功率,且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切除中下段直肠癌在临床上常采用Miles手术方法,这种方法难度大,时间长,且在腹部留有造瘘口,使病人的生理、心理造成很大的痛苦,同时给病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我科自1987年以来,利用结肠拖出式保肛手术进行中下段直肠癌切除手术19例,使病人术后能从肛门自主排便,效果满意。此种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高龄,全身状况不佳,不能耐受Miles手术患者。1 临床资料 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39~67岁,直肠肿瘤远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四种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术后疗效。方法选取1999年3月至2007年12月248例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其中行改良结肠切除直肠后拖出术(改良Duhamel术)118例(A组),直肠后结肠和直肠Z型吻合术(Ikede钉合法)78例(B组),经肛门Ⅰ期直肠黏膜剥除鞘内结肠拖出术(经肛门Ⅰ期Soave术)41例(C组),开腹直肠黏膜剥除鞘内结肠拖出术(开腹Soave术)11例(D组)。术后随访6~24个月,对各组围手术期疗效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等进行对比评价。结果c组手术时间[(100±20)min]、住院时间[(13.4±1.2)d]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但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以C组[14.6%(6/41)]最高(P〈0.05)。术后6个月的排便功能优良率以B组[91.0%(71/78)]较为突出(P〈0.05),12、24个月时各组排便功能优良率均满意。结论经肛门Ⅰ期Soave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手术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治疗婴幼儿的短段型及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是目前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四种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术后疗效.方法 选取1999年3月至2007年12月248例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其中行改良结肠切除直肠后拖出术(改良Duhamel术)118例(A组),直肠后结肠和直肠Z型吻合术(Ikede钉合法)78例(B组),经肛门Ⅰ期直肠黏膜剥除鞘内结肠拖出术(经肛门Ⅰ期Soave术)41例(C组),开腹直肠黏膜剥除鞘内结肠拖出术(开腹Soave术)11例(D组).术后随访6~24个月,对各组围手术期疗效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等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C组手术时间[(100±20)min]、住院时间[(13.4±1.2)d]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但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以C组[14.6%(6/41)]最高(P<0.05).术后6个月的排便功能优良率以B组[91.0%(71/78)]较为突出(P<0.05),12、24个月时各组排便功能优良率均满意.结 论经肛门Ⅰ期Soave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手术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治疗婴幼儿的短段型及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是目前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肠癌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38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5例,横结肠切除一期吻合加蕈状管盲肠造瘘2例,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切除一期吻合加蕈状管盲肠造瘘28例,左半结肠切除Hartmann手术结肠造口2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口1例(直肠癌).结果 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1例,不全性梗阻2例,未出现吻合口瘘、腹盆腔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重视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认识,经严格术前、术中、术后的正确处理,一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癌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分析38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5例,横结肠切除一期吻合加蕈状管盲肠造瘘2例,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切除一期吻合加蕈状管盲肠造瘘28例,左半结肠切除Hartmann手术结肠造口2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口1例(直肠癌)。结果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1例,不全性梗阻2例,未出现吻合口瘘、腹盆腔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重视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认识,经严格术前、术中、术后的正确处理,一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报告了对83例经腹肛门根治性切除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术前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充分做好肠道清洁和肠道灭菌准备;术后注重心脑血管和肺部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特别是加强排便和肛周皮肤的观察与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排便控制功能训练.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顺利,并发轻度肺部感染2例,高血压危象8例,骶前渗血1例,未发生切口感染和吻合口漏,未发生因护理不当而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杜俊鹏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467-5468
目的:探讨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在新生儿巨结肠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0年来264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新生儿进行钡剂灌肠或吸吮法直肠黏膜活检术术前诊断,用Torre手术巨结肠根治术式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64例平均手术时间35 min(18~70 min),平均出血7 ml(5~10 ml);随访1~8年,症状复发23例,肛门狭窄13例,大便污粪3例,肛门直肠黏膜脱垂15例。以上复发病例均经二次手术治愈,死亡5例。结论:经肛巨结肠根治手术使大部分新生儿期的巨结肠手术一期根治成为可能并效果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炳  陈宗义  陈为兵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882-3883
目的:探讨全结肠型巨结肠根治术中保留全部结肠,并行回肠、升结肠侧侧吻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正常的回肠从直肠后间隙拖至肛门,然后用结肠直肠吻合钳夹除回肠前壁和直肠后壁,再行回肠、升结肠侧侧吻合。术后定期检查血K+、Na+、Cl-、CO2-CP,生长发育情况及排便情况。结果:13例患儿(包括3例升结肠闭锁患儿),1例死亡,12例存活,血K+、Na+、Cl-、CO2-CP逐渐趋于正常小儿,排便由每日10余次逐渐降至每日2~3次。结论:全结肠型巨结肠根治术中保留全部结肠,并行回肠、升结肠侧侧吻合保留了结肠的部分功能,在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有较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腹结肠肛管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03年7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73例低位直肠癌经腹行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吻合口距肛缘(3.03±0.47)cm,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术后远处转移7例,无局部复发者.3年总存活率100.0%,无瘤存活率85.2%(23/27).术后1年随访58例患者,根据Williams分级标准,肛门控便功能Ⅰ级47例,Ⅱ级6例,Ⅲ级5例,无Ⅳ级及Ⅴ级病例.结论 经腹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是理想的、根治效果好的保肛术式,切除部分内括约肌对肛门的远期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观察直肠低位前切除与保留肛管括约肌根治术式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低位直肠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5例,A组患者采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式治疗,B组患者采用保留肛管括约肌根治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Kirwan肛门功能分级、术后排便紧迫感发生率、治疗前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分,随访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B组患者术后Kirwan肛门功能分级优于A组,术后排便紧迫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3年,B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A组,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均P<0.05).结论 相较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式,保留肛管括约肌根治术式治疗低位直肠癌更有效促进肛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有助于延长生存时间和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矢状入路经肛管肌鞘内结肠拖下术治疗高中位肛门闭锁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6例高中位肛门闭锁病例 ,经后矢状入路 ,找到直肠盲端 ,切开肌层 ,在黏膜下分离至Douglas窝 ,环形横断肌层 ,经肌鞘内拖下结肠与肛门皮肤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 0 .5~ 2 .5年 ,排便功能良好。结论 该术式能良好显露横纹肌复合体 ,层次清楚 ,损伤小 ,并同时重建了内括约肌 ,提高了排便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腹手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临床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直肠脱垂患者66例经腹手术方法为经腹修补术及直肠悬吊及固定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66例经手术治疗痊愈59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术后无直肠肛门狭窄、结肠功能紊乱、排便功能障碍。结论通过手术治疗纠正脱垂、避免大便失禁和便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婴幼儿巨结肠经肛门Ⅰ期Soave根治术后的排便控制功能。方法:2001年7月~2006年3月行经肛门Ⅰ期Soave巨结肠根治术40例,年龄为25天~3岁。术后定期随访患儿,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2.5年。对患儿的排便控制能力、便秘、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进行评价,术后1年行钡剂灌肠及直肠肛管测压检查。结果:获访35例,根据李氏评分标准,排便功能“优”者(6~5分)21例,“良”者(4~3分)14例,无"差"病例,便秘1例,小肠结肠炎2例。钡剂灌肠检查发现结肠扩张段、痉挛段消失,肛管直肠角度正常。直肠肛管测压检查均未出现直肠肛管抑制性反射。结论:应用经肛门Ⅰ期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直肠癌超低位吻合与低位吻合术的优劣,为临床直肠癌患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下段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低位吻合术式,对照组采用超低位术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功能、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优劣。[结果]经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比较,观察组排便功能优良率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期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吻合术与低位吻合术比较,术后短期的排便功能有明显差异,但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期及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且超低位术式保留了患者肛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外括约肌的保肛手术病例的选择及预防术后复发的方法.方法 对17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保留肛门外括约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式及应用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结果 175例患者中术后有9例复发,复发率为5.14%,分别为6个月内1例,7~12个月3例,13~24个月5例.复发发生于吻合口4例,盆腔淋巴结2例,乙状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1例,子宫卵巢1例,手术切口复发2例.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应根据肿瘤Dukes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侵犯肠管周径来选择保肛手术,保留肛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TME)下行双吻合器(DST)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某院收治的72例直肠癌患者,均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同时行双吻合器低位直肠前切除保肛手术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闭合失败及手术死亡。本组中吻合口距齿状线≤2cm以内者8例,2~4cm30例,≥4cm以上34例。本组72例术后病理检查切除部位癌细胞阳性2例(2.8%)。本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1.4%),伤口液化5例(6.9%),直肠阴道瘘1例(1.4%),吻合口出血3例(2.3%),术后出现吻合口漏4例(5.6%)。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4年。术后1年后,72例患者其中局部复发5例(6.9%),无肛门失禁发生。[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的应用符合肛门肛门功能,操作简单、经济,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