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性,67岁.发现外阴脱出物1月余.患者近1个月来自觉外阴有脱出物,休息时好转,无异常阴道出血及流液.B超示左侧卵巢1.4cm×0.6cm大小,其内上方条索状无回声4.9cm×2.3cm大小,内见不全分离.提示左侧条索状包块附件来源可能,输卵管积液可能.先行LeFort手术,术中见左侧输卵管实质性增粗,切面呈实性,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左侧输卵管腺癌.行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杜秀兰 《临床医学》2003,23(9):62-62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多发生于老年妇女 ,而 40岁以下患者很少见 ,合并足月妊娠者更属罕见 ,现报告一例。患者 ,2 8岁 ,G1 P0 ,既往健康 ,月经正常 ,无痛经史 ,末次月经 2 0 0 1年 12月 2 2日 ,预产期 2 0 0 2年 9月 2 9日 ,停经后无自觉不适 ,孕 4个月做B超胎儿发育正常 ,双侧附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雌激素与卵巢癌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争论之中,有许多相互矛盾的结果,导致临床治疗的困惑[1].尤其是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与性激素的关系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6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在位子宫内膜与卵巢癌组织的ER、PR表达以及随访资料,探讨性激素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了解性激素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内分泌治疗及估计病人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CT特点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术前CT表现。结果 23例中,7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1例合并子宫内膜单纯增生,5例合并子宫内膜癌。肿瘤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的囊实性或实性病变,囊内分隔厚薄不均,伴有囊壁及结节样、乳头样及片状不规则实性区。增强后肿物实性部分强化不均匀,强化程度等或略高于肌肉。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辅助诊断,但最终确诊仍需结合临床并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癌伴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子宫内膜小细胞癌伴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及临床病理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癌伴发内膜样腺癌非常罕见,瘤细胞小,呈巢状、索状或团状排列,易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恶性淋巴瘤混淆,免疫组化显示小细胞突触素、嗜铬粒素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子宫内膜小细胞癌伴内膜样腺癌恶性度高、预后差,病人多于1年内死于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52岁,牧民。因左下腹隐痛1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左下腹隐痛,后转为持续性并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1周,收住入院。查体: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下腹可触及13.0 cm×11.0 cm大小肿块,伴压痛,无反跳痛。腹部CT示:盆腔内可见12.6 cm×11.7 cm×12.0 cm大小形状  相似文献   

7.
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腺癌内转移性直肠神经内分泌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7岁.发现盆腔包块半月余.妇科检查:宫体萎缩,无压痛,盆腔触及一囊性包块,超新生儿头大小,无压痛,活动良好,双附件未触及.B超示下腹部14.2 cm×12.5 cm×9.8 cm大小的囊性肿物,内可见分隔.血检查:CA125 60.53 u/ml,CA199 285.50u/ml.临床诊断:卵巢囊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OEC患者的CT或MRI及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和临床特点。结果 21例OEC患者共26个病灶,其中单侧16例,双侧5例,伴子宫内膜癌9例。26个病灶均呈囊实性,其中9个(9/26,34.62%)呈囊内结节型,17个(17/26,65.38%)呈囊壁增厚型,实性部分平扫CT值24~50 HU,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13个病灶囊内液呈水样改变,4个呈巧克力囊肿样改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其中11个(11/17,64.71%)病灶呈“梳状”强化。伴和不伴子宫内膜癌OEC的病灶大小、形态及影像表现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OEC在CT、MR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术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超声表现及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由病理证实45例OEC患者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结果 45例OEC患者平均年龄48.0岁,多以腹部包块、阴道出血、腹痛腹胀就诊。其中37例CA125水平升高,29例CA19-9水平升高。经病理证实21例合并子宫内膜癌,23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51%)。声像图表现:39例单侧,6例双侧,25个单房囊肿有实性成分;17个多房囊肿有实性成分;3个多房囊肿无实性成分;6个实性。实性部分及隔上彩色血流评分多为2~3分,阻力指数(RI)平均0.46,腹水少见。结论 OEC声像图有一定特征,但是缺乏特异度,结合临床表现、患者年龄、CA125及CA19-9水平可以提高OEC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徐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0):7415-7415
现将右腹股沟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30岁。主网腹股沟肿物2a,疼痛加剧1周就诊。患者自述4a前作剖宫产手术,术后近2a药流一次.未净,又作刮宫术一次,术后2个月腹股沟处出现反复疼痛并触及一包块,当地医院诊断为肿大淋巴结,曾用抗炎约物治疗,包块末消.后包块逐渐增大,近1周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提高经阴道超声(TVS)评估早期子宫内膜样癌肌层浸润深度准确度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早期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以病理为金标准,采用TVS客观法、主观法及两者联合和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并进行组间、组内一致性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Z检验分析和比较4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TVS主客观联合法、TVS主观法、TVS客观法、MRI检测子宫肌层浸润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5、0.780、0.818、0.889。TVS主客观联合法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诊断且与TVS主观法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RI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VS客观法的组间及组内观察者间一致性(ICC)值分别为0.953和0.938,TVS主观法的组间及组内Kappa值分别为0.947和0.787。结论 评估子宫内膜样癌肌层浸润深度时,TVS主客观联合法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在不具备MRI检查的条件下,可为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残角子宫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资料女,24岁。因进行性痛经,伴肛门坠胀1年余入院。15岁初潮,平素月经规律,经量中等,有痛经史,初始发作在经前及经期,经后可缓解。1年前经前腹痛加剧,夜间常因腹痛从睡眠中醒来,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半年前疼痛无规律性,辗转求治于南京各大医院,曾诊断为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超声与病理学表现及超声提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指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09例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的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声像图表现、子宫内膜病变内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及病理学表现:(1)子宫腔回声厚径:超声声像图示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4.60~59.00mm,平均(20.00±0.92)mm,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3.80~43.90mm,平均(12.53±5.71)mm,两组患者子宫腔回声平均厚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2)子宫内膜病变血流动力学特点:子宫内膜癌组21例患者(21/101,20.79%)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5],31例(31/101,30.69%)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37例(37/101,36.63%)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增生组77例患者(77/108,71.3%)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RI≥0.5),6例(6/108,5.56%)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17例(17/108,15.74%)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的检出率(20.79%,21/101)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71.30%,77/108),而子宫内膜病变呈低阻力及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的检出率(36.63%,37/101)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15.74%,17/101)。(3)子宫内膜病变病理诊断结果 :两组209例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中全切子宫88例,宫腔镜手术活检8例,诊断性刮宫5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中全切子宫11例,宫腔镜手术活检78例,诊断性刮宫19例)病理镜下示子宫内膜癌组49例(49/101,48.51%)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并存,其余病灶癌旁可见子宫内膜单纯性(1例)、复杂性(1例)、非典型性增生病变(4例)和增殖期(5例)与萎缩性子宫内膜(17例),而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病理镜下示子宫内膜呈单纯性(89例)、复杂性(11例)和非典型性增生病变(8例)。208例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术前诊断性刮宫提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90例(全切子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例,1/90,1.10%)、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过长12例(全切子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例,1/12,8.3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2例(全切子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4例,4/12,33.33%)。超声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性刮宫提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符合率(33.33%)明显多于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过长(8.33%)和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1.10%)。结论超声检查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指征为:(1)宫腔回声增厚伴有低阻力动脉血流或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并存;(2)宫腔回声增厚伴高阻力动脉血流(RI≥0.5),且该病例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且该病例诊断性诊刮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5.
马广贞  滕玲玲  周莉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6):385-385,I101
患者女性 ,5 4岁。因卵巢癌术后 3年发现腹部肿物 2个月入院。患者 3年前行卵巢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示肿瘤体积8cm× 7cm× 5 5cm ,未侵入被膜 ,分化 2级 ,双髂窝淋巴结未见转移癌。诊断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 (图 1)。查体 :腹部有一长 6cm手术切口 ,脾肋下 2cm ,质韧 ,无压痛。B超及CT示脾实性占位性病变 ,转移癌可能性大。术中见脾明显肿大 ,与周围无粘连。病理检查 巨检 :脾脏 1个 ,重 12 30g ,体积 17cm×12cm× 9cm ,表面呈结节状 ,被膜完整 ,近脾门实质内有一巨大灰白色结节 ,体积 12cm× 10cm× 7cm ,与周围分界较清 ,切面灰白色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与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MRI特征,为两者的术前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1月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OEC和49例HGSC患者,术前已行MRI影像检查并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比较其临床特征及MRI特征并总结分析。结果:2种癌症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有无贫血、肿瘤最大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种癌症的患者发病年龄、FIGO分期、单双侧发病、边界、实性部分最大径、肿瘤囊实性分布特点、囊性T1WI信号、实性部分强化特点、实性成分DWI高b值信号特点、大量腹水发生率、淋巴结转移及腹膜种植转移、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OEC典型表现为大单囊伴“梳妆”乳头样偏心附壁肿块为主、囊内伴或不伴纤维分隔;HGSC表现以实性占比为主的多房囊实性肿块伴多发纤维分隔并可能双侧癌。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样癌伴有微乳头结构和微囊、伸长及碎片状(microcystic, elongated and fragmented,MELF)浸润者罕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1例52岁的女性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其病理标本中出现了微乳头结构,微乳头形态类似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由簇状或小巢团状肿瘤细胞组成,缺乏纤维血管轴心,与周围组织存在空隙,异型性明显;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显示特征性的黏蛋白1外缘染色和E-钙黏蛋白杯状染色。肿瘤浸润前沿同时可见MELF浸润方式。肿瘤浸润深肌层,可见脉管癌栓和1枚淋巴结隐匿性癌转移。患者术后接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恢复良好,随访53个月无复发或转移。临床上此类病例具有高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容易漏诊,需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罗静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33-3435
目的:探讨活检诊断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切除子宫隐匿癌发生率及组织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48例(对)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切除前后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隐匿癌发生率是25%,绝经前、后差异有显著性.分段诊刮和宫腔镜活检隐匿癌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12例隐匿癌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随访无复发.术中冷冻切片检查隐匿癌漏诊率是13.33%.结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切除子宫存在隐匿癌的危险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术中冷冻切片对于提高隐匿癌检出率作用有限.隐匿癌多数是Ⅰ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罕见淋巴结转移,子宫切除后无复发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itriosis,EMS)即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以持续加重的盆腔疼痛、黏连、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部位为卵巢、子宫、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直肠膈等.发病的高峰年龄在25~45岁.妇科手术中可发现约5%~15%患者有EMS,在不孕症患者中可达25%~35%,在慢性盆腔痛及痛经的患者中高达20%~90%.  相似文献   

20.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9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卵巢恶性肿瘤的少见病理类型,占卵巢肿瘤总数的2%左右,占卵巢恶性肿瘤的6.4%[1].因临床病理特点有一定独特性,现通过组织学对其进行病理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