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主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UAP、NSTEMI、STEMI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S又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 和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  相似文献   

2.
李端明 《当代医学》2008,14(20):93-94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内科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粥样斑块破裂诱发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是主要发病机制,主要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处理手段不尽相同,现就我院急诊科收治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内科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粥样斑块破裂诱发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是主要发病机制,主要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处理手段不尽相同,现就我院急诊科收治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前两者也称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目前主要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将ACS分成ST段抬高的ACS和非ST段抬高的ACS。ACS发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其中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和始动因素,而炎症反应与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新鲜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主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UAP、NSTEMI、STEMI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ACS又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NSTEACS包括UAP、NSTEMI,是由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相关动脉的不完全闭塞所导致的,血栓是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血栓”;STEACS是指STEMI,主要由新鲜的“红血栓”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性所致。近年来,冠心病治疗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旭平 《广西医学》2003,25(12):2469-2471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心病猝死 ,是导致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 ( 1 ) 。因此正确认识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及护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概念、分类(2 )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Q波型心肌梗死和 Q波型心肌梗死的一组病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 ST段抬高的和 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2 发病机制2 .1 不稳定 (易破裂 )斑块…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ACS发作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5%~95%,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Hcy水平不同,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96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Hcy<10μmol/L)61例,比较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所占比例数以及比较H型高血压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Hcy水平。结果: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3组间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3组血清Hcy水平分别同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与ACS密切相关,可通过降低Hcy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宋维 《海南医学》2007,18(7):154-158
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疾病譜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的病理基础核心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或腐蚀.该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包括ST段抬高,ST段的压低及非诊断性ST段和T波异常.如果心肌损害标志物显著升高伴ST段抬高心电图改变,这种情况可诊断为ST段抬高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如果心肌损害标志物显著升高伴ST段压低等非特异性ST-T心电图改变,这种情况可诊断为非ST段抬高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心源性猝死在以上几种情况下均可发生,而ACS通常是心源性猝死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残余胆固醇(RC)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研究残余胆固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共3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标准将ACS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无ST段抬高的ACS(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炎症和氧化应激是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11-1013
目的:探讨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B型利钠肽水平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160例,急诊或者紧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根据入院时检测静脉血B型利钠肽水平,探讨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因素。结果:ST段升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占55%,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则占45%,急性肾损伤发病率13%,且病死率较非急性肾损伤患者显著升高。B型利钠肽水平在急性肾损伤患者中明显升高(327pg/ml vs 102pg/ml),并且急性肾损伤分期越高,B型利钠肽水平越高,且为前者的危险因子。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B型利钠肽水平与并发急性肾损伤显著相关,针对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是急性肾损伤的预测因子,入院B型利钠肽水平与患者血清肌酐升高水平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血浆D 二聚体含量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差异,及其在二者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胸痛中心的5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和104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浆D 二聚体含量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鉴别意义。结果: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D 二聚体含量在该人群中对主动脉夹层有鉴别意义(P<0.05)。 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血浆D 二聚体含量可用于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中国病案》2010,(12):F0002-F0002
6、急性冠脉综合征124.8病-心脏——缺血性——急性——特指的I24.8 综合征-冠状动脉——急性NECI24.9 核对一卷I24.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急性期和长期治疗以及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中恰当应用抗栓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早期和远期预后及介入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检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资料完整的105例ACS患者分为三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4例,另选性别、年龄相匹配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35例作为对照组。采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四组血浆中的Hcy,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三组血浆Hcy水平相互比较无显著差异,却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是独立预测因子,可用于ACS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应把它视为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同危险的因素来控制。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综合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运田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5):196-200,23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与增加心脏原因死亡,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性相关的一组临床症状,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其范围涵盖了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  相似文献   

20.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综合征~([1])。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可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 ST-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ACS)。Yeh等~([2])研究发现,1999年后STEMI短期病死率呈逐渐下降趋势,STEMI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