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鲁琴  余国宝 《广西医学》2003,25(12):2404-2406
目的:探讨常规CT与CT、灌注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临床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的病人行常规CT头颅平扫及CT脑灌注成像,在常规轴面扫描后一般选取基底节层面,经肘静脉灌注对比剂,同时开始持续46S的单层连续动态扫描,重建46幅动态图像使用CT脑灌注软件包进行处理,获得灌注成像。计算最大峰值时间(PT),平均通过时间(MTT)和相对血流量(RF)。结果:早期常规CT头颅平扫,显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脑实质低密度征等共35例,占36.4%,CT灌注成像发现88例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表现为达峰时间延长,另外8例未发现灌注异常区。结论:常规CT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作用有限,在准确性远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脑CT灌注成像已成为早期诊断超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病和指导临床治疗(尤其是溶栓治疗)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对明确脑梗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作用和对急性期治疗决策的意义。方法对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有溶栓治疗适应证的86例患者进行急诊造影,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6例患者造影56例发现与本次梗死相关的血管内血栓,远段血流Timi 0~2级。21例发现存在大血管有中度以上狭窄,无血栓征像,远端血流灌注分级2~3级。9例血管造影正常或仅有轻度狭窄病变,血流灌注正常,造影未发现与本次卒中相关的血管病变。结论急性期脑梗死脑血管造影技术上安全可行,可进一步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使治疗更有针对性。对于血管造影明确有血栓形成或栓塞患者,可采取开通闭塞血管的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动脉血管内血栓形成、栓塞或血液动力学的改变,造成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坏死,但并非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行全脑血管造影均可见阳性发现。我院从2004年2月~2007年4月,共进行95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全脑血管造影,其中脑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特性及价值。方法分析39例发病在6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的平扫CT表现特征。结果脑动脉高密度征8例,局部脑肿胀征31例,脑实质低密度征9例。结论仔细分析平扫CT征像,对病变主要发生在脑表面灰质区的病例,CT平扫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征像的认识提高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CT复查确诊,其中1例还有MRI证实,发病在6h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征象有:病变区周围脑沟、脑池变窄或闭塞、消失;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或称为动脉致密征);灰白质分界不清(或称岛带征);病变区密度略减低;病变部位、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结论:平扫CT可发现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一些早期征像,同时CT可排除脑出血,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具有重要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6.
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翀宇 《当代医学》2009,15(15):104-105
目的探讨常规CT扫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1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6h内的CT征象。结果有74例出现CT阳性征象,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23例,脑组织肿胀征55例,脑实质低密度征39例,岛带征42例。结论常规CT扫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特性及价值。方法分析39例发病在6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的平扫CT表现特征。结果脑动脉高密度征8例,局部脑肿胀征31例,脑实质低密度征9例。结论仔细分析平扫CT征像,对病变主要发生在脑表面灰质区的病例.CT平扫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320排CT扫描,包括平扫、血管成像(CTA)、全脑灌注成像(CTP)。结果:11例患者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相应的责任病灶。11例患者的CTA显示10例患者出现血管异常改变。11例患者CTP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5例出现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3例出现局部脑血容积(rCBV)轻度增加。部分全脑灌注图像显示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大脑半球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明显延长,部分CBF、CBV无变化。结论:CTP检查是目前超急性期脑梗死对急性缺血灶发现最早的影像学检查手段。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次对比剂注射获得常规CT扫描、全脑灌注、CTA的数据,可以实现对超急性脑梗死的"一站式"CT检查,可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患者在急性期的全脑造影的护理体会,提高护理水平。方法:研究分析自2010年4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全脑造影的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医护人员在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细致观测、术后有效的恢复护理,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未有并发症产生,使患者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全脑造影的护理质量,有利于提高全脑造影的手术质量,有利于提高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患者在急性期的全脑造影的护理体会,提高护理水平。方法:研究分析自2010年4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全脑造影的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医护人员在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细致观测、术后有效的恢复护理,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未有并发症产生,使患者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全脑造影的护理质量,有利于提高全脑造影的手术质量,有利于提高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一次CT检查即完成全脑CT平扫、脑动脉4D-CTA成像、脑静脉CTV成像、全脑灌注4D CTP成像的重建,对全脑功能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东芝320排CT对58名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检查,共扫描13个时相,对所得数据进行重建处理,获得四组目标成像。结果 58例患者检查成功51例,CT平扫未见异常22例,脑梗死29例;CTA成像中脑动脉三级分支以内血管狭窄闭塞36例(59处病变),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1例,13例未见异常;CTV成像51例均未见异常;CTP成像17例脑灌注不良。结论全脑一站式检查能对患者全脑功能进行综合评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猴局部脑缺血模型探讨CT灌注成像在超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采恒河猴静脉血制作自体白色血栓,经DSA手术导入至一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支,分别于栓塞前后不同时间段行CT平扫及CT灌注检查,并结合其DSA栓塞结果、临床表现及大脑病理标本综合分析.结果 经DSA栓塞并造影证实猴脑一侧大脑中动脉M1分支栓塞成功;于不同时间段行CT灌注扫描,可见相应区域灌注异常,表现为脑血容量及脑血流量降低,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延长;24h后CT平扫亦可见局部低密度梗死灶.结合尸检病理标本,3种检查结果具一致性.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准确判断猴局部脑缺血模型超急性期脑缺血病灶的形成,对临床超急性期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准确、经济及简便的检查方法,特别对指导临床溶栓治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28层4D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8层4DCT全脑灌注成像对急性期脑梗死的初步应用。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24h内行CT平扫及CT脑灌注成像,比较CT平扫与脑灌注图像发现缺血灶的敏感性,测量缺血区的灌注参数值,并应用灌注扫描图像重建CTA,判断颅内大血管阻断或狭窄及分支缺损情况。结果 20例患者中常规CT15例未见明显异常,有5例早期脑梗死征象,其中8处表现为病变区密度轻度减低,脑灌注图像中发现14处异常灌注区。CTP均发现灌注异常区,表现为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降低、达峰时间和平均通过时间延迟;病灶侧与健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5例CTA显示血管异常,其中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6例,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5例。右侧大脑前动脉狭窄4例。结论 128层4D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次注射对比剂,获得常规CT扫描、全脑灌注、CTA的数据,对早期发现脑缺血、全面评价缺血范围、避免病灶漏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CT平扫、CT脑灌注及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诊断效果。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常规CT扫描结果显示,早期脑梗死23例,占47.9%,其余患者未见异常;CT脑灌注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灌注异常区,且梗死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对比剂通过时间、对比峰值时间与对侧镜像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一侧颈内动脉狭窄25例(占52.1%),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2例(占25.0%),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占14.6%),左侧颈内动脉狭窄4例(占8.3%)。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实施CT脑灌注成像检查,能准确反映其缺血部位及缺血程度。而血管造影检查能准确显示患者病变血管范围。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能提升急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常规CT扫描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CT扫描征象(发病6 h内).结果:50例中20例表现为阴性,30例表现为阳性,阳性表现包括脑回肿胀、脑沟变浅或消失;一侧大脑中动脉致密血管征;灰白质界限不清、豆状核征、岛带征;脑组织大片密度减低区.结论: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基层医院常规CT平扫可以显著提高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均行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64层螺旋CT脑灌注参数及CT血管造影扫描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急性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患侧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均长于健侧(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均少于健侧(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64层螺旋CT脑灌注MTT值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扫描能同时诊断脑组织局部血流灌注改变情况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急性期脑梗塞与急性期脑出血的CT和MR表现。方法:对25例超急性期脑硬塞(均行MR检查,其中14例同时行CT检查)与32例急性期脑出血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MR检查)进行分析。使用美国GE公司CT机和1.5T超导磁共振机。结果:超急性期脑梗死在磁共振DWI(弥散像)上呈明显异常高信号,CT未见明确显影;急性期脑出血CT用可明确诊断,MR信号复杂,需与CT对比分析。结论:对于急性发病的脑血管意久,建议同时行磁共振DWI与CT扫描,以鉴别超急性期脑梗死与急性期脑出血,指导临床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8层脑容积CTPI在脑梗死超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脑灌注为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影像资料,并对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动态CTPI可以显示脑梗死前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脑梗死前期的影像学分期可以区分脑局部低灌注的病理生理学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128层脑容积CTPI在脑梗死超急性期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73例脑梗死急性期TCD和EEG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脑血流动力学和脑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和随访73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经颅多普勒 (TCD)和脑电图 (EEG)变化,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供血不足或过度灌注等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同形式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提示不同的处理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EEG变化,EEG异常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存在不同程度脑血流动力学和脑功能变化,脑梗死患者应尽早进行TCD和EEG检查,以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超急性期脑梗死16排螺旋CT扫描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疑似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8例,均于发病后6 h内展开CT扫描与灌注成像,对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CT平扫30例未见明确病灶,8例为可疑脑缺血区;38例患者经CT灌注检查,发现灌注图中均有对应于临床症状的脑缺血区域。30例在头部CT复查中发现程度不同的脑梗死,脑梗死区域中rCBF、rCBV明显低于对照区域,MTT、TTP相有明显延后;缺血性暗带区rCBF明显低于对照区域,rCBV有轻度升高或正常,MTT、TTP有明显延后。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与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