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31例消化道瘘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在肠内外营养输给途径、输给方式、营养液配制储存、引流管、瘘口局部、生活、心理等方面做好护理,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住院42~103d,治愈出院28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  相似文献   

2.
Sun YS  Shao QS  Xu XD  Hu JF  Xu J  Shi D  Ye ZY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9):681-683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外瘘的营养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十二指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平均接受35.6(8~82) d的营养支持疗法,其中8例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TPN),2例接受全肠内营养支持(TEN),22例接受肠外肠内联合营养支持(PN加EN).11例患者进行了肠液回输;28例予以谷氨酰胺强化;22例肠瘘初期加用了生长抑素.本组24例十二指肠外瘘患者经非手术治愈,自然愈合率为75.0%;8例接受手术,治愈6例,死亡2例(分别死于严重腹腔感染和多系统器官衰竭);共计30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结合肠液回输、强化谷氨酰胺、生长抑素等措施,可促进十二指肠外瘘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直肠切除术后给予缓泻剂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行结、直肠切除术的4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处理,实验组常规术后处理基础上给予肠道缓泻剂,同时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实验组23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治愈出院,无吻合口瘘发生,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2...  相似文献   

4.
短肠综合征并肠外瘘的诊治(附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短肠综合征合并肠外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的特点与规律。方法1995~2005年共收治剩余小肠<100 cm的肠外瘘病人32例,就肠外瘘发生原因、部位、治疗方法和肠康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愈20例,死亡6例,6例好转后中断治疗出院。病人残存的肠管平均(58.03±28.30)cm。28例接受了肠内营养,其中9例未进行肠康复治疗,肠管平均长度为(52.8±31.5)cm,肠内营养平均恢复时间为(129.6±89.8)d;19例接受了肠康复治疗,肠管平均长度(64.1±19.2)cm,肠内营养平均恢复时间为(61.8±54.0)d。结论短肠综合征合并肠外瘘的主要疾病为肠扭转,部位多在吻合口,原因是坏死范围较大,切除界限不易判断。早期使用生长抑素有减少肠液分泌的作用,还可减少短肠综合征急性期的腹泻症状。后期使用生长激素有促进肠外瘘自愈和肠康复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早期应用“干预性手术”和肠内外营养治疗复杂性肠外瘘的临床意义及疗效。方法依据早期“干预性手术和肠内外营养”与全程完全保守措施的不同治疗方法,对24例肠外瘘病例资料分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的差别。结果干预性手术和肠内外营养组瘘口治愈率明显高于完全保守治疗组(87.50%VS37.50%);第4周肝功能损害率、瘘口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与后者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肺部感染、败血症、切口疝、粘连性肠梗阻等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再人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肠外瘘早期实施积极的“干预性手术”和肠内外营养治疗是肠外瘘外科治疗观念的重要转变,有利于提高肠外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肝门胆管癌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开滦医院24年间收治的肝门胆管癌行切除术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37例术后行肠外营养(PN).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胆瘘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黄疸指数、术后体温、住院费用等的差异.结果:与PN组比较,EN组肠功能恢复早、胆瘘发生率低、术后体温恢复快、平均住院费用低(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胆管癌切除术后是安全可行的;它既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又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胆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胃癌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胃癌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营养支持经验,以提高对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治疗水平。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18例胃癌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予以加强十二指肠残端瘘处的引流、采用持续胃肠减压、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手段;16例强化予以谷氨酰胺.12例使用了生长抑素,8例加用了生长激素。在首次胃癌切除术后,5例在21.30d内瘘口自愈,12例30.72d瘘口愈合,1例因并发腹腔内出血和上消化道出血于首次胃癌切除术后62d死亡。结论保证腹腔引流的通畅和持续胃肠减压,采用肠外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强化谷氨酰胺、生长抑素、生长激素等措施,是促进十二指肠残端瘘愈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总结近十年来收治腹部手术后肠外瘘患27例,经治疗后16例瘘口自愈,2例手术术后治愈。全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18.52%。认为提高肠外瘘治疗效果,应去除原发病灶,控制感染源。强调早期进行有效的引流,重视对器官功能的监测与维护,对各种并发症的处理以及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对于瘘口不能自愈,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食管贲门癌术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应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及最佳实施方法。方法总结并分析114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病例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留置鼻肠管,术后因脱管、患者拒绝、滴饲后出现腹胀未能够完成滴饲者24例,能够顺利完成滴饲者90例。术后吻合口瘘5例(颈瘘3例,胸瘘1例,纵隔瘘1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心律失常心衰2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食管癌术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有利于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风险,较经空肠造口途径为优,经熟练掌握其要领后,患者均可顺利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及疗效。方法 对59 例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主要通过空肠造瘘和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肠内喂养最早始于术后48 小时,平均为(5-2 ±1-1) 天,肠内营养时间平均(12-9 ±6-5) 天。因腹泻、腹胀不耐受而中断肠内喂养2 例,因导管堵塞中断1 例,无其他喂养并发症。结论 全胃切除术患者术中放置导管式营养性空肠造瘘是安全、有效和廉价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11.
Nutrition     
This chapter reviews the prevalence of hospital undernutrition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surgical patients, discusses how nutrition can be assessed and used to predict surgical outcome, considers the physiological penalties of undernutrition and critically presents the evidence on which rational use of nutritional support in surgical patients can be based, with emphasis 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相似文献   

12.
Nutrition     
《Indian medical gazette》1929,64(5):286-287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